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7268)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51.49KB 文档页数:6
为了精确表征轮胎与路面微观摩擦接触特性及分子作用力效应,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方法建立轮胎(聚异戊二烯)和集料(二氧化硅)三维单体模型和界面接触模型,在纳米尺度上研究轮胎和集料的微观构造和接触特性.模拟结果表明:链状聚异戊二烯分子链为螺旋状结构,分子间隙较大,易产生较大变形,而二氧化硅则为典型脆性材料,表面较为平整;界面接触模型以二氧化硅为固定基底,聚异戊二烯单链在其上匀速滑动,二者间距离为0.5 nm.接触界面摩擦特性模拟结果表明摩擦系数随着速度增加而变小,其变化趋势与实验结果相同,证明模拟结果有效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27.86KB 文档页数:7
测试了阴离子型低相对分子质量聚丙烯酰胺PAM A401作用对煤及高岭石絮体表观粒径分布、样品红外光谱以及表面润湿性的影响,并通过浮选速度实验验证PAM A401的作用效果.研究表明,12 mg·L-1PAM A401且循环搅拌11 min时,煤絮体累积粒度分布达到10%、50%和90%时对应的粒径分别是高岭石絮体的6.86、2.22和2.45倍,呈较好的絮凝选择性.吸附PAM A401后,煤的亲水性官能团特征峰增强,疏水性降低;高岭石的亲、疏水性官能团均有增加,疏水性略高.与常规浮选相比,选择性絮凝浮选实验的浮选速率较大,捕收剂用量降低30%.浮选3 min时,选择性絮凝浮选实验的可燃体回收率为81.57%,较常规浮选实验高3.64%,精煤灰分相当.PAM A401虽使煤颗粒的表面润湿性降低,但微细粒煤颗粒表观粒径增大的效应促进微细粒煤泥的分选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94MB 文档页数:12
本文提出一种按成因、物理状态与成分的分类方察。将包体分为正常与异常两类。正常包体按物理状态和成分划分亚类;异常包体主要按成因划分亚类。提出了正常与异常包体的定义,区分标志及各种异常包体的形成机理以及研究异常包体的重要意义。明确提出,只有正常包体才能用作译解内生成矿作用的密码,对各种包体特征及各类正常成因包体的地质意义进行了必要的说明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84KB 文档页数:14
离散量数分析指的是用一个特别的数值 来反映一组数据相互之间的离散程度 它与集中量数一起分别从两个不同的侧 面描述和揭示一组数据的分布情况共同反映出 资料分布的全面特征,同时它还兑现各级重量数 的代表性做出补充说明. 为了理解离散量数分析的作用请见下例: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35MB 文档页数:24
掌握12对脑神经的性质、纤维成份、起始、入颅部位、连接脑的部位、主要分支和分布。熟悉动眼神经损伤后出现的症状与体征;眼神经、上颌神经的主要分支和分布;喉上神经走行中的伴行关系及分布;舌下神经损伤出现的症状与体征。了解脑神经与脊神经的基本差别;嗅神经损伤后的症状;展神经损伤时的症状与体征;面神经在面神经管内和管外分别损伤时的症状与体征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58.79KB 文档页数:16
第7章土石坝各运用期的稳定分析 7.1前言 土石坝作为人工构筑的挡水建筑物,其边坡稳定问题比较典型。坝体和地基在施工期、 正常蓄水期、库水位降落期和地震期均存在抗滑稳定问题。在第5、6两章中,分别介绍了 各种工况下抗剪强度和孔隙水压力的确定方法在正确地确定这些参数的基础上,根据实际 情况采用总应力法或有效应力法进行边坡稳定分析,所得到边坡稳定安全系数,可用于评价 边坡在这些运用条件下的稳定性。本章拟利用实际工程的算例来介绍进行稳定分析的步骤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5.17MB 文档页数:10
采用热膨胀仪测定Al质量分数分别为0.77%和1.43%以及无Al的热挤压模具钢SDAH13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并结合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显微硬度仪分析Al元素对SDAH13钢相变点、连续转变规律、组织以及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Al元素显著提高SDAH13钢的Ac1、Ac3和Ms点,降低淬火残留奥氏体含量,同时扩大铁素体及奥氏体两相区.在1060℃奥氏体化温度下,Al元素对SDAH13钢贝氏体相变的临界冷速(0.30℃·s-1)无明显影响,但使贝氏体相区变宽,Al质量分数分别为0.77%和1.43%的SDAH13钢的珠光体相变的临界冷速(0.05℃·s-1和0.3℃·s-1)均高于无Al的SDAH13钢的临界冷速(0.02℃·s-1),且Al质量分数为1.43%的SDAH13钢在0.02—0.08℃·s-1冷速下出现先共析铁素体组织.Al的加入还使SDAH13钢淬火硬度有所降低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2MB 文档页数:6
分析了稀土处理钢中夹杂物的特征(夹杂物种类、尺寸分布和体积分数)对微观组织中针状铁素体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钢中夹杂物种类和体积分数对针状铁素体组织的形成非常重要.稀土氧化物(包含稀土氧硫化物)与铁素体具有低至1.9%的错配度降低针状铁素体在夹杂物表面的形核能垒,从而促使它在稀土氧化物上形核.反之,稀土硫化物与铁素体具有高达42.5%的错配度不能诱导生成针状铁素体组织.此外,微观组织中针状铁素体的体积分数随着夹杂物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增大,当钢中夹杂物体积分数是9.5×10-4时其体积分数达到53%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11MB 文档页数:17
本文在广义撕裂法[6]及节点撕裂节点分析法[4]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撕裂方法—节点与支路混合撕裂法(简称混合撕裂法)。它同混合分析法与节点分析法及回路分析法的关系类似,可以把广义撕裂法中的节点回路撕裂法与节点撕裂节点分析法作为它的特例,且一般可以达到比二者更好的撕裂效果。本文给出了节点与支路混合撕裂法的严格证明,给出了以二级撕裂[6]为基础的算法及示例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11.61KB 文档页数:6
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柱浸渗流过程进行非接触、无损探测,得到溶液静止和流动时的核磁共振图像.通过对速度值分布的分析,评价了速度场均匀性,得到了均匀性指数与喷淋强度的关系,进而研究了细观渗流速度场分布特性和孔隙内速度场演化规律.研究表明:流速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流速值与孔隙大小并不严格一致;不同喷淋强度下速度值分布趋势相似,最大流速与喷淋强度正相关;通过分析速度场均匀性与喷淋强度间关系可得到喷淋强度阈值,实验中0.7 L·cm-2·h-1为此粒级级配的喷淋强度阈值.现场应用动态喷淋强度可明显改善堆场的渗透性,提高铜的浸出率
首页上页9192939495969798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7268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