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5701)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84.29KB 文档页数:6
通过热重分析法,研究了在固定稀土残留量条件下,不同稀土添加剂对Ni80Cr20电热合金高温抗氧化动力学的影响。在1050至1200℃范围内,计算了氧化反应的表现反应速度常数和表观活化能,讨论了反应机理。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金相观察等手段,对氧化膜结构、氧化膜与基体的粘附性等进行了探讨,还研究了稀土添加剂提高Ni80Cr20电热合金高温抗氧化性的机制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56.4KB 文档页数:7
对液排渣粉煤燃烧器内气流运动规律和混合过程进行了冷态模拟研究,分析了结构参数和动力参数对流动的影响。试验表明:燃烧室轴向速度可分成6个不同的的区域,存在4个回流区;简单环形挡渣板也能产生环形回流区,在旋风燃烧室设计中可取代锥形缩口挡渣板。最佳参数为:1次风旋流数S1为1.78~2.0;1次风口和2次风口距离L12=(0.75~1.15)D;一次风量为15%~20%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10.65KB 文档页数:6
通过试验,得到具有铁素体和贝氏体双相组织的钒钛球铁齿轮的弯曲静强度计算公式。进一步证明了,轮齿的塑性变形量与齿根应力的关系式。该试验数据,进一步充实和扩展了球铁齿轮的σ1和k值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28.28KB 文档页数:6
采用恒应变速率凸轮塑性计,对生产现场所采集的9个碳钢的实体样本进行压缩试验,测定了热轧条件下的流动应力。选用了7种不同结构型式的流动应力数学模型,对试验数据做了回归分析,得到了较全面反映碳钢中主要化学元素和诸变形条件对流动应力影响的数学模型,此模型的结构优于现有模型,已用于生产的在线控制,效果良好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82.81KB 文档页数:5
分析了水煤浆、粉煤和重油燃烧过程中有害物质(NOx、SOx、CO、黑烟和飞灰)的生成机理,定量计算了这些污染物质生成的数量。结果认为,水煤浆是一种低污染的清洁燃料,适宜于工业推广应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69.1KB 文档页数:4
用人工神经元方法分析IF钢性能与成分、加工工艺之间关系.通过实验与现场数据训练1个前向网络的考核结果表明,该方法是用于大生产中IF钢成分与工艺设计的有效方法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21.58KB 文档页数:5
分析了直接转矩控制的基本原理。系统采用高低速均适用的磁链混合观测模型。提出一种改进的磁链和转矩控制器,同时给出了相应的电压矢量选择规则.还提出了开关频率自调整控制的思想。在此基础上,设计了8098单片机全数字控制系统,用它分别进行了数字仿真和实时控制,并给出实验结果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20.55KB 文档页数:4
在弹塑性有限变形理论的基础上,应用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平三角孔型中轧件的变形进行了模拟.该分析软件是基于Newton-Raphson法的迭代过程,用一系列近似值逐渐收敛于实际的非线性解.为验证有限元模拟的准确性,还应用视塑性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为保证实验精度,采用数控技术和激光技术刻制网格,并采用体视显微镜放大网格,以及采用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自动采集数据.计算结果与实验符合较好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72.02KB 文档页数:5
为有效处理结构参数和激励荷载不确定等因素的影响,基于相平面分析,提出了一种分级控制法.将相平面划分成若干局部网格区域,使与被控质点运动状态对应的任一轨迹点映射到某一局部网格区域.根据对应的网格区域可判定质点的运动趋势,然后设计出相应的控制力.通过算例研究了一个底层设有主动拉索系统(ATS)的三层剪切型结构的地震反应控制问题,验证了建议控制律的有效性.数值结果显示,与无控状况相比,建议算法可以显著减少结构的地震反应,同时其控制性能也要略优于线性二次型定常状态调节器(LQR)控制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17.79KB 文档页数:4
为了改善自行人工关节的润滑性能,需采用全新的结构设计,研制具有良好润滑性能的低弹性模量材料.用自行研制的振子式磨擦仪观测了生物相容性较好的3种聚合物材料,即硅橡胶、聚氨酯、聚乙烯醇水凝胶(PVA-H)的摩擦因数和润滑制度.试验结果表明:有润滑时,硅橡胶和聚氨酯分别与316L不锈钢组成的摩擦副,其润滑制度是边界润滑,而聚乙烯醇水凝胶(PVA-H)/316L不锈钢摩擦副的润滑制度为混合润滑
首页上页524525526527528529530531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5701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