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电镀锡、铅锡镀层与基体铜形成化合物的动力学和引线可焊性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9,文件大小:1.56MB,团购合买
本文对电镀锡和含64~76%Sn的铅锡镀层的铜导线进行了铜锡金属间化合物生长速度的研究。在100±1℃和155±2℃的温度下,经不同的老化时间后测定了化合物层的厚度,并得到了化合物生长厚度与时间、温度的关系式。实验测得在共晶成分附近的铅锡镀层其化合物生长速度快于纯锡镀层。引线在室温下放置近一年未发现可见的化合物层。本文还讨论了剩余镀层厚度与引线可焊性的关系。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D0I:10.13374/j.issn1001-053x.1985.04.011 北京钢铁学院学报 1985年第4期 电镀锡、 铅锡镀层与基体铜形成 化合物的动力学和引线可焊性 物理化学教研室鲁永奎王宝珏刘缝香 摘要 本文对电镀锡和含64~76%Sn的铅锡镀层的铜导线进行了铜锡金属间化合物 生长速度的研究。在100±1℃和155±2℃的温度下,经不同的老化时间后测定了化 合物层的厚度,并得到了化合物生长厚度与时问、温度的关系式。实验测得在共晶 成分附近的鉛锡镀层其化合物生长速度快于纯锡镀层。引线在室温下放置近一年未 发现可见的化合物层。本文还讨论了剩余镀层厚度与引线可焊性的关系。 一、前 言 影响电子元器件引线可焊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引线基材的种类,镀层的种类、 厚度和表面状态,可焊性测试时采用的焊料种类,焊剂种类以及焊接温度等都对可焊性产生 影响。但是,在统一规定可焊性测试条件下,一般认为影响引线可焊性的有以下两个因素: 一是原镀层厚度及金属间化合物厚度,二是镀层表面形成氧化物层厚度及状态1,2,3,,1。 本文对前一因素开展了研究工作,这对电子元器件引线可焊性的提高将有理论和实际的意 义。 二、试样选取和试验方法 1.试样选取 对生产单位提供的不同电镀条件下的光亮电镀引线样品,分别进行化学分析,测定C“, Pb,S含量。测定结果,三种金属含量总和均在99.0~99.9%以上。扣除Cu含量,计算镀层 表1 样品镀层成分分析结果 祥品外径 镀层厚度 镀层成分 样品编号 (mm) (μm) Sn% Pb% 5-15 中0.6 6.9±1.0 64.05 35.95 5-16 中0.6 9.2±1.0 75.69 24.31 5-20 φ0.6 12.2±1.5 100 0 92

北 京钢铁 学院学报 年 第 期 电镀锡 、 铅锡镀层与基体铜形成 化合物的动力学和引线可焊性 物理 化学教研 室 永奎 王 宝汪 刘继 香 ‘ 摘 要 本 文对 电镀锡 和含 的籍 锡镀层 的铜导线进行 了铜锡金属 间 化合 物 生长速度 的研 究 。 在 士 ℃和 士 ℃ 的温度 下 , 经不 同的老 化 时间后 测定 了化 合 物层 的厚度 , 并 得 到 」 了化合 物生 一 长厚度与时间 、 温度 的关 系式 。 实验测得在共 晶 成分 附近 的婚锡镀层其 化合 物生长 速度快于纯锡镀层 。 引线在 室 温 下放 置近 一 年未 发现可见 的化合物层 。 本文还讨论 了剩余镀层厚度与引线可焊性的关系 。 一 、 前 一 口 影响 电子元 器件 引线可焊性的 因素是多方面 的 。 其 中 , 引线 基材的种 类 , 镀层 的种 类 、 厚度和 表面状态 , 可焊性测试 时采用的焊料种 类 , 焊剂种 类 以 及焊接温度等都对 可焊性产生 影响 。 但是 , 在统一规定可焊性测试 条件下 , 一般认为影响 引线可焊 性的有 以下 两个因素 一是原镀层 厚度 及金属 间化合物厚度, 二 是镀层表面 形成氧 化物层厚度及状态 ” “ ’ “ ’ 毛 ’ 。 本 文对前一 因素 开展 了研究工 作 , 这 对 电子元 器 件 引线可焊 性的提高将 有理论和 实 际 的 意 义 。 二 、 试 样选 取和 试验 方 法 试样选取 对 生产单位提供的 不 同 电镀 条件下的 光 亮 电镀 引线样 品 , 分别进 行化学 分析 , 测定 , , 含量 。 测定 结果 , 三种金属 含量 总和均 在 。 一” 以 上 。 扣除 含量 , 计算镀层 表 样 品镀层 成分分析 结果 样 品外径 镀层厚度 样 品 编 号 镀 层 成 分 林 土 土 士 勺八七丹六 … 甲中人工 八八 一 一 一 DOI :10.13374/j .issn1001-053x.1985.04.011

内Pb、S相对含量。当考虑到铅锡类镀层的熔点,衣面张力和焊接强度等因素后,认为具 有共晶成分的镀层为最佳镀层【,刀。国内使用此种镀层的较多。此外,由于生产过程简便, 使用纯锡镀层的也占一定比例,故共选取三种样品进行研究,成分分析结果列于表1。 2.试验方法 将选取样品进行表面脱脂清洁处理后,分组装入烧杯,放在烘箱内,分别在100±1℃和 155±2℃下对样品进行恒温老化处理。老化时间列于表2中。 表2 样品经不同温度和时间老化后,金 属间化合物层厚度和镀层总厚度 样 品 号 老化温度 老化时间 5-15 5-16 5-20 Cu-Sn Cu-Sn 镀层 化合物层 镀层 化合物层 镀层 Cu-Sn 总均厚 总均厚 总均厚 化合物层 (℃) (小时) 均厚 均厚 均厚 厚 度 (μm) 2×24 7.6 1.3 7.9 1.3 14.5 1.3 4×24 8.8 1.8 8.3 1.6 10.5 1.5 100土1 10×24 9.4 2.3 9.5 2.3 14.2 2.4 21×24 10.0 3.2 11.0 3.1 13.2 2.4 36×24 11.1 3.6 10.5 3.7 16.4 3.1 4 9.8 2.1 10.0 2.3 11.2 2.0 9 10.2 3.0 10.5 3.2 10.0 2.2 3.6 155±2 16 10.9 11.6 3.7 16.2 2.8 24 11.6 3.9 11.6 4.1 13.1 3.2 48 11.6 4.7 13.4 4.7 12.3 3.7 72 13.2 5.7 13.9 6.1 14.5 4.1 经老化处理后的样品,立即在其表面电镀铜层保护。样品经抛光处理后,在光学显微镜 或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和拍摄照片。对原始样品及老化后的样品,选取有代表性的在 扫描电镜下做铜、铅、锡的线扫描和定点成分分析。 三、试验结采及数据处理 利用投影仪放大底片,对同一底片分别测量5个部位的金属间化合物层厚度和总镀层厚 度,取平均值。测量结果列于表2.5一15样品在155±2℃下经老化处理的一组照片1~6。 93

内 、 相对 含量 。 当考虑到铅锡 类镀层 的 熔点 , 表面 张力和 焊接 强度 等 因素后 , 认为具 有共晶成分的镀层 为最佳镀层 ‘ ” 。 国 内使用 此种镀层 的 较多 。 此外 , 由于 生产 过程简便 , 使用纯锡镀层 的也 占一定 比例 , 故共选取 三种样 品进 行研究 , 成分分析结果列于表 。 试验 方法 将选取样 品 进行表面 脱脂 清洁处理后 , 分 组装入 烧杯 , 放 在烘 箱 内 , 分别 在 。 士 ℃和 士 ℃下对样 品进行恒温老化处理 。 老化 时 间列于 表 中 。 表 样 品经 不同温度和 时间老化后 , 金 属 间化合物层厚度 和镀层 总厚度 赢下赢巨一 墓三一 二一至 二 耍一 二戛。 蓝二一 饭坛 卜 吞标 曰 议 后 卜 八 杨 曰 饭 为弓 汗 吞标 旦 总均厚 ’、 显馨店 总均厚 日、 是碧俩 总均厚 曰 ‘ 层馨 协 ℃ 小 时 卜一二公一公 一止一一竺旦亘匕 上 一一一一一上一一兰型量‘ 一二 一 一 一匕一‘ 竺墅进 , 一 - 一一月 一 粤 下一 一 一 里二鸭卜,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一 兰旦业兰匕兰生二竺二 一 些里二 立二 土 一竺二二一 一互上 一一 ‘ · ‘ · ‘ ‘ 。 · … “ · “ · · ” ‘ 。 · · 一 ‘ 。 · … · “ … ‘ ” · ” “ · , , , 二 。 。 。 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经老 化处理后 的样 品 , 立 即在其 表面 电镀 铜 层 保 护 。 样 品经 抛光 处理后 , 在光学显微镜 或扫描 电子显微镜下 进行 观察和 拍摄照片 。 对原始 样 品 及老 化后 的样品 , 选取 有代表性的 在 扫 描 电镜下做铜 、 铅 、 锡的线 扫描和定点 成分 分析 。 三 、 试 验 结果 及 数 据处 理 利用 投影仪放大 底片 , 对 同一底片分另 测量 个部位 的金属 间化合物层厚度 和 总镀 层厚 度 , 取 平均值 。 测量 结果 列 于 表 。 一 样 品 在 士 ℃下经 老化处理 的一组照 片

照片15-15155℃,4小时 照片25-15155℃,9小时 照片35-15155℃,16小时 照片45-15155℃,24小时 照片55-15155℃,48小时 照片65一15155℃,72小时 由铜锡平衡状态图知【」,在本实验的温度范围内,铜!锡之间有可能以金属间化合物 的形式存在。这样,在样品基体铜和镀锡层之间的界面上,将可能形成此种化合物并以一定 的速度生长。生长速度取决于Cu和Sn的原子通过化合物层扩散的快慢。当反应扩散达到 稳态后,化合物层的厚度将随时间成抛物线关系【】。据此,将不同实验条件下金属间化合 物层厚度对时间平方根作图应为一直线,表示在图1,图2和图3中。图中的直线是按方程 式: l=kVt+l。 (1) 的形式经过回归分析处理后得到的。 式中:1一时间为t时的化合物厚度(um) k-一反应扩散速度常数(um/hr12) t-一反应扩散经历的时间(hr) 1。一常数 所得直线的斜率和截距列于表3。 94

照片 一 , 小 时 照片 一 ℃ , 小 时 照片 一 ℃ , 小 时 照片 一 ℃ 小 时 瓢羹鑫馨撇 翼蘸淤 撇簿纂蘸黝蘸 照片 一 ℃ , 小 时 照片 一 ℃, 小 时 由铜 锡平衡状态 图 知 “ , 在 本实验 的 温度 范 围 内 , 铜 和锡 之 间有可 能 以金 属 间化 合物 的形 式存 在 。 这样 , 在样 品 基体铜 和 镀 锡层 之间 的界面 上 , 将可 能形成 此种 化合物并 以 一定 的 速度 生长 。 生长速度 取 决于 和 的原子通过 化 合物层扩 散的 快慢 。 当反应 扩散达 到 稳态后 , 化 合物层 的厚 度 将 随 时间成 抛物线 关 系 ’ 。 据 此 , 将 不 同实验 条件下金 属 间化合 物 层厚度 对 时间平方 根 作图 应为一直线 , 表示 在图 , 图 和 图 中 。 图 中的 直线 是按 方程 式 侧 一 十 。 的 形式 经过 回归 分析 处理后 得 到的 。 式 中 - 时间为 时的化合物厚度 协 - 反应扩散速度 常数 卜 ‘ - 反应 扩散经历 的 时间 。 - 常数 沂得 直线 的 斜 率和 截距列 于 表

() 5 .0 155 1.0 100 如 3.0 A 2.0 1,0 古0方202530 老化时间t(小时: 图1 100%Sn镀层与Cu之间生成化合 物层厚度与老化时间的关系 155℃ 155℃ 6.0外 《(日) 5.0 5.0 100C 100°C 4.0 4.0 3.0 3. 2.0 2.0 1.0 0152023-* 510 52方30一 老化时间下(小时三) 老化时间/t(小时t) 图2 含64%Sn的Pb-Sn镀层与Cu生成 图3 含75%Sn的Pb-Sn镀层与Cu生成 化合物层厚度与老化时间的关系 化合物层厚度与老化时间的关系 表3 直线方程式中的系数值 100±1℃ 155±2℃ 样品号 相关系数 k 1。 k l。 5-15 0.103 0.712 0.512 1.33 0.99 5-16 0.109 0.567 0.526 1.45 0.98 5-20 0.0768 0.639 0.334 1.37 0.98 含64~76%Sn 的镀层 0.106 0.639 0.519 1.39 0.96 将同一温度不同种样品的直线分别绘于图4和图5中。从图看到,样品5一15,5一16的 直线斜率和截距都很接近,故把它们归纳为一个方程式,对应的常数列在表3的最后一行 中。 95

… … 、 ℃ 一 “ ’ …匕 、 、 一 了 “ 破妞异噢八中牟日沈 , ’ , ‘ 老化 时间 了丫 小时 通 图 镀层 与 。 之 间生成 化合 物层厚度 与老化 时间的关 系 洲 比 , 厂一丫 厂 七 、 了 了 护 、︸六妇二下小仆让,计朴‘扭 。 侧︶叭日公搜鼻扣妞 匀组口内今目 八侧哑日盘母述如牟 六‘ 考一节份杀厂节厂戈一 响 一, 老 化 时间 了士 小时 丁 图 含 的 一 镀层与 生成 化 合 物层 厚度与老化 时 间的关 系 ‘卜咋七犷布 ,犷,犷嘴万 一 州七时 闷 厂 芝小时 与 图 含 的 一 镀层 与 生成 化合物层厚度 与老化 时间的关系 表 直线方程 式 中的系数值 创 … 卜万巡羚训一厂丝节卜 一 … 相 关 系 · 一‘ ” · ‘ “ ” · ‘ … ” · ‘ … ‘ · ” · ” 一, 】 ” · ‘ … ” · ” · ’ · ” · ” 一 一竺里生一 ” · 。 … ” · “ ” · ” … ‘ · “ ” · ” 含 八 , 。 。 八 。 。 。 。 , 八 , 。 。 。 。 。 的镀层 ” ’ 土 ” · ” 。 。 ” · ” 刁 王 · 。 。 · , 。 将同一温度不 同种样品 的 直线分别绘于 图 和 图 中 。 从图看到 , 样品 一 , 一 的 直线斜 率和截距都很接近 , 故把它们归纳为一个方程式 , 对 应的 常数 列 在表 的 最后 一行 中

4.0 5-15 5-16 ●5-15 5 -15 5-1G 5-20 5-15 5-16 6.0 5-18 乐3.0叶 0.5-20 () 5.0 520 5-20 赵 欧 4.0r 是 2.0 3.0 总 2.0 1.0 6810 老化时间下(小时±) 101620230* 老化时间t(小别) 图4155℃下不同引线材料的化合物 图5100℃下不同引线材料的化合物 层厚度与老化时间的关系 层厚度与老化时间的关系 按照化学动力学理论,速度常数k与绝对温度T有如下关系式: k=Ae-E/RT (2) 由已知两个温度下的速度常数,便可求出反应扩散活化能E和与扩散原子交换频率有关 的因子A。将表3的有关数据代入上述方程中,求得对应于不同镀层的速度方程式: 对纯锡镀层: k=8.18×103e-96100/RT (3) 对铅锡镀层(含64~76%Sn) k=2.48×10e-38300/RT (4) 这里活化能的单位是焦尔/克原子。 将(3)、(4)式分别代入(1)式得到纯锡光亮电镀层的化合物生长厚度与温度、 时间的关系式: 1=8.18×103e-4842/TVt+10 (3) 在共晶组成附近,化合物生长厚度与温度、时间的关系式是: 1=2.48×104e-4801/T√t+1。 (4) 相应的1。值可从表3中找到。 四、结果分析与讨论 1.金属间化合物的组成 在一定温度下,铜锡界面上形成金属间化合物的组成有过报导。有的认为,在300℃以 下形成Cu。Sn6,300℃以上形成CusSn和Cu。SnsI。有的认为在250~300℃可生成 Cu。Sns和CuaSn【u】。最近国内报导了在较低温度,175℃时经长时间扩散后生成了 Cu3Sn和Cu。Snst11。 96

一 孚配处如述倒︸ 剖七时间 犷节 小时 士 一 哑噢侧泪半如匕 图 ℃ 下不 同引线材料 的化合 物 层 厚度与老 化 时间的关 系 图 ℃ 下不 同 引线材料 的化合 物 层厚 度与老 化 时间的关系 按照 化 学动力学理论 , 速度常数 与绝对温度 有如 下关系式 一 由已知 两个温度 下 的速度常数 , 便可求 出反应扩散 活 化能 和 与扩散原子交 换频率有关 的 因子 。 将表 的 有关数据代入 上述方程 中 , 求 得对 应于 不同镀 层的速度方程式 对 纯锡镀层 一 “ ’ ” “ 对铅 锡镀 层 含 ‘ 一 ” ” 这 里活 化能的 单位 是焦尔 克原子 。 将 ‘ 、 式 分别代入 式得 到纯 锡光 亮 电镀 层 的 化合物生长厚度 与温度 、 时 间的关系式 一 “ 一 ‘ 吕‘ ,侧下 。 在共 晶组 成附近 , 化合物生长厚度 与温度 、 时 间的 关 系式 是 一 ‘ “ ” 侧下 。 相 应 的 。 值可 从表 中找到 。 四 、 结 果分 析 与讨论 金属间化 合物的组 成 在一定温度 下 , 铜 锡界面 上形 成金属 间化合物 的 组 成有过报导 。 有的认为 , 在 ℃ 以 下形 成 。 。 , ℃ 以 上形 成 和 。 。 £‘ 。 有的认 为在 ℃ 可 生成 。 。 。 和 。 ‘ ’ 。 最近 国 内报 导了在较低温度 , ℃ 时 经长时 间 扩散后 生成 了 和 。 。 ‘ 。

本试验将样品在155℃经三天老化处理后,利用扫描电镜作定点成分分析。定点位置如 图6所示。将定点分析结果列于表4。为了与化合物的理论含量进行比较,下面分别给出两 个化合物的理论铜、锡含量如下: 化合物 :Cu%(重量) Sn%(重量) Cu3Sn 61.6 38.4 CueSns 39.1 60.9 萎体 Cu 化合物层} 剩余镀层 图6扫描电镜定点分析位置图 表4 老化后镀层内定点成分分析结果 成 分(重量百分数) 样品号 点置位 Cu% Sn% Pb% 1 60.754 39.058 0.186 5-15 2 42.319 55.044 2.635 3 42.699 54.909 2.391 4 8.833 63.031 28.135 1 55.144 44.110 0.745 5-16 2 42.761 54.861 2.421 3 42.024 55.851 2.123 11.209 30.936 57.853 1 58.983 41.016 0.00 5一20 2 44.166 55.267 0.565 3 42.765 57.234 0.00 4 9.532 90.188 0.279 将化合物的理论含量与表4定点分析结果加以比较,不难看出:在靠近基体铜(即扩散 层的内层)一侧的是化合物CusSn,而靠近锡(或铅锡)镀层的是化合物Cu。Sn5。 通过扫描电镜的成分线扫描可以获得Cu、Pb、Sn沿样品径向的成分分布状况。照片 7、8中扫描的位置在图中的水平线(虚线)处。自下而上的成分线分别是Cu,Pb,S· 线。照片9中,自下而上分别是Cu和S的成分扫描线。水平线上每一段(黑或白线段)的 长度相应于1μ。 97

本试 验将样品 在 ℃ 经 三天老 化处理后 , 利用 扫描 电镜作定点成分分析 。 定点位置如 图 所示 。 将定点 分析结果列 于表 。 为了 与化合物的理论 含量进 行 比较 , 下面 分别 给 出两 个化合物的理论铜 、 锡含量如 下 化 合物 重 量 二 重 量 、 一 基体 认 剩余 锥层 图 扫描 电镜定 点分 析位 置 图 表 老 化后 镀 层 内定点 成分分析 结果 一 爪毓手不洲鹦黔卜赢一 了 … 一旗 … 一 黔 、 潇 一 二二‘ …川 拼 落 … · ” “ · “ ‘ … · 。 。 ’ 二 。 。 口 一 ‘ , “ · · “ ‘ 】 ” · ” · ” 。 · ‘ “ · 将化合物 的理论 含量 与表 定点分析 结果加 以 比较 , 不难看出 在靠近基体铜 即扩散 层 的 内层 一侧 的 是化合物 , 而靠近锡 或铅锡 镀 层 的 是 化合物 。 。 。 通过 扫描 电镜 的 成分线 扫描 可以 获得 、 、 沿样 品 径 向的 成 分分布状 况 。 照片 、 中扫描 的位置 在图 中的 水平线 虚 线 处 。 自下 而上的成分线 分别 是 , , 线 。 照 片 中 , 自下而 上分别 是 和 的 成分扫描线 。 水平线 上每一段 黑 或 白线 段 的 长度相应于 协

05-16-529401U19423 照片7样品5一15(155℃,老化三天) 照片8样品5一16(155℃,老化三天) 成分扫描线 成分扫描线 964423 照片9样品5一20(155℃,老化三天) 照片10样品5一15,155℃,老化三天 成分扫描线 此外,从金相照片10也可以观察到扩散层内分为两层的情况,结合扫描电镜的定点成分 分析结果不难看出照片上的扩散层中暗灰色的内层是8相,即Cu3S,灰白色的外层是η 相,即CuaSn6。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在155℃温度下,铜和锡的扩散层中,靠近基体铜的部位形成 了化合物Cu3Sn,而靠近扩散层外侧形成了化合物Cu,Sn5。这与国内在稍高温度下所得 的结果是一致的[1]。 值得注意的是,从照片7,8上的铅扫描线的分布情况看到,在铅锡镀层与铜形成化合 物的同时,在原镀层的扩散层外边缘出现铅富集的现象。 2.化合物层的生成速度 关于铜和锡之间反应扩散生成化合物层的速度已有一些报导。Davis等人报导了经135℃ 老化后基体铜与纯锡、铅锡(约含60%S)之间形成化合物的速度,但对两种镀层的生长速度 用同一曲线表示【】。有的报导认为,在上述相同的条件下,试样经两个月的老化仍未发现 这两种不同镀层的生长速度有明显的差异[1]。但本试验观察到,镀层中含锡量在64~76% 范围时,化合物层生长速度比纯锡镀层的为快(参看图4,图5)。最近国内学者做了与上 述类似的试验工作,结果与本试验一致1]。 方程式(3),(4)分别描述了铅锡与纯锡镀层中化合物的生长速度。可以看出,纯 锡层的反应扩散话化能低于铅锡层的活化能,这说明铅的存在对扩散有阻碍作用。但从与原 子振动有关的频率因子A来看,则铅锡层的A却大于纯锡的A值。由此可知,实验中观察到 铅锡镀层的化合物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可能是上述两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98

照片 样 品 一 ℃ , 老 化三 天 成分 扫 描 线 照 片 样 品 一 ℃ , 老 化 三 天 成分 扫描 线 照片 样 品 一 ℃ , 老 化三 天 成 分 扫描 线 照片 样 品 一 , ℃ , 老 化三 天 此外 , 从金 相照 片 也可 以 观察到扩散 层 内分为 两 层 的情况 , 结 合扫描 电镜 的定 点成分 分析 结果 不难看 出照 片 上的扩散层 中暗灰 色的 内层是 相 , 即 , 灰 白色的外 层 是 月 相 , 即 。 。 。 通过 以 上分析 可 以得 出 , 在 ℃温度下 , 铜 和锡 的扩散 层 中 , 靠近 基体铜 的 部位 形成 了化 合物 , 而靠近扩散层外 侧形 成 了化 合物 。 。 。 这 与国 内在稍高温度 下所 得 的 结果 是一致的 ‘ “ 。 值 得注意 的 是 , 从照片 , 上的 铅扫描 线 的分布情况 看 到 , 在错锡镀层 与铜 形 成化合 物的 同时 , 在原镀 层 的扩散层外 边缘 出现铅富集的现 象 。 化合物层 的生成速度 关于铜和 锡之 间反应 扩散生成 化合物层 的速度 已有一些报导 。 等人报 导 了经 ℃ 老 化后 基 体铜 与纯锡 、 铅 锡 约 含 之 间形 成 化合物 的 速 度 , 但对 两种镀 层 的 生长速 度 用 同一曲线 表示 。 有的报导认为 , 在 上述相 同的 条 件下 , 试样经 两个月的老 化仍未发现 这 两种 不 同镀层 的生 长速度有 明显 的差异 〔 ‘ 么〕 。 但本 试 验 观察到 , 镀 层 中含锡量 在 范围 时 , 化合物层 生长速度比纯锡镀 层 的 为快 参看图 , 图 。 最 近 国 内学者做 了与 上 述 类似 的试 验工 作 , 结果 与本试 验一致 ‘ 。 。 方程 式 , 分别描 述 了 铅 锡与纯 锡镀层 中化合物的生 长速度 。 可 以 看 出 , 纯 锡 层 的 反应扩 散活 化 能低于 铅 锡层 的 活 化能 , 这 说 明铅 的存在对扩 散有阻碍作用 。 但从 与原 子 振动有关 的 频率 因 子 来看 , 则铅 锡层 的 却大于 纯锡 的 值 。 由此可 知 , 实验 中观察到 铅 锡镀 层 的 化 合物具 有较快的生 长速度 , 可 能 是 上述 两 因索综 合 作用 的 结果

3.引线在室温下存放、化合物的生长速度 气, 由于在室温下铜锡化合物的生长速度非常缓漫,故至今未见到有关这方面的报导。本试 验曾将自然存放九个月,十一个月的试样,经前述同样的处理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未发现铜锡 化合物层的存在。照片11,12是扫描电镜放大5000倍的照片。从成分扫描线的变化亦难以确 定化合物层的存在:, NO 3-13 照片11样品--15白然存放11个月 照片12样品5一20自然存放11个月 4.化合物层与可焊性的关系 多数的研究是采用镀层厚度不同的试样经不同时间的老化处理后,测定其相应的可焊 性。由此获得引线镀层厚度与可焊性两者相应的关系的。近年来也有人作过经不同条件的老 化处理后,直接得到化合物层厚度与可焊性的关系【】。有文献指出,·当镀层很薄时,生成 的化合物可能与表面氧化膜接触,从而降低了可焊性13)。故有人认为,剩余镀层需要保留 三至四微米才能保证引线的可焊性【3】。 我们根据文献〔14)的实验数据绘制了图7。 图中两个样品都是电镀纯锡引线。曲线1和曲 ▲曲线1 线2的原始镀层厚度分别是7.1和11.9m。 4t ·曲线2 经155℃不同时间的老化处理后,用剩余镀层 毛 3 厚度对表征可焊性能好坏的测试零交时间作 A 图。由图看出,剩余镀层在4μm以上可焊性 2 较好,当小于此数值时,引线的可焊性显著下 降。由于可焊性测试结果误差较大,要得到精 确的结果还要进行大量测试工作。看来,要保 2 4681012- 剩余篮层附度(um) 证引线的可焊性,需要有一定厚度的刹余镀层 图7 试样的零交时问与利余 (例如4μm)是必要的。 镀层厚度的关系 五、结 论 1.在100±1℃和155±2℃下测定了纯锡和含铅25~36%的铅锡电镀层与基体铜之间形 成金属间化合物层的生长速度,并得到了相应的动力学方程式。 2.不同成分的镀层,其化合物层的生长速度是不同的。在共晶成分附近的铅锡镀层要 比纯锡镀层的化合物层的生长速度更快些。 3.室温下铜锡化合物的生成速度变非常绥慢,放置近一年没有发现可见的化合物层。 99

引线在室 温 下存放 、 化合物的生长 速度 由于 在室温 下铜 锡化合物的生 长速度非 常缓 漫 , 故至 今未 见 到 有关这 方 面的报 导 。 本 试 验 曾将 自然存放 九个月 , 十 一个月的 试样 , 经 前述 同样 的 处理后 在显 微 镜下 观察未发现铜 锡 化合物 层 的存 在 。 照 片 , 是扫 描 电镜 放大 。 倍 的照 片 、 。 从成 分扫 描 线 的 变 化亦难以 确 定 化合 物层 的存 在 。 照片 样 品 一 自然存 放 个 月 照片 样 品 一 自然 存放 个月 化合物 层 与可焊性 的关 系 多数的 研究是采用 镀层厚 度 不 同的 试 样 经 不 同 时间的老 化处理后 , 测 定 其 相 应 的可焊 性 。 由此获得 引线 镀 层 厚 度 与可焊 性 两者 相 应 的关 系的 。 近 年来 也 有人作过经不 同条件的 老 化处理后 , 直接得 到 化合物层厚 度 与可焊 性的关 系 汇 。 有文 献 指 出 , , 当镀层 很 薄 时 , 生成 八俐念肺﹀理盆 镀试层样厚的度零 的交关时系间与剩余 的 化合物可 能 与表面 氧 化膜接触 , 从而降低 了可焊性 三至 四 微米才 能 保证 引线的可焊 性 咚 。 我们 根据 文献 的 实验数据绘 制 了图 图 中两个样品都是 电镀 纯 锡 引线 。 曲线 和 曲 线 的原始 镀层厚度分别 是 和 卜 。 经 ℃ 不 同 时 间 的老 化处理后 , 用 剩余镀层 厚 度对 表征 可焊 性能 好坏 的 测试 零交 时 间作 图 。 由图看 出 , 剩余镀层 在 协 以 上可焊 性 较好 , 当小于 此数值 时 , 引线 的可焊性显著 下 ’ 降 。 由于可焊性测试 结果误 差较大 , 要得 到精 确的 结果还 要进行大量 测试 工 作 。 看来 , 要 保 证 引线 的可焊性 , 需 要有一定厚 度 的 剩余镀 层 例如 林 是 必要 的 。 ‘ “ 、 。 故有人认 为 , 剩余镀层 需 要保 留 图 五 、 结 论 在 士 ℃ 和 士 ℃ 下测 定 了纯锡和 含铅 一 的 铅锡 电镀层 与基 体铜 之间形 成金 属 间 化合物层 的 生长逮 度 , 并得 到 了相 应 的动力学方程 式 。 不 同成分 的 镀 层 , 其 化合物 层 的生长速 度是 不 同的 。 在共 晶成分 附近 的铅锡镀层 要 比纯 锡镀层 的 化 合物层 的 生长速度 更快些 。 室温下 桐锡 化 合物层 的 生 成速 度非常缓慢 , 放 置近一年没 有发现可见 的 化合物层

致谢:理化系余宗森教援审阅了初稿并提出意见,谨致谢意。 参考文献 (1) 曾乐,《电子元器件引线可焊性资料汇编》(内部资料)(1983),218 〔2) A.G.Siemens,Electronic Engineering vo1.42,N0,512,(1970),84. 〔3) 周心才,《电子元器件引线可焊性资料汇编》(1983)1(内部资料) (4) B.M.A1len,焊接手册,人民邮电出版社,(1979年) 〔5) Paul.E.Davis,M.E.warwick and P.J.K.Kay,Plating and Surface finishing,September,(1982),72~76 (6) 张超,《电子元器件引线可焊性资料汇编》(1983),414 〔7) A.E.Davis,Trans.Inst,Metal Finishing,33(1956),277 〔8) Max Hcmsen,Constitution of Binary Alloys,Mcgraw-Hill,New York(1958) (9) 汪复兴,金属物理,机械工业出版社,(1980) 〔10)陈定华,钱乙余等,电子元、器件可焊性学术讨论会论文(内部资料)1983年 〔11)田中和吉,电子技术,Vo1.22,恤.7,(1980),2~11. 〔12)Circuits Manufacturing,September,(1980)(综合报导),56~64. (13)C.A.welding Journal No.6,(1979),37-47 〔14)于行雄等,电子元、器件可焊性学术讨论会论文(1983.9) THE INVESTIGATIONS OF THE KINETICS ON INTERMETALLIC COMPOUND GROWTH AT THE INTERFACE OF THE SUBSTRTE COPPER AND TIN OR TIN-LEAD COATING AND THE SOLDERABILITY Lu yong Kui,Wang Baojue,Liu Ji Xiu. Abscra ct The studies of copper-tin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growth rates at the interface of the copper substrate and tin or lead-64-76%tin coating were conducted in this paper.The thickness of intermetallic compound layers formed with a variety of aging time at 100±1℃andl55±2℃had been measued.The dependences of the intermetallic compound thickness on time and temperature were shown.It had experimentally been obse- rved that the growth rate of compound in lead-tin coating at near eute- ctic point is faster than that in purely tin coating.The compound laye- rs have not been detected on the leader which had been stored at room temperature for about a year.In additio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maining coating and the solderability of leader was also discussed. 10G

致谢 理 化系余宗森教援 审阅 了初稿并提 出意见 , 谨致谢意石 参 考 文 献 曾乐 , 《 电子元 器件 引线可焊性 资料汇 编 》 内部资料 , , , 恤 , , , 周心才 , 《 电子元器件 引线可焊性资料汇编》 内部资料 , 焊接手册 , 人 民邮 电出版社 , 年 , , , , , 张超 , 《 电子元 器 件引线可焊性资料汇编 》 , , , , , , , 一 , 汪 复兴 , 金 属 物理 , 机械工业 出版社 , 陈定华 , 钱 乙余等 , 电子元 、 器件可焊性学术讨论会论文 内部 资料 年 田 中和 吉 , 电子技 术 , , 地 , , 。 , , 综 合报导 , 地 , , 一 于 行雄等 , 电子元 、 器件可焊性学术讨论会论文 、、护 ‘产胜 上 、、 沪广、 一曰山 几 、夕禹、尹、、 八 夕、沙、 ‘ 找厅一︸才 且里、‘产产尹 护、了、护、 ‘护 曰伙土,才日、,︸ 尹 上,工,︸甘 子、护产,‘、矛、尹、、 一 , , ’ 一 一 一 士 ℃ 土 ℃ 一 七 , ·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