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971)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85.37KB 文档页数:5
研究了Al-8Mg基体中添加Si对无压浸渗SiCp/Al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和热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Si能够改善Al与SiC的润湿性,减少复合材料孔隙度,抑制界面反应,提高相对密度.不含Si时,Al与SiC界面反应严重,并且润湿性较差,导致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和相对密度较低;当基体中添加质量分数12%的Si时,界面反应受到完全抑制,热导率取得最大值;进一步提高基体中Si含量,由于铝基体的热导率随Si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导致复合材料的热导率也随之降低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12.95KB 文档页数:5
用无机金属盐水解及有机醇盐中间体合成两种不同的工艺路线制备了ZrO2-Y2O3复合Sol(溶胶),对比了通过Dip-Coating的方法在GH220/MCrAlX基体上形成致密ZrO2-Y2O3陶瓷涂层的能力,以及涂层在1000℃的静态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金属有机醇盐工艺制备的ZrO2-Y2O3陶瓷涂层具有极其优越的高温静态抗氧化性能.无机金属盐水解所制备的ZrO2-Y2O3涂层抗氧化能力明显低于金属有机醇盐工艺.可能的原因是残留在涂层内的微量酸根离子使氧化和腐蚀过程加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93.58KB 文档页数:8
针对低频大功率二极管中点钳位(NPC)型逆变器控制系统的不连续空间矢量脉宽调制原理及控制策略的研究,提出三电平不连续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方法,相比于传统三电平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方法,在相同的开关频率下,此方法可以显著降低逆变器的开关损耗.同时,文中对三电平逆变器的中点电压不平衡问题以及在现场应用中可能出现的PN电平跳变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最后,针对本文提出的调制方法做中点电压的平衡控制,给出对于该算法基于仿真和实验的验证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49MB 文档页数:6
本文利用氦气泡示踪技术成功地对工业炉中流体流动模型进行摄象。氦气泡发生器,低速发生头和发泡液由我们自制。对二维及三维回流流型,固体障碍后的绕流等拍照证明,图象清晰,效果良好,使用方便,它是进行流体力学实验和教学的一种比较实用的方法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23.96KB 文档页数:5
将氧气高炉分为高温区、固体炉料区和煤气加热区三个区域,并分析了各区域的物理约束和化学约束条件.在物料平衡和能量平衡的基础上,建立了氧气高炉多区域约束性数学模型.理论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多区域约束性数学模型可以弥补全炉热平衡的不足,反映热量在不同区域的利用价值;固体炉料区受间接还原反应和热平衡的约束,随着金属化率的升高,需要循环煤气量逐渐增大;当金属化率很高时,在高温区和固体炉料区满足热平衡条件下,虽然计算得到的燃料比很低,但煤气加热区煤气量不能实现平衡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17.61KB 文档页数:4
从太平洋海底沉积物中分离到的四株异养微生物,进行耐酸和耐金属的驯化,在好氧和厌氧条件下进行异养微生物异化还原大洋多金属结核的实验,并分析了浸出机理.结果表明:厌氧浸出优于好氧浸出,pH控制在2.5~3,浸出时间为3d,浸出率可达98%.利用异养微生物还原浸出大洋多金属矿浸出速率高,矿体无需通气,投资低,易于操作,且环境友好,可在回收有价金属的同时进行固体废弃物和有机废弃物综合治理.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31.7KB 文档页数:4
将LVQ神经网络用于冷轧带钢表面缺陷的自动分类中,解决了以往分类方法在多缺陷模式类型情况下耗时多和准确率低的问题.对现场采集到的14种主要缺陷类型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基于LVQ神经网络的分类器训练与分类的时间短,在多缺陷种类分类的过程中准确率能得到保证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56.19KB 文档页数:3
研究了HDDR各向异性NdFeB磁粉的粒度效应,发现尽管其粒度效应较低而适合制备粘结磁体,但比快淬NdFeB磁粉的粒度效应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表面缺陷层模型,即把磁粉颗粒从外表面到内部分成表面缺限层、过渡层和本体部分,磁粉磁性是各自磁性的叠加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81.64KB 文档页数:6
以水玻璃为硅源,甲酰胺为催化剂,乙二醇为干燥控制化学添加剂(DCCA),采用溶胶-凝胶法常压下干燥制备了硅石气凝胶粉体.研究发现:微过量的甲酰胺,有利于高孔隙率气凝胶的合成;过量的乙二醇的引入不利于低密度气凝胶的形成;pH值对合成气凝胶的性质也有较大的影响.经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DMDEOS)表面改性处理后的气凝胶表现出了很好的疏水性能.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分析(FTIR)、热重分析(TG)、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等对疏水型气凝胶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72.72KB 文档页数:10
增材制造可以制造通过传统方法难以制造的复杂部件,因此在航空工业等领域中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然而,增材制造成形部件的尺寸和几何精度以及表面质量低于传统方法成形的部件,阻碍了增材制造的进一步应用.增减材混合制造将增材制造与传统的加工手段结合,对增材制造成形的部件进行高精度数控加工,以改善部件表面光洁度以及零件的几何和尺寸精度.本文阐述了增减材混合制造的技术原理和研究进展,并指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首页上页7879808182838485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971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