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59)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717.5KB 文档页数:19
扫描电子探针显微技术与射线显微分析 一、定义与历史回顾 二、显微分析的基本原理 三、几个重要的概念 四、仪器与装置(组图) 五、定性X射线显微分析 六、定量X射线显微分析 七、扫描电镜和X射线显微分析的样品制备 八、技术应用前景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7.04MB 文档页数:58
第二部分:光学显微镜与电子显微镜 第三部分:扫描探针显微技术 第四部分:纳米微阵列印刷技术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82.07KB 文档页数:2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大学物理》课程实验指导(新能源实验)基于半导体载流子浓度改变的四探针能源材料电阻测量的设计型实验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15MB 文档页数:10
实验利用单靶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在单晶硅基底上,制备了两个系列FeCrVTa0.4W0.4高熵合金氮化物薄膜,即FeCrVTa0.4W0.4氮化物成分梯度多层薄膜和(FeCrVTa0.4W0.4)Nx单层薄膜,其中,多层薄膜用于太阳光谱选择性吸收薄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纳米力学探针、原子力显微镜(AF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接触角测量仪和四探针测试台对FeCrVTa0.4W0.4高熵合金氮化物薄膜进行微观结构分析以及性能表征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8KB 文档页数:3
1.放大某一基因片段,用于探针、基因功能检测、报道基因研究等。方法是:把某 DNA片段插入到相应的载体(比如质粒、噬菌体、哺乳类细胞表达载体等),给予扩 增,用以标记探针、测序、cDNA库建立、基因功能检测等多种分子生物学实验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65MB 文档页数:87
1 微波基本测量 2 二维电场的模拟实验 3 电磁波的布拉格衍射实验 4 射频图像传输 5 偏振光实验 6 光源光谱特性的测量 7 光磁共振实验 8 半导体光电导实验 9 光栅实验 10 单色仪的标定实验 11 迈克尔逊干涉仪 12 半导体光伏效应实验 13 半导体霍尔效应实验 14 PN 结正向压降温度特性实验 15 半导体少数载流子寿命测量 16 四探针测电阻率实验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560.5KB 文档页数:50
了解CCS开发环境具有的功能,能够操作CCS 的窗口、菜单和工具条。掌握CCS工程管理的概念, 能够完成简单程序的编辑、汇编、连接和调试,并 掌握探针和显示图形的使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00.76KB 文档页数:5
Rh在紫外激发区间有着较强的表面增加拉曼散射(SERS).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RhCl3溶液中Rh3+在Au电极上的电化学还原行为,用恒电位阶跃法在Au基底上制备了Rh沉积层,并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及电化学方法对得到的沉积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所选择的电位下用电沉积方法能够在金表面得到均匀的Rh沉积层,该沉积层保持了金属Rh原有的电化学特性.采用电化学方法通过先粗糙Au电极再沉积Rh的策略,可以制备粗糙的Rh表面作为紫外SERS基底.拉曼光谱实验表明,以吡啶为探针分子,该基底具有很好紫外SERS活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6MB 文档页数:11
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纳米力学探针、力学性能测试以及室温摩擦磨损实验研究了Cu–(Fe–C)合金的铸态组织、形变态组织、Fe–C相形貌、力学性能和摩擦磨损行为。结果表明,Cu–(Fe–C)合金中弥散分布着微米级和纳米级的Fe–C相,其中微米级的Fe–C相在淬火和回火过程中发生了固态转变,这种固态转变与钢中的马氏体转变和回火转变类似。合金先在850 ℃淬火,然后在200、400和650 ℃回火,Fe–C相由针状马氏体逐渐向颗粒状回火索氏体转变,Fe–C相纳米硬度分别为9.4、8、4.2和3.8 GPa,实现了对强化相硬度的控制。室温摩擦磨损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回火温度升高,合金的磨损机制逐渐由犁削向黏着磨损和大塑性变形转变,导致合金的耐磨损性能降低。这一结论可以为通过Fe–C相的固态转变的方法调控Cu–(Fe–C)合金的摩擦磨损性能提供参考作用
上页123456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59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