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 Acupuncture 第一部分:经络 针灸的起源
针 灸 学 Acupuncture 第一部分:经 络 一、针灸的起源
经络学说的形成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 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 及其脏腑相互关系的一种理 论学说
二、经络学说的形成 •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 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 及其脏腑相互关系的一种理 论学说
1、通过对“针感”等传导的观察 得气-受针者觉得针刺部位有酸、麻、胀 等感觉,医者在刺手上也会感觉到 有针下沉重、紧涩的现象。 2、通过对腧穴疗效的总结 3、通过对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 4、从解剖生理知识得到启发
1、通过对“针感”等传导的观察 得气----受针者觉得针刺部位有酸、麻、胀 等 感觉,医者在刺手上也会感觉到 有针下沉重、紧涩的现象。 2、通过对腧穴疗效的总结 3、通过对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 4、从解剖生理知识得到启发
、经络系统的主要内容 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 通内外,贯穿上下的通路,是经 脉和络脉的总称。经,有路径的 含义,是经络系统的主干,分布 在较深部;络,有网络的含义, 是经脉别出的分支,分布在较浅 部
三、经络系统的主要内容 • 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 • 通内外,贯穿上下的通路,是经 • 脉和络脉的总称。经,有路径的 • 含义,是经络系统的主干,分布 • 在较深部;络,有网络的含义, • 是经脉别出的分支,分布在较浅 • 部
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以 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 十二经筋、十二皮部。 络脉-包括十五络、浮络、孙络等
• 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以 • 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 • 十二经筋、十二皮部。 • 络脉-----包括十五络、浮络、孙络等
四、十二经脉概念 “十二正经” 1、十二经脉的命名 阴经-凡与脏相连属,循行在肢体内 侧的经脉。 阳经--凡与腑相连属,循行在肢体外 侧的经脉。 2、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阳明一前少阳中太阳一后 太阴一前厥阴一中少阴一后
四、十二经脉概念 “十二正经” 1、十二经脉的命名 阴经----凡与脏相连属,循行在肢体内 侧的经脉。 阳经----凡与腑相连属,循行在肢体外 侧的经脉。 2、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阳明—前 少阳—中 太阳—后 太阴—前 厥阴—中 少阴—后
3、十二经脉的走向和相接规律 循行走向: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 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 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胸)。 流注次序: 肺、大、胃、脾、心、小肠 膀、肾、包、焦、胆、肝、藏
3、十二经脉的走向和相接规律 循行走向: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 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 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胸)。 流注次序: 肺、大、胃、脾、心、小肠 膀、肾、包、焦、胆、肝、藏
4、十二经脉的表里络属规律 阴经 阳经 里脏 表腑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 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阴脾经 足阳明胃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阳胆经 足少阴肾经 足太阴膀胱经 属脏络腑) (属腑络脏)
4、十二经脉的表里络属规律 阴经 阳经 里 表 脏 腑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阴脾经 足阳明胃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阳胆经 足少阴肾经 足太阴膀胱经 (属脏络腑) (属腑络脏)
五、奇经八脉 概念: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 脉、阳维脉、阴驕脉、阳蹯脉的总 称。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 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别 道奇行”故称奇经
五、奇 经 八 脉 概念: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 脉、阳维脉、阴蹻脉、 阳蹻脉的总 称。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 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别 道奇行”故称奇经
生理功能 1、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 2、对十二经气血又蓄积和渗灌的 调节功能
生理功能 1、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 2、对十二经气血又蓄积和渗灌的 调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