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00)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69.5KB 文档页数:9
采用固定化酶传感器和流动注射研制了全自动血糖-乳酸分析仪。通 过转盘式样品盘和自动取样针实现了样品的自动采样,采用停流技术,增大酶传 感器的响应电流,提高测定精度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67MB 文档页数:54
一、数学成像 二、已做的工作 三、几个问题 1、 降质过程辨识 2、超分辨的概念 3、采样与重构(病态问题)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47MB 文档页数:25
集成运放的原理框图 集成运放是一种高放大倍数、高输入电阻、低输出电阻的直接 耦合放大电路。为抑制零点漂移,对温漂影响最大的第一级采 用了差动放大电路。为提高放大倍数,中间级一般采用有源负 载的共射放大电路。输出级为功率放大电路,为提高此电路的 带负载能力,多采用互补对称输出级电路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92.33KB 文档页数:9
为了提高非平衡数据集的分类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样本空间近邻关系的重采样算法。该方法首先根据数据集中少数类样本的空间近邻关系进行安全级别评估,根据安全级别有指导的采用合成少数类过采样技术(Synthetic minority oversampling technique,SMOTE)进行升采样;然后对多数类样本依据其空间近邻关系计算局部密度,从而对多数类样本密集区域进行降采样处理。通过以上两种手段可以均衡测试数据集,并控制数据规模防止过拟合,实现对两类样本分类的均衡化。采用十折交叉验证的方式产生训练集和测试集,在对训练集重采样之后,以核超限学习机作为分类器进行训练,并在测试集上进行验证。在UCI非平衡数据集和电路故障诊断实测数据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整体上优于其他重采样算法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61MB 文档页数:9
介绍了膏体技术基本概念和特点并统计了膏体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系统性分析了我国全尾砂浓密脱水技术、结构流管输技术、采场多场影响机制、新材料开发和膏体工程化实验室建设最新研究进展,同时对膏体技术在井下充填和地表堆存领域的实践效果进行了介绍.指出了膏体技术仍面临着严峻挑战,并将从数字化和智能化方面突破,实现浓度自适应控制、膏体精密制备、采场个性化充填和系统3D模块化设计装配,引领中国矿业绿色发展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56MB 文档页数:7
以某矿综放工作面开采过程为背景,利用微震监测技术进行现场监测,并借助有限差分FLAC3D进行数值分析,研究在采动应力场不断变化过程中底板岩体微震破裂事件的时空演化规律,揭示煤层采动条件下潜在导水通道的孕育、发展和贯通过程.微震监测结果表明:微震事件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开采扰动对底板岩体破坏程度的影响;采煤期间,回采工作面附近微震事件呈现密集分布,底板岩体采动破坏严重,底板破裂深度达15 m.数值分析表明:由于煤层采动导致采场周围应力重分布,工作面前方应力增高,采空区下方应力降低,底板岩体随工作面回采经历了应力集中、释放并最终破坏;底板塑性破坏区深度达14 m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473KB 文档页数:11
第二章燃料的采样与制样 第一节概述 煤是粒度及化学性质都很不均匀的散装固体物料,要从大量的煤中采制出能代表这批煤 平均质量的少量样品,具有很大的难度。在煤的采样、制样、化验三个环节中,如果用方差 来表示误差的话,采样的影响占80%,制样占16%,化验占4%,故在煤质分析中,关键 是采样,其次就是制样。只有获得有代表性的样品,才可能进行其后的制样与化验。为了保 证所采集的样品具有代表性,就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采样科学的方法,了解其技术要求, 并掌握其操作要点才能予以实现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21.5KB 文档页数:35
⚫ 第一章 常规分析技术 ⚫ 第二章 样品的采取、制备、处理与保存 ⚫ 第三章 水分的测定 ⚫ 第四章 灰分的测定 ⚫ 第五章 酸度的测定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67MB 文档页数:285
全书共分八章:第一章是从应用的角度介绍电力半导体器件的特性;第二、三章是讲述利用相控原理的可控整流与有源逆变和交一交变频器;第四章是讲述研究DC一DC变换的斩波器的工作原理;第五章主要是研究采用PWM技术的无源逆变器;第六章是功率因数校正;第七章是软开关技术及其应用;第八章是开关电源。本书的第六~八章是电力电子学最新的内容,其中,电感电流连续的功率因数校正的原理电路分析,直流环节谐振的软开关逆变器的补偿损耗电流的计算公式,电压电流工作波形的计算;推导出的反激式、正激式、半桥式和桥式变换的开关电源的输入输出和导通时间的统一公式,这些都是由我们首先完成但还没有正式发表过论文的科研工作的成果。本书可作为授课80学时左右的本科电工类学生的专业用书,也可供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作为参考!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37.69KB 文档页数:5
采用等离子熔覆技术将Fe-Ni基高温耐磨合金粉末熔覆到45#圆钢上,制备了Fe-Ni基合金导辊.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Fe-Ni基合金涂层的组织结构和Fe-Ni基合金导辊的表面失效情况.结果表明:Fe-Ni基高温耐磨涂层组织形态良好,由涂层与基体的结合界面处到涂层的上部其组织由平面晶向树枝晶转变;γ-(Fe,Ni)的含量在涂层中按底部—中部—上部的方向依次降低,而(Cr,Fe)7C3的分布正好相反;Fe-Ni基合金导辊的失效机制为热疲劳开裂和磨粒磨损
首页上页345678910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00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