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0596)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876KB 文档页数:11
在前一章中,我们引进了导数的概念,详细地讨论了计算导数的方法。这样一来,类似于求已知曲线 上点的切线问题已获完美解决。但如果想用导数这一工具去分析、解决复杂一些的问题,那么,只知道怎 样计算导数是远远不够的,而要以此为基础,发展更多的工具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88.5KB 文档页数:7
课程简介:本门课程是农学、植保和园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生物科学方面的基础理 论知识。它是农、林、园艺、园林等专业必选课程。在分子水平探索生命本质给予生命 科学无可限量的活力和发展前景,而生物化学所研究的正是生命过程的分子基础。过去的 半个世纪生物学飞速发展的历史雄辩地证明,生物化学不仅是生命科学的带头学科之一, 而且在医学、工农业生产、生物工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权威人士预言,二十一世纪将 是生命科学的时代。因此,当今世界各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生命科学的 研究与教育,早把生物化学列为各有关专业必修的重要基础课。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农学 类专业自八十年代初普遍开设了“基础生物化学”,对于改善学生的知识构成、提高适应 能力、增强发展后劲、缩小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差距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50KB 文档页数:10
1、课程简介通过《园林树木学》的学习,可全面了解园林树木的系统分类,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观赏性和园林用途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全国珍贵树种及当地主要观赏树种 60~80种,重点掌握10~20种最常见的树种和用工具书鉴定树种的基本技能,以及主要园林树木的栽培技术。 2、地位和任务 《园林树木学》是一门以观赏植物为对象,研究其分类、形态、生态、种质资源繁殖与 栽培、园林配植与应用的专业骨干课。是集观赏植物、园林艺术原理、绿地规划设计等理论、园林苗圃、园林树木栽培与养护等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是园林学科的重要分支。也是园林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可为观赏植物的造景与配植、园林绿化、 美化和彩化奠定基础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620KB 文档页数:21
铁氧体粉料的制备,除氧化物法,盐类热分解法,共沉淀制备法以外,其它制备方法: 一、溶剂蒸发法 1、冰冻干燥法, 2、喷雾干燥法, 3、喷雾热分解法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44.5KB 文档页数:8
1、课程简介 《蔬菜栽培生理学》奠基于植物生理学,将植物生理学和蔬菜栽培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成为二者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它的主要研究内容,着重于探讨并解决蔬菜栽培与蔬菜产 量形成有关的生理问题。 2、地位和任务 《蔬菜栽培生理学》是以植物生理为理论基础,同时与蔬菜栽培学紧密结合,它是植物 生理学与蔬菜栽培学相联结的一门分支科学。《蔬菜栽培生理学》以蔬菜植物为对象,研究 它们在产量形成过程中,光合作用、水分代谢、矿质营养、生长发育与分化等的生理规 律,研究产品器官发生和建成的生理机制,它是园艺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 《蔬菜栽培生理学》学习的任务,是使蔬菜栽培技术措施符合蔬菜植物本身生理生态需 要,做到栽培管理合理化和科学化,成为蔬菜高产、优质和低耗的理论基础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0.5KB 文档页数:3
课程说明 1.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昆虫学概论教学实习是在大学本科二年级学完昆虫学概论和昆虫分类 学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野外实地考察、采集、标本制作、鉴定等,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野外考察和采 集昆虫标本的能力,并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昆虫学研究的一些基本技术和方法,为将来独立从事 虫学研究奠定良好基础。 2.教学的基本要求野外考察与采集,以及制作昆虫标本等是昆虫学研究以及昆虫学分类中 必不可少的基本训练。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昆虫标本采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学会采集 工具的制作和使用,熟练掌握昆虫标本的制作和鉴定。 3.适用专业与学时数昆虫学概论教学实习适用于植物保护专业的本科教学,实习总天数 为6天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62.5KB 文档页数:7
一、对教师的要求 1、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按照授课计划的安排,进行各部分的实践教学; 2、教师应详细准备各部分实践教学的任务书与指导书,以保证实践教学实施的质量;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64MB 文档页数:5
三、建筑平面图 (一)建筑平面图的形成及分类 1、建筑平面图的形成 假想用若干水平剖切平面经过每层门窗洞口剖切房屋、把它剖切成若 干段,分别对这若干段按正投影法用第一角画法自上投影到H面上得到的水 平剖面图(除顶端段的投影为屋顶平面图外),称为建筑平面图,简称 “平面图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61KB 文档页数:8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一门高等农业院校四年制植物保护专业选修课,其理论性较强。植物免疫学是 植物病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植物抗病性及其应用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主要介 绍植物免疫性的概念、分类、植物免疫性的机制、植物病原物的寄主专化性及其变异、 抗病性的遗传、植物免疫性的变异、寄主-病原物的相互关系、植物抗病育种、保持与 提高抗病性的途径等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6.82MB 文档页数:17
两栖类是最先由水生过渡到陆生的脊椎动物,初步解决了水 陆两种环境之间的矛盾,表现出对陆生环境的初步适应性;但也 有一些矛盾还未完全解决,就表现出对陆生适应的不完善性。 第一节两栖类的主要特征外形:以黑斑蛙为例讲述 体为绿色或深绿色,并具不规则的黑斑纹体分头、躯干和 四肢三部分。头阔而扁,前端有阔口吻尖,上有外鼻孔1对;眼 有上、下眼睑,下眼睑可向上闭合,在下眼睑上有一折叠的瞬膜 ,它能向上移动遮蔽眼球,一适应陆地生活。眼后有一圆形的鼓 膜。雄蛙在鼓膜的后两侧有声囊(蟾蜍无声囊,而在眼后有一对 耳后腺)。鼓膜之后是躯干部,短而宽,体末端有一泄殖腔孔
首页上页893894895896897898899900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0596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