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39)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13.88KB 文档页数:6
本文说明了测定传热系数对连铸的重要性,给出了计算传热系数的方法。所研制的传热系数测定仪包括加热控温系统、温度信号放大与采集系统、数字计算与打印系统等。测定仪装有8位单板计算机和24行微型点阵式打印机。从加热温度传感器到打印测定结果,整个测试过程可连续自动进行。在同样条件下的测定结果稳定可靠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89.41KB 文档页数:4
热轧钢材的淬火冷却是改善钢材质量和性能的重要措施,淬火过程的核心就是控制钢板的冷却速度.针对传统的淬火控冷模型的固有缺陷,为了满足扩展钢种、规格及淬火温度高精度的要求,利用神经网络技术建立了神经网络淬火控冷温度预报模型,该模型与回归数学模型相结合,完成淬火控冷现场控制.应用结果证明,该综合模型极大地提高了钢板淬火冷却的控制精度,提高了产品的成材率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41.35KB 文档页数:5
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等实验方法,研究了控轧控冷工艺制备的铌钒微合金化C-Mn-Si系热轧TRIP钢的显微组织及相组成,并分析了与其对应的力学性能.奥氏体轧制过程中的热变形及随后的冷却工艺对最终各相组织的形貌、大小和分布都有直接影响,并决定TRIP钢最终的力学性能.对TRIP钢卷取温度的模拟结果显示,与450和350℃模拟卷取温度相比,400℃模拟卷取温度能使该钢获得更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09.96KB 文档页数:5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参考资料:流控芯片金属热压模具的制作工艺研究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17MB 文档页数:17
2020年高考热点作文素材积累--防控疫情,坚持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45MB 文档页数:7
用气固相反应原理分析了单晶硅热氧化机理。在氧化中期,考虑到热应力对扩散系数的影响,从而得出了硅氧化的一个新模型,即化学反应控速——四次方混合控速——扩散控速模型。用该模型处理了文献[4]中的数据与本实验结果均得到满意的相关系数。另外,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氧化膜进行了观察,分析了单晶硅的氧化膜生长机理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95.5KB 文档页数:25
(1)在起动发动机(包括冷车的)时,一般无需踩下油门踏板。因为电控发动机都 具有冷起动混合气加浓、自动冷车快炱速等功能,能保证发动机不论在冷车或 热车正当时都能顺利起动。若在起动时油门开度太大,控制系统将会进入断油 控制状态,反而使发动机无法起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73.14KB 文档页数:4
利用真空下氩气保护液相重结晶的方法,对热蒸镀和磁控贱射制得的Insb薄膜进行热处理.X射线衍射和组织分析的结果表明:热处理前薄膜为Insb,In,Sb各相的混合物;重结晶后,基本为InSb单相,InSb晶粒呈规则状外形长大.热处理后室温下的电子迁移率大大提高,由原来的1.31×104 cm2/(V·s)提高到4.47×104 cm2/(V·s)(热蒸镀)和2.15×103 cm2/(V·s)提高到2.04×104 cm2/(V·s)(磁控溅射)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50.36KB 文档页数:5
基于热轧轧机HSMM模型建立了与某钢厂实际热轧生产线相一致的虚拟生产线.以B510L钢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加热温度、终轧温度和卷取温度下所能获得的铁素体晶粒尺寸及相应的力学性能,并在此基础上为该钢厂提出了生产6.4 mm厚B510L带钢的最佳工艺参数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34MB 文档页数:9
研究了锰67.61~73.58%,碳0.51~0.96%范围内的锰-铝-碳永磁合金的磁性、显微组织和亚稳态铁磁性τ相的稳定性。从高温平衡态ε相控速冷却或淬火随后回火均能获得τ相,但控速冷却样品的磁性能低。由于碳的作用,使ε相转变减缓,ε相区下移,临界温度降低80℃~100℃。τ相的稳定性随锰、碳含量而变化,在合适的含C量范围内,随Mn含量增加,τ相稳定性降低;淬火样品在不同温度加热60分钟,组成为71.76%Mn0.96%C的样品700℃τ相开始分解;组成为72.48%Mn0.7%C的样品600℃τ相开始分解
1234下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39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