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79)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09.51KB 文档页数:37
(一) 流体静力学实验 (二) 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能量方程(伯诺里方程)实验 (三) 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动量定律实验 (四) 毕托管测速实验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08MB 文档页数:92
实验一 电视教学(基本操作方法) 实验二 仪器认领、玻璃加工和塞子钻孔 实验三 粗食盐的提纯 实验四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实验五 硫代硫酸钠的制备 实验六 化学反应速率与活化能 实验七 中和热的测定 实验八 凝固点降低法测分子量 实验九 胶体溶液 实验十 酸碱平衡(一)与缓冲溶液 实验十一 酸碱平衡(二)与沉淀平衡 实验十二 醋酸离解常数与离解度的测定 实验十三 氧化还原与电化学 实验十四 配合物的性质 实验十五 硫酸四氨合铜(Ⅱ)和三氯化六氨合钴(Ⅲ)的制备 实验十六 银氨配离子配位数及稳定常数的测定 实验十七 磺基水杨酸合铁(Ⅲ)配合物的组成及稳定常数的测定 实验十八 重要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化合物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46MB 文档页数:182
实验箱简介 基于 EPP接口的LED显示 8255并行接口原理及编程 8253计数器原理及分频实验 8253计数器在测频中的应用 双积分式A/D 转换器7109 的原理及编程 逐次比较式A/D转换器0809的原理及编程 D/A转换器0832的原理实验 DAC0832在程控信号源中的应用 LED点阵显示 基本并行输入/输出口在键盘接口中的应用 8250串行通信 电子称实验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56MB 文档页数:9
本文对电镀锡和含64~76%Sn的铅锡镀层的铜导线进行了铜锡金属间化合物生长速度的研究。在100±1℃和155±2℃的温度下,经不同的老化时间后测定了化合物层的厚度,并得到了化合物生长厚度与时间、温度的关系式。实验测得在共晶成分附近的铅锡镀层其化合物生长速度快于纯锡镀层。引线在室温下放置近一年未发现可见的化合物层。本文还讨论了剩余镀层厚度与引线可焊性的关系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93KB 文档页数:1
【例1-2】旋转圆筒粘度计,外简固定, 内筒由同步电机带动旋转。内外筒间充入实验 液体(图1-5).已知内筒半径r1=1.93cm,外 筒半径r2=2cm,内筒高h=7cm,实验测得内筒转速n=10r/min,转轴 上扭矩M=0.0045N·m。试求该实验液体的粘度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13MB 文档页数:9
成年人顶部的正常颅内压平均值约为3.62kPa,颅内压波动2.5kPa左右时,颅内压轻度异常;当波动值达到3.5kPa左右时,出现脑震荡的症状;当波动值达到5kPa或更高时,人头颈部达到危重度伤.本文在颅内压正常波动值范围内,通过有限元MSC-PATRAN/NASTRAN软件分析了颅骨三层复合结构以及颅骨与硬脑膜组成的四层复合结构的表面应力和应变;同时,随颅内压变化进行了猪颅骨片,以及模拟人体颅脑真实受力的人颅骨和猪颅骨球冠应变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当颅内压轻度异常时颅骨外表面产生的应变约为1.5×10-6,脑部出现脑震荡的症状时颅骨外表面产生的应变约为2.5×10-6,头颈部达到危重度伤时颅骨外表面产生的应变约为4×10-6.因此,随颅内压的变化颅骨外表面的应变是可测的,且在仪器检测范围内;本文所提出的微创颅内压应变电测法是可行的,即在颅骨外表面粘贴应变片,随颅内压的变化测颅骨应变,通过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获得颅内压变化量的方法.与临床上测量颅内压时钻孔或穿刺等方法比较,应变电测颅内压法对患者造成的损伤很小,属于微创或无创范围,具有安全易操作、减少感染、对患者创伤小、可长期测量等特点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76KB 文档页数:25
在酸碱滴定过程中,我们研究的是溶液中pH 位的改变。而在氧化还原滴定过程中,要研究的则 是由氧化剂和还原剂所引起的电极电位的改变,这 种电位改变的情况,可以用与其他滴定法相似的滴 定曲线来表示。滴定曲线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所测 得的数据进行描绘,也可以应用能斯特方程进行计 算,求出相应的数据绘出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6.54MB 文档页数:55
第26章量子力学基础 26—1德布罗意物质波假设 26—2代维逊革末实验(电子衍射实验) 26—3不确定关系 (测不准关系) 26—4波函数及其统计意义 26—5薛定谔方程 26—6势阱中的粒子 26—7氢原子的量子力学处理 26—8电子自旋 26—9多电子原子中电子壳层结构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68.5KB 文档页数:16
1、学生实验守则 2、前言 3、试验一 量测仪器的参观与操作练习 4、试验二 电阻应变计的粘贴 5、试验三 静态电阻应变仪操作及桥路连接试验 6、试验四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受弯试验 7、试验五 简支钢梁疲劳试验参见演示 8、试验六 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演示性试验) 9、试验七 结构动力特性测定试验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99.5KB 文档页数:8
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在爱因斯坦光子理论的启示下,提出了一切微观实物粒子 都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假设。1927年戴维逊与革末用镍晶体反射电子,成功地完成了电子衍射 实验,验证了电子的波动性,并测得了电子的波长。两个月后,英国的汤姆逊和雷德用高速 电子穿透金属薄膜的办法直接获得了电子衍射花纹,进一步证明了德布罗意波的存在
上页12345678下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79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