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802)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55.5KB 文档页数:6
1、课程简介:《遗传学》是生物科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理论科学,直接探索生命起源和 生物进化的机理。同时,它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是指导植物、动 物和微生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而且与医学和人民保健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2、地位和任务:《遗传学》是生物科学中一门基础理论科学。它在高等农业院校的教学 计划中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为植物育种学和有关学科打基础的课程。 3、总体要求:通过对遗传学知识的学习,不仅要认识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客观规律,而且 要能动地运用这些规律,使之成为改造生物的有力武器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916KB 文档页数:99
第13章 FrontPage2002基础知识 13.1 必备的Internet知识概述 13.2 FrontPage2002功能简介 13.3 FrontPage2002界面 13.4 基本的文件操作 13.5 基本的站点操作 第14章 网页编辑的基础知识 14.1 设置文本格式 14.2 创建超链接 14.3 图像处理 14.4 插入水平线 14.5 应用表格 第15章 网页制作高级技巧 15.1 应用框架实现网页布局设计 15.2 应用表单制作交互式网页 15.3 制作动态网页 15.4 插入FrontPage组件 15.5 在网页中加入多媒体 15.6 应用FrontPage主题设定网站整体风格 第16章 网站管理与发布 16.1 站点文件管理 16.2 设置主页 16.3 站点维护 16.4 发布站点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35MB 文档页数:433
卫生法学是以研究与卫生法律相关的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为对象的新的部门法学,是生物学、医学、卫生学、药物学等自然科学与法学的相互结合,并且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产生和卫生法律规范的大量涌现而不断发展的边缘学科,也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新型的交叉学科。   卫生法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卫生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卫生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卫生法的渊源和效力等级、以及卫生法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研究卫生立法的概念及基本原则、卫生立法的程序;研究卫生法实施的基本形式、卫生相关行政行为、卫生行政法律监督;研究卫生行政诉讼、卫生民事诉讼、卫生刑事诉讼的概念、基本原则、受案范围、案件种类、管辖、证据规则、审判及执行程序;研究卫生行政赔偿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行政赔偿的范围与程序、方式与标准;以及研究。   卫生法学分卫生法理论与卫生法实践两大部分,卫生法理论为卫生立法与实践提供科学的导向作用,卫生法实践对卫生法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绪论 第一节 卫生法学概念和研究对象 第二节 卫生法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三节 学习卫生法学的意义 第四节 学习卫生法学的方法 第一篇 卫生法基础理论 第一章 卫生法概述 第一节 卫生法的概念、调整对象、特征 第二节 卫生法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卫生法的渊源和效力等级 第四节 卫生法律关系 第二章 卫生立法 第三章 卫生法的实施 第二篇 卫生法律制度 第四章 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 第五章 食品卫生法律制度 第六章 药品管理法律制度 第七章 献血法律制度 第八章 执业医师法律制度 第九章 医疗事故处理法律制度 第十章 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管理法律制度 第十一章 母婴保健法律制度 第三篇 卫生纠纷与诉讼 第十二章 公共卫生民事诉讼 第十三章 卫生刑事诉讼 第十四章 卫生行政诉讼 第十五章 卫生行政赔偿
文档格式:DOCX 文档大小:209.68KB 文档页数:75
护理学基础 一、铺床法 ㈠ 备用床 ㈡ 暂空床 ㈢ 麻醉床 ㈣ 卧床病人更换床单法 二、测生命体征 ㈠ 体温测量法 ㈡ 脉搏测量法 ㈢ 呼吸测量法 ㈣ 血压测量法 三、酒精擦浴 四、床上擦浴 五、特殊口腔卫生 六、鼻饲法 七、大量不保留灌肠 八、导尿术 九、无菌技术操作 十、穿脱隔离衣 十一、药液抽吸法 十二、皮内注射法 十三、皮下注射法 十四、肌内注射法 十五、静脉注射法 十六、静脉输液法 中医护理学基础 一、毫针刺法 二、水针法 三、灸法 四、拔罐法 五、刮痧法 健康评估 一、一般检查和头颈部检查 二、胸部检查 三、腹部、脊柱、四肢和神经系统检查 四、心电图实践 外科护理学 一、洗手/消毒方法 二、穿手术衣方法 三、戴无菌手套法 四、手术区铺单法 五、手术配合 急救护理学 外伤的院外急救技术 现场心肺复苏法(BLS)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88.5KB 文档页数:7
一、编写说明 1、课程简介:本门课程是农学、植保和园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生物科学方面的基础理 论知识。它是农、林、园艺、园林等专业必选课程。在分子水平探索生命本质给予生命 科学无可限量的活力和发展前景,而生物化学所研究的正是生命过程的分子基础。过去的 半个世纪生物学飞速发展的历史雄辩地证明,生物化学不仅是生命科学的带头学科之一, 而且在医学、工农业生产、生物工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权威人士预言,二十一世纪将 是生命科学的时代。因此,当今世界各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生命科学的 研究与教育,早把生物化学列为各有关专业必修的重要基础课。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农学 类专业自八十年代初普遍开设了“基础生物化学”,对于改善学生的知识构成、提高适应 能力、增强发展后劲、缩小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差距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地位和任务: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的生化 实验方法与技术,为有关后续课程的学习和继续深造奠定基础,本着既考虑生物化学自身 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顾及体现农学类专业的特点和教学工作实际的原则,本大纲共分十 一章:第一章为绪论;第二至第四章为静态生化部分,重点介绍生物大分子;第五至第十 章为动态生化部分,重点介绍糖类、脂类、氨基酸和核苷酸的基本代谢以及能量代谢;第 十一章重点介绍信息代谢。鉴于DNA重组和基因克隆技术对生命科学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 意义,日益成为重要的常规实验手段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673KB 文档页数:79
肠道杆菌(enteric bacilli) 一大群居住在人和动物肠道中生物学性状近似的革兰阴性短小杆菌 广布于自然界 多数是肠道的正常菌群 属于肠杆菌科,至少有30个菌属,120个以上的菌种 少数为致病菌,是肠道传染病的最重要病原菌 埃希菌属的生物学特性 一、培养特性 二、抗原结构 三、抵抗力 四、分类 大肠埃希菌感染的诊断与防治 一、微生物学检查 二、防治 志贺菌属的致病性 一、致病物质 二、所致疾病 三、免疫性 志贺菌属感染的诊断与防治 一、微生物学检查 二、防治 沙门菌属感染的诊断与防治 一、微生物学检查 二、防治 本章小结: 1、肠道杆菌的共同生物学特性 2、大肠杆菌的致病性与微生物学检查特点 3、沙门菌的致病性与微生物学检查特点(包括肥达试验) 4、志贺菌的致病性与微生物学检查特点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48.23KB 文档页数:10
自我神经基础的探讨常基于自我相关加工的研究,涉及皮质中线结构各个脑区甚至全脑协同作用。内侧前额叶皮质及其次成分在自我相关加工中发挥重要作用:腹内侧前额叶皮质较多支持默认模式下的自我加工、自我信息的觉察和“在线”自我加工,背内侧前额叶皮质主要参与有意识的自我参照加工、自我信息的评价和“主导的”自我加工。在自我-他人表征中,自我-他人表征的情感性、认知性和文化性因素均调节内侧前额叶皮质及次成分的活动。未来在动态的时间和人际背景中解析自我加工的神经机制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39.5KB 文档页数:21
在化学治疗药物中,寄生虫病的治疗药物发展最早。远在2000多 年前,我国的第一部本草《神农本草经》共列了30多种驱虫药物。已 有世界上最早的抗疟药常山治疟与楝实、雷丸、贯众杀三虫的记载。到 唐代《千金方》中已列杀寸白虫药方11首。百年后在《外台秘要》中 收集可治疗寸白虫的药方达19首,其中常被采用的为芜荑、茱萸、石 榴根、狼牙、槟榔、南瓜子、榧子等驱虫药物,这些药物中,如石榴根、 槟榔、南瓜子和雷丸等至今仍在应用 17世纪30年代,发生了疟疾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西班牙人在 秘鲁发现金鸡钠( cinchona)树皮能治疗疟疾。此后2-3百年间,世界 各地都使用金鸡钠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85MB 文档页数:42
第一节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 第二节 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 一、反射概念 二、反射弧 三、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四、反射弧中枢部分的兴奋传布 (一)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二)反射弧中枢部分兴奋传布的特征 五、中枢抑制 (一)突触后抑制 (二)突触前抑制 六、反射活动的反馈调节 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一、脊髓的感觉传导与分析功能 二、丘脑 三、感觉投射系统 四、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 (一)大脑皮层的结构特点与分区 (二)体表感觉 (三)中央前回的感觉投射 (四)内脏感觉 (五)视觉 (六)听觉 (七)嗅觉和味觉 五、痛觉的病理生理 (一)皮肤痛觉与传导通路 (二)内脏痛的特征与牵涉痛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一)脊休克 (二)屈肌反射与对侧伸肌反射 (三)牵张反射 (四)节间反射 二、低位脑干肌紧张的调节 (一)去大脑僵直 (二)α僵直和γ僵直 三、姿势反射 (一)状态反射 (二)翻正反射 四、小脑 (一)前庭小脑 (二)脊髓小脑 (三)皮层小脑 (四)小脑内局部神经元回路 五、基底神经节 六、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一)大脑皮层的主要运动区 (二)锥体系 (三)锥体外系 (四)皮层运动区和锥体系功能障碍对运动的影响 第五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一、自主神经系统 (一)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特征 (二)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 二、脊髓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三、低位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四、下丘脑 (一)体温调节 (二)摄食行为调节 (三)水平衡调节 (四)对腺垂体激素分泌的调节 (五)对情绪生理反应的影响 (六)对生物节律的控制 五、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功能的关系 (一)神经对免疫功能的作用 (二)免疫系统对神经活动的影响 (三)内分泌系统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四)免疫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六、大脑皮层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一)新皮层 (二)边缘叶 第六节 脑的高级功能和脑电图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25MB 文档页数:22
第一节 肺通气 一、呼吸道的主要功能 (一)调节气道阻力 (二)保护功能 二、肺通气原理 (一)肺通气的动力 (二)肺通气的阻力 (三)呼吸功 三、基本肺容积和肺容量 (一)基本肺容积 (二)肺容量 四、肺通气量 (一)每分通气量 (二)无效腔和肺泡通气量 第二节 呼吸气体的交换 一、气体交换原理 (一)气体的扩散 (二)呼吸气和人体不同部位气体的分压 二、气体在肺的交换 (一)交换过程 (二)影响肺部气体交换的因素 (三)肺扩散容量 三、气体在组织的交换 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一、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 二、氧的运输 (一)Hb分子结构简介 (二)Hb与O2结合的特征 (三)氧离曲线 (四)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 三、二氧化碳的运输 (一)CO2的运输 (二)CO2解离曲线 (三)氧与Hb的CO2运输的影响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一、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 (一)呼吸中枢 (二)呼吸节律形成的假说 二、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一)肺牵张反射 (二)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 (三)防御性呼吸反射 (四)肺毛细血管旁(J-)感受器引起的呼吸反射 (五)某些穴位刺激的呼吸效应 (六)血压对呼吸的影响 三、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 (一)化学感受器 (二)CO2、H+和O2对呼吸的影响 (三)PCO2、H+和PO2在影响呼吸中的相互作用 四、周期性呼吸 (一)陈-施呼吸(潮式呼吸) 五、运动时呼吸的变化及调节
首页上页7475767778798081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802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