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传热 第一节概述 传热过程 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凡有温度差存在的地方,就必然有热量的传递。 化学工业与传热密切相关,化工生产过程中许多单元操作都需要加热和冷却 化工生产中进行传热操作的目的 料液的加热和冷却,为达到反应所需的温度 2.为维持反应温度,需不断输入或输出热量 3.许多单元操作需输入或输岀热量; 4.化工设备的保温 5.生产过程中热能的综合利用及废热的回收 化工生产对传热过程的要求 1.强化传热——要求传热速率高,降低设备成本 2.削弱传热—可减少热损失 传热的基本方式(传热机理) 传热原因——传热推动力(温度差) 传热方向——在无外功输入时,由热力学第二定律,热流方向由高温处向低温处流动。 传热的三种基本方式 1.热传导——物体内部或两个直接接触物体之间的传热方式。 金属导体一自由电子运动 不良导体,大部分液体—温度高的分子振动,与相邻分子碰撞,造成的动量传递 气体一分子无规则运动 热传导是静止物体内的一种传递方式,没有物质的宏观位移 2.对流传热—是指流体由质点发生相对位移而引起的热交换 对流传热仅发生在流体中,所以与流体的流动方式密切相关 自然对流——质点位移是由于流体內部密度差引起的,使轻者浮,重者沉 强制对流——质点运动是由外力作用所致。 对流传热同时伴有热传导,事实上无法将其分开——又称给热。 化工中所讨论的给热,都是指流体与固体壁面之间的传热过程——间壁式换热 3.热辐射——是一种通过电磁波传递能量的过程 任何物体,只要在K以上都能发射电磁波,而不依靠任何介质,当被另-物体接收
1 第四章 传热 第一节 概 述 一、传热过程 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凡有温度差存在的地方,就必然有热量的传递。 化学工业与传热密切相关,化工生产过程中许多单元操作都需要加热和冷却。 化工生产中进行传热操作的目的—— 1. 料液的加热和冷却,为达到反应所需的温度; 2. 为维持反应温度,需不断输入或输出热量; 3. 许多单元操作需输入或输出热量; 4. 化工设备的保温; 5. 生产过程中热能的综合利用及废热的回收。 化工生产对传热过程的要求: 1.强化传热——要求传热速率高,降低设备成本; 2.削弱传热——可减少热损失。 二、传热的基本方式(传热机理) 传热原因——传热推动力(温度差) 传热方向——在无外功输入时,由热力学第二定律,热流方向由高温处向低温处流动。 传热的三种基本方式: 1.热传导——物体内部或两个直接接触物体之间的传热方式。 金属导体—自由电子运动 不良导体,大部分液体—温度高的分子振动,与相邻分子碰撞,造成的动量传递。 气体—分子无规则运动 热传导是静止物体内的一种传递方式,没有物质的宏观位移。 2.对流传热——是指流体由质点发生相对位移而引起的热交换。 对流传热仅发生在流体中,所以与流体的流动方式密切相关。 自然对流——质点位移是由于流体内部密度差引起的,使轻者浮,重者沉; 强制对流——质点运动是由外力作用所致。 对流传热同时伴有热传导,事实上无法将其分开——又称给热。 化工中所讨论的给热,都是指流体与固体壁面之间的传热过程——间壁式换热 3.热辐射——是一种通过电磁波传递能量的过程 任何物体,只要在 0K 以上都能发射电磁波,而不依靠任何介质,当被另一物体接收
后,又重新变为热能。 热辐射不仅是能量转移,也伴随着能量形式的转移。 、间壁式换热 1.间壁式换热过程 t冷流体 一由对流、导热、对流三过程串联而成 体 (1)热流体以对流方式将热量传递到间壁一侧; (2)热量以导热方式通过间壁 (3)热量以对流方式传至冷流体。 对流传热热传导对流传热 2。问壁式换热器——典型的传热设备 (1)夹套式换热器 (2)套管式换热器 热流体 T 冷流体 (3)蛇管式换热器(盘管式) (4)列管式换热器 单管程 双管程
2 后,又重新变为热能。 热辐射不仅是能量转移,也伴随着能量形式的转移。 三、间壁式换热 1. 间壁式换热过程 —由对流、导热、对流三过程串联而成 (1)热流体以对流方式将热量传递到间壁一侧; (2)热量以导热方式通过间壁; (3)热量以对流方式传至冷流体。 2。间壁式换热器——典型的传热设备 (1)夹套式换热器 (2)套管式换热器 (3)蛇管式换热器(盘管式) (4)列管式换热器 单管程 双管程 对流传热 热传导 对流传热 Q 热 流 体 冷 流 体 T1 T2 t2 t1 热流体 T1 T2 t2 t1 冷流体
多管程 3传热速率方程式 O= KAAt Q—传热速率,W或Js K—总传热系数W/m2K A—传热面积, △tn—平均温度差(推动力),K或 1/(KA)——热阻 4.定态传热—指传热系统中,各点温度仅随位置而变,而不随时间而变。 特点:热量在过程中无积累,Q[J/s为常量 非定态传热指传热系统中,各点温度随时间而变 第二节热传导 热传导基本概念 温度场和温度梯度 (1)温度场——某一瞬间,空间(或物体)所有各点温度分布 t=fx,y, a,) 定常态温度场:t=f(x,y,) 一维定常态温度场:t=f(x) (2)等温面——同一时刻,温度场中相同温度各点所组成的曲面。 温度不同的等温面彼此不能相交。 (3)温度梯度— 同一等温面上各点的温度相同,故沿着等温面移动,温度无变化,即无热量传递; 若沿着与等温面相交的任何方向移动,温度发生变化,并伴有热量传递。而最大的 温度改变是在与等温面垂直方向上(法线方向 与等温面法线方向上温度的变化率
3 多管程 3 传热速率方程式 m Q = KAt Q——传热速率,W 或 J/s K——总传热系数,W/m2·K A——传热面积,m2 Δtm——平均温度差(推动力),K 或 0C 1/(KA)——热阻 4.定态传热——指传热系统中,各点温度仅随位置而变,而不随时间而变。 特点:热量在过程中无积累,Q[J/s]为常量 非定态传热——指传热系统中,各点温度随时间而变。 第二节 热传导 一、热传导基本概念 1. 温度场和温度梯度 (1)温度场——某一瞬间,空间(或物体)所有各点温度分布 t = f (x, y,z, ) 定常态温度场: t = f (x, y,z) 一维定常态温度场: t = f (x) (2)等温面——同一时刻,温度场中相同温度各点所组成的曲面。 温度不同的等温面彼此不能相交。 (3)温度梯度—— 同一等温面上各点的温度相同,故沿着等温面移动,温度无变化,即无热量传递; 若沿着与等温面相交的任何方向移动,温度发生变化,并伴有热量传递。而最大的 温度改变是在与等温面垂直方向上(法线方向)。 与等温面法线方向上温度的变化率
at at gred t=lim △na [+t -At 温度梯度方向是朝着温度增加的方向,与热流方向相反。 一维温度梯度:gett 2傅立叶定律——热传导基本定律 do=-idA 一维导热Q=M4 Q—导热速率,ⅣW]或[] A—导热面积,与热流方向垂直的表面积,[m2] dt d温度梯度,Km,负号表示热流方向总是于温度梯度方向相反; λ—导热系数,[wmk] 二、导热系数λ 1.物理意义——λ表征物质的导热能力,物质的热物性参数 2.影响因数——主要有物质种类、组成和温度,并与结构疏松程度有关。 3.金属>非金属>液 计算公式 多数物质A=1(1+ar) 平壁的定态热传导 1.单层平壁的定态热传导 设(1)材质均匀——4为常数 2 (2)一维定态导热—温度沿x方向变化 (3)Q与A均为常量 (4)t>t 由傅立叶定律:Q=-4A4 dx 分离变量后积分山一元 -t1 表示温度线斜率为-,截距分别为l,t
4 gred n t n t t n = = → lim 0 温度梯度方向是朝着温度增加的方向,与热流方向相反。 一维温度梯度:gret dx dt t = 2.傅立叶定律——热传导基本定律 n t dQ dA = − 一维导热 dx dt Q = −A Q——导热速率,[W]或[J/s] A——导热面积,与热流方向垂直的表面积,[m2 ] dx dt ——温度梯度,[K/m],负号表示热流方向总是于温度梯度方向相反; ——导热系数,[w/m.k]。 二、导热系数 , 1.物理意义—— 表征物质的导热能力,物质的热物性参数。 2.影响因数——主要有物质种类、组成和温度,并与结构疏松程度有关。 3. 金属 非金属 液 气 4.计算公式: 多数物质 = (1+ at) 0 三、平壁的定态热传导 1.单层平壁的定态热传导 设(1)材质均匀—— 为常数 (2)一维定态导热——温度沿 x 方向变化 (3)Q 与 A 均为常量 (4)t1>t2 由傅立叶定律: dx dt Q = −A 分离变量后积分 = − t t x dx A Q dt 1 0 x A Q t t − 1 = − 表示温度线斜率为 A b − ,截距分别为 t1,t2 t+Δt t t-Δt n t t t1 t2 Q x 0 x dx b
Q=42=A传热推动力 R热阻 ZA 2.多层平壁的定态热传导 设(1)材质均匀,层层接触良好,λ1,λ2为常数 (2)一维定态导热 (3)Q与A均为常量 (4)1>l2>l3>t4 h1-l2l2-l3t3-t4 11422AA3 图中每根温度线斜率为-Q,9,-Q MA 2A 1,A 应用合比公式 O= 总推动力△ h+b2+b总热阻∑R MA 22A A3A (1-12)(2-1)(2-1)=R:R2:R3 该式说明,在多层平壁的定态热传导过程中,哪层热阻大,哪层温差就大。 四、圆筒壁定态热传导 与平壁相比 相同处——定态热传导,Q为常量 不同处——1)传热面为同心圆柱面,随r而变 2)温度沿r而变 1.单层圆筒壁的定态热传导 rI dt 设内壁半径为r1,温度为t 外壁半径为r2,温度为12 在半径r处取dr薄层,若圆筒长L 则传热面积A=2zHL dt 由傅立叶方程=-4d dr 2L2 dt Q d r 2 L2 dt
5 热阻 传热推动力 = = − = R t A b t t Q 1 2 2.多层平壁的定态热传导 设(1)材质均匀,层层接触良好, 1 2 3 , , 为常数 (2)一维定态导热 (3)Q 与 A 均为常量 (4) 1 2 3 4 t t t t A b t t A b t t A b t t Q 3 3 3 4 2 2 2 3 1 1 1 2 − = − = − = 图中每根温度线斜率为 A Q A Q A Q 1 2 3 − ,− ,− 应用合比公式 = + + − = Ri t A b A b A b t t Q 总热阻 总推动力 3 3 2 2 1 1 1 4 ( ) ( ) ( ) 1 2 2 3 3 4 1 2 3 t − t : t − t : t − t = R : R : R 该式说明,在多层平壁的定态热传导过程中,哪层热阻大,哪层温差就大。 四、圆筒壁定态热传导 与平壁相比: 相同处——定态热传导,Q 为常量 不同处——1) 传热面为同心圆柱面,随 r 而变 2) 温度沿 r 而变 1. 单层圆筒壁的定态热传导 设内壁半径为 r1,温度为 t1 外壁半径为 r2,温度为 t2 在半径 r 处取 dr 薄层,若圆筒长 L 则传热面积 A=2 rL 由傅立叶方程 dr dt rL dr dt Q = −A = −2 = − = − 2 1 2 1 2 2 t t r r dt Q L r dr dt Q L r dr t t1 t2 t3 t4 b1 b2 b3 x Q t r1 r r2 r dr t1 t2 dt
得O=2n 表示圆筒壁内温度分布是一对数曲线,为便于记忆,将上式改写为 R 2LA 2LA 2 A2-A14 Q At I-t An=4-称对数平均面积 In 当<2时,亦即生<2或4<2时,A=4+4 A 2.多层圆筒壁定态热传导 以三层为例,以热阻方法求得 Ar1+△2+△ 1-14 b, b2 b3 R,+R2+R3 A,-A 2r( A In A1 A3-A22m(-n2) A4-A32m(;-r) A 4 4 73 故多层:Q=4-m= b∑R 1.A 注意的是,通过各层园筒壁的传热速率QⅣW的,但热通量Q/A[wm2]是不相同的 第三节对流传热
6 得 1 2 1 2 ln 2 r r t t Q L − = 表示圆筒壁内温度分布是一对数曲线,为便于记忆,将上式改写为: Am b A A A A r r L r r r r r r L r r R = − − = − − = = 1 2 2 1 2 1 1 2 2 1 1 2 1 2 ln * 2 ln 2 ln Am b t t R t Q 1 − 2 = = 1 2 2 1 ln A A A A Am − = 称对数平均面积 当 2 1 2 A A 时,亦即 2 1 2 r r 或 2 1 2 d d 时, 2 A2 A1 Am + 2. 多层圆筒壁定态热传导 以三层为例,以热阻方法求得 1 2 3 1 4 3 3 3 2 2 2 1 1 1 1 2 3 R R R t t A b A b A b t t t Q m m m + + − = + + + + = ( ) 1 2 2 1 1 2 2 1 1 ln 2 ln r r L r r A A A A Am − = − = ( ) 2 3 3 2 2 3 3 2 2 ln 2 ln r r L r r A A A A Am − = − = ( ) 3 4 4 3 3 4 4 3 3 ln 2 ln r r L r r A A A A Am − = − = 故多层: = − = = + i n i i mi i n R t A b t t Q 1 1 1 注意的是,通过各层园筒壁的传热速率 Q[W]的,但热通量 Q/A[W/m2 ] 是不相同的。 第三节 对流传热 t r1 r2 r3 r4 t1 t2 t3 t4 x
、对流传热过程分析 1.过程分析 流 冷 (1)层流边界层(层流内层)内 流 热传导,热阻大; 体 (2)过渡区 热传导与对流传热共同起作用 (3)湍流区 充满漩涡,混合很好,对流为主, 热阻小 A-A截面上的温度分布 2.热边界层概念 假设(1)在壁面附近存在一传热边界层(又称有效膜),热量以传热方式进行,在该 区内集中着全部热阻,即全部温差 (2)在传热边界层外,温合很好,温度梯度已消失 即δ=δ+δ(层流内层外的热阻兑换成热传导形式后的虚拟厚度),因此,将对 流传热计算改变为热传导计算 T-T δ是虚拟的,难以测定 令a代替二,故 Q=a4(T-T)称为牛顿冷却定律 对间壁换热 T T-t t-t b a,A /Am a2, 2.对流传热系数(给热系数)α,[Wm2K]—对流给热强度的标志 主要影响因数—— (1)流体种类及其物性(P,CP,λ,H,β) (2)流体流动起因:强制对流α>自然对流α
7 一、对流传热过程分析 1.过程分析 (1)层流边界层(层流内层)内: 热传导,热阻大; (2)过渡区: 热传导与对流传热共同起作用; (3)湍流区: 充满漩涡,混合很好,对流为主, 热阻小。 2.热边界层概念 假设(1)在壁面附近存在一传热边界层(又称有效膜),热量以传热方式进行,在该 区内集中着全部热阻,即全部温差; (2)在传热边界层外,温合很好,温度梯度已消失。 即 t = b + f (层流内层外的热阻兑换成热传导形式后的虚拟厚度),因此,将对 流传热计算改变为热传导计算: ( ) w t Q = A T −T t 是虚拟的,难以测定。 令 代替 t ,故 ( ) Q =A T −Tw 称为牛顿冷却定律 对间壁换热 1 1 2 2 1 1 A t t A b T t A T T Q w m w w w − = − = − = 2.对流传热系数(给热系数) ,[W/m2 .K]——对流给热强度的标志 主要影响因数—— (1)流体种类及其物性( , ,,, ) Cp (2)流体流动起因:强制对流 >自然对流 A A 冷 流 体 热 流 体 t T TW tW t A-A 截面上的温度分布 层 流 底 层 层 流 底 层 δt
(3)流体流动状态:R↑,δ↓,a↑ 可见:湍流α>过渡流α>层流α (4)有无相态变化 有相态变化a>无相态变化a (5)传热表面形状,相对位置与尺寸 二、对流传热过程的量纲分析:白金汉法 设无相变 列出主要影响因数:a=/(1,4,,p,Cn,B△) 写成幂函数形式:a=kV,,x,p、C(图 量纲形式 MT-8-=xLT-FLLPM-T-IMLT-8-MMML-F2T-0-YLLT- 应用量纲一致性原理 对于质量M:1=c+d+e 对于长度L:0=a+bc+d-3e+2f+h 对于时间T:-3=a-c-3d-2f-2h 对于温度日:-1=d-f 令afh为已知,解得:d=1-f c=-a+f-h e=a+2 b=a+3g-1 代人得: a=Kn2)+12xp2"Cn(g△) 写成隹数关联式N=KR"PG 努赛尔准数Nn=,表示给热系数的准数 雷诺准数尺=,表示流动状态对对流传热的影响 普朗特准数P=CnH,表示流体物性对对流传热的影响 格拉斯霍夫准数G=/,表示自然对流对对流传热的影响 应用公式注意事项:准数关联式仅是一种经验式,不能超出各系数实验测定的范围。 1.应用范围—只适用于建立关联式时的实验条件 2.特性尺寸l
8 (3)流体流动状态: Re , b , 可见:湍流 >过渡流 >层流 (4)有无相态变化: 有相态变化 >无相态变化 (5)传热表面形状,相对位置与尺寸 二、对流传热过程的量纲分析:白金汉法 设无相变 列出主要影响因数: f (u l C g t) = , ,,, , p , 写成幂函数形式: ( ) f h p a b c d e = K u ,l , , , ,C ,(gt) 量纲形式: a b c d e f h MT K LT L ML T MLT ML L T LT −3 −1 −1 −1 −1 −3 −1 −3 2 −2 −1 −2 = 应用量纲一致性原理 对于质量 M:1=c+d+e 对于长度 L:0=a+b-c+d-3e+2f+h 对于时间 T:-3=-a-c-3d-2f-2h 对于温度θ:-1=-d-f 令 a,f,h 为已知,解得:d=1-f c=-a+f-2h e=a+2g b=a+3g-1 代人得: ( ) = = + − − + − − + l lu C g tl K Ku l C g t f h p a f h p a a h a f h f a h 2 3 2 3 1 2 1 2 写成准数关联式 h r f r a Nu = KRe P G 努赛尔准数 l Nu = ,表示给热系数的准数; 雷诺准数 lu Re = ,表示流动状态对对流传热的影响; 普朗特准数 p r C P = ,表示流体物性对对流传热的影响; 格拉斯霍夫准数 2 3 2 g tl Gr = ,表示自然对流对对流传热的影响。 应用公式注意事项:准数关联式仅是一种经验式,不能超出各系数实验测定的范围。 1.应用范围——只适用于建立关联式时的实验条件; 2.特性尺寸 l
3.定性温度t 4.准数为一无因次数群,故各物理量必须用统一的单位制。 流体无相变时给热系数经验关联式 在强制对流情况下:N=KR"P” 在自然对流情况下:N=KP"G 1.流体在圆形直管内作强制湍流时的给热系数 (1)低粘度流体Nn=KR"P 即a=0.023 n由热流方向而定:当流体被加热时,n=0.4 当流体被冷却时,n=0.3 应用条件:1)R2>104,P=0.7~120,≥60,<2cP 2)特性尺寸d内 3)定性湿度t定=(l+l)2 (2)高粘度液体 (3)对于l<60的短管 管入口效应校正系数s=1+ (4)对于弯管: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扰动加剧,边界层分离,δ小,α大 弯管效应校正系数6=1+1774 R R—弯管中心线的曲率半径 2.流体在圆形直管内作强制过渡流时的给热系数 当R=2300~104,由于湍流不充分,层流层较厚,故α过渡流<α湍流 校正系数∫=1-06,做x厂 R 3.流体在圆形直管内作强制层流时的给热系数 4.流体在非圆形管内作强制对流时的给热系数 只需将管内直径改用当量直径de
9 3.定性温度 t 4.准数为一无因次数群,故各物理量必须用统一的单位制。 三、流体无相变时给热系数经验关联式 在强制对流情况下: n r m Nu = KRe P 在自然对流情况下: i r n Nu = KPr G 1.流体在圆形直管内作强制湍流时的给热系数 (1) 低粘度流体 n Nu KRe Pr 0.8 = 即 n du Cp d = 0.8 0.023 n 由热流方向而定:当流体被加热时,n=0.4 当流体被冷却时,n=0.3 0.2 0.8 d u 应用条件:1) cP d l Re 10 , Pr 0.7 ~ 120, 60, 2 4 = 2) 特性尺寸 l=d 内 3)定性温度 t定 =(t进 + t出)/ 2 (2)高粘度液体 (3)对于 l/d<60 的短管 1 = 湍流 管入口效应校正系数 0.7 1 1 = + l d (4)对于弯管: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扰动加剧,边界层分离,δb 小,α大 R = 湍流 弯管效应校正系数 R d R = 1+1.77 R—弯管中心线的曲率半径 2.流体在圆形直管内作强制过渡流时的给热系数 当 4 Re = 2300 ~ 10 ,由于湍流不充分,层流层较厚,故α过渡流<α湍流 过渡流 = 湍流 f 校正系数 1.8 5 6*10 1 Re f = − 3.流体在圆形直管内作强制层流时的给热系数 4.流体在非圆形管内作强制对流时的给热系数 只需将管内直径改用当量直径 de
流体流动截面面积 润湿周边 四、流体有相变时的对流传热 1.蒸汽冷凝时的对流传热 蒸汽冷凝方式:按冷凝液润湿壁面能力而分 (1)膜状冷凝——附着力>表面张力时,在壁面上形成一层连续的液膜,热量通 过液膜以导热和对流方式传给壁面。 (2)滴状冷凝——蒸汽在壁面上直接冷凝,热阻小,其给热系数是膜状冷凝5-10 倍。 蒸汽在水平管内冷凝——一 蒸汽在垂直管外(或板上)冷凝 影响冷凝传热因素 除流体物性、冷凝面尺寸及放置位置及温度外 (1)不凝性气体影响 (2)蒸汽流速与流向的影响 (3)蒸汽过热的影响 (4)传热面形状及布置 2.液体沸腾时对流传热 分管内沸腾与大容器沸腾(池内沸腾)两类 (1)大容器饱和沸腾现象 主要特征——在液体內部的加热壁上不断有汽泡生成、长大、脱离和浮升到液体 表面 气泡形成条件 1)过热度M=(液体主体温度)-(液体饱和温度) 过热度越大,生成汽泡越容易,数量越多 在加热壁面处,液体过热度最大,M=tn-t 2)汽化核心——加热壁面上有许多粗糙不平的小坑和划痕点,这些地方线有 微量气体,在被加热时,就会膨胀生成气泡。 饱和沸腾过程 (2)沸腾曲线:a~M=(n-1)关系曲线 自然对流核状沸腾膜状沸腾 B
10 润湿周边 流体流动截面面积 de = 4 四、流体有相变时的对流传热 1.蒸汽冷凝时的对流传热 蒸汽冷凝方式:按冷凝液润湿壁面能力而分 (1)膜状冷凝——附着力>表面张力时,在壁面上形成一层连续的液膜,热量通 过液膜以导热和对流方式传给壁面。 (2)滴状冷凝——蒸汽在壁面上直接冷凝,热阻小,其给热系数是膜状冷凝 5~10 倍。 蒸汽在水平管内冷凝—— 蒸汽在垂直管外(或板上)冷凝—— 影响冷凝传热因素: 除流体物性、冷凝面尺寸及放置位置及温度外, (1)不凝性气体影响 (2)蒸汽流速与流向的影响 (3)蒸汽过热的影响 (4)传热面形状及布置 2.液体沸腾时对流传热 分管内沸腾与大容器沸腾(池内沸腾)两类 (1) 大容器饱和沸腾现象 主要特征——在液体内部的加热壁上不断有汽泡生成、长大、脱离和浮升到液体 表面 汽泡形成条件: 1)过热度 t =t1(液体主体温度)-t2(液体饱和温度) 过热度越大,生成汽泡越容易,数量越多。 在加热壁面处,液体过热度最大, w s t = t − t 2)汽化核心——加热壁面上有许多粗糙不平的小坑和划痕点,这些地方线有 微量气体,在被加热时,就会膨胀生成气泡。 饱和沸腾过程—— (2) 沸腾曲线: ( ) w s ~ t = t − t 关系曲线 α 自然对流 核状沸腾 膜状沸腾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