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动物学》第十四 章脊索动物门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129,文件大小:681KB,团购合买
1、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脊索动物分类(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3、圆口纲主要特征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第十四章脊索动物门日期 l1月4日 第十五章圆口纲 1、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脊索动物分类(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3、圆口纲主要特征 1、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文昌鱼的结构与机能 第十四章脊索动物门 ( Chordata 脊索动物门的确立 在距今约五亿年的奥陶纪(英国威尔士一古代民族名一奥陶),从无脊椎 动物进化出最早的脊椎动物,这二者之间有很大的区别,由于不能确立其间的 关系,产生了神创论。 直到十九世纪,俄国胚胎学家柯瓦列夫斯基研究了柱头虫、海鞘、文昌鱼 的胚胎发育,才填补了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之间的空白。确立了其在进化过 程中的地位。脊索动物祖先与棘皮动物有共同特征:后口、中胚层形成的内骨 骼及体腔形成模式相似 1874年,海克尔根据柯瓦列夫斯基的研究,把海鞘、文昌鱼、脊椎动物合 并在一起成立了一个新门:脊索动物门,下分三个亚门:尾索动物亚门、 头索动物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本门动物从整体来说,具有的器官系统、基本结构比任何无脊椎动物门都 更一致。在生态学上、在动物界是非常成功的,最有适应性,分布很广泛。它 们完善地说明了生物进化发育和亲缘关系的广泛规律 二.脊索的出现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体重的受力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器官 第一节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脊索 notochord 脊索位于消化道背面,支持身体纵轴的棒状结构。起源于胚胎时原肠背壁, 经加厚、分化、外突、脱离原肠成为脊索。结构:泡状细胞组成脊索,外边有 该细胞分泌形成的脊索鞘。(内侧为纤维组织鞘,外侧为弹性组织鞘)。因此, 脊索既具硬度又具弹性,起支持作用 低等脊椎动物脊索终生存在或仅见于幼体时期。髙等脊椎动物脊索仅在胚 胎时出现,成体则被脊柱所代替 脊索细胞和脊柱内的骨细胞都是活细胞,能不断生长,形成内骨骼。 2.背神经管 dorsal tubular nervecord 位于脊索背面的一条管状及结构-—中枢神经系统。起源于胚胎时背部中 央外胚层下陷、卷褶而成。低等脊索动物神经管前端形成膨大叫脑泡。脊椎动 物神经管壁则发育成前端的脑和后端的脊髓,管腔则发育为脑室和脊髓中央管

章 节 第十四章脊索动物门 第十五章圆口纲 日 期 11 月 4 日 重 点 1、 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 脊索动物分类(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3、 圆口纲主要特征 难 点 1、 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 文昌鱼的结构与机能 第十四章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脊索动物门的确立 在距今约五亿年的奥陶纪(英国威尔士一古代民族名---奥陶),从无脊椎 动物进化出最早的脊椎动物,这二者之间有很大的区别,由于不能确立其间的 关系,产生了神创论。 直到十九世纪,俄国胚胎学家柯瓦列夫斯基研究了柱头虫、海鞘、文昌鱼 的胚胎发育,才填补了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之间的空白。确立了其在进化过 程中的地位。脊索动物祖先与棘皮动物有共同特征:后口、中胚层形成的内骨 骼及体腔形成模式相似。 1874 年,海克尔根据柯瓦列夫斯基的研究,把海鞘、文昌鱼、脊椎动物合 并在一起成立了一个新门:脊索动物门,下分三个亚门:尾索动物亚门、 头索动物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本门动物从整体来说,具有的器官系统、基本结构比任何无脊椎动物门都 更一致。在生态学上、在动物界是非常成功的,最有适应性,分布很广泛。它 们完善地说明了生物进化发育和亲缘关系的广泛规律。 二.脊索的出现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体重的受力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器官 第一节 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一.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脊索 notodhord 脊索位于消化道背面,支持身体纵轴的棒状结构。起源于胚胎时原肠背壁, 经加厚、分化、外突、脱离原肠成为脊索。结构:泡状细胞组成脊索,外边有 该细胞分泌形成的脊索鞘。(内侧为纤维组织鞘,外侧为弹性组织鞘)。因此, 脊索既具硬度又具弹性,起支持作用。 低等脊椎动物脊索终生存在或仅见于幼体时期。高等脊椎动物脊索仅在胚 胎时出现,成体则被脊柱所代替。 脊索细胞和脊柱内的骨细胞都是活细胞,能不断生长,形成内骨骼。 2.背神经管 dorsal tubular nervecord 位于脊索背面的一条管状及结构----中枢神经系统。起源于胚胎时背部中 央外胚层下陷、卷褶而成。低等脊索动物神经管前端形成膨大叫脑泡。脊椎动 物神经管壁则发育成前端的脑和后端的脊髓,管腔则发育为脑室和脊髓中央管

3.咽鳃裂 pharyngeal gill slits 咽鳃裂为消化道前端的咽部两侧壁穿孔形成的缝隙,使咽腔与外界相通。 具有呼吸机能 发生:咽部外胚层内陷,内胚层外突,最后打通形成裂缝。低等水生脊索 动物咽鳃裂终生存在,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个共同开口与外界相通。高等脊 索动物鳃裂仅在胚胎时出现,成体则消失。 4.脊索动物的心脏与主动脉 心脏位于消化道腹面。闭管式血液循环。(尾索动物除外) 5.脊索动物的尾为肛后尾 肛后尾在水中起推进作用 二.脊索的出现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体重的受力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器官。完成定向运动:使躯体运动肌 附着点,使捕食、御敌更准确、迅速。 第二节脊索动物分类概述 现存的脊索动物约有四万多种,分属于三个亚门。 尾索动物亚门 Subphy lum Urochordata 又称被囊类 tunicata约有2000余种,为单体或群体生活的海产动物 脊索与背神经管仅存在于幼体的尾部,成体则退化消失。体表被有被囊 ( tunic),营自由生活或固着生活,有一些种类有世代交替现象 1.尾海鞘纲( Appendicularia)形似蝌蚪,自由生活。 海鞘纲( Ascidiacea)成体无尾,固着生活。 3.樽海鞘纲( Thaliacea)被囊上有环状肌肉带,有世代交替现象 头索动物亚又称无头类 Acrania现存约30余种,海产鱼形小动物 分布于北纬48度至南纬40度之间。脊索、神经管纵贯身体背部,终生保 留。无明显头部。 头索纲( Cephalochorda)体成鱼形,体节分明,头部不明显。 三.脊椎动物亚门 Subphy lum Vertebrata 脊索仅在胚胎时出现,随后或多或少被脊柱所代替。脑和感官在体前端集 中,形成明显的头部,称有头类( Cramiata) 1.圆口纲 Cyclostomata 无颌,无成对附肢,脊索与雏形椎骨并存,称无颌类( Agnatha)。 2.鱼纲 Paces 出现上下颌,体表被麟,鳃呼吸,有成对附肢,适应水生生活,称 ( Gnathostomata)。包括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 3.两栖纲 Amphibia 皮肤裸露、湿润,幼体水生,用鳃呼吸,鳍游泳。变态后陆生,肺呼吸, 五趾型附肢运动。称四足类( Tetrapoda) 爬行纲 Reptilia 皮肤干燥,被角质鳞片或盾片,肺呼吸,胚胎发育过程中有羊膜出现,称 羊膜动物( Amniota)。 5.鸟纲Aves 体表被羽毛,前肢特化为翼,卵生,恒温。 6.哺乳纲 Mammalia 体表被毛,胎生(单孔类除外),哺乳,恒温。 羊膜动物( Amniota)。 7.鸟纲Aves 体表被羽毛,前肢特化为翼,卵生,恒温

3.咽鳃裂 pharyngeal gill slits 咽鳃裂为消化道前端的咽部两侧壁穿孔形成的缝隙,使咽腔与外界相通。 具有呼吸机能。 发生:咽部外胚层内陷,内胚层外突,最后打通形成裂缝。低等水生脊索 动物咽鳃裂终生存在,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个共同开口与外界相通。高等脊 索动物鳃裂仅在胚胎时出现,成体则消失。 4.脊索动物的心脏与主动脉 心脏位于消化道腹面。闭管式血液循环。(尾索动物除外) 5.脊索动物的尾为肛后尾 肛后尾在水中起推进作用。 二.脊索的出现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体重的受力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器官。完成定向运动:使躯体运动肌肉获得 附着点,使捕食、御敌更准确、迅速。 第二节 脊索动物分类概述 现存的脊索动物约有四万多种,分属于三个亚门。 一.尾索动物亚门 Subphylum Urochordata 又称被囊类 tunicata 约有 2000 余种,为单体或群体生活的海产动物。 脊索与背神经管仅存在于幼体的尾部,成体则退化消失。体表被有被囊 (tunic),营自由生活或固着生活,有一些种类有世代交替现象。 1.尾海鞘纲(Appendiculariae)形似蝌蚪,自由生活。 2.海鞘纲(Ascidiacea)成体无尾,固着生活。 3.樽海鞘纲(Thaliacea)被囊上有环状肌肉带,有世代交替现象。 二.头索动物亚又称无头类 Acrania 现存约 30 余种,海产鱼形小动物, 分布于北纬 48 度至南纬 40 度之间。脊索、神经管纵贯身体背部,终生保 留。无明显头部。 头索纲(Cephalochorda)体成鱼形,体节分明,头部不明显。 三.脊椎动物亚门 Subphylum Vertebrata 脊索仅在胚胎时出现,随后或多或少被脊柱所代替。脑和感官在体前端集 中,形成明显的头部,称有头类(Cramiata)。 1.圆口纲 Cyclostomata 无颌,无成对附肢,脊索与雏形椎骨并存,称无颌类(Agnarha)。 2.鱼纲 Psces 出现上下颌,体表被麟,鳃呼吸,有成对附肢,适应水生生活,称有颌类 (Gnathostomata)。包括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 3.两栖纲 Amphibia 皮肤裸露、湿润,幼体水生,用鳃呼吸,鳍游泳。变态后陆生,肺呼吸, 五趾型附肢运动。称四足类(Tetrapoda) 4.爬行纲 Reptilia 皮肤干燥,被角质鳞片或盾片,肺呼吸,胚胎发育过程中有羊膜出现,称 羊膜动物(Amniota)。 5.鸟纲 Aves 体表被羽毛,前肢特化为翼,卵生,恒温。 6.哺乳纲 Mammalia 体表被毛,胎生(单孔类除外),哺乳,恒温。 羊膜动物(Amniota)。 7.鸟纲 Aves 体表被羽毛,前肢特化为翼,卵生,恒温。 8.哺乳纲 Mammalia

6、哺乳纲 Mammalia 体表被毛,胎生(单孔类除外),哺乳,恒温。 第六节尾索动物亚门 原索动物( Protochordata)包括头索动物和尾索动物。 尾索动物早在2千多年前就被记载描述过,但其分类地位直到19世纪后半 叶才被俄国胚胎学家柯瓦列夫斯基确定下来。现存约1370种 特征: 1.全部海产,身体包在胶质或近似植物纤维成分的被囊中 2.幼体时期尾部具脊索和神经管,少数终生有尾。成体无尾者体形袋状或 桶状,有单体和群体两个类型。鳃裂终生存在 3.少数有尾种类营飘浮或自由生活,多数无尾种类幼体自由生活,成体固 着生活。 4一般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无性生殖(出芽生殖),有性生殖,及世代 交替现象 5.从幼体经变态发育,成为成体。其变态为逆行变态。 .柄海鞘 Styela clow 海鞘是尾索动物亚门中的最主要类群,约占总数的90%以上。柄海鞘是其 中的优势种,固着在码头、船体等处,作为沿海污损生物的重要指示种。 (一)外形和生活方式 成体长椭圆形,基部以长柄附着在物体上。另一端有2个相距不远的孔, 顶部的是入水口,位置较低的是出水口。水流和微小生物经入水口进入消化道 水由出水口排出。受刺激时,体收缩将水同时从二个孔喷出。 (二)内部构造 3.体壁 外套膜( mantle):外胚层形成的上皮细胞和中胚层形成的肌肉纤维构成 包围内脏器官。 被囊( tunic):由上皮细胞分泌的被囊素(类似植物纤维素)和外胚层细 胞、中胚层细胞(星芒状细胞)构成。棕褐色。在入水口和出水口处与外套膜 相愈合,愈合处有括约肌控制孔开闭。咽上缘及腹面一部分与外套膜愈合 围鳃腔:外套膜内侧的腔,由身体表面内陷形成,衬里为外胚层细胞。 幼小个体的体壁被囊与外套膜之间有透明胶冻状物质。 4.消化和呼吸系统 口位于入水口的底部,有一周围生有触手的缘膜,用以阻挡大颗粒 咽占据了身体的3/4,咽壁上有许多鳃裂。水经鳃裂入围鳃腔,然后经 出水口排出。鳃裂间隔布满血管,水流经过时完成气体交换。缘膜将食物颗粒 滤入咽内。咽壁腹侧中央有一纵沟叫内柱( endostyle)具腺细胞和纤毛细胞。 腺细胞分泌粘液将食物粘成团,纤毛摆动使水定向流动。咽壁背侧中央有一凹 沟叫背板( dorsal lamina)。内柱与背板在咽前部以围咽沟相连。在内柱形成 的食物团经围咽沟到达背板,然后进入胃、肠,食物残渣经肛门排入围鳃腔, 经出水口排出体外

6、哺乳纲 Mammalia 体表被毛,胎生(单孔类除外),哺乳,恒温。 第六节 尾索动物亚门 原索动物(Protochordata)包括头索动物和尾索动物。 尾索动物早在 2 千多年前就被记载描述过,但其分类地位直到 19 世纪后半 叶才被俄国胚胎学家柯瓦列夫斯基确定下来。现存约 1370 种。 特征: 1.全部海产,身体包在胶质或近似植物纤维成分的被囊中。 2.幼体时期尾部具脊索和神经管,少数终生有尾。成体无尾者体形袋状或 桶状,有单体和群体两个类型。鳃裂终生存在。 3.少数有尾种类营飘浮或自由生活,多数无尾种类幼体自由生活,成体固 着生活。 4.一般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无性生殖(出芽生殖),有性生殖,及世代 交替现象。 5.从幼体经变态发育,成为成体。其变态为逆行变态。 一.柄海鞘 Styela clowa 海鞘是尾索动物亚门中的最主要类群,约占总数的 90%以上。柄海鞘是其 中的优势种,固着在码头、船体等处,作为沿海污损生物的重要指示种。 (一)外形和生活方式 成体长椭圆形,基部以长柄附着在物体上。另一端有 2 个相距不远的孔, 顶部的是入水口,位置较低的是出水口。水流和微小生物经入水口进入消化道, 水由出水口排出。受刺激时,体收缩将水同时从二个孔喷出。 (二)内部构造 3.体壁 外套膜(mantle):外胚层形成的上皮细胞和中胚层形成的肌肉纤维构成, 包围内脏器官。 被囊(tunic):由上皮细胞分泌的被囊素(类似植物纤维素)和外胚层细 胞、中胚层细胞(星芒状细胞)构成。棕褐色。在入水口和出水口处与外套膜 相愈合,愈合处有括约肌控制孔开闭。咽上缘及腹面一部分与外套膜愈合。 围鳃腔:外套膜内侧的腔,由身体表面内陷形成,衬里为外胚层细胞。 幼小个体的体壁被囊与外套膜之间有透明胶冻状物质。 4.消化和呼吸系统 口 位于入水口的底部,有一周围生有触手的缘膜,用以阻挡大颗粒。 咽 占据了身体的 3/4,咽壁上有许多鳃裂。水经鳃裂入围鳃腔,然后经 出水口排出。鳃裂间隔布满血管,水流经过时完成气体交换。缘膜将食物颗粒 滤入咽内。咽壁腹侧中央有一纵沟叫内柱(endostyle)具腺细胞和纤毛细胞。 腺细胞分泌粘液将食物粘成团,纤毛摆动使水定向流动。咽壁背侧中央有一凹 沟叫背板(dorsal lamina)。内柱与背板在咽前部以围咽沟相连。在内柱形成 的食物团经围咽沟到达背板,然后进入胃、肠,食物残渣经肛门排入围鳃腔, 经出水口排出体外

口孔、缘膜内柱、为咽沟、背板 水流、食物 ——食道一胃-肠一肛门 裂—-围鳃腔 出水孔—体外 3.循环方式和排泄器官 心脏位于身体腹面,胃附近的围心腔中,呈纺垂形,囊状,外包围心膜。 血管心脏两端各发出一条血管。前端为鳃血管,分布于鳃裂壁上。后端 为肠血管,分布于内脏器官并开放于组织间(血窦)。 开管式循环。血流无一定方向,同一条血管充当动脉和静脉 心脏前部搏动,血液入鳃。心脏间歇,鳃血液回流到心脏。心脏后部搏动, 血流入内脏。心脏无瓣膜,血浆无色或有红、绿、蓝色素 无专门排泄器官,在肠弯曲处有一团细胞叫小肾囊,其中有尿酸结晶,排 入围鳃腔。 4.神经 由于营固着生活,神经退化,形成一个神经节,位于入水口和出水口之间 的外套膜内。该神经节发出分支到身体各处。神经节腹面有一腺体叫脑下腺, 相当于脑垂体。入水口和出水口的缘膜和外套膜上有少量散在的感觉细胞。 5.生殖系统 雌雄同体,生殖腺在外套膜内壁上。两种生殖腺紧贴,分别以单根生殖导管将成 熟的生殖细胞输入围鳃腔,开口于肛门附近 精巢:成分支状,乳白色颗粒状的小块 卵巢:长管状,淡黄色,内有许多卵细胞 (三)幼体及变态 幼体形态:幼体长0.5m,尾内有脊索,背神经管前端形成脑泡,有眼点和平衡器 官。有完全的消化道,鳃裂少,心脏在身体腹侧。 变态 1.身体前端附着突起吸附在其他物体上。 2.尾部及其内部结构逐渐被吸收消失。 3.神经管缩小,残留成为一个神经节,感觉器官消失。 4.咽部扩大,鳃裂数增多,围绕咽部形成围鳃腔。 5.口孔与附着突之间迅速生长,将口孔推向顶部(与附着处相对),内脏 器官位置转了90-180度。 6.体壁分泌背囊素,形成被囊 逆行变态:经过变态失去了一些重要结构,身体变得更简单了,这种变态 叫逆行变态 .尾索动物分类 1.尾海鞘纲现存60余种(我国无) 特点:形似蝌蚪又名幼形纲,终生保留尾和脊索,营自由生活。体表有透明 胶质形成的囊(住囊)包裹身体,该囊有入水口和出水口,尾海鞘可在囊中自由 活动。鳃裂一对,无围鳃腔和外套膜。雌雄同体,有性生殖。无逆行变态 2.海鞘纲现存1250种 特点:幼体自由生活,成体固着生活。有被囊。鳃裂多,外套膜上有肌纤

口孔、缘膜 内柱、为咽沟、背板 水流、食物-----------咽--------------------食道—胃--肠—肛门 鳃裂---围鳃腔-------------------------- 出水孔-----体外 3.循环方式和排泄器官 心脏 位于身体腹面,胃附近的围心腔中,呈纺垂形,囊状,外包围心膜。 血管 心脏两端各发出一条血管。前端为鳃血管,分布于鳃裂壁上。后端 为肠血管,分布于内脏器官并开放于组织间(血窦)。 开管式循环。血流无一定方向,同一条血管充当动脉和静脉。 心脏前部搏动,血液入鳃。心脏间歇,鳃血液回流到心脏。心脏后部搏动, 血流入内脏。心脏无瓣膜,血浆无色或有红、绿、蓝色素。 无专门排泄器官,在肠弯曲处有一团细胞叫小肾囊,其中有尿酸结晶,排 入围鳃腔。 4.神经 由于营固着生活,神经退化,形成一个神经节,位于入水口和出水口之间 的外套膜内。该神经节发出分支到身体各处。神经节腹面有一腺体叫脑下腺, 相当于脑垂体。入水口和出水口的缘膜和外套膜上有少量散在的感觉细胞。 5.生殖系统 雌雄同体,生殖腺在外套膜内壁上。两种生殖腺紧贴,分别以单根生殖导管将成 熟的生殖细胞输入围鳃腔,开口于肛门附近。 精巢:成分支状,乳白色颗粒状的小块 卵巢:长管状,淡黄色,内有许多卵细胞。 (三)幼体及变态 幼体形态:幼体长 0.5mm,尾内有脊索,背神经管前端形成脑泡,有眼点和平衡器 官。有完全的消化道,鳃裂少,心脏在身体腹侧。 变态: 1.身体前端附着突起吸附在其他物体上。 2.尾部及其内部结构逐渐被吸收消失。 3.神经管缩小,残留成为一个神经节,感觉器官消失。 4.咽部扩大,鳃裂数增多,围绕咽部形成围鳃腔。 5.口孔与附着突之间迅速生长,将口孔推向顶部(与附着处相对),内脏 器官位置转了 90-180 度。 6.体壁分泌背囊素,形成被囊。 逆行变态:经过变态失去了一些重要结构,身体变得更简单了,这种变态 叫逆行变态。 二.尾索动物分类 1.尾海鞘纲 现存 60 余种 (我国无) 特点:形似蝌蚪又名幼形纲,终生保留尾和脊索,营自由生活。体表有透明 胶质形成的囊(住囊)包裹身体,该囊有入水口和出水口,尾海鞘可在囊中自由 活动。鳃裂一对,无围鳃腔和外套膜。雌雄同体,有性生殖。无逆行变态。 2.海鞘纲 现存 1250 种 特点:幼体自由生活,成体固着生活。有被囊。鳃裂多,外套膜上有肌纤

维,但不呈环带状。有变态。 单海鞘目:多单体,若为群体则每个个体有一个被囊 复海鞘目:多以无性出芽生殖形成群体,共一个被囊,每个个体有一个入 水孔,共一个出水孔。 3.樽海鞘纲现存65种 特点:体成桶形,营飘浮生活,单体或群体。被囊透明。外套膜上肌纤维 排列成环带状,入水孔和出水孔分别在体前端和后端,肌纤维收缩水从出水孔 排出,推动身体前进。生活史复杂,有世代交替现象。 三.尾索动物的演化 自由生活一头索动物-脊椎动物 原始无头类〈 固着生活—尾索动物 第七节头索动物亚门 本门仅一纲(头索纲),一科(鳃口科),二属:文昌鱼属,偏文昌鱼属。 现存约30种 头索动物终生具有发达的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脊索延伸到背神经管的 前方,故称头索动物。因无真正的头和脑又称为无头类 白氏文昌鱼 Branchiostoma belcheri 德国动物学家P.S. Pallas在英国 Cornwall发现,认为是软体动物蛞蝓的 种,1774年命名为 Limax lanceolatus 意大利的0.G. Costaren认为是低等脊椎动物,1834年命名为 Branchiost oma(鳃口类,误认为触须是鳃 英国人 William yarrell在1836年命名为 Amphioxus lanceolatus(双尖鱼, 尖矛)。根据命名优先原则, Branchiostoma作为属名, Amphioxus为英文俗名。 1932年 Boring将中国厦门产文昌鱼定名为 Branchiostoma belcheri gray (一)外形和生活方式 1.外形 体长约50mm。加州文昌鱼体长可达100mm 口笠,前庭,轮器,缘膜,触须(30-50条),缘膜触手(10余条),背 鳍,尾鳍,肛前鳍(臀鳍),腹褶(2条,位于口笠一臀鳍间),腹孔(呼吸 作用后的水由此排出体外)。 2.生活方式 生活在北纬48度至南纬40度之间,清澈浅海沙滩上,将身体埋入沙中 只露出前端。不善游泳,游泳时6m/ses。夜间活跃。以硅藻为食。寿命2年 8个月,一生中可繁殖3次。生殖季节为5-7月。 (二)内部构造 1.皮肤薄、透明、有表皮与真皮的分化 表皮:单层柱状上皮细胞,间有感觉细胞,无腺细胞和色素细胞。外边有 角质层,幼体有纤毛 真皮:一薄层不定形的胶冻状结缔组织,与脊椎动物胚胎初期间充质相似 2.骨骼没有形成真正的骨骼 脊索:细胞扁盘状,收缩时可增加脊索的硬度。脊索外有鞘膜与背神经管

维,但不呈环带状。有变态。 单海鞘目:多单体,若为群体则每个个体有一个被囊。 复海鞘目:多以无性出芽生殖形成群体,共一个被囊,每个个体有一个入 水孔,共一个出水孔。 3.樽海鞘纲 现存 65 种 特点:体成桶形,营飘浮生活,单体或群体。被囊透明。外套膜上肌纤维 排列成环带状,入水孔和出水孔分别在体前端和后端,肌纤维收缩水从出水孔 排出,推动身体前进。生活史复杂,有世代交替现象。 三.尾索动物的演化 自由生活----头索动物-----脊椎动物 原始无头类〈 固着生活----尾索动物 第七节 头索动物亚门 本门仅一纲(头索纲),一科(鳃口科),二属:文昌鱼属,偏文昌鱼属。 现存约 30 种。 头索动物终生具有发达的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脊索延伸到背神经管的 前方,故称头索动物。因无真正的头和脑又称为无头类。 一.白氏文昌鱼 Branchiostoma belcheri 德国动物学家 P.S.Pallas 在英国 Cornwall 发现,认为是软体动物蛞蝓的 一种,1774 年命名为 Limax lanceolatus 意大利的 O.G.Costaren 认为是低等脊椎动物,1834 年命名为 Branchiost oma (鳃口类,误认为触须是鳃)。 英国人 William yarrell 在 1836 年命名为 Amphioxus lanceolatus(双尖鱼, 尖矛)。根据命名优先原则,Branchiostoma 作为属名,Amohioxus 为英文俗名。 1932 年 Boring 将中国厦门产文昌鱼定名为 Branchiostoma belcheri Gray。 (一)外形和生活方式 1.外形 体长约 50mm。加州文昌鱼体长可达 100mm。 口笠,前庭,轮器,缘膜,触须(30-50 条),缘膜触手(10 余条),背 鳍,尾鳍,肛前鳍(臀鳍),腹褶(2 条,位于口笠—臀鳍间),腹孔(呼吸 作用后的水由此排出体外)。 2.生活方式 生活在北纬 48 度至南纬 40 度之间,清澈浅海沙滩上,将身体埋入沙中, 只露出前端。不善游泳,游泳时 60mm/ses。夜间活跃。以硅藻为食。寿命 2 年 8 个月,一生中可繁殖 3 次。生殖季节为 5-7 月。 (二)内部构造 1.皮肤 薄、透明、有表皮与真皮的分化 表皮:单层柱状上皮细胞,间有感觉细胞,无腺细胞和色素细胞。外边有 角质层,幼体有纤毛。 真皮:一薄层不定形的胶冻状结缔组织,与脊椎动物胚胎初期间充质相似。 2.骨骼 没有形成真正的骨骼 脊索:细胞扁盘状,收缩时可增加脊索的硬度。脊索外有鞘膜与背神经管

外膜、肌节间的肌隔、皮下结缔组织连续。 鳍条:在鳍中 鳃条:在鳃间隔中。 角质物:在轮器、触手、触须中。 3.肌肉保持原始肌节(横纹肌)状态,排列整齐。 肌节成“〈”形,肌节间有结缔组织肌隔分开。两侧肌节交错排列,肌肉 收缩时身体左右摆动,厦门文昌鱼肌节为每侧63-66个(因种类而异)。 围鳃腔腹面有横肌(平滑肌)。 口缘膜上有括约肌。 4.消化和呼吸 轮器:搅动水流,变为漩涡入口。(被动取食) 触须、缘膜触手:有滤食作用,食物颗粒随水流入咽 内柱:分泌物将食物颗粒粘成团,纤毛使食物团经围咽沟到达咽上沟,入 肠 肠:为一直管,前部向的咽右侧伸出一个盲囊叫肝盲囊。小微粒进入肝盲 囊后,被细胞吞噬。大颗粒在肠内消化成小颗粒后入肝盲囊中行细胞内消化。 肝盲囊的后边有一段肠内有纤毛(回节环)具搅拌作用,在此消化液与食物颗 粒行细胞外消化(肝盲囊细胞分泌消化液)。吸收作用在肠的后部进行。肠末 端以肛门开口体表。 咽腔是完成呼吸作用的部位。咽部几乎占体长的1/2,咽壁有鳃裂60多对 (数目随年龄增大而增多,7-180对)。鳃间隔中有鳃条支持。鳃裂壁上有纤 毛上皮和血管,水流经鳃裂时与血管中血液进行气体交换。水入围鳃腔经过腹 孔排出体外。 腹褶处淋巴窦可从水中吸收氧气入血液。 5.血液循环闭管式循环 特点:无心脏,腹大动脉有搏动能力,故称狭心动物。血液无色,无血细胞。 鳃上无毛细血管,鳃间隔内有入鳃动脉和出鳃动脉。肠与肝盲囊有毛细血管网 体前各器官-—背大动脉根2 背大动脉1 -体后各器官 出鳃动脉 肠系膜动脉 尾静脉 入鳃动脉 腹大动脉 肠下静脉 静脉窦-—肝静脉一—肝盲囊 前主静脉2-总主静脉2- 后主静脉2 排泄器官 肾管:位于咽壁背侧,为一弯曲小管腹侧一端开口于围鳃腔叫肾孔,另一 端为盲端。管背侧有5-6束管细胞(约500个管细胞)。一条文昌鱼约有200 条肾管。 管细胞:由体腔上皮细胞特化而成,其远端为盲端膨大,紧贴血管,长管

外膜、肌节间的肌隔、皮下结缔组织连续。 鳍条:在鳍中。 鳃条:在鳃间隔中。 角质物:在轮器、触手、触须中。 3.肌肉 保持原始肌节(横纹肌)状态,排列整齐。 肌节成“〈”形,肌节间有结缔组织肌隔分开。两侧肌节交错排列,肌肉 收缩时身体左右摆动,厦门文昌鱼肌节为每侧 63-66 个(因种类而异)。 围鳃腔腹面有横肌(平滑肌)。 口缘膜上有括约肌。 4.消化和呼吸 轮器:搅动水流,变为漩涡入口。(被动取食) 触须、缘膜触手:有滤食作用,食物颗粒随水流入咽。 内柱:分泌物将食物颗粒粘成团,纤毛使食物团经围咽沟到达咽上沟,入 肠。 肠:为一直管,前部向的咽右侧伸出一个盲囊叫肝盲囊。小微粒进入肝盲 囊后,被细胞吞噬。大颗粒在肠内消化成小颗粒后入肝盲囊中行细胞内消化。 肝盲囊的后边有一段肠内有纤毛(回节环)具搅拌作用,在此消化液与食物颗 粒行细胞外消化(肝盲囊细胞分泌消化液)。吸收作用在肠的后部进行。肠末 端以肛门开口体表。 咽腔是完成呼吸作用的部位。咽部几乎占体长的 1/2,咽壁有鳃裂 60 多对 (数目随年龄增大而增多,7—180 对)。鳃间隔中有鳃条支持。鳃裂壁上有纤 毛上皮和血管,水流经鳃裂时与血管中血液进行气体交换。水入围鳃腔经过腹 孔排出体外。 腹褶处淋巴窦可从水中吸收氧气入血液。 5.血液循环 闭管式循环 特点:无心脏,腹大动脉有搏动能力,故称狭心动物。血液无色,无血细胞。 鳃上无毛细血管,鳃间隔内有入鳃动脉和出鳃动脉。肠与肝盲囊有毛细血管网。 体前各器官-----背大动脉根 2-------背大动脉 1---------体后各器官 出鳃动脉 肠系膜动脉 尾静脉 入鳃动脉 肠 腹大动脉 肠下静脉 静脉窦-----肝静脉----肝盲囊 前主静脉 2-----总主静脉 2------------------------------后主静脉 2 6.排泄器官 肾管:位于咽壁背侧,为一弯曲小管.腹侧一端开口于围鳃腔叫肾孔,另一 端为盲端。管背侧有 5-6 束管细胞(约 500 个管细胞)。一条文昌鱼约有 200 条肾管。 管细胞:由体腔上皮细胞特化而成,其远端为盲端膨大,紧贴血管,长管

内有一长鞭毛。鞭毛摆动使渗λ管细胞的代谢废物到达肾管;经肾孔进入围鳃腔 7.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为一条纵行的神经管。神经管前端内腔略大(管不粗)叫脑泡。无 脑和脊髓的分化。幼体时脑泡前端有神经孔与外界相通,后愈合。神经管背侧未 完全愈合,有一裂隙叫背裂。 周围神经包括:脑泡发出的2对神经,分布于体前端。神经管两侧按体节 发出的成对神经(两侧神经交错排列),每体节背侧有一对背神经,叫背根; 腹侧有几条腹神经叫腹根。背根与腹根不混合成一条神经,背根兼有皮肤感觉 和内脏运动神经纤维,腹根专司运动,分布于肌节上。腹根内为一束肌丝,由 横纹肌延伸而来进入神经管与神经纤维接触 脑眼:位于神经管表面两侧的许多小黑点,为光感受器。每个脑眼由一个 感光细胞和一个色素细胞构成。 色素点(眼点):在神经管前端,无感光作用,遮光。 8.生殖系统 雌雄异体。生殖腺26对,按体节排列在围鳃腔壁的两侧,并向腔内突起。 卵巢呈淡黄色方形小块,精巢成白色方形小块。无生殖管道,成熟生殖细胞穿 破生殖腺壁落入围鳃腔,从腹孔流岀,在海水中完成受精作用。生殖器官与排 泄器官无联系 (三)胚胎发育和变态 文昌鱼的卵为均黄卵,精子由一球状头部和一条鞭毛构成 受精卵一卵裂一桑椹胚一囊胚一原肠胚一神经胚一幼体。 卵裂:等全裂。第一次卵裂面与第二次卵裂面互相垂直,这两次卵裂均为 经裂。第三次卵裂为纬裂,卵裂面与前两次卵裂面垂直,形成8个细胞。继续 卵裂形成桑椹胚。 囊胚:分裂继续进行,中央的细胞项边缘迁移,形成一个中央是空腔且充 满液体的球状结构叫空心囊胚。中央空腔叫囊胚腔,囊胚壁由一层细胞构成, 上部细胞略小叫动物极,下部细胞略大叫植物极。 原肠胚:植物极细胞内陷至紧贴动物极细胞,囊胚腔受挤压而消失,形成 一个新腔叫原肠腔。植物极内陷处形成的原口(胚孔)与外界相通。该处为身 体后部,相对一侧为身体前部。原肠胚的壁由二层细胞组成,内侧叫内胚层 外侧叫外胚层。胚孔逐渐缩小,胚体前后延长,胚体表面生出纤毛 神经胚:神经管形成:背部外胚层变平,形成神经板:下陷形成神经沟,神 经板两侧隆起形成神经褶;且向中线靠拢、愈合成一条神经管。前端以神经孔 与外界相通,以后封闭叫嗅窝。后端经胚孔与原肠连通形成神经肠管。以后封 闭,在胚孔处形成肛门 脊索形成:原肠背侧中央向上突起,形成一条实心细胞索与原肠分离 体腔形成:原肠背方脊索两侧按体节形成成对突起,然后与原肠脱离,彼 此连通形成体腔。文昌鱼前几节体腔是以体腔囊法形成的,后边的体腔形成是 从原肠上脱落下实心细胞索,然后中央出现裂隙发育而成。体腔向腹侧扩大 位于背侧的叫体节,位于腹侧的叫侧板。体节内腔消失,其内侧分化为生骨节 中间分化为生肌节,外侧分化为生皮节。侧板内的腔互相连通,形成一个完整 的体腔(次级体腔)。侧板的外侧壁叫体壁中胚层,内壁叫脏壁中胚层。脏壁 中胚层在肠管前端背侧形成指状突起叫生肾节。体壁中胚层背侧形成突起为生 殖节

内有一长鞭毛。鞭毛摆动使渗入管细胞的代谢废物到达肾管;经肾孔进入围鳃腔。 7.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为一条纵行的神经管。神经管前端内腔略大(管不粗)叫脑泡。无 脑和脊髓的分化。幼体时脑泡前端有神经孔与外界相通,后愈合。神经管背侧未 完全愈合,有一裂隙叫背裂。 周围神经包括:脑泡发出的 2 对神经,分布于体前端。神经管两侧按体节 发出的成对神经(两侧神经交错排列),每体节背侧有一对背神经,叫背根; 腹侧有几条腹神经叫腹根。背根与腹根不混合成一条神经,背根兼有皮肤感觉 和内脏运动神经纤维,腹根专司运动,分布于肌节上。腹根内为一束肌丝,由 横纹肌延伸而来进入神经管与神经纤维接触。 脑眼:位于神经管表面两侧的许多小黑点,为光感受器。每个脑眼由一个 感光细胞和一个色素细胞构成。 色素点(眼点):在神经管前端,无感光作用,遮光。 8.生殖系统 雌雄异体。生殖腺 26 对,按体节排列在围鳃腔壁的两侧,并向腔内突起。 卵巢呈淡黄色方形小块,精巢成白色方形小块。无生殖管道,成熟生殖细胞穿 破生殖腺壁落入围鳃腔,从腹孔流出,在海水中完成受精作用。生殖器官与排 泄器官无联系。 (三)胚胎发育和变态 文昌鱼的卵为均黄卵,精子由一球状头部和一条鞭毛构成。 受精卵—卵裂—桑椹胚—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幼体。 卵裂:等全裂。第一次卵裂面与第二次卵裂面互相垂直,这两次卵裂均为 经裂。第三次卵裂为纬裂,卵裂面与前两次卵裂面垂直,形成 8 个细胞。继续 卵裂形成桑椹胚。 囊胚:分裂继续进行,中央的细胞项边缘迁移,形成一个中央是空腔且充 满液体的球状结构叫空心囊胚。中央空腔叫囊胚腔,囊胚壁由一层细胞构成, 上部细胞略小叫动物极,下部细胞略大叫植物极。 原肠胚:植物极细胞内陷至紧贴动物极细胞,囊胚腔受挤压而消失,形成 一个新腔叫原肠腔。植物极内陷处形成的原口(胚孔)与外界相通。该处为身 体后部,相对一侧为身体前部。原肠胚的壁由二层细胞组成,内侧叫内胚层, 外侧叫外胚层。胚孔逐渐缩小,胚体前后延长,胚体表面生出纤毛。 神经胚:神经管形成:背部外胚层变平,形成神经板;下陷形成神经沟,神 经板两侧隆起形成神经褶;且向中线靠拢、愈合成一条神经管。前端以神经孔 与外界相通,以后封闭叫嗅窝。后端经胚孔与原肠连通形成神经肠管。以后封 闭,在胚孔处形成肛门。 脊索形成:原肠背侧中央向上突起,形成一条实心细胞索与原肠分离。 体腔形成:原肠背方脊索两侧按体节形成成对突起,然后与原肠脱离,彼 此连通形成体腔。文昌鱼前几节体腔是以体腔囊法形成的,后边的体腔形成是 从原肠上脱落下实心细胞索,然后中央出现裂隙发育而成。体腔向腹侧扩大, 位于背侧的叫体节,位于腹侧的叫侧板。体节内腔消失,其内侧分化为生骨节 ,中间分化为生肌节,外侧分化为生皮节。侧板内的腔互相连通,形成一个完整 的体腔(次级体腔)。侧板的外侧壁叫体壁中胚层,内壁叫脏壁中胚层。脏壁 中胚层在肠管前端背侧形成指状突起叫生肾节。体壁中胚层背侧形成突起为生 殖节

受精卵经过20多小时后胚胎发育结束,全身披有纤毛的幼体突破卵膜,在 海水中自由游泳。经过约3个月进入变态期,一年后达到性成熟。 头索动物在进化中的意义 文昌鱼的进步特征:具有脊索,鳃裂,神经管。 文昌鱼的原始特征:无头,无脑,无心脏,原始分节排列的肌节,无集中 的肾脏,排泄与生殖器官无联系,无生殖管道,表皮为单层细胞,无脊椎骨形 成 文昌鱼的特化特征:口笠,触手,缘膜,轮器,内柱,脊索比神经管长。 自由游泳生活的原始有头类 脊索动物祖先 少数底栖,钻沙,特化的旁支:头索动物鳃口科 三.头索动物分类 文昌鱼属 Branchiostoma 偏文昌鱼属 Asymmetron仅体右侧有生殖腺。 第八节脊椎动物亚门 脊椎动物是脊索动物门中数量最多(4300种)、结构最复杂、进化地位最 高的一大类群。它们除了具有脊索动物的三大特征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1.出现了明显的头部 神经管出现分化,前端形成脑,后部形成脊髓。感觉器官向前端集中,形 成“头”而称有头类。加强了动物对外界刺激的感应能力 2.绝大多数种类中,脊索只出现在发育早期,以后为脊柱所代替。脊柱由 脊椎骨连接而成,保护脊髓。前端形成头骨保护脑 3.低等水生种类用鳃呼吸,陆生种类及次生水生种类成体用肺呼吸,鳃裂 只在胚胎时期出现。 4.除圆口类外都具有上下颌,以支持口部,加强主动摄食和消化的能力 5.完善的循环系统:出现能收缩的心脏,动、静脉血完全分开,使机体氧供 应充足,保持高的代谢活动,体温恒定。 6.构造复杂的肾脏代替了肾管,提高了代谢废物的排泄能力 7.除原口类外,都具有成对的附肢作为运动器官。一些种类因生活环境、 生活方式的改变,失去了一对(或全部)附肢,但在其身体上还不同程度地保留 着附肢的痕迹。 第十五章圆口纲( Cyclostomata) 圆口纲动物是脊椎动物中最原始的一类。其特征是有头、无颌、无成对附肢, 又称无颌类( Agnatha)。包括七鳃鳗目和盲鳗目。 第一节圆口纲的主要特征 外形(以七鳃鳗为例)

受精卵经过 20 多小时后胚胎发育结束,全身披有纤毛的幼体突破卵膜,在 海水中自由游泳。经过约 3 个月进入变态期,一年后达到性成熟。 二.头索动物在进化中的意义 文昌鱼的进步特征:具有脊索,鳃裂,神经管。 文昌鱼的原始特征:无头,无脑,无心脏,原始分节排列的肌节,无集中 的肾脏,排泄与生殖器官无联系,无生殖管道,表皮为单层细胞,无脊椎骨形 成。 文昌鱼的特化特征:口笠,触手,缘膜,轮器,内柱,脊索比神经管长。 自由游泳生活的原始有头类 脊索动物祖先〈 少数底栖,钻沙,特化的旁支:头索动物鳃口科。 三.头索动物分类 文昌鱼属 Branchiostoma 偏文昌鱼属 Asymmetron 仅体右侧有生殖腺。 第八节 脊椎动物亚门 脊椎动物是脊索动物门中数量最多(4300 种)、结构最复杂、进化地位最 高的一大类群。它们除了具有脊索动物的三大特征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1.出现了明显的头部 神经管出现分化,前端形成脑,后部形成脊髓。感觉器官向前端集中,形 成“头”而称有头类。加强了动物对外界刺激的感应能力。 2.绝大多数种类中,脊索只出现在发育早期,以后为脊柱所代替。脊柱由 脊椎骨连接而成,保护脊髓。前端形成头骨保护脑。 3.低等水生种类用鳃呼吸,陆生种类及次生水生种类成体用肺呼吸,鳃裂 只在胚胎时期出现。 4.除圆口类外都具有上下颌,以支持口部,加强主动摄食和消化的能力。 5.完善的循环系统:出现能收缩的心脏,动、静脉血完全分开,使机体氧供 应充足,保持高的代谢活动,体温恒定。 6.构造复杂的肾脏代替了肾管,提高了代谢废物的排泄能力。 7.除原口类外,都具有成对的附肢作为运动器官。一些种类因生活环境、 生活方式的改变,失去了一对(或全部)附肢,但在其身体上还不同程度地保留 着附肢的痕迹。 第十五章 圆 口 纲 (Cyclosromata) 圆口纲动物是脊椎动物中最原始的一类。其特征是有头、无颌、无成对附肢, 又称无颌类(Agnatha)。包括七鳃鳗目和盲鳗目。 第一节 圆口纲的主要特征 一.外形(以七鳃鳗为例)

体成圆筒形尾侧扁,身体分为三部分:头、躯干、尾。体表光滑无鳞,皮肤 柔软,富粘液腺,尾为原尾型。 头部 单鼻孔:位于头背部中央,短管状。 松果眼:位于鼻孔后方皮下,有晶体和视网膜,感光。(脑上腺) 顶眼:在松果眼下方,感光。 眼:无眼睑,位于头侧,七鳃鳗眼大;盲鳗眼萎缩埋在皮下,无晶体。 鳃裂:位于眼后部,七鳃鳗每侧7个鳃裂:盲鳗每侧1-15个鳃裂。 口漏斗:位于头腹面,周边生小穗状皮褶,内壁有角质齿;盲鳗无口漏斗。 躯干: 奇鳍:背中线上有1-2个背鳍,雄性第2背鳍髙。雌性有一臀鳍,雄性无 无偶鳍。 侧线:位于体侧、头腹面的排列成行的感觉小窝 肛门:位于尾基部。 泄殖突:位于肛门之后。 尾:尾鳍为原尾型。 生活方式:七鳃鳗为半寄生生活,盲鳗为寄生生活。 二.构造特征 (一)原始特征 1.无主动捕食的上、下颌。 2.无成对的偶鳍,奇鳍内有不分节的辐鳍软骨支持。原尾型尾鳍:内部 骨骼与外部均呈对称状。 3.终生保留脊索,脊索背方两侧有按体节成对排列的软骨弓片,相当于 椎弓的基背片和间背片。发生:按体节排列的中胚层生骨节不断细胞分裂,产生 间充质细胞,聚集在脊索和神经管周围,间充质细胞分泌基质填充在细胞之间, 在细胞周围形成窝,骨化成软骨。无椎体 4.皮肤:裸露无鳞,表皮由多层细胞组成,有腺细胞,无角质层,在口漏斗、 舌端衍生角质齿。真皮为结缔组织,有色素细胞,侧腺为浅沟状开口皮肤上。 5.脑颅:由软骨底盘、嗅软骨囊、耳软骨囊、及支持口漏斗和舌的软骨 构成。为一个无顶壁的软骨脑匣,顶部由纤维结缔组织膜覆盖。 发生:间充质细胞在脊索两侧聚集,形成一对与脊索平行的软骨板一索侧软 骨。在所测软骨前方形成一对索前软骨。嗅囊、眼球、内耳周围集中间充质细胞 构成软骨感觉囊(嗅囊、视囊、听囊)。索侧软骨向外扩展汇合成一块基板。索 前软骨亦左右愈合成一块叫筛板,鼻囊与筛板愈合。视囊的眶软骨发育成脑匣侧 壁,听囊与之愈合。索侧软骨后方的枕软骨发育成脑匣后壁。 支持鳃囊的是软骨鳃笼,由9对细长弯曲的鳃弓和四对与身体纵轴平行的软 骨条连接而成。鰓笼紧贴皮下,包在鳃囊外边,不分节, 6.肌肉为按体节排列的弓形肌节,肌节间有结缔组织肌隔。无水平隔, 无轴上肌和轴下肌之分。鳃囊、口漏斗、舌、眼等处有肌肉分化。 7.消化系统:无胃分化,肠内有纵行粘膜褶和一条纵行螺旋瓣。有独立 的肝脏,成体无胆囊和胆管。无独立的胰脏。肛门位于泄殖孔前方。 8.心脏由一心房、一心室和静脉窦组成,血管:前主静脉2,后主静脉2, 右侧总主静脉,肝门静脉,无肾门静脉,鳃毛细血管网,入鳃动脉8对。血液红 色,红细胞有核

体成圆筒形尾侧扁,身体分为三部分:头、躯干、尾。体表光滑无鳞,皮肤 柔软,富粘液腺,尾为原尾型。 头部: 单鼻孔:位于头背部中央,短管状。 松果眼:位于鼻孔后方皮下,有晶体和视网膜,感光。(脑上腺) 顶眼:在松果眼下方,感光。 眼:无眼睑,位于头侧,七鳃鳗眼大;盲鳗眼萎缩埋在皮下,无晶体。 鳃裂:位于眼后部,七鳃鳗每侧 7 个鳃裂;盲鳗每侧 1-15 个鳃裂。 口漏斗:位于头腹面,周边生小穗状皮褶,内壁有角质齿;盲鳗无口漏斗。 躯干: 奇鳍:背中线上有 1-2 个背鳍,雄性第 2 背鳍高。雌性有一臀鳍,雄性无。 无偶鳍。 侧线:位于体侧、头腹面的排列成行的感觉小窝。 肛门:位于尾基部。 泄殖突:位于肛门之后。 尾:尾鳍为原尾型。 生活方式:七鳃鳗为半寄生生活,盲鳗为寄生生活。 二.构造特征 (一)原始特征 1.无主动捕食的上、下颌。 2.无成对的偶鳍,奇鳍内有不分节的辐鳍软骨支持。原尾型尾鳍:内部 骨骼与外部均呈对称状。 3.终生保留脊索,脊索背方两侧有按体节成对排列的软骨弓片,相当于 椎弓的基背片和间背片。发生:按体节排列的中胚层生骨节不断细胞分裂,产生 间充质细胞,聚集在脊索和神经管周围,间充质细胞分泌基质填充在细胞之间, 在细胞周围形成窝,骨化成软骨。无椎体。 4.皮肤:裸露无鳞,表皮由多层细胞组成,有腺细胞,无角质层,在口漏斗、 舌端衍生角质齿。真皮为结缔组织,有色素细胞,侧腺为浅沟状开口皮肤上。 5.脑颅:由软骨底盘、嗅软骨囊、耳软骨囊、及支持口漏斗和舌的软骨 构成。为一个无顶壁的软骨脑匣,顶部由纤维结缔组织膜覆盖。 发生:间充质细胞在脊索两侧聚集,形成一对与脊索平行的软骨板—索侧软 骨。在所测软骨前方形成一对索前软骨。嗅囊、眼球、内耳周围集中间充质细胞 构成软骨感觉囊(嗅囊、视囊、听囊)。索侧软骨向外扩展汇合成一块基板。索 前软骨亦左右愈合成一块叫筛板,鼻囊与筛板愈合。视囊的眶软骨发育成脑匣侧 壁,听囊与之愈合。索侧软骨后方的枕软骨发育成脑匣后壁。 支持鳃囊的是软骨鳃笼,由 9 对细长弯曲的鳃弓和四对与身体纵轴平行的软 骨条连接而成。鳃笼紧贴皮下,包在鳃囊外边,不分节。 6.肌肉为按体节排列的弓形肌节,肌节间有结缔组织肌隔。无水平隔, 无轴上肌和轴下肌之分。鳃囊、口漏斗、舌、眼等处有肌肉分化。 7.消化系统:无胃分化,肠内有纵行粘膜褶和一条纵行螺旋瓣。有独立 的肝脏,成体无胆囊和胆管。无独立的胰脏。肛门位于泄殖孔前方。 8.心脏由一心房、一心室和静脉窦组成,血管:前主静脉 2,后主静脉 2, 右侧总主静脉,肝门静脉,无肾门静脉,鳃毛细血管网,入鳃动脉 8 对。血液红 色,红细胞有核

9.脑分化为五部分(大脑、中脑、间脑、小脑、延脑)无脑曲,在一个平面 上。中脑未形成二叠体,小脑与延脑未分开,间脑腹面未形成视交叉 脑神经10对,舌咽N.、迷走N.因枕骨不发达而从头骨外的延脑发出 脊神经的背根和腹根不形成混合神经。 听觉:内耳,七鳃鳗2个半规管,无水平半规管。盲鳗1个半规管 视觉:眼,晶体球状,角膜薄,不发达。调节视力靠角膜肌,有动眼肌。视 网膜杄细胞远远超过锥细胞数日。盲鳗幼体有晶体,成体消失,角膜、巩膜、脉 络膜未分化。无色素。 嗅觉:外鼻孔通一圆形嗅囊,囊后壁有嗅觉细胞分布,囊下部向后突起一个 鼻垂体囊,穿过基板上脑垂体孔止于脊索前端腹面,垂体囊壁细胞部分分化为腺 垂体。 侧线:体侧纵行浅沟内有感觉细胞。未形成侧线管 10.雌雄同体或异体,七鳃鳗雌雄异体,盲鳗雌雄同体。生殖腺一个,发育 早期成对,后合并为一个。七鳃鳗卵巢后部有精巢残余物,盲鳗前端产卵,后端 产精。无生殖导管,生殖细胞成熟后,从生殖腺落入体腔,经一对生殖孔进入尿 殖窦,然后经尿殖窦孔排出体外 11.肾脏:幼体为前肾,成体为中肾。与生殖系统无联系。 盲鳗∷幼体前肾小管按体节排列纵贯全身,与前肾导管相通,前肾导管开口 体表。成体:身体前部肾小管退化形成头肾,中部以后肾小管的肾口消失,此时 的肾小管构成中肾,前肾导管称中肾导管 七鳃鳗:胚胎时肾小管按体节排列于身体前部,与前肾导管相通。成体时前 肾小管退化,在身体中部形成肾小管,且肾口大部分消失形成盲囊叫肾小囊,包 围血管球。前肾导管改称中肾导管。开口尿殖窦。 (二)寄生及半寄生特征 1.口漏斗:吸附在鱼类身上,角质齿锉破鱼体,具有环肌、纵肌和角质齿 的舌能活塞样运动刮取血肉并吸食之 2.呼吸管:咽后部在消化管腹面有一条盲管叫呼吸管,管口有触手5-7个 相当于缘膜。管两侧各有7个孔为内鳃孔,分别与鳃囊相通。鳃囊壁上有来源于 内胚层的鳃丝(实为内壁折皱而成),鳃丝上有毛细血管,在此完成气体交换, 鳃囊经外鳃孔与外界相通。 盲鳗的外鳃孔不直接与外界相通,而是经出鳃管通向一条总出鳃管,开口于 头后方,体表只见一对外鳃孔。无呼吸管,内鳃孔开口于咽壁。 七鳃鳗吸附鱼体时,水经外鳃孔进入鳃囊,气体交换后再经外鳃孔排岀,鳃 孔处有括约肌控制鳃孔开闭。 3.七鳃鳗眼眶下方,口腔后侧有一对“唾腺”以细管直通舌下,分泌物为 抗凝血剂,阻止动物创口血液凝固 第二节分类概述 1.七鳃鳗目 Petromyzoniformes 吸附型口漏斗,角质齿。鼻孔在两眼之间。脑垂体囊为盲管。外鳃孔7对, 鳃笼发达。内耳有2个半规管。有背鳍。雌雄异体,发育有变态。 分布:江河、海洋。常见:东北七鳃鳗 Lampetra moril,日本七鳃鳗 Lampetra japonicus

9.脑分化为五部分(大脑、中脑、间脑、小脑、延脑)无脑曲,在一个平面 上。中脑未形成二叠体,小脑与延脑未分开,间脑腹面未形成视交叉。 脑神经 10 对,舌咽 N.、迷走 N.因枕骨不发达而从头骨外的延脑发出。 脊神经的背根和腹根不形成混合神经。 听觉:内耳,七鳃鳗 2 个半规管,无水平半规管。盲鳗 1 个半规管。 视觉:眼,晶体球状,角膜薄,不发达。调节视力靠角膜肌,有动眼肌。视 网膜杆细胞远远超过锥细胞数目。盲鳗幼体有晶体,成体消失,角膜、巩膜、脉 络膜未分化。无色素。 嗅觉:外鼻孔通一圆形嗅囊,囊后壁有嗅觉细胞分布,囊下部向后突起一个 鼻垂体囊,穿过基板上脑垂体孔止于脊索前端腹面,垂体囊壁细胞部分分化为腺 垂体。 侧线:体侧纵行浅沟内有感觉细胞。未形成侧线管。 10.雌雄同体或异体,七鳃鳗雌雄异体,盲鳗雌雄同体。生殖腺一个,发育 早期成对,后合并为一个。七鳃鳗卵巢后部有精巢残余物,盲鳗前端产卵,后端 产精。无生殖导管,生殖细胞成熟后,从生殖腺落入体腔,经一对生殖孔进入尿 殖窦,然后经尿殖窦孔排出体外。 11.肾脏:幼体为前肾,成体为中肾。与生殖系统无联系。 盲鳗:幼体前肾小管按体节排列纵贯全身,与前肾导管相通,前肾导管开口 体表。成体:身体前部肾小管退化形成头肾,中部以后肾小管的肾口消失,此时 的肾小管构成中肾,前肾导管称中肾导管。 七鳃鳗:胚胎时肾小管按体节排列于身体前部,与前肾导管相通。成体时前 肾小管退化,在身体中部形成肾小管,且肾口大部分消失形成盲囊叫肾小囊,包 围血管球。前肾导管改称中肾导管。开口尿殖窦。 (二)寄生及半寄生特征 1.口漏斗:吸附在鱼类身上,角质齿锉破鱼体,具有环肌、纵肌和角质齿 的舌能活塞样运动刮取血肉并吸食之。 2.呼吸管:咽后部在消化管腹面有一条盲管叫呼吸管,管口有触手 5-7 个 相当于缘膜。管两侧各有 7 个孔为内鳃孔,分别与鳃囊相通。鳃囊壁上有来源于 内胚层的鳃丝(实为内壁折皱而成),鳃丝上有毛细血管,在此完成气体交换, 鳃囊经外鳃孔与外界相通。 盲鳗的外鳃孔不直接与外界相通,而是经出鳃管通向一条总出鳃管,开口于 头后方,体表只见一对外鳃孔。无呼吸管,内鳃孔开口于咽壁。 七鳃鳗吸附鱼体时,水经外鳃孔进入鳃囊,气体交换后再经外鳃孔排出,鳃 孔处有括约肌控制鳃孔开闭。 3.七鳃鳗眼眶下方,口腔后侧有一对“唾腺”以细管直通舌下,分泌物为 抗凝血剂,阻止动物创口血液凝固。 第二节 分 类 概 述 1.七鳃鳗目 Petromyzoniformes 吸附型口漏斗,角质齿。鼻孔在两眼之间。脑垂体囊为盲管。外鳃孔 7 对, 鳃笼发达。内耳有 2 个半规管。有背鳍。雌雄异体,发育有变态。 分布:江河、海洋。常见:东北七鳃鳗 Lampetra moril ,日本七鳃鳗 Lampetra japonicus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129页,可试读30页,点击继续阅读 ↓↓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