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8405)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21.06KB 文档页数:7
介绍激光扫描粗糙度测量仪的测量原理、结构及结果。本测量仪根据激光在工件表面的反射散射原理,应用激光扫描技术、数据采集、A/D转换和定标曲线的计算机拟合,整个测量过程在单板机控制下自动完成。测量粗糙度Ra的分辨率为0.001μm,测量重复精度为0.006μm
文档格式:PPS 文档大小:2.13MB 文档页数:25
• 掌握测量成果改化的原理和不改化的条件; • 掌握地面点之间方位角的测量原理、计算方法; • 理解地面点坐标换带的目的意义和作用等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57MB 文档页数:7
研究了镍基高温合金在1123K,392MPa下周期持久断裂过程中晶界针状碳化物的析出过程。分析了它的形成原因,实验采用二种热处理工艺,得到二种不同的晶界状态:直晶和弯晶。透射电镜分析结果表明,无论何种晶界状态,晶界碳化物都有一个由颗粒状碳化物向针状碳化物转化的过程。而弯晶处理的合金,首先发生由弯晶向平直晶界的转变,即尺寸较大且不规则状的晶界碳化物逐渐断裂成颗粒状排列的晶界碳化物,该过程所需时间较长,这就解释了弯晶合金比如直晶合金针状碳化物量少的原因。提出了一个由颗粒状碳化物向针状碳化物转化的模型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87MB 文档页数:32
《沙原隐泉课件(32页)_第三单元 第9课《沙原隐泉》课件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13.06KB 文档页数:7
在0.10m3的试验竖炉内使用含碳球团冶炼出18%Cr的铁合金。利用前人所做的基础理论研究结果,讨论了铬、硅、硫等元素在竖炉内的还原及渣-液两相的分配规律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93MB 文档页数:47
实验目的 了解植物病原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病的形态特征,及所致病害的症状特征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27.5KB 文档页数:18
14.1离子沉淀法净化 14.2置换沉淀法净化 14.3加压氢还原 14.4共沉淀法净化 14.5其他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92.1KB 文档页数:6
本文阐述蓝晶石,粘土的性能,在不同温度下的相变化和特性,以及它们在耐火可塑料中的作用。蓝晶石颗粒加热至一定温度,会发生相转变,生产高温性能好的莫来石,同时析出游离SiO2;伴随加热过程发生膨胀,而容重却下降。粘土矿物在常温下可塑,在高温下收缩,同时发生相转变,生成耐高温的莫来石及方石英。以此两种矿物为主要原料,再加入辅助原料和复合添加剂配制成耐火可塑料,具有常温可塑,高温下微膨胀,抗热震、抗压抗折强度高等特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51.98KB 文档页数:5
用俄歇能谱分析(AES),结合计算机模拟技术研究稀土元素Ce与杂质元素P在铁中的晶界共偏聚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P含量较低的情况下,Ce有抑制P晶界偏聚的作用,而当P含量较高时,Ce却有促进P晶界偏聚的作用。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当晶界上P的偏聚量不同时,Ce原子与P原子在晶界形成的偏聚结构不同。Ce对P在晶界偏聚作用的改变主要是因为晶界偏聚的P浓度不同使Ce与P晶界共偏聚所形成的最低能量结构改变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75.97KB 文档页数:8
基于合金元素的晶位占据特性,本文提出了一个用于研究非磁性元素Cu作用机制的模型体系,计算了它们的电子结构。结果表明:Cu置换2c晶位Co导致体系能谱向浅势阱移动,能隙减小,原子间电荷重新分布,并产生了新的由杂质贡献的态;分波局域态密度给出了体系中各原子间的轨道相互作用。对Hellmman-Feynman力的分析表明:Cu置换2c晶位Co显著降低了体系的热膨胀各向异性
首页上页673674675676677678679680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8405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