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3864)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51.37KB 文档页数:9
为了准确预测直线滚动导轨副的摩擦力大小及受影响因素,本文考虑导轨副的流体润滑状态,基于Hertz接触理论研究了直线导轨副摩擦力受滚珠接触角和预紧力的影响规律.基于接触理论建立了直线导轨滑块的受垂直载荷的静力学平衡方程.利用Hertz接触理论分析直线滚动导轨受外力时各列滚珠接触力的变化情况,并结合对临界载荷的分析,建立了随外载荷变化的考虑润滑油膜阻力的直线滚动导轨副摩擦力模型.以国产某型号直线滚动导轨副为研究对象,对所建立的受载摩擦力模型进行试验验证.通过试验数据与理论数据的分析和对比,验证了润滑油膜阻力、接触角和预紧力等因素对直线导轨副摩擦力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直线滚动导轨副摩擦力在润滑条件下,受接触角变化和预紧力退化的影响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89.62KB 文档页数:8
研究微波加热液态金属的升温特征,在MobileLab-W-R型微波工作站中进行了微波直接加热铜液和铁液的实验研究,实现了微波直接加热铜液和铁液实验,对比研究了微波直接加热和间接加热铜液与铁液的加热效果,并研究了微波功率、金属液质量、温度等对微波直接加热效果的影响,探讨了微波直接加热金属液体的机理。结果表明,微波可以以较快的升温速度直接加热铜液和铁液,且升温速率与微波加热功率呈近似线性递增关系;在相同微波直接加热条件下,同等质量的铜液和铁液的升温速度相近,但不同质量铁液加热时,由于其表面积、微波场强分布等因素的影响,铁液质量对微波加热效果的影响没有明显的线性关系。理论分析认为,铜和铁在熔化后电阻率增大,磁导率明显下降,导致微波在铜液和铁液内部的趋肤深度显著大于固态铜和铁;电导损耗是实现微波直接加热液态金属的主要机制,液态金属可通过电子与原子核碰撞、表面快速更新、内部缺陷阻碍电子运动、原子运动及碰撞等形式吸收微波,将微波能量转化为自身热量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996.5KB 文档页数:53
3.1网络营销的理论基础 3.1.1网络直复营销理论 直复营销:依靠产品目录、印刷品邮件、电话或附有直接反馈的广告以及其他相互交流形式的媒体的大范围营销活动。 在因特网上的直复营销具体表现在: 1.直复营销的互动性 2.直复营销的跨时空特征 3.直复营销的一对一服务 4.直复营销的效果可测定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27KB 文档页数:3
1.明确理解直线l1到l2的角及两直线夹角的定义; 2.掌握直线l1到l2的角及两直线夹角的计算公式; 3.能根据直线方程求直线l1到l2的角及两直线夹角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08MB 文档页数:33
一、直线投影的确定 一般情况下,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由于两点决定一直线,因而 只要作出直线上任意两点(通常为直线段的端点)的投影,并将其 同面投影用粗实线连线,即可确定直线的投影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40.5KB 文档页数:13
化学直发早在20世纪初就已出现,主要用于控制过度卷 曲的头发。最早的直发剂是用钾碱(草木灰)、碱液、马铃薯 和猪油制成的。拉直的过程也被称为“直发”。这些成份混合 到一起,就会形成一种很粗糙的混合物,功效之强足以使过 幻灯片2度卷曲的头发产生化学变化而变为直发。灰汁在单纯形态下 是一种有腐蚀性的化学物,酸碱度为14。它能够腐蚀头发的 表皮层,使之变软、变直,从而更易控制。由于这种混合物 是由家庭物质成份自制而成,所以它是一种不稳定的公式, 产生的效果也不可预测。常常会因为它的功效太强而导致脱 发及严重的头皮灼伤。然而,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愿意冒此 风险大胆使用,只为获得理想中的效果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40.5KB 文档页数:13
化学直发早在20世纪初就已出现,主要用于控制过度卷 曲的头发。最早的直发剂是用钾碱(草木灰)、碱液、马铃薯 和猪油制成的。拉直的过程也被称为“直发”。这些成份混合 到一起,就会形成一种很粗糙的混合物,功效之强足以使过 幻灯片2度卷曲的头发产生化学变化而变为直发。灰汁在单纯形态下 是一种有腐蚀性的化学物,酸碱度为14。它能够腐蚀头发的 表皮层,使之变软、变直,从而更易控制。由于这种混合物 是由家庭物质成份自制而成,所以它是一种不稳定的公式, 产生的效果也不可预测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32KB 文档页数:6
一、直线与平面垂直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几何条件是:直线垂直于平面上任意两相交直线,则直线垂直于该平面
文档格式:PPTX 文档大小:1.44MB 文档页数:60
§3-3 一般位置线段的实长及其与投影面的夹角 §3-1 直线的投影 §3-2 特殊位置的直线 §3-4 属于直线的点 §3-5 直线的迹点 §3-6 两直线的相对位置 §3-7 直角投影定理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05MB 文档页数:119
第1章 绪论 1-1 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和目的 1-2 投影的方法 第2章 点和直线 2-1 两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2-2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2-3 两点的相对位置 2-4 直线的投影 2-6 两直线的相对位置 2-5 属于直线上的点 2-7 直角投影定理 第3章 平面 §3-1 平面的表示法 §3-2 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 §3-3 属于平面的点和直线
首页上页8586878889909192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3864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