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7909)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7KB 文档页数:11
脂肪酸是脂肪族中含有羧基的一类化合物。此类 化合物广泛分布于动植物中。脂肪酸在生物体内是 以乙酰辅酶A和丙二酸单酰辅酶A为原料而被生物合 成的,它们在生物体内几乎均以酯的形式存在。脂 肪酸类成分也是中药中一类重要的有效成分,具有 很多重要的用途。此外,中药中也有很多生物活性 物质是由各种脂肪酸通过生物合成而得到的,例如 由花生四烯酸转化而成的前列腺素类成分具有非常 强的多方面的生物活性,使其与其他花生四烯酸类 代谢产物一起成为新药开发的重要目标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952.5KB 文档页数:71
7.1 概述 7.1.2 伺服系统的组成 7.1.3 数控机床对伺服系统的要求 7.2 步进电机伺服系统 7.2.1 步进电机 7.2.2 步进电机的驱动控制器 7.2.3 提高步进伺服系统精度的措施 7.3 直流伺服电机与速度控制 7.3.1 直流伺服电机 7.3.2 直流进给速度控制单元 7.4 交流伺服电机与速度控制 7.4.1 交流伺服电机 7.4.2 交流进给速度控制单元 7.5 直线电机伺服系统 7.5.2 直线电机伺服系统 7.5.3 直线电机对控制质量的影响 7.6 伺服系统的位置控制 7.6.1数字-脉冲比较伺服系统 7.6.2 相位比较伺服系统 7.6.3 幅值比较伺服系统 7.6.4 全数字控制伺服系统 7.7 主轴伺服系统 7.7.1 直流主轴伺服系统 7.7.2 交流主轴伺服系统 7.7.3 主轴准停控制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6.96MB 文档页数:30
核酸是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的生物大分子。生物体的 遗传信息是以密码的形式编码在DNA分子上,表现为特 定的核苷酸排列顺序。在细胞分裂过程中通过DNA的复 制把遗传信息由亲代传递给子代,在子代的个体发育过程 中遗传信息由DNA传递到RNA,最后翻译成特异的蛋白 质,表现出与亲代相似的遗传性状(遗传信息由DNA →RNA→Pr)。在某些情况下RNA也是重要的遗传物质, 如在RNA病毒中RNA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并同时作为 mRNA,指导病毒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43MB 文档页数:21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在细胞代谢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已经完全清楚,贮存遗传 信息的DNA并不是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DNA上的遗传信息需要通过转录传递给 mRNA。mRNA才是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mRNA是由4种核苷酸构成的多核苷酸, 而蛋白质是由20种左右的氨基酸构成的多肽,它们之间遗传信息的传递与从一种语言翻 译成另一种语言时的情形相似。所以人们称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为翻译或 转译( translation 翻译的过程十分复杂,几乎涉及到细胞内所有种类的RNA和几十种蛋白质因子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49.89KB 文档页数:6
高温质子导体固体电解质 Ba3Ca1+xNb2−xO9−δ 化学性质稳定,中低温电导率较高,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采用固相合 成法制备得到了复合钙钛矿相的 Ba3Ca1+xNb2−xO9−δ(x=0、0.10、0.18、0.30)材料. 随着 Ca 掺杂量的增加 Ba3Ca1+xNb2−xO9−δ 样 品的电导率先增加后降低,x=0.18 的样品电导率最高. Ba3Ca1+xNb2−xO9−δ 材料在含氢中的电子空穴迁移数较低,当温度低于 750 ℃ 时,材料中质子导电为主;当温度达 800 ℃ 后,材料中氧离子导电为主. x=0.10 的样品质子迁移数最高,随着掺杂量的 增加样品氧离子迁移数逐渐增大,质子迁移数逐渐降低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43MB 文档页数:7
为了揭示硼铁精矿的碳热还原机理,以高纯石墨为还原剂,进行硼铁精矿含碳球团等温还原实验,并采用积分法进行动力学分析.还原温度分别设定为1000、1050、1100、1150、1200、1250和1300℃,配碳量即C/O摩尔比=1.0.当还原度为0.1<α<0.8时,温度对活化能和速率控制环节有重要影响:还原温度≤1100℃时,平均活化能为202.6 k J·mol-1,还原反应的速率控制环节为碳的气化反应;还原温度>1100℃时,平均活化能为116.7 k J·mol-1,为碳气化反应和Fe O还原反应共同控制.当还原度α≥0.8时(还原温度>1100℃),可能的速率控制环节为碳原子在金属铁中的扩散.碳气化反应是含碳球团还原过程中主要速率控制环节,原因在于硼铁精矿中硼元素对碳气化反应具有较强烈的化学抑制作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55.94KB 文档页数:5
采用NETZSCH DIL 402C高温热膨胀仪对三种不同化学成分的钢种在30-1150℃温度范围内的热膨胀特性进行了测量,得到线性热膨胀和瞬时线膨胀系数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对实测的热膨胀值进行定量计算和对比分析后发现,钢在加热过程中的线性热膨胀及瞬时线膨胀系数随温度的变化过程可分为室温至相变区、固态相变区和高温奥氏体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碳含量对热膨胀的影响程度不同。在整个升温过程中,物理热效应引起的热膨胀占主导作用,不同钢种的物理热膨胀总量基本相同,而相变引起的收缩量大约占整个膨胀绝对变化量的16%,且收缩总量随碳含量的增加而减少,导致最终不同钢种试样的膨胀量不同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5MB 文档页数:8
采用动电位扫描技术和慢应变速率拉伸试验研究了超高强度钢300M在3.5%NaCl溶液中的应力腐蚀行为,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不同外加电位下的断口形貌.300M钢在3.5%NaCl溶液中开路电位下的应力腐蚀开裂机制为阳极溶解型,Cl-的存在明显地增加了材料的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阳极电位-600 mV下300M钢溶解速率加快,表现出较高的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断面收缩率损失由开路电路下的52.6%升高至99.5%,裂纹起源于表面点蚀坑处,应力腐蚀开裂为阳极溶解型机制.阴极电位-800 mV下材料处于阴极保护电位范围,表现出较低的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强度和韧度与空气中拉伸的数值相近,开裂机制为阳极溶解和氢致开裂协同作用.在更低电位(低于-950 mV)下,300M钢的应力腐蚀开裂机制为氢致开裂,在氢和拉应力的共同作用下表现出很大的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06MB 文档页数:57
实验一 晶体结构模型分析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内容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四、实验条件 五、实验步骤 六、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二 粘土阳离子交换容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内容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四、实验条件 五、实验步骤 六、思考题 实验三 淬冷法研究相平衡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内容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四、实验条件 五、实验步骤 六、思考题 实验四 电解质对泥浆粘度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内容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四、实验条件 五、实验步骤 六、思考题 实验五 固相反应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内容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四、实验条件 五、实验步骤 六、实验结果与处理 七、思考题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03MB 文档页数:57
学习目标: ① 能说出结构单元(Structural unit)和重复单元(Repeating unit)的异同点,并能举例说明。 ② 能根据要求规范地书写高分子结构式,根据要求分析判断结构式是否书写规范。 ③ 能分辨聚合反应的两种分类法:(1)按组成结构变化 (Carothers分类法)分;(2)按聚合机理( Flory分类法 )分,并能将实际的反应根据定义分类。 ④ 区分均聚物和共聚物,并能画出不同共聚物的示意图来说明 ⑤ 能给基本的聚合物命名,根据聚合物的名称能知道聚合物相应的特征结构(可以结合后面的缩聚、自由基聚合等章节中的重点聚合物) ⑥ 能写出数均分子量和重均分子量的定义,分子量分布的定义
首页上页761762763764765766767768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7909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