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45)
文档格式:PPS 文档大小:5.41MB 文档页数:110
气液传质设备的基本功能:形成气液两相充分接触的相界面,使质、热的传递快速有效地进行,接触混合与传质后的气、液两相能及时分开,互不夹带等。气液传质设备的分类:气液传质设备的种类很多,按接触方式可分为连续(微分)接触式(填料塔)和逐级接触式(板式塔)两大类,在吸收和蒸馏操作中应用极广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75.5KB 文档页数:7
第7章接触问题 7.1接触问题概述 接触问题是高度非线性,需要很大的计算资源(主要是要求内存空间大)。 采用接触分析的优点:较真实的模拟各零部件之间的联接关系(固定联接和运动副) 缺点:计算占用资源大,计算时间长,计算不易收敛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65MB 文档页数:30
第二节 层状地质体的产状及其露头界线 四、倾斜岩层的厚度与埋深 五、倾斜岩层的露头宽度 第三节 地层、岩体的接触关系 地层的整合和不整合接触关系 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 不整合的研究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78.82KB 文档页数:11
用分截面组合测力辊测量了无润滑、无张力条件下冷轧合金铝带的法向应力p与切向应力τ。试验结果表明按比值τ/p定义的\摩擦系数\f的值与分布形态不仅取决于轧辊轧件的接触表面条件,还与塑性变形的条件(如l/$\\bar h$、ε等)有关。在其他条件不变时,f、fmax、f值随l/$\\bar h$增加而增大。为了深入认识影响f变化的原因,引入了界面摩擦水平f*。f与f*之差反映了变形几何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沿接触弧上f的分布具有由入、出口的较高值下降到中性点为零的总趋势,而且下降的速率是变化的。一般具有\快速下降——平缓变化——快速下降\的形式,其中平缓变化段随l/$\\bar h$增加而增大。在统计分析试验结果的基础上给出了接触弧上f分布的模型,将它用于压力分布与轧制力的计算,可以提高计算精度,使理论更加严密。轧件与轧辊接触界面上的正应力p、切向摩擦力τ以及摩擦系数f(由f=τ/p所定义)的分布规律是重要的边界条件。在冷轧薄板的条件下,由于变形一般比较均匀,数学力学的初等解析解的假设条件与实际情况比较接近,这时所取用的边界条件对轧制压力P、应力状态系数n;以及前滑Sh等项理论解的精度有很大的影响。尽管已经进行了很多关于边界条件的研究工作,但关于界面上摩擦规律的认识还不很清楚。因此迄今为止的理沦计算仍基于一些简化的边界条件假设上,使计算的结果与实际的偏离较大。本工作的重点是对冷带轧制接触界面上的摩擦规律作一些探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59.89KB 文档页数:9
5-1摩擦现象 一、摩擦产生的原因 二、摩擦的分类 1、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 滑动摩擦是指两物体接触处有相对滑动或有相对滑动趋 势时,在接触处的公切面内所受的阻碍;滚动摩擦是当两相 互接触物体有相对滚动或相对滚动趋势时,物体间产生的对 滚动的阻碍。 2、静摩擦与动摩擦 静摩擦是指两接触物体仍保持静止仅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时的摩擦;动摩擦是两接触物体有相对运动时的摩擦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39MB 文档页数:101
分类 (1) 逐级接触式——板式塔 板式塔:内装塔板,气液传质在板上液层空间内进行; (2) 连续接触式——填料塔、湍球塔 填料塔:内装填料,气液传质在填料润湿表面进行。 (3) 其它传质设备 湿壁塔;鼓泡塔;文丘里混合器…… 功能 气液相传质的场所 提供足够大的传质接触面积 强化气液两相的湍流强度 塔设备的研发思路: (1) 总体上保证气液两相呈逆流流动 提供最大的传质推动力 (2) 每块板上或填料层内保证气液两相充分接触 尽可能减小传质阻力 (3) 提供足够大的气液两相通道 保证大通量、低压降、合适的弹性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92.5KB 文档页数:5
一、选择填空(本题共14分,每小题2分) 1.在进行疲劳强度计算时,其极限应力应为材料的 (1)屈服点(2)疲劳极限(3)强度极限(4)弹性极限 2.两圆柱体相接触,接触面为矩形,接触面宽度中线处最大接触应力m与载荷F的关系为 H max (1)F (2)F2(3)F3(4)F2 3.两相对滑动的接触表面,依靠吸附的油膜进行润滑的状态称为 (1)液体摩擦(2)干摩擦(3)混合摩擦4边界摩擦 4.润滑油的又称为绝对粘度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49.55KB 文档页数:6
提出了点接触热弹流润滑的简化数值解。在等温弹流润滑完全数值解的计算结果基础上,通过联立求解能量方程和热界面方程等,计算出重载条件下点接触弹流润滑状况下的三维温度分布。研究了热弹流问题的温升规律,并提出了油膜和接触体表面的最大温升公式。该公式得到了弹流测温实验的初步验证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31.18KB 文档页数:9
为分析胶结砂岩的力学响应和破坏机理,基于试验建立不同刚度比的三维颗粒流数值模型,验证数值模型的可行性,并分析不同胶结性状的砂岩力学响应,进一步说明胶结物质的重要作用及模型的适用性.分析颗粒接触刚度比和平行黏结刚度与颗粒接触刚度的比值变化时,砂岩的应力比、体应变、配位数和平行黏结破坏数的变化规律以及对模型的泊松比、初始刚度和延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颗粒刚度比对岩样宏观力学响应的影响不同,颗粒接触刚度比越小,且切向刚度越大时,胶结砂岩的脆性越强;平行黏结刚度与颗粒接触刚度的比值越大,脆性越强,黏结破坏越容易,剪切破坏越明显.颗粒刚度对胶结砂岩的力学响应和变形能力有重要的影响,是实际储层砂岩力学模拟选择有效细观参数和构建本构关系的关键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604.5KB 文档页数:56
温度是表征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它反 映物体内部各分子运动平均动能的大小。 温度可以利用物体的某些物理性质(电阻、 电势、等)随着温度变化的特征进行测量。 测量方法按作用原理分接触式和非接触式。 接触式传感器接触温度场,二者进行热交换。 (热电偶、热电阻温度传感器)
首页上页56789101112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45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