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7139)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09.5KB 文档页数:84
要设计选择结构程序,要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C语言中如何来表示条件,二是在C 语言中实现选择结构用什么语句。 在C语言中表示条件,一般用关系表达式或逻辑表达式,实现选择结构用if语句 switch或语句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11.36KB 文档页数:10
总结讨论了熔锍及熔融金属中元素选择性氧化的行为,举出镍锍中Ni与S,铁液中Cr、V、Nb、Mn或P与C作为应用的实例。利用热力学分析提出氧化的转化温度的概念,并指出二步及一步计算该温度的方法。在排除新相生成的晶核能的条件下,氧化的转化温度与氧的存在形式(无论是气态O2,熔于金属液中的[O]或炉渣中的FeO)以及氧的压力或活度无关,而只决定于参加反应的物质及产物的本质及活度(压力)。同时,转化温度不是一成不变的温度,而是随着熔池组成的改变而不断地变化。降低气体氧化产物的分压将有助于降低氧化的转化温度。理论计算的转化温度可提供使熔池中一个元素的优先氧化而使另一元素保留不变的最佳条件。小型试验和工业上实践证明,转化温度的概念可以成功地控制吹炼操作,作到按意图进行选择性氧化。影响熔池内元素氧化顺序的动力学因素也作了简略的分析。对镍锍脘S,不锈钢脱C以及高碳锰铁降C的吹炼,熔池温度永选要高于相应熔池组成的转化温度。而对铁水脱Cr和铁水提V或Nb,熔池温度则应保持低于相应熔池组成的转化温度。P、C在铁水中的氧化顺序,除与转化温度有关外,还取决于熔渣组成以及CO承担的压力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793.5KB 文档页数:12
2.1.2图的基本概念 (2) 子图 给定图G=(V,E),G1=(V1,E1),若V1CV,EE,则称G1为G的子图( subgraph),称 G为G1的母图( supergraph),记作:Gg. 若GCG,但G1≠G,则称G1为G的真子图(proper subgraph),记作:1cg 若G是G的子图,且V1=V(E1CE),则称G1为G的支撑(生成)子图(spanning subgraph). 注:(1)二分图的任一子图也均为二分图.(2)边数为E的图的所有(同构或不同构)支撑子 图的个数为C+C2+C2+…+C=2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25.02KB 文档页数:7
利用热重分析仪、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研究了含As或者Cu+As的C-Mn钢的高温氧化特性.1050℃氧化初期约500 s内,As钢和Cu-As钢为线性氧化阶段,随后转为抛物线氧化,两种钢的抛物线氧化速率均高于C-Mn钢.因氧化层分离,1150℃氧化增重小于1050℃氧化增重.钢中Cu和As的存在促进了固相Fe2SiO4层的生长.由于As在氧化层/基体界面的富集,1050℃氧化时,As钢中存在明显的条带状内部氧化粒子层;C-Mn钢中加入Cu和As后,其氧化层/基体界面变得崎岖不平,内部氧化粒子的数量随着氧化时间及氧化温度的增加而增加.1050℃氧化时氧化层/基体界面处Cu和As的富集程度高于1150℃氧化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407.5KB 文档页数:86
C语言基础一: 1.下列四组选项中,均不是C语言关健字的选项是(A)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04.97KB 文档页数:10
采用Hopkinson拉杆试验系统对800 MPa级冷轧双相钢(DP800)进行动态拉伸试验,动态拉伸选择应变速率为500、1000和2250 s-1.通过比较试验结果得出:双相钢的塑性延伸强度Rp0.2和抗拉强度Rm与应变速率的关系呈指数形式增加;DP800在高应变速率塑性变形会产生绝热温升效应,计算可得DP800在应变速率为2250 s-1时拉伸变形产生的绝热温升为89℃.基于J-C(Johnson-Cook)模型和Z-A(Zerilli-Armstrong)模型,对DP800的本构模型进行了研究,并对J-C模型应变速率效应多项式进行二次化修正,修正后的J-C模型相较于J-C模型对DP800在不同应变速率下的平均可决系数从0.9228提高到0.9886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75.73KB 文档页数:6
本文研究了成分为Mn 69.40%、Al 29.86%、C0.58%3元合金的相变动力学和3种不同成分Mn-Al-C合金的恒温转变过程,还用示差热分析法测定了合金在加热过程中相变的临界温度。实验结果表明:合金的恒温转变过程随成分不同而变化,处于亚共析成分时,τ相分解先析出γ相;处于过共析成分时,τ相分解先析出β-Mn相。τ相的稳定性取决于Mn/C比,含碳量一定,随Mn含量增加,τ相稳定性降低。必须使合金中的含碳量超过其在τ相内的溶解度极限,才能提高τ相的稳定性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57.5KB 文档页数:17
在700℃、3kg/cm2的恒压下进行下列反应 C4H10(A)→2C2H4(B)+H2(C) 反应开始时,系统中的含量为116kg, 当反应完成50%时,丁烷的分压以2.4kg/ cm2·s的速率发生变化,试求下列各项的 变化速率:(a)乙烯的分压;(b)的摩尔数; (c)丁烷的摩尔分率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53.5KB 文档页数:54
第14章C++对C的扩充 14.1C++的特点 14.2最简单的C++程序 14.3C++的输入输出 14.4函数的重载 14.5带缺省参数的函数 14.6变量的引用类型5 14.7内置函数 14.8作用域运算符 14.9动态分配/撤销内存的运算符new和 delete 14.10小结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93.92KB 文档页数:6
研究了La2(Zr0.7Ce0.3)2O7(LZ7C3)的合成动力学及相结构,并根据合成过程中的损失对初始成分进行了设计,最终制备出符合原子比La:Zr:Ce为10:7:3的LZ7C3粉末.用X射线衍射仪和场发射扫描电镜研究了样品的相成分和微观组织,用激光脉冲法和推杆法测量了样品的热导率和热膨胀系数.结果表明:LZ7C3是由烧绿石结构的La2Zr2O7(LZ)固溶体和萤石结构的La2Ce2O7(LC)固溶体组成,其中LZ固溶体是主相;热导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在1473 K时为0.79 W·m-1·K-1,较LZ降低了50%左右;热膨胀系数在1473 K时为11.6×10-6 K-1,比LZ提高了20%左右.这些优越的性能表明LZ7C3是一种具有较大应用前景的新型热障涂层陶瓷材料
首页上页5253545556575859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7139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