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77)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41KB 文档页数:4
切削热的产生和传导 被切削的金属在刀具的作用下,发生弹性和塑性变形而耗功,这 是切削热的一个重要来源。此外,切屑与前刀面、工件与后刀面之间 的摩擦也要耗功,也产生出大量的热量。因此,切削时共有三个发热 区域,即剪切面、切屑与前刀面接触区、后刀面与过渡表面接触区, 如图示,三个发热区与三个变形区相对应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7.29MB 文档页数:54
一、数控机床对刀具的要求 (1)适应高速切削要求,具有良好的切削性能 (2)高的可靠性 (3)较高的尺寸耐用度 (4)高精度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77.5KB 文档页数:26
4.1 机床的速度调节 一、机床对调速的要求及实现 1、要求 • 对于不同的工件材料、不同的刀具,应选择不同的切削速度;(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要求)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55MB 文档页数:127
7.1 零件表面成形与机械加工方法 7.2 切削运动与切削要素 7.3 刀具结构与材料 7.4 金属切削过程及物理现象 7.5 工件材料加工性 7.6 高速切削技术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68.38KB 文档页数:4
对复合添加少量Sn和Sb或Sn和Bi的低碳高硫易切削钢做了切削和高温热塑性实验.结果表明:试样在长时间的高速切削条件下刀具后刀面磨损很小,其易切削性能明显优于SAE1215钢.含Sn和Sb的钢样在750~950℃温度范围内塑性较差,在1050~1300℃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塑性.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表明:钢中Sn和Sb元素在晶界、MnS夹杂物内及MnS边界处均存在;大部分的Bi元素附着在MnS夹杂物上,一部分弥散分布在钢的基体中;钢中MnS夹杂主要呈球状和纺锤状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29.68KB 文档页数:5
研究了高速滚齿滚削力与振动的关系,切削用量及切削方式对滚削力的影响.得出结论为:滚削力的交变作用引起滚切过程的受迫振动;滚切过程的特性形成自激振动条件,可通过刀具、切削用量及切削方式的合理选用防止自激振动的出现,避免共振与迫振,使滚削力的变化趋于平缓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78KB 文档页数:5
一、 问答题(3 小题,共 20.0 分) (8 分)[1]列出切削英制螺纹的运动方程式,并写出 CA6140 车床进给箱中增倍变速组的四种传动比。 (8 分)[2]切削变形规律?切削力变形规律?切削热与切削温度变化规律?刀具磨损与耐用度变化规律?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33MB 文档页数:10
通过热处理制备出具有回火马氏体组织、下贝氏体组织以及粒状贝氏体组织的718钢,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万能拉伸实验机比较其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同时借助高速铣削实验及光学轮廓仪,研究力学性能以及组织结构对切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切削速度低于145 m·min?1时,贝氏体组织类型比回火马氏体组织更易切削,切削贝氏体组织比切削回火马氏体组织的刀具使用寿命高30%~40%。当切削速度高于165 m·min?1时,马氏体组织发生了加工软化现象,刀具使用寿命提高,切削性能上升。粒状贝氏体组织加工表面因为严重的刀具黏附而出现背脊纹路,马氏体组织具有最佳的切削表面粗糙度。综合考虑之下,三种组织的综合切削性能从高到低排序为:下贝氏体组织、马氏体组织、粒状贝氏体组织,采用300 ℃等温淬火工艺可以有效提升718塑料模具钢的综合切削性能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93KB 文档页数:5
一、 问答题(3 小题,共 19.0 分) (7 分)[1]以车削 45 钢为例,试分析切削用量三要素 V、f、 p对刀具耐用度 T 的不同影响。 (6 分)[2]加工下述零件,以 B 面定位,加工表面 A,保证尺寸 10+0.2mm,试画出尺寸链并求出工序尺寸 L 及公差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0.49MB 文档页数:217
第一节 生长型制造 第二节 可持续制造技术 第三节 虚拟制造技术 第四节 精密超精密切削加工 第五节 细微加工技术 第六节 复杂刃形刀具与CNC机床集成加工技术 第七节 生物制造 第八节 精净成形工艺
上页12345678下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77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