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72)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22MB 文档页数:51
一、前言 二、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 三、基因突变的一般特性 四、基因突变的分子机制 五、DNA损伤的修复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41.5KB 文档页数:52
第一节 群体的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 第二节 群体的平衡定律(Hardy-Weinberg Law) 第三节 影响群体基因频率的因素 第四节 遗传的多样性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38MB 文档页数:42
一、选择育种的意义 二、选择育种的基本要素 1. 供选择的群体内有可遗传的变异; 2. 供选择的群体足够大; 3. 选择要在相对一致的条件下进行; 4. 选择的单位是个体; 5. 选择要根据综合性状有重点地进行。 三、选择育种的遗传学原理 1. 选择与物种进化(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是生物体进化的三大动力。) 2. 定向培育与定向选择 3. 选择的创始性作用 四、影响选择效果的因素 1. 变异程度 2. 优中选优 3. 选择时机 五、选择标准的制订 六、选择的主要方法 七、选择育种中观测和记载的方法 八、选种计划的制订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1MB 文档页数:9
胀断连杆是汽车精密传动用高端产品,需具高强高韧和裂解加工脆性解理断裂特性。连铸化生产高碳易切削胀断连杆用微合金非调质钢是当前的发展方向。基于大方坯连铸生产典型工艺及其铸态组织、成分均匀性分析,研究了胀断连杆加工过程常见断口形貌不合的钢坯遗传性因素。以常用德系C70S6钢为例,采用250 mm×280 mm断面弧形连铸机,解析其在一定结晶器电磁搅拌条件下所浇铸大方坯的铸态低倍结构和枝晶形貌,并分析其不同晶区的成分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当前连铸条件下大方坯中心缩孔和后续热轧棒材探伤合格率可控,但铸坯初凝坯壳凝固前沿发生明显的C、S负偏析白亮带区及其柱状晶偏转现象。金相试样图像分析和相场法凝固模拟表明,铸坯中柱状晶具有逆流生长特征,其偏转角是一次枝晶尖端向旋流方向逆向生长的结果。自铸坯角部至宽、窄面中心,实测柱状晶区的一次枝晶偏转角约在?7°到27°之间。利用X射线能谱分析(EDS)进一步检测了钢中主要合金元素Si、Mn、Mo在铸坯不同晶区的分布,揭示了其铸态偏析特征与差异性。据此,探讨了这种铸态组织和成分偏析对后续热轧棒材和连杆成品组织的遗传性,以及对其胀断加工断口不合的影响,可为源头铸态质量的控制提供依据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23.49KB 文档页数:4
在连铸生产过程,结晶器液位易受许多复杂和不确定因素影响,难以控制.为此提出一种新的变结构模糊控制器.在这个控制器中,采用一种基于改进的聚类算法的双层ISODATA算法的状态识别方法;并且在控制器中用遗传算法优化模糊规则的条数和内容及隶属函数,使推理速度和控制系统的鲁棒性大大改善.仿真结果令人满意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19.51KB 文档页数:7
引入载能体的方法,统筹电炉炉料结构、电炉供氧、配碳和供电等多种因素,建立了电炉载能值综合优化模型.模型约束复杂,采用线性规划难以求解,本文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对BH1H、BHDDQ和SUS304钢种进行能值计算.结果表明:在保证电炉出钢钢水化学成分、温度和渣的碱度等指标符合要求的前提下,每炉钢水能值分别降低了22.8%、21.4%和23.6%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24KB 文档页数:15
一、基本概念 生物的个体和各代之间存在着种种差异,我们通常称之为变异(variation )。基于染色体和基因的变异才能够遗传,而遗传变异称为突变(mutation) 突变的发生及其过程就是致突变作用( mutagenesis)突变可分为自发突变 (natural或 sporadic mutation)和诱发突变(induced mutation)各物种的自 发突变频率较低,而诱发突变比较常见,诱发突变指由于物理、化学、生物等环 境因素引起的突变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94.5KB 文档页数:23
出生缺陷(birth defect)也称为先天畸形(congenital malformation), 是患儿在出生时即在外形或体内所形成的(非分娩损伤所引起的)可 识别的结构或功能缺陷。出生缺陷的发生原因比较复杂,有些与遗传 因素有关;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67MB 文档页数:36
2、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一个基因内部遗传结构或DNA序列的任何改变 DNA损伤修复机制 基因突变 前突可以通过DA复制而成为真正的突变,也可以重新变为原 来的结构,这取决于修复作用和其它多种因素。 基因突变是重要的生物学现象,它是一切生物变化的根源,连同 基因转移、重组一起提供了推动生物进化的遗传多变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74.12KB 文档页数:7
应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平整轧制过程进行三维弹塑性建模及仿真研究,通过温度场模拟入口带钢的初始板形缺陷,利用刚性工作辊的辊形变化综合表达各板形控制手段对承载辊缝形状的调控功效.基于以上力学模型,针对具有初始板形缺陷的带钢,仿真研究平整轧制后带钢的板形缺陷及其与初始板形缺陷及平整工艺条件的关系,揭示带钢平整轧制过程中板形缺陷的遗传与演变的规律.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承载辊缝形状是决定带钢板形缺陷遗传和演变的最主要因素,轧前带钢的初始板形缺陷的程度,即最大纵向延伸差的大小,对平整后带钢的板形缺陷仅有一定程度的遗传性影响
首页上页23456789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72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