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6530)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4MB 文档页数:8
为研究某2250 mm热连轧生产中非对称因素对轧件非对称板形(如楔形和单边浪)的影响,利用基于影响函数法的辊系变形模型、张应力模型和简化的轧制压力横向分布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集轧机和轧件为一体的非对称板形计算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来料楔形对轧件楔形的影响明显超过其对轧件平坦度的影响;上游机架和下游机架刚度非对称分别主要影响轧件楔形和平坦度;40℃以内的轧件温度不对称分布对轧件平坦度影响较小,对出口楔形的影响可以忽略;轧件跑偏对楔形和平坦度均有显著影响.根据板形良好条件确定了各非对称参数的允许范围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10.21KB 文档页数:6
提出了一种新的模糊认知图分类器模型构造方法,它包括构建流程、激活函数、推理规则和学习方法等核心构件.模型利用提出的动态交叉变异算子自适应遗传进化过程,实现种群间自动调节和自动适应.仿真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增强了局部随机搜索能力,加强了算法的全局收敛能力,与其他经典分类方法相比,不但性能较好,而且具有较强的抗噪能力,从而具有更强的鲁棒性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56MB 文档页数:97
1.使学生了解有机化化学的研究对象和有机化合物的特殊性质。 2.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表示方法和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能够正确书写简单有机物的构造式,认识一般有机官能团和能给单官能团有机化合物分类。 3.使学生掌握杂化轨道概念,能判别简单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类型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11.88KB 文档页数:6
通过对某钢厂脱磷转炉炉渣磷酸盐容量计算和分析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得出实测炉渣磷酸盐容量与炉渣中碱性氧化物含量、炉渣光学碱度、炉渣中全铁含量和温度的变化关系,并结合生产数据拟合出炉渣的组成与炉渣磷酸盐容量的表达式.将文献报道的不同炉渣磷酸盐容量模型的计算值与实测值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基于共存理论建立了本渣系炉渣磷酸盐容量预测模型,误差分析表明该预测模型准确可信,将为现场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85.65KB 文档页数:5
铁氧化物是具有非化学计量比的化合物,非化学计量对铁氧化物的还原过程带来一系列影响.本文采用Dieckmann缺陷模型和Weiss的浮氏体理想固溶体模型分别对非化学计量比的磁铁矿和浮氏体进行了热力学计算.同时根据电荷守恒和物质守恒,对铁氧化物固溶体的综合缺陷度δ与还原失重率和亚铁含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以期对实验终产物的判定提供依据.通过理论分析与计算,最终明确了不同化学计量比的磁铁矿和浮氏体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还原势PCO(H2),即相应的优势区图.在给定还原势的纯赤铁矿等温还原过程(未有金属Fe生成时),当失重率小于6%时,还原产物属于Fe3+占优势的磁铁矿区域;当失重率高于6%时,反应进入Fe2+占优势的浮氏体区域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98MB 文档页数:27
景观数量化研究方法概述 景观生态研究数据 景观要素斑块特征分析 景观异质性分析 景观要素空间相互关系分析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45MB 文档页数:7
用气固相反应原理分析了单晶硅热氧化机理。在氧化中期,考虑到热应力对扩散系数的影响,从而得出了硅氧化的一个新模型,即化学反应控速——四次方混合控速——扩散控速模型。用该模型处理了文献[4]中的数据与本实验结果均得到满意的相关系数。另外,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氧化膜进行了观察,分析了单晶硅的氧化膜生长机理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58.04KB 文档页数:5
从内蒙古某处土壤中分离出一株分解尿素的产氨细菌(命名为 JAT-1),革兰氏阴性,菌落表面平整湿润,乳白色,短杆状.菌体尺寸为φ0.2~0.4μm×1.5~2.0μm.结合16S rDNA测定和菌株系统发育树分析,其与Providencia Sp. Sam 130-9A同源性高达99%.对其生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JAT-1以10 g×L-1柠檬酸钠作为碳源,20 g×L-1尿素作为氮源,最佳生长pH值范围为8.0——9.5,最佳初始接种浓度20%.采用该细菌进行碱性铜矿摇瓶浸出实验,144 h后铜浸出率可达42.38%,表明该菌株具有应用于碱性铜矿浸出的潜力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58.5KB 文档页数:5
一,动脉血气指标及其意义 血气分析测定血液中氧和二氧化碳分压以及pH值,并进而推算出一系列 指标,反映肺通气和换气功能的状况,并用于酸碱平衡的评估。全身各处动脉 血的气体成份相同,而静脉血受到血液灌注和代谢状况等影响,因此各处不尽 一致应取混合静脉血作为代表。动静脉血气同时测定能更好地反映组织代谢和 血液循环的情况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MB 文档页数:12
在铁基粉末冶金材料中,为了获得强韧化效果,磷已被作为添加元素之一。本研究利用俄歇能谱、扫描电镜及能谱仪等研究了含0.6%磷的Fe-P-C-Cu-Mo合金中磷的分布及其对性能的影响。发现在1080℃~1200℃烧结,磷在晶界的浓度高于其在晶内的浓度。在此温度范围内,烧结温度越低,磷在晶界的偏聚程度越高。当烧结后的合金中含有大量的铁素体时,磷的这种偏聚状态对合金冲击韧性的影响被合金组织的影响所掩盖。在1080℃~1240℃烧结的合金断口均为穿晶断裂。此外还观察到回火后磷的分布对合金断裂方式及机械性能影响很大。合金淬火后在200℃回火,固溶在基体中的钼具有抑制磷向晶界偏聚的作用,合金断口表现为穿晶断裂;在400℃回火,由于钼形成了碳化钼(Mo2C),失去了抑制磷偏聚的作用,这时磷主要偏聚在晶界,造成合金沿晶断裂,冲击韧性下降;在600℃回火,由于温度较高,减少了磷向晶界偏聚的趋势,并有利于磷作长程扩散,此时磷主要偏聚在孔隙表面,使合金具有较高的冲击韧性,合金断口呈韧窝状
首页上页556557558559560561562563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6530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