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运算放大器大多被制作成集成电路,所以常称为集成 算放大电器,简称为集成运放。在一个集成电路中,可以 含有一个运算放大器,也可以含有多个(两个或四个运算放 大器,集成运算放大器既可作直流放大器又可作交流放大器 其主要特征是电压放大倍数高,功率放大很大,输入电阻非 常大和输出电阻较小。由于集成运算放大器具有体积小、重 量轻、价格低、使用可靠、灵活方便、通用性强等优点,在 检测、自动控制、信号产生与信号处理等许多方面得到了 泛应用
运算放大器大多被制作成集成电路,所以常称为集成 运算放大电器,简称为集成运放。在一个集成电路中,可以 含有一个运算放大器,也可以含有多个(两个或四个)运算放 大器,集成运算放大器既可作直流放大器又可作交流放大器, 其主要特征是电压放大倍数高,功率放大很大,输入电阻非 常大和输出电阻较小。由于集成运算放大器具有体积小、重 量轻、价格低、使用可靠、灵活方便、通用性强等优点,在 检测、自动控制、信号产生与信号处理等许多方面得到了广 泛应用。 8.3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83.1集成运放的理想化条件 (1)开环差模电压放大倍数趋于无穷 (2)输入电阻趋于无穷; (3)输出电阻趋于零 (4)共模抑制比趋于无穷 5)有无限宽的频带; (6)当输入端=l+时,ln=0 目前,集成运放的开环差模电压放大倍数均在104以上, 输入电阻达到兆欧数量级,输出电阻在几百欧以下。因此, 作近似分析时,常常对集成运放作理想化处理
8.3.1集成运放的理想化条件 (1) 开环差模电压放大倍数趋于无穷; (2) 输入电阻趋于无穷; (3) 输出电阻趋于零; (4) 共模抑制比趋于无穷; (5) 有无限宽的频带; (6) 当输入端u -= u + 时,uo =0。 目前,集成运放的开环差模电压放大倍数均在104以上, 输入电阻达到兆欧数量级,输出电阻在几百欧以下。因此, 作近似分析时,常常对集成运放作理想化处理
对于工作在线性状态的理想集成运放,具有两个重要 特性 1.l≈L 理想集成运放两输入端间的电压为0,但又不是短 路,故常称为“虚短” 0 理想运放的两个输入端不取电流,但又不是开路, 般称为“虚断”。 对于工作在非线性状态的理想集成运放,则具有: 当u>时,o=-Uon当u<l4时,l0=+Uo。其中 Omn是集成运放的正向或反向输出电压最大值
对于工作在线性状态的理想集成运放,具有两个重要 特性。 1. 理想集成运放两输入端间的电压为0,但又不是短 路,故常称为“虚短”。 2. 理想运放的两个输入端不取电流,但又不是开路,一 般称为“虚断” 。 对于工作在非线性状态的理想集成运放,则具有: 当 时, ;当 时, 。其中 是集成运放的正向或反向输出电压最大值。 − + u u i − = i + 0 − + u u uO = −UOm − + u u O UOm u = + UOm
集成运放输出电压与差分输入电压之间的关系, 可用图819所示的电压传输特性来描述。 鸟11 +uom Id 图8.19运算放大器的电压传输特性
集成运放输出电压与差分输入电压之间的关系, 可用图8.19所示的电压传输特性来描述。 图8.19运算放大器的电压传输特性
83.2基本运算电路 1.反相比例运算电路 反相比例运算电路如图820所示。 RE R1 u I u 图820反相比例运算电路 由虚短、虚断可得:
8.3.2基本运算电路 1. 反相比例运算电路 反相比例运算电路如图8.20所示。 图8.2 0 反相比例运算电路 由虚短、虚断可得:
L≈t 十 R R R
I F i i i i u u = = = − + − + 0 0 F I O R u R u = − 1 I F O u R R u 1 = −
2.同相比例运算电路 同相比例运算电路如图821所示。 F R1 u u10- R 图821同相运算电路 由虚短、虚断可得:
2. 同相比例运算电路 同相比例运算电路如图8.21所示。 图8.21同相运算电路 由虚短、虚断可得:
nl-≈l+=tr R R R1
F I i i i i u u u = = = = − + − + 1 0 R1 u R u u I F I O = − − I F O u R R u (1 ) 1 = +
3.加减运算电路 (1)加法运算电路 加法运算电路如图8,22所示 RE 1 RT 1I2 二 II 图822加法运算电路
3. 加减运算电路 (1) 加法运算电路 加法运算电路如图8.22所示。 图8.22 加法运算电路
因反相输入端为“虚地”,故得 12 R 几1⊥2 I1112 F RR 2 于是,输出电压为 R R L1+ 1 R 12 当时R1=R2=R,则o=-(ln+l2)
因反相输入端为“虚地” ,故得 于是,输出电压为 当时 ,则 1 2 2 1 1 1 1 2 1 2 2 2 1 1 1 1 R u R u i i R u i R u i R u i I I I I F O F I I I I = + = + − = = = ( ) 2 12 1 11 I F I F O u R R u R R u = − + R11 = R12 = RF ( ) O I1 I 2 u = − u +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