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632)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79MB 文档页数:8
对湘钢2号高炉炉缸七个有代表部位的样品进行扫描电镜、能量色散谱、X射线衍射和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研究有害元素对高炉炉缸侧壁碳砖的侵蚀以及粉化断裂机理.结果表明,高炉炉缸不同部位的碳砖侵蚀机理不同.第一层以有害元素在碳素熔损反应中的催化作用及生成白榴石为主;上部碳砖侵蚀以K渗透到砖缝中,改变砖质为主;风口以Zn侵蚀为主;铁口K含量较多,另有Pb富集.同种有害元素在不同部位侵蚀碳砖的机理有所不同.K元素在最上部以催化作用为主,在下部以渗透到碳砖内部使碳砖改性为主;Zn在风口碳砖有明显的结晶,在炉缸炉底上部含有大量的Zn并没有结晶,而是附着在砖表面上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93.32KB 文档页数:5
采用调质处理后热时效模拟方法,用原子探针层析成像技术研究了核反应堆压力容器模拟钢中富铜纳米团簇的析出过程.模拟钢经880℃加热水淬,660℃高温回火调质处理,并经400℃时效处理1000 h后基体中析出了富铜纳米团簇.使用MSEM(maximum separation envelope method)方法重点研究了富铜纳米团簇在析出早期阶段成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富铜纳米团簇容易在镍含量较高的位置形核,并随着富铜纳米团簇中铜原子聚集程度的增加,纳米团簇中心处铜含量逐渐增加,镍含量逐渐减少;在纳米团簇与α-Fe基体界面处,镍和锰含量逐渐增加,形成了富镍和富锰包裹富铜纳米团簇的结构.结合实验结果讨论了压力容器钢中合金元素镍及杂质元素磷会增加中子辐照脆化敏感性的原因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34.65KB 文档页数:6
用热变形后的直接时效(DA处理)和标准热处理对比试验的方法,对DA处理在GH169合金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DA处理确可提高合金的拉伸强度,并大幅度提高光滑持久寿命。但由于塑性指标的降低而导致缺口持久和周期持久寿命的降低,并使疲劳、蠕变交互作用的蠕变损伤加剧。其原因是可能DA处理过程中晶界δ相析出过少,晶界晶内强度配合不良,达不到强韧化的作用。同时指出晶粒细化,并在变形工艺中对位错组态进行控制,使δ相以合理的数量和形态析出,才能获得真正应用的DA GH169合金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12MB 文档页数:9
研究了在不同应变量下Fe-Mn-Si-Al系和Fe-Mn-C系孪晶诱导塑性(TWIP)钢的力学性能以及微观组织,分析了TWIP效应在两种不同系列TWIP钢中发挥的作用,阐明了TWIP钢的强化机制.两种系列的TWIP钢都具有高加工硬化能力,但层错能较低的Fe-Mn-C系TWIP钢加工硬化能力更强.两种系列的TWIP钢加工硬化表现为多加工硬化指数行为,这是由多种强化机理在不同阶段起主导作用的结果.微观组织形态与加工硬化强度之间存在着较强的关联性.位错的增殖和形变孪晶的产生对两个系列TWIP钢硬化曲线形态有着明显的影响.在高应变阶段,Fe-Mn-C系TWIP钢大量的第一位向形变孪晶T1和第二位向形变孪晶T2,以及附着在孪晶界旁的高密度位错区域是造成其具有高加工硬化能力的原因,而Fe-Mn-Si-Al系TWIP钢细密的第一位向形变条纹和孪晶片层间的位错是其高加工硬化原因,且其微观组织更为均匀细致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94.13KB 文档页数:12
用抛光的恒位移试样对处理到不同强度(σb=92~185公斤/毫米2)的4种低合金钢在各种致氢环境(如电解充氢、纯氢、气体H2S、水介质、H2S水溶液、缓蚀剂水溶液、丙酮、酒精等有机溶液)下跟踪观察了氢致裂纹的产生和扩展过程。与此同时也测量了各种致氢环境(电解充氢、H2S水溶液、水溶液、水中阴极化和阴极极化)下的KISCC(或KIH)和da/dt。并研究了它们随强度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当加载裂纹前端的KI>KISCC(KIH)后,在上面所说的任何一种致氢环境下都能产生氢致滞后塑性变形,并由此导致裂纹的产生和扩展。即随着氢的扩散进入,原裂纹前端塑性区及其变形量逐渐增大。对超高强钢,在滞后塑性区端点形成不连续的氢致裂纹,它们随滞后塑性变形的发展逐渐长大以致互相连接。当强度降低时,氢致裂纹沿滞后塑性区边界连续地向前扩展。这就表明,在Ⅰ型裂纹条件下,“氢脆”是氢致滞后塑性变形的必然结果。在所有致氢环境下,止裂KISCC(KIB)均随钢的强度下降而升高。强度相同时,水中加援蚀剂和阳极极化使KISCC升高,阴极极化使KISCC下降,da/dt升高,而在H2S鲍和溶液以及加载电解充氢时KISCC(KIB)最低,da/dt最高。实验也表明,在电解充氮条件下还能以另一种机构形成裂纹。它们的产生和扩展不佼报外载荷,且不伴随有宏观塑性变形。因此是通过氢压机构形成和扩展的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72.49KB 文档页数:8
本文研究了一种新型无钴超硬高速钢在马氏体成份和二次硬化之间的关系。采用“马氏体碳饱和度”(AM=CsM/CpM,CsM—马氏体含碳量,CpM—马氏体中合金元素在回火时形成二次硬化碳化物所需碳量)作为描述马氏体中合金元素和碳(M—C)配比关系的参数。得出,①AM和二次硬度有相当严格的依从关系。在通常的成分范围内,与某个合金元素或其总体比较,它对硬度的影响更大些。②当马氏体成分符合W2C、Mo2、V4C3及Cr7C3原子比时,获得最高的二次硬度—HRC69左右。讨论了G、Steven平衡碳计算式。为解决某些合金化的定量问题,建议采用“钢的碳饱和度”(A=Cs/Cp)表征高速钢中M—C配比。C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4.52MB 文档页数:8
影响曲轴锻后组织的主要因素有变形量、终锻温度、金属流动及锻后冷却. 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曲轴用非调质钢1538MV的锻造过程,并对轧材原料和曲轴成品的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模锻变形对曲轴显微组织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曲轴较高的锻造温度和较小的变形量使得曲轴的锻后组织较轧材有所粗化. 曲轴变形过程中的温度和应变分布不均导致了曲轴组织的不均匀. 曲轴的铁素体含量和珠光体片层间距都低于轧材,且部分位置出现了贝氏体组织,这说明曲轴锻后的相变区冷速过快,应当进一步优化曲轴锻后冷却制度. 另外,曲轴锻造过程中的偏析区金属流动对曲轴的锻后组织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也是造成贝氏体组织产生的原因,应严格控制轧材的质量. 研究结果为轧材质量的提升和曲轴锻造工艺及锻后冷却制度的优化指明了方向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44MB 文档页数:14
首先介绍了氧气高炉的发展历程,早期的研究工作主要着眼于解决由于氧气代替空气鼓风而引起的“上冷下热”问题,并总结了各国研究者提出的氧气高炉流程及其主要特点。随后系统阐述了北京科技大学科研人员在氧气高炉工艺基础研究与工程技术开发方面所取得的主要进展。这些研究包括氧气高炉流程设计,含铁炉料还原与软熔,氧气鼓风及循环煤气喷吹条件下的煤粉燃烧,循环煤气加热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等炉内反应与变化,以及在此基础上开展的回旋区及全炉数值模拟研究,为氧气高炉的工程化实施奠定理论基础。最后对氧气高炉的碳素流及节碳潜力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富氢碳氢循环氧气高炉将成为炼铁低碳化的重要发展方向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25MB 文档页数:135
1 关于金龟子及其他夜行性昆虫的活动调查 顾俊华 张浩 畅颖华 马骁 11 柳叶箬的克隆生长及分株种群特征 杨晓飞 李颖 焦响 张一懿 15 灯对牛膝虫害影响的初步调查 岑少宇 濮志超 王丹 33 氯仿对不同种类昆虫毒杀的时间长短研究初探 余科 陈涛涛 姚坚 沈灵犀 徐曲苗 51 天目山禅源寺周边柳杉瘤生长情况的观察和研究 陈湛宇 程云燕 方晓 魏瑾 59 天目山地区双叉犀金龟基本情况调查 李隽 郑楠 沈洲梁 文戈 陶静 67 天目山毛竹年龄的鉴定 尹燡周 黄林 76 天目山铜绿金龟子翻身研究 徐昕 朱黎敏 83 天目山银杏、柳杉化感作用分析 周子谦 赵欣 黄璐 周桃英 王舒展 89 西天目山鳞翅目天蛾科昆虫夜间灯诱调查 刘亦肖 俞春毅 任雁 叶霓 97 西天目山牛膝居群的差异性分析 吴争 武元峰 陈震青 徐晶 109 西天目山主要树种树皮形态的初步调查与分析 丁洁英 王涛 王恺 刘洋 凌彦 123 植物枝叶生长方向规律性分析及其可能原因 李舒婧 王筱恬 闵卿 吴通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06.5KB 文档页数:51
程序是计算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何有效地编写程序是人们一直以来最关心的问题,而以怎样的思想来指导程序设计显得更加重要。程序设计方法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是如今最流行、最高效的程序设计方法。每一种思想和方法都有其自身的概念和相应原理,对象和类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两个概念。本章主要介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重点是如何用Java语言来表示这些概念。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 ◼类的创建; ◼对象实例化; ◼访问属性控制; ◼静态成员; ◼final,this和null; ◼包; ◼综合应用示例
首页上页5758596061626364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632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