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4770)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21MB 文档页数:5
在自制的真空熔炼、氩气保护下拉式连续定向凝固设备上成功制取了具有单晶组织的φ8mm Al-1%Si合金棒材,并对其组织演变过程及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定向凝固过程中,硅颗粒在单晶组织中的分布形态,提出了使硅固溶或弥散均匀分布于铝基体中的措施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13.19KB 文档页数:4
针对65#钢的技术难点,采用转炉-LF炉-连铸工艺生产65#高碳钢.采取以下措施:在转炉冶炼环节中控制入炉原料,改进装料制度,采用MURC多功能复吹,合理挡渣出钢渣洗;炉外精炼环节中,选择合适的精炼渣系,提高脱硫能力,控制钢中Al含量,稳定钢水成分和温度等;连铸环节中,选择合适浇注温度,改善二次冷却,全程保护浇注,使用结晶器电磁搅拌技术.结果表明:铸坯低倍组织控制良好;铸坯碳偏析指数控制在1.1以内,符合钢种要求;对改进后的产品质量取样分析,检验结果完全达到了相关产品标准的要求,达到了国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38.78KB 文档页数:4
介绍了针对楔横轧机采用液压压下进行辊缝调节基于Popov-Landau超稳定理论设计电液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系统.给出了算法,设计方法,理论分析及数字仿真结果,表明这种MRAC系统具有良好的静、动态性能,并具备一定的跟随性及抗干扰能力,控制器形式简单,易于现场应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41.93KB 文档页数:5
根据传热学理论,建立了斜井内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数学模型,针对大孤山铁矿东斜井的实际条件,分析斜井内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与距进风口距离和风流速度的变化规律,提出解决斜井内空气潮湿有雾的主要措施,即机械通风可保持斜井内风流流速和方向稳定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91.92KB 文档页数:3
研究了钛酸锶(SrTiO3a)固化体浸出性能的影响因素.采用MCC-1浸出法,分析了钛酸锶的浸出率.实验结果表明:SrTiO3a中各种元素的浸出率随时间延长而减小,且都小于0.1g·m-2·d-1,比玻璃固化体浸出率要低2~3个数量级;钛酸锶的化学稳定性好,是比较好的高放废物固化体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88.77KB 文档页数:4
详细分析了单参数的Knothe时间函数、双参数的Sroka-Schober时间函数和Kowalski广义时间函数的优缺点及其相互关系,建立了应用Knothe时间函数进行地表动态移动变形预计的原理、无实测资料矿井时间参数的确定方法和开采单元划分的周期来压步距法.通过对不同工作面推进速度和不同时间影响系数条件下地表动态移动变形规律研究,获得了工作面稳定推进过程中回采速度、时间影响系数与地表最大动、静态变形关系的计算公式.经过1176东工作面观测资料的检验,证明了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03.78KB 文档页数:7
根据土体中抗滑桩的受力特性,利用Winkler模型和欧拉-伯努利理论,推导出了对抗滑桩的挠度表达式,并整理成\三次曲线\函数式.根据理论分析结合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境内的205国道高峪铺公铁立交桥边坡加固工程,利用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对稳定状态下抗滑桩整个桩体的轴向力和横向位移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讨论,对桩体不同位置单元的抗滑力矩和承受的剪应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模拟研究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50.12KB 文档页数:4
对1873K下钢液中Ti-Al-O系复合夹杂物的形成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表明,钢液中Ti-Al-O系的Al-O基本趋于平衡,钢液中自由氧由Al含量控制.Ti-Al-O系复合夹杂物的形成主要由aTi/aAl值确定.根据热力学数据计算得出了Ti-Al-O系复合夹杂物(Al2O3-Ti3O5-Ti2O3)的稳定区域;随着aTi/aAl的增加,夹杂物逐步由Al2O3转变为Ti3O5夹杂物.当钢液中自由氧含量较高时容易生成Ti3O5夹杂物.计算结果和观察到的实验结果一致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6MB 文档页数:6
设计了一种低合金高强度的Q960工程机械用钢.在同种成分、同种轧制和淬火工艺下,研究回火温度对Q960钢小角度晶界的影响机理.经分析得出,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小角度晶界的频率逐渐降低且实验钢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也相应地降低,而屈强比逐渐升高.不同回火温度下小角度晶界频率的峰值均出现在取向差5°附近,即取向差较小.取向差小使得小角度晶界比较稳定,原子迁移率小.通过计算键级积分(BOI)得出,B元素对Q960钢的小角度晶界有加强作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29.24KB 文档页数:4
在多组元的镍基高温合金中分别和同时加入高Cr和高Ru,经固溶处理后,在800~1100℃下进行10~1300h时效处理,观察组织并分析Ru、Cr以及二者交互作用对合金组织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Cr和Ru的合金中,经过1000℃/1300h时效处理后无TCP相析出;加入高Cr的合金仅20h就在晶界发现了TCP相,50h后在枝晶干出现TCP相;在1000℃时效,TCP相比其他温度更易析出.在同时加Cr和Ru的合金中,经过1000℃/1000h时效后并未发现TCP相的析出.这说明高含量的Cr促进了TCP相的形成,而高Ru的添加在高Cr合金中也能有效地抑制TCP相的析出,提高组织稳定性
首页上页4849505152535455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4770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