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71)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09.3KB 文档页数:14
氨基酸是生物体合成蛋白质的原料,同时也是高等动物中许多重要生物分子的前体。例如:激素、 嘌呤、嘧啶、卟啉和某些维生素等。不同机体利用氮源合成氨基酸的能力大不相同。脊椎动物不能合成 全部氨基酸。高等动物能利用铵离子作为合成氨基酸的氮源,但不能利用亚硝酸、硝酸和大气氮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10.5KB 文档页数:13
1、胚层分化 三胚层形成之后,动物体的组织和器官开始分 化。 脊椎动物器官发生的第一阶段是神经胚形成, 最终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形成。 胚胎发育中三个胚层的变化以内胚层最为简单, 中胚层最为复杂,而外胚层则最为特异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87.91KB 文档页数:7
爬行纲是在两栖纲的基础上进一步适应陆地生活,完全摆脱了对水生环境的依赖,因 而是真正适应陆栖生活的变温脊椎动物。爬行纲不仅成体的结构有对陆生的适应,而且在繁 殖方式上也有别于两栖类:爬行类在陆地上产卵,在陆地上孵化:爬行类在胚胎发育过程中, 产生羊膜、尿囊等胚膜,使胚胎有可能脱离水域而在陆地干燥环境下发育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906KB 文档页数:60
第一节概论 绦虫( cestode)或称带虫( tapeworm),属于扁形动物门的绦 虫纲( Class cestoda)。寄生人体的绦虫有30余种,分属于多节绦 虫亚纲的圆叶目( Cyclophyllidea)和假叶目 ( Pseudophy llidea)。绦虫成虫大多寄生在脊椎动物的消化道中, 生活史多为复杂型,需要1~2个中间宿主。人可作为一些带绦虫的 终宿主或中间宿主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24.1KB 文档页数:7
两栖类是由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群,这类群包括大鲵蝾螈等有尾两栖类和日常可见 的青蛙、蟾蜍等无尾两栖类。现存的两栖类,从机能结构和个体发育上均能反映出它们的过 渡性质。从机能结构上看,两栖类既保留着水栖祖先的特征,同时又获得了一系列陆栖脊椎 动物的特点,居于中间地位;从个体发育上看,蛙类的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25.06KB 文档页数:9
适应水生生活的鱼类—软骨鱼纲( Chondrichthyes)和硬骨鱼纲( Osteichthyes) 鱼类是适应水栖生活的有颌、变温脊椎动物,是由发现于志留纪后期的盾皮鱼发展演 变而来,具有比圆口纲更为进步的机能结构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5.01MB 文档页数:46
一、两栖纲的主要特征 1.皮肤裸露,表皮轻度角质化,有利于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有丰富的皮肤腺和血管,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2.两栖类的成体有典型陆栖脊椎动物的骨骼。 3.成体出现内鼻孔和囊状肺,可以直接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4MB 文档页数:22
隐孢子虫病是隐孢子虫属的寄生虫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寄生于脊椎动物的消化道、呼吸道等器官的上皮细胞的绒毛上,引起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和病变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54KB 文档页数:17
2.14.1.1圆口纲的主要特征 1.没有真正的上颌和下颌。 2.只有奇鳍而无偶鳍。 3.没有真正的齿,只有表皮形成的角质齿。 4.脊索终生保留,仅有雏形的脊椎。 5.嗅囊和鼻孔单个。鳃位于特殊的鳃囊中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94KB 文档页数:17
野生动物(Wild life) 1. Leopold(1933):大型狩猎动物(Large game) 2. Bailey(1984):自由生活在与他们有天然联系的环境中的脊椎动物
上页12345678下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71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