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96)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63.35KB 文档页数:8
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分析了微量合金元素铌对低合金耐磨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加入质量分数为0.034%的Nb后,耐磨钢的硬度提高HB 9,-20℃夏比冲击功从29.4 J提高到37.6 J,耐磨性能提高3.5%.硬度和韧性提高的主要原因是组织的细化和析出强化,含Nb钢在奥氏体化过程中析出纳米级的细小NbC第二相,并且钉扎奥氏体晶界,抑制晶粒的长大,钉扎类型符合Zener模型,但不同于之前研究者所得的比例系数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54KB 文档页数:4
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食物不仅为 人体提供必须的营养素,而且食物中存在着多 种功能(活性)成分,促进机体健康。本课程 重点介绍食品活性成分(植物化学素、活性多 糖、自由基清除剂、微量活性元素、功能性油 脂、活性肽与活性蛋白质、活性菌等)及其保 健功能(抗衰老、抗疲劳、抗肿瘤、增强免疫、 改善记忆、促进生长、耐缺氧、调节血脂,血 压、改善睡眠等)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84KB 文档页数:19
一、矿物质 人体重量的96%是由碳、氢、氧、氮等构成的有机物和水 分,其余4%则由数种不同的无机元素组成,它们是机体灰分的 组成成分,在这些元素中,已发现有21种元素是构成人体组织、 维持生理功能、生化代谢所必需,营养学上称这类营养素为矿 物质或无机盐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38.5KB 文档页数:10
一、环境地球化学的一般概念 环境地球化学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研 究化学元素和微量物质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周围环境中的含量、分布和地球化学 循环过程及其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研究人类活动过程中与 地球化学环境的相互作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14.3KB 文档页数:3
通过对稠油热采井使用工况的研究,针对性设计了一种耐高温、低膨胀钢种.此钢种采用中碳Cr-Mo系加微量晶界强化合金元素及稀土的设计思路.实验室试验证明,其高温拉伸性能和线膨胀系数均较C-Mn系钢种优越,适用于稠油热采工况条件,有望用于稠油热采井专用套管的生产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638KB 文档页数:59
第一节钢材的分类 1.按化学成分分类 (1)碳素钢。碳素钢的化学成分主 要是铁,其次是碳,故也称铁一碳合 金。其含碳量为0.02%~2.06%。此 外尚含有极少量的硅、锰和微量的硫 、磷等元素。碳素钢按含碳量又可分 为: 低碳钢(含碳量小于0.25%)、 中碳钢(含碳量为0.25%~0.60%) 高碳钢(含碳量大于0.60%)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83.09KB 文档页数:3
助复剂的选择与配制是小变形条件下采用扩散-轧制法生产复合钢板的关键问题之一.为了开发一种适用于碳钢,并在低中温(<850℃)条件下使用的助复剂,研制了一种以铜为基体元素,锌为主要合金元素,锰为主要添加元素,再加入少量的硅、锡、镍、微量的硼和稀土的助复剂,对其成分配比进行了设计并在冶炼过程中对钢板进行了涂镀.扫描电镜及轧制结果表明,助复剂与钢板接合处发生了原子之间的扩散,界面结合较好,助复剂厚度达到后续小变形轧制复合的要求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49MB 文档页数:8
本文对GH220合金弯晶形成机制以及加入W、Mo、C、Ce(微量)等元素的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试验结果表明:对于GH220合金,慢速缓冷时形成弯晶为γ′机制;快速冷却和采用等温工艺时为碳化物机制。并摸索到上述各元素最佳含量范围,对生产有一定参考价值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05.58KB 文档页数:5
利用定量金相、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等实验方法,研究稀土元素对低合金工具钢铸造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稀土的加入,可减少粗大碳化物的相对量,改善其分布状况,细化奥氏体晶粒,减少铬的枝晶偏析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44.25KB 文档页数:5
用端淬法研究了微量钙对45钢淬透性的影响,以及对正火态、调质态及淬火低温回火态的显微组织和室温冲击韧性的影响;用俄歇能谱(AES)分析了沿晶断口表面钙的含量.结果表明,微钙钢的淬透性稍低于无钙钢;微钙钢的奥氏体晶粒粗化、珠光体片层间距显著增大,3种热处理状态下的室温冲击韧性均有所降低.这些现象与中碳合金钢中所得结果有明显不同.根据钙在奥氏体晶界的偏聚现象及其与其他元素的偏聚互作用理论,对此进行了讨论
首页上页345678910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96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