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883)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17.61KB 文档页数:4
从太平洋海底沉积物中分离到的四株异养微生物,进行耐酸和耐金属的驯化,在好氧和厌氧条件下进行异养微生物异化还原大洋多金属结核的实验,并分析了浸出机理.结果表明:厌氧浸出优于好氧浸出,pH控制在2.5~3,浸出时间为3d,浸出率可达98%.利用异养微生物还原浸出大洋多金属矿浸出速率高,矿体无需通气,投资低,易于操作,且环境友好,可在回收有价金属的同时进行固体废弃物和有机废弃物综合治理.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31.7KB 文档页数:4
将LVQ神经网络用于冷轧带钢表面缺陷的自动分类中,解决了以往分类方法在多缺陷模式类型情况下耗时多和准确率低的问题.对现场采集到的14种主要缺陷类型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基于LVQ神经网络的分类器训练与分类的时间短,在多缺陷种类分类的过程中准确率能得到保证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56.19KB 文档页数:3
研究了HDDR各向异性NdFeB磁粉的粒度效应,发现尽管其粒度效应较低而适合制备粘结磁体,但比快淬NdFeB磁粉的粒度效应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表面缺陷层模型,即把磁粉颗粒从外表面到内部分成表面缺限层、过渡层和本体部分,磁粉磁性是各自磁性的叠加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81.64KB 文档页数:6
以水玻璃为硅源,甲酰胺为催化剂,乙二醇为干燥控制化学添加剂(DCCA),采用溶胶-凝胶法常压下干燥制备了硅石气凝胶粉体.研究发现:微过量的甲酰胺,有利于高孔隙率气凝胶的合成;过量的乙二醇的引入不利于低密度气凝胶的形成;pH值对合成气凝胶的性质也有较大的影响.经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DMDEOS)表面改性处理后的气凝胶表现出了很好的疏水性能.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分析(FTIR)、热重分析(TG)、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等对疏水型气凝胶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61.27KB 文档页数:4
通过回归得到了氮容量CN与温度T和光学碱度Λ的关系公式,并解释了氮进入熔渣的两种机理.通过回归公式绘制了CaO-SiO2-Al2O3(wMgO=10%)渣系的等氮容量图.结果表明:相同氮容量渣系,随着钢液中[%Al]s增加,渣/钢间氮分配比LN增加;相同[%Al]s情况下,随着氮容量的增加,渣/钢间氮分配比显著增加.高氮容量渣在渣/钢界面上会有很高的脱氮能力,在冶炼超低氮钢(w[N]<3×10-5)时,熔渣是进行脱氮和防止增氮的重要环节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84.5KB 文档页数:15
4,1水处理工艺流程概论 1,水处理工艺流程的概念 由于单一的水处理单元方法是难以满足要求,所以将多种基本单元过程互相配合,组成一个水处理工艺过程,称为水处理工艺流程。 选择水处理流程的基本出发点是: (1)以较低的成本、安全稳定的运行过程; (2)获得满足水质要求的水; (3)水处理设施所在的地区气候、地形地质、技术经济条件的差异,也会影响到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96.28KB 文档页数:6
研究了热镀锌用高强TRIP钢的退火工艺对性能的影响和组织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实验用钢可获得780.00MPa以上的抗拉强度和24.00%以上的断后延伸率;两相区加热温度和贝氏体保温时间对钢的力学性能具有显著影响,两相区加热温度为850℃,贝氏体保温时间为30s时,实验用钢能获得最佳的综合力学性能;在贝氏体中温相变后,仍有部分亚稳奥氏体(碳含量较低)在后续冷却过程中发生马氏体相变,从而导致钢退火后的微观组织由铁素体、贝氏体、残余奥氏体和马氏体组成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59.94KB 文档页数:5
根据目前无缝钢管常用的外表面常压管射流与内表面轴向喷射冷却方式,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大口径钢管淬火过程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钢管的管径、钢管的旋转速度及内喷射冷却介质-水的浸润角对钢管径向冷却均匀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管径条件下,管径对冷却均匀影响不大;钢管的旋转速度不低于60 r·min-1,水的浸润角为270°左右时,钢管径向冷却均匀较好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14.12KB 文档页数:70
案例:郑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信托 发行规模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 发行机构百瑞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推介期2003年12月15日起,不超过30天 信托期限2年 百瑞信托借款给郑州市预算外资金管理 资金运用局,由其统一运用于郑州市城市基础设 施建设,主要包括郑州市G220、G310 和G107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38MB 文档页数:9
聚酰亚胺(polyimide,PI)由于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优异的耐化学性、良好的介电性能和高温稳定性,被认为是一种应用前景广泛的高温工程聚合物。聚酰亚胺的各类制品如薄膜、涂料、胶黏剂、光电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微电子器件、分离膜以及光刻胶等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防火防弹、航空航天、气液分离以及光电液晶等领域。聚酰亚胺气凝胶(PIA)是由聚合物分子链构成的相互交联的三维多孔材料,结合了聚酰亚胺和气凝胶的优异性能,使其不但具有聚酰亚胺的优异特性,而且具有气凝胶的轻质超低密度、高比表面积、低导热系数以及低介电常数等突出特点,因此聚酰亚胺气凝胶材料迅速发展成为性能优异的有机气凝胶之一,并且在航空航天、电子通讯、隔热阻燃、隔音吸声以及吸附清洁等领域展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鉴于该材料的这些特质,本文对聚酰亚胺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影响因素(溶剂效应、单体结构和固含量)以及应用进行了论述,并对聚酰亚胺气凝胶材料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首页上页7071727374757677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883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