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761)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59MB 文档页数:11
为适应热冲压技术的发展需求,开发了一种新型高热导率高耐磨性能热冲压用模具钢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等检测手段对钼钨钒合金化新型模具钢的高温回火性能与组织特征进行了研究。阐明了新型热冲压模具钢回火过程碳化物析出与演变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用钼钨钒合金化模具钢材料具有良好的回火二次硬化性能,在500~600 ℃温度区间回火时,回火组织硬度上升;在600 ℃回火出现二次硬化峰值;当回火温度超过600 ℃后,组织软化程度明显,回火硬度开始下降。实验模具钢在高温回火过程中的硬度变化与其合金碳化物的偏聚、析出和聚集长大密切相关。当在560 ℃以下回火时,实验钢组织中未有合金碳化物析出;当回火温度大于560 ℃时,回火组织中开始析出M2C型碳化物;当回火温度高于600 ℃后开始析出MC型碳化物;当在620 ℃长时间回火后M2C型碳化物转化为M6C型碳化物,此时实验钢硬度开始明显下降;而当回火温度高于660 ℃时,新型实验钢组织中主要为M6C和MC型合金碳化物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27MB 文档页数:7
提出采用煤较低温度下选择性还原选铜尾矿中的铁, 还原球团磁选回收铁的技术, 并考察了还原温度、还原剂用量、还原时间、活化剂用量对选铜尾矿选择性还原回收铁的影响, 得出最佳工艺条件: 还原温度为1200℃, 还原剂用量为原料质量25%, 还原时间为2 h, 活化剂用量为原料质量5%;在最佳工艺条件下, 磁选精矿中铁质量分数超过90%, 铁回收率大于95%.借助X射线衍射仪、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检测手段对原料、还原球团、磁选矿的矿相组成和结构进行分析, 揭示了铁矿相还原及金属相生成/融合演变规律: 升高温度促进金属相的还原、融合兼并和生长; 增加还原剂用量使金属颗粒的融合兼并变得更加普遍; 延长还原时间促进金属粒子的融合和铁橄榄石相的还原; 活化剂促进金属粒子的扩散和融合.金属颗粒的兼并生长促使其粒度增大, 粗粒金属颗粒在磁选工序裹夹带入磁选精矿的渣相量相对较少, 磁选精矿铁含量显著提高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21MB 文档页数:9
随着无人工厂、智能安监等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深入应用,以视觉识别预警系统为代表的复杂环境下动态识别技术成为智能工业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在本文所述的工业级视觉识别预警系统中,操作人员头发区域由于其具有移动形态非规则性、运动无规律性的特点,在动态图像中的实时分割较为困难。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SiamMask模型的时空预测移动目标跟踪算法。该算法将基于PyTorch深度学习框架的SiamMask单目标跟踪算法与ROI检测及STC时空上下文预测算法相融合,根据目标时空关系的在线学习,预测新的目标位置并对SiamMask模型进行算法校正,实现视频序列中的目标快速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能够克服环境干扰、目标遮挡对跟踪效果的影响,将目标跟踪误识别率降低至0.156%。该算法计算时间成本为每秒30帧,比改进前的SiamMask模型帧率每秒提高3.2帧,算法效率提高11.94%。该算法达到视觉识别预警系统准确性、实时性的要求,对移动目标识别算法模型的复杂环境应用具有借鉴意义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MB 文档页数:7
采用激光电子散斑干涉技术、电化学阻抗技术和扫描电化学显微镜技术实时、动态和原位观测了涂覆丙烯酸聚氨酯涂层的碳钢在质量分数为3.5%的NaCl溶液中浸泡初期的界面腐蚀行为,并对比了纳米TiO2的添加对界面腐蚀行为的影响.在浸泡初期无宏观缺陷存在时,激光电子散斑干涉技术成功检测到涂层界面的微小变化,电化学阻抗技术显示不同涂层低频阻抗膜值的变化情况,均与扫描电化学显微镜技术获得的腐蚀电化学形貌结果一致,即在浸泡初期,未添加纳米TiO2的涂层其界面变化速度(即锈蚀萌生速度)较添加涂层明显得多,表明纳米TiO2可延缓涂层/碳钢的界面失效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3.82MB 文档页数:610
为更好地为厂矿化验室和有关单位技术人员提供切实的帮助,为其提供有关理化检测的 基础知识与方法,在化学工业出版社领导和责任编辑的大力支持下,编者对原《工厂分析化 学手册》第一版(1982年)和第二版(1992年修订本)再次进行了编写及修订。 本次编写及修订在保持原手册第一版和修订本主要特色的基础上,对有关章节及附录进 行了调整更新。本着湿法分析是基础,仪器分析是方向的原则,适当增加了一些章节。本手 册中内容全部采用法定计量单位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76MB 文档页数:29
1. 杂质检查 水分:有烘干法、减压干燥法、甲苯法、GC法 灰分:包括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 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指砷、铅、镉、汞和铜等,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 二氧化硫残留:采用酸碱滴定法、GC法和离子色谱法 农药残留量:采用GC法和色-质联用(LC-MS,GC-MS)法测定 黄曲霉毒素:采用HPLC法和LC-MS/MS法测定 浸出物:指用适宜溶剂提取的有效物质,重量法测定 2. 含量测定: ⚫ 色谱法——包括HPLC法,GC法,TLC-扫描法,LC-MS法 ⚫ 光谱法——直接紫外法,比色法 ⚫ 化学法——滴定法 3. 鉴别试验: ⚫ 指纹图谱/特征图谱法——通过对中药整体特性的图谱识别,提供一种比较全面的控制中药质量的方法 ⚫ DNA条形码分子鉴定(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是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主要步骤:供试品处理→DNA提取→PCR扩增→电泳检测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28MB 文档页数:41
教学重点、难点: 1 过程控制基础:自动控制系统基本概念,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过渡过程与品质指标 2 被控对象特性:工业常用对象的特点及描述方法,对象特性参数及其测定方法,常见单容和双容工业对象应用 3 常用检测仪表:常用压力温度流量物位仪表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及选型 4 控制仪表及及控制规律:基本控制规律及其对系统过渡过程的影响,PID 运算原理,模拟控制器基本原理,数字控制算法, 5 执行器 :执行器的基本组成,气动薄膜阀的结构、特点及应用,电动控制阀的结构、特点及应用,执行器气开气关形式及控制器正反作用的选择,控制阀口径的选择,仪表防爆技术 6 计算机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与特点,DDC 系统的基本原理,DCS、FCS 和SCADA 等常见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7 简单控制与复杂控制系统:简单控制系统的结构与组成,调节方案,调节规律及整定。串级调节系统,比值调节系统,均匀调节系统和前馈调节系统 8 工业自动化系统应用举例:石油加工,工业锅炉控制等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70.36KB 文档页数:4
《食品理化检验》是一门应用物理、化学检测手段对食品中与营养、卫生指标有关的化 学物质进行监测和检验,从而对食品的品质及其变化进行评定和研究的科学。该课程的教学 目的是为适应国家建设与促进国内外贸易的需要,为发展食品工业,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需 要,培养本专业的学生基本掌握食品生产过程的原辅料、半成品及最终产品的质量检验技术, 并具备对食品产品进行质量控制和评定的能力,使其将来能更好地为保证食品质量,改进食 品生产工艺、包装、贮运技术,开发新食品资源及试制新产品服务,为有效地推动食品卫生 法的贯彻执行服务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95KB 文档页数:22
随着数字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普及,在现代控制、通信及检测领 域中,对信号的处理广泛采用了数字计算机技术。由于系统的实际处理对象往往都是一 些模拟量(如温度、压力、位移、图像等),要使计算机或数字仪表能识别和处理这些 信号,必须首先将这些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而经计算机分析、处理后输出的数字 量往往也需要将其转换成为相应的模拟信号才能为执行机构所接收。这样,就需要一种 能在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之间起桥梁作用的电路模数转换电路和数模转换电路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534KB 文档页数:42
局域网是一种在有限的地理范围内将大量PC机及各种设备连在一起实现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网络。本章从介绍局域网的体系结构、协议标准及拓扑结构入手,详细讨论CSMA/CD总线网、令牌环网及令牌总线网的媒体访问控制方法。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和理解以下内容: l 理解计算机局域网的体系结构 l 了解常用的局域网标准:IEEE802.3、IEEE802.5各自的特点 l 理解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的工作过程 l 了解高速局域网和千兆位以太网的基本情况
首页上页7071727374757677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761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