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31)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05MB 文档页数:66
第一章总论 1.1道路运输的特点和国内外道路发展概况 1.2道路的分类与组成 1.3道路的分级与技术标准 1.4课程内容 第二章道路平面设计 2.1道路平面线形要素 2.2道路平面线形设计 2.3道路选线 第三章道路纵断面设计 3.1概述 3.2纵坡设计 3.3竖曲线设计 3.4平、纵面线形组合设计 3.5爬坡车道 第四章道路交叉设计 4.1概述 4.2平面交叉设计 4.3道路立体交叉 第五章路基设计与施工 5.1概述 5.2土基的受力与强度 5.3路基的破坏形式与原因分析 5.4公路自然区划与土基干湿类型 5.5一般路基设计 5.6路基边坡稳定性设计 5.7挡土墙设计 5.8路基施工技术 第六章路面设计与施工 6.1概述 6.2沥青路面设计 6.3水泥路面设计 6.4路面施工技术 第七章道路排水设计 7.1概述 7.2路基排水设计 7.3路面排水设计 7.4桥面排水设计 7.5综合排水系统设计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518KB 文档页数:55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配合比,是指单位体积的混凝土中各组成 材料的质量比例。确定这种数量比例关系的工作 ,称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必须达到以下四项基本要求 ,即: (1)满足结构设计的强度等级要求 (2)满足混凝土施工所要求的和易性; (3)满足工程所处环境对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 (4)符合经济原则,即节约水泥以降低混凝土成本。 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55-2000于2001.4.1施行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518KB 文档页数:55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配合比,是指单位体积的混凝土中各组成 材料的质量比例。确定这种数量比例关系的工作 ,称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必须达到以下四项基本要求 ,即: (1)满足结构设计的强度等级要求 (2)满足混凝土施工所要求的和易性; (3)满足工程所处环境对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 (4)符合经济原则,即节约水泥以降低混凝土成本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89KB 文档页数:12
第四章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4-1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形式与设计技术指标 一、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形式 裂缝类:横向裂缝、纵向裂缝、斜向裂缝、交叉裂缝、板角断裂和网裂 变形类:沉陷、胀起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05.5KB 文档页数:8
第五章其他混凝土路面设计 5-1钢筋混凝土路面设计 一、定义 为了防止板块内可能产生的裂缝的缝隙张开,在板内设置有纵、横向钢筋(或钢丝)网的混凝土路面(不是为了增加板的抗弯拉强度)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37MB 文档页数:158
第一章 路基路面 第二章 行车荷载、环境因素、材料的力学性质 第三章 路基基本概念 第四章 路基边坡稳定性设计 第五章 挡土墙设计 第六章 路面基本概念 第七章 石料、稳定土与工业废渣路面及基层 第八章 沥青类路面 第九章 沥青路面设计 第十章 水泥砼路面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851.5KB 文档页数:39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具有较高的力学强度,在车轮荷载作用下变形小,同时按 照现行的设计理论,混凝土板工作在弹性阶段,也就是在计算汽车荷载作用下, 板内产生的最大应力不超过水泥混凝土的比例极限应力。当水泥混凝土板工作 在弹性阶段时,基层和土基所承受的荷载单位压力及产生的变形也微小,它们 也都工作于弹性阶段,因此从力学体系上看,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也属于弹性 层状体系。 然而,作为刚性路面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同柔性路面相比,有其自己的特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43MB 文档页数:8
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实测得到碎石桩、夯实水泥土桩和CFG桩复合地基桩土荷载分担比、桩土应力比和桩间土深层变形,并对三类不同桩体材料复合地基的承载及变形性状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碎石桩复合地基和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均存在有效桩长或有效复合土层厚度;碎石桩桩长超过有效桩长,对提高复合地基承载力和压缩模量、减小变形效果不明显,除一些特别情况如为处理可液化地基外,设计桩长可适当超过有效桩长,但不宜过长;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有效桩长与桩身强度相关性显著,应以桩身强度控制进行夯实水泥土桩桩体设计,使按桩身强度确定的单桩承载力大于或等于由桩周土及桩端土的抗力所提供的单桩承载力;CFG桩复合地基桩身强度高,桩体自身压缩性小,可全桩长发挥侧阻作用,当桩端落在好的持力层时,能很好地发挥端阻,提高承载力,减小变形,设计时应优先选择好的桩端持力层进行设计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5.5KB 文档页数:8
最初,当采用水泥混凝土修筑路面时,并不做分块设计,除施工缝外,也不做任何接缝, 面板浇筑的很长。到 20 年代,发现早期建造的混凝土路面,冬天发生断裂,夏天则容易引 起拱胀和挤碎破坏。于是,在这一时期修建的混凝土路面,每隔 9~12m(30~40ft)设置一 条胀缩缝,缝宽 10~15mm(in),中填沥青类材料。到 30 年代,发现这种长板最后总是每隔 3~4m 产生横向裂缝,并且在胀缩缝处容易错台和唧泥等病害,经过近 20 年的摸索之后人 们认识到,水泥混凝土板的平面尺寸不能太大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57.5KB 文档页数:4
第三章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交通参数调查与分析 3-1交通荷载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一、内容:1车辆的种类和轴性 2.断面混合交通量或混合交通轴次 3.轴载谱 4.交通增长率
1234下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31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