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305)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537.5KB 文档页数:32
10.1 地址和指针的概念 10.2 变量的指针和指向变量的指针变量 10.3 数组的指针和指向数组的指针变量 10.4 字符串的指针和指向字符串的指针变量 10.5 函数的指针和指向函数的指针 10.6 返回指针值的函数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45.47KB 文档页数:5
小官庄铁矿进路开挖以后支护巷道破坏严重,其围岩变形为无收敛变形的情况.为掌握其地压活动规律,应用岩石破裂过程分析系统,并考虑岩石本身的蠕变特性,模拟其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进路开挖过程,对进路开挖过程巷道围岩应力变化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进路开挖,进路会出现片帮、底鼓和顶板下沉等现象;在矿岩接触带出现高应力集中,导致两进路之间的间柱破坏严重,并随着进路开挖应力逐步向新开挖两进路之间的间柱转移;开挖顺序造成边界矿体出现高应力集中,导致边界矿体难采.采用锚网支护技术有效地控制了巷道围岩的变形破坏,确保开采的顺利进行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16.78KB 文档页数:9
利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对316LN奥氏体不锈钢进行单道次热压缩试验,分别设置变形温度为900~1200℃、应变速率为0.001~10 s-1、真应变为0.1~0.9及试样的初始晶粒度为122~297μm之间,以研究热变形条件及初始晶粒度对316LN钢动态再结晶行为的影响.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临界应变与峰值应变以及临界应力与峰值应力的比值分别为0.38和0.89,建立了动态再结晶动力学方程和晶粒尺寸演变方程.对建立的动态再结晶模型进行修正,将修正后的模型嵌入DEFORM-3D有限元模拟软件中进行计算,发现修正模型的模拟值和试验值符合较好,证明修正模型的准确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31.9KB 文档页数:5
1.既然H在BO近似的基础上可以严格求解,为什么还要使用变 分法。变分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为什么说变分法是一种采用模型的方 法。检验变分法效果的标准是什么。用变分法求解H2和H2时,有什 么不同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8.82MB 文档页数:99
主要的病理改变:狭窄、闭塞、扩张、破 裂、静脉瓣关闭不全。 常见的症状、体征:疼痛(间歇性、持续 性)、肿胀、感觉异常、皮温改变、色泽 改变、形态改变、肿块和营养性改变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16.71KB 文档页数:4
轧制力模型是冷连轧过程控制系统的基本模型,影响其预报精度的主要因素是材料的变形抗力和摩擦因数.本文采用参数自适应方法来提高轧制力的预报精度.在对轧制力模型进行自适应过程中,将材料的变形抗力作为轧制过程模型的整体属性,各机架根据累计变形程度确定各自的变形抗力.在此基础上,将摩擦因数看成是各机架的单体属性,各机架取不同的模型参数.实践证明,这种综合考虑变形抗力和摩擦因数的参数自适应方法可以对二个参数同时进行修正,能有效提高轧制力模型的预报精度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71.41KB 文档页数:12
偏平变断面零件采用轧制成型的方式,比其他方式,如切削加工、模锻、辊锻等具有生产效率高、设备简单,金属消耗少和成本低等优点。作者与有关单位协作成功地轧出了四种符合产品要求的变断面零件。在此基础上,对偏平变断面的孔型设计的要点、孔型组成、型腔尺寸计算、孔型配制等孔型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为变断面零件生产提供了新的工艺技术途径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11.27KB 文档页数:5
通过测试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CFRP单向层合板单轴拉伸和循环拉伸时的电阻变化,研究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单向层合板自传感特性.结果表明:不同铺层方向CFRP单向层合板拉伸时体积电阻变化特性各不相同,该电阻变化特性比应力、应变能更多地反映有关材料内部结构变化的信息;CFRP单向层合板具有压阻效应,压阻效应随着应力的增加而增加,偏轴拉伸、横向拉伸时压阻效应比纵向拉伸时要大,且随铺层方向角的增大,压阻效应越来越明显.利用CFRP单向层合板这种自传感特性,可实现在线实时自监测以及对其损伤、破坏的自诊断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65MB 文档页数:128
7—4梁的变形 7—5用积分法求弯曲变形 7—6用叠加法求弯曲变形·梁的刚度条件 7—7组合变形和叠加原理 7—8简单超静定梁的解法 7—9梁的刚度校核·提高梁刚度的措施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62KB 文档页数:33
载荷与应力的分类 一、载荷的分类 静载荷变载荷: (1)循环变载荷 (a)稳定循环变载荷 ( b)不稳定循环变载荷 (2)随机变载荷 载荷: (1)名义载荷 (2)计算载荷
首页上页8889909192939495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305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