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17)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98.83KB 文档页数:3
西部矿山大尺度采空区衍生动力灾害是目前煤矿开采中面临的最大技术难题.为了给采取合理有效的防灾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对采空区衍生动力灾害主要特征、形成原因以及衍生灾害的实质等进行详细阐述.通过数字化监测与预防分析可以控制采空区衍生动力灾害有效方法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74.87KB 文档页数:4
采用FLAC3D软件对淹井前后、加固前后采场溜井的稳定状况进行模拟计算,验证了所采取加固技术的可靠性和合理性.该模拟计算对类似矿山采场溜井的加固和恢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26.14KB 文档页数:4
构建了以FPGA为核心芯片的高速图像采集与处理系统,图形采集频率可达13.5MHz.在该系统中,采用了视频A/D芯片SAA7111A将电视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由FPGA作为控制器将数字信号存入SRAM中,以便进行处理,提取有用数据;系统还采用了EZUSB2131Q芯片来进行处理后的数据与PC机的传输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89.65KB 文档页数:4
采用正交数值试验和灰色理论中的关联度分析,进行阳泉矿区二次采场巷道的分析与支护参数优化决策.选择1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方案,进行27次试验,分析了不同应力状态和支护参数的巷道稳定性与变形特征.在计算中采用巷道稳定性和变形收敛率等多种评价指标,进行了局部优化;考虑支护成本和施工难易等因素,采用灰色理论,进行最佳方案的关联度分析.该研究已应用于阳泉矿区二次采场巷道支护设计,并取得较满意的支护效果.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74.48KB 文档页数:4
通过对采空区渗流场的数值模拟,得到采空区渗流速度及氧气体积分数的分布.结合实验测得的煤自燃发火期和自燃临界参数,对采空区\三带\进行划分,并得到了采空区不自燃的工作面最小推进度.该方法计算量比模拟采空区煤自燃全过程少得多,预测精度却能够满足实际防灭火需要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49KB 文档页数:1
野外测绘中采取水样必须遵守下列规则: (1)要从水面以下0.2~0.5m处取样 (2)在停滞的水体或水中采取水样,应将死水抽去后,采取新鲜水样;采取河水水祥,应在水流较缓的地段采取;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63.71KB 文档页数:4
建立了步进式加热炉内流动、燃烧和传热的数学模型.湍流模型采用k-ε双方程模型,辐射换热计算采用六通量法,气相燃烧采用修正EBU模型,流场计算采用Simpler算法.采用上述模型与算法得到了炉内详细合理的温度、速度和浓度分布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31.9KB 文档页数:6
以西石门铁矿堑沟底部结构诱导冒落法开采边角残留矿体为背景,对堑沟回采矿石量、金属量、品位等指标进行计算,建立了以采出金属量和采出品位为目标的多目标最优化数学模型.结合残矿开采实际情况,选择采出金属量作为最优化问题的主要目标.利用TCL脚本语言对SURPAC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并应用其对最优化问题约束条件下堑沟底部结构空间位置的可行方案进行全因子实验.最后得出采切工程布置的最优方案为:堑沟底部结构位于103.1 m水平,与矿体间距为18.65 m.较原设计方案,最优方案采出金属量提高27.79%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73.49KB 文档页数:4
为了准确划分采空区上覆岩层的“三带”范围,提出了“三带”的界定准则:将应力超过屈服强度或抗剪强度的岩层高度定为裂隙带的上限,而将双向拉应力都超过抗拉强度的岩层高度定为裂隙带的下限.采用FLAC软件对矿山进行了界限确定,通过生产实践中的瓦斯抽放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界定方法合理有效.此方法可普遍用于采空区上覆岩层的“三带”划分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70.71KB 文档页数:5
在综合分析矿井瓦斯涌出量影响因素基础上,探讨了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量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瓦斯涌出量预测数学模型,并将模型应用于平煤天安十矿己组煤层24110采面瓦斯涌出量预测.结果证明,该数学模型对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预测比较准确
首页上页56789101112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17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