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801)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17KB 文档页数:9
(1)传统润滑技术与数字技术相结合,是使目 前的润滑技术完善的必经之路,用计算机来控 制油位、增补、温度、压力、工况、预警,才 能真正确保均匀、连续地对各润滑点供应一 定压力的润滑剂,油量充足,按需调节。同时 也能点、面结合全面实现中央控制系统,在事 发之前预警系统及时预报,既可靠又安全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06KB 文档页数:4
一、判断题(对的请划“0”,错的请划“×”,每题1分,共25分 ()15.车床数控装置一般都是轮廓控制系统。 ()1.莫氏工具圆锥共有七种(0~6号),其锥度是相同的。 ()16.车削细长轴时,因为工件长,热变形伸长量大,所以一定要考 ()2.单针测量螺纹中径比三针测量精确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882KB 文档页数:73
教学内容: 1.电气控制的基本知识 2.电气回路图绘图原则 3.基本电气回路(重点) 4.电气动程序回路设计(难点)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18KB 文档页数:17
MasterCAM在CAM环节的内容 1.取档(CAD模型) 2.Toolpath(生成刀具路径/NCl 3.执行后处理:针对所用机床的指令体系,生成NC程序 4.送数:传送指令,控制机床加工在送数前,应完成有关准备工作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35.5KB 文档页数:25
总线分类 局部总线、系统总线、外部总线 总线的基本概念 总线信号分类 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 总线性能参数 总线时钟频率、总线宽度、总线传输速率 总线标准 机械结构规范、功能结构规范、电气规范 总线发展趋势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96.5KB 文档页数:23
实习目的与要求:1、了解机床数字控制的基本概念2、了解数控技术在铣削加工中的应用3、了解自动编程和手工编程方法4、了解数控铣床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功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92MB 文档页数:240
一、学科平台课程 1《工程制图 B1》 2《工程制图 B2》 3《电工与电子技术》 4《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 5《理论力学 B》 6《材料力学 B》 7《机械设计基础》 8《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 9《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B》 二、专业课程 1《Visual Basic 语言程序设计》 2《材料物理化学》 3《材料科学基础》 4《材料力学性能》 5《固体物理导论》 6《热加工传输原理》 7《材料成型原理》 8《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9《材料成型控制工程基础》 10《数值模拟原理及应用》 11《材料基础实验》 12《材料测试分析技术和方法》 三、个性化发展课程 1《金属连接成形工艺》 2《金属液态成型工艺》 3《金属塑性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 4《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 5《固态相变原理》 6《材料成形工艺》 7《金属复合材料》 8《材料特种成型技术》 9《功能材料制备及成形》 10《铸造合金及熔炼》 11《模具技术概论》 12《模具制造技术》 13《表面工程学》 14《计算机辅助三维设计》 15《纳米材料制备及成形》 16《流体力学》 17《专业外语》 18《无损检测技术》 19《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 20《材料成型竞赛》 21《 材料成型前沿及发展动态》 22《 国际工程学概论》 四、实践环节 1《工程训练 A》 2《工程制图综合实践》 3《工程力学实践》 4《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5《认识实习》 6《热处理实践》 7《材料成型工艺课程设计》 8《专业方向综合实践》 9《生产实习》 10《毕业设计(论文)》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42MB 文档页数:238
(一)理论课程 1《材料科学基础》 2《电工学》 3《机械设计基础》 4《机械制造基础》 5《材料成形原理》 6《工程材料及热处理》 7《物理化学》 8《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9《冶金传输原理》 10《理论力学》 11《材料力学 A》 12《工程制图(1)》 13《工程制图(2)》 14《材料分析测试技术基础》 15《材料成形设备》 16《焊接技术基础》 17《铸造工艺学》 18《锻造工艺与模具设计》 19《粉末冶金原理与工艺》 20《流体传动与控制》 21《模具制造工艺》 22《材料制备新技术》 23《功能材料》 24《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25《成形过程数值模拟》 (二)实践课程 26《毕业设计》 27《工程制图综合实训》 28《机械设计基础综合实训》 29《材料成型工艺综合实训》 30《专业方向课程设计》 31《先进制造技术综合实训》 32《生产实习》 33《专业综合实习》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67MB 文档页数:8
采用MTS®热机械疲劳电液伺服试验机研究了4Cr5MoSiV1热作模具钢400~700℃范围内拉压对称机械应变控制的同相及反相热机械疲劳行为.结果表明:当应变幅为±0.50%时,4Cr5MoSiV1钢反相热机械疲劳寿命约为同相的60%;无论同相还是反相加载,应力-应变滞后回线均呈现不对称性,同相加载时表现为平均压缩应力,反相加载时表现为平均拉伸应力.两种加载方式下,最大应力与最大应变及峰值温度均不同步,在高温半周出现应力松弛现象.此外,高温半周呈现持续循环软化,而低温半周呈现初始循环硬化,随后持续循环软化的特征.同相加载时断口以主裂纹、撕裂脊和准解理特征为主,裂纹少而深;反相加载时断口以疲劳条纹和大量的凹坑特征为主,裂纹多而浅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6.44MB 文档页数:682
测量的基本知识(包括误差、信号描述、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 传感器技术(包括常用传感器原理) 信号处理技术(包括模拟和数字信号处理方法) 常用参量的测试(包括应力应变、力、振动、温度和流量) 综合试验(包括机械量的动态测量和控制) 第一讲 测试技术绪论 第三章 测试系统的基本特性 第四章 测试系统特性 第二章 测量技术 2.1、测量的基本知识 2.2、静动态试验数据的描述 2.3、测量系统的基本特性 第四章 传感器技术 第四章 常见参量的测试 4.3.1 温度测量的基本概念 4.3.2 热电偶测温 4.3.3 热电阻测温 4.3.4 非接触式测温
首页上页7374757677787980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801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