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家园林留园 一、概况 留园位于苏州闾门外留园路338号,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 名,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 留园为中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占地面积23300平方米,代表清代风格,园 以建筑艺术精湛著称,厅堂宏敞华丽,庭院富有变化,太湖石以冠云峰为最,有 “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趣”。其建筑空间处理精湛,造园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法, 构成了有节奏有韵律的园林空间体系,成为世界闻名的建筑空间艺术处理的范例。 现园分四部分,东部以建筑为主,中部为山水花园,西部是土石相间的大假山, 北部则是田园风光。 留园实景图(图源:网络) 二、建园历史 留园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为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的私家 园林,时人称东园。 泰时去世后,“东园”渐废,清代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园为吴县 东山刘恕所得,在“东园”故址改建,因园内竹色清寒,故更名“寒碧山庄”。 咸丰十年(1860),苏州闾门外均遭兵燹,惟寒碧庄幸存下来。同治十二年(公 元1873年),园为常州盛康购得,缮修加筑,于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完工, 因前园主姓刘而俗称刘园,盛康乃仿随园之例,取其音而易其字,改名留园。盛 康殁后,园归其子盛宣怀,在他的经营下,留园声名愈振,成为吴中著名园林, 俞樾称其为“吴下名园之冠”。 30年代以后,留园渐见荒芜。1953年苏州市人民政府开始修复留园,一代 名园重现光彩。 1961年被国务院首批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12月,留园与拙 政园、网师园、环秀山庄共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0年4月留园荣膺国家 “5A”等级旅游景区称号。 三、园林布局 留园全园分为四个部分,在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 种不同景色。景区之间以墙相隔,以廊贯通,又以空窗、漏窗、洞门使两边景色
私家园林--留园 一、概况 留园位于苏州阊门外留园路 338 号,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 名,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 留园为中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占地面积 23300 平方米,代表清代风格,园 以建筑艺术精湛著称,厅堂宏敞华丽,庭院富有变化,太湖石以冠云峰为最,有 “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趣”。其建筑空间处理精湛,造园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法, 构成了有节奏有韵律的园林空间体系,成为世界闻名的建筑空间艺术处理的范例。 现园分四部分,东部以建筑为主,中部为山水花园,西部是土石相间的大假山, 北部则是田园风光。 留园实景图(图源:网络) 二、建园历史 留园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一年(公元 1593 年),为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的私家 园林,时人称东园。 泰时去世后,“东园”渐废,清代乾隆五十九年(公元 1794 年),园为吴县 东山刘恕所得,在“东园”故址改建,因园内竹色清寒,故更名“寒碧山庄”。 咸丰十年(1860),苏州阊门外均遭兵燹,惟寒碧庄幸存下来。同治十二年(公 元 1873 年),园为常州盛康购得,缮修加筑,于光绪二年(公元 1876 年)完工, 因前园主姓刘而俗称刘园,盛康乃仿随园之例,取其音而易其字,改名留园。盛 康殁后,园归其子盛宣怀,在他的经营下,留园声名愈振,成为吴中著名园林, 俞樾称其为“吴下名园之冠”。 30 年代以后,留园渐见荒芜。1953 年苏州市人民政府开始修复留园,一代 名园重现光彩。 1961 年被国务院首批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 年 12 月,留园与拙 政园、网师园、环秀山庄共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0 年 4 月留园荣膺国家 “5A”等级旅游景区称号。 三、园林布局 留园全园分为四个部分,在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 种不同景色。景区之间以墙相隔,以廊贯通,又以空窗、漏窗、洞门使两边景色
相互渗透,隔而不绝。 中部西区以水池为中心,西北为山,东南为建筑,有涵碧山房、明瑟楼、绿 荫轩、曲溪楼、濠濮亭、清风池馆诸构。假山为土石山,用石以黄石为主,雄奇 古拙。东区是以五峰仙馆为主体的建筑庭院组合,在鹤所、石林小院至还我读书 处一带,多个小空间交汇组合,门户重重,景观变化丰富,是园林建筑空间组合 艺术的精华。东部的林泉耆硕之馆、冠云楼、冠云台、待云庵等一组建筑群围成 庭院,院中有水池,池北为冠云峰。北部辟盆景园,陈列盆景名品500余盆。西 部为土阜曲溪,沿岸植桃柳,土阜缀黄石,漫山枫林,是苏州园林土山佳作。 图多-107留国早面图(暴日 《苏州古吴国林》 大!2方木交树4明芝格 可李运果0透有得凭处非 请风德游2酒楼日溪峰1:来 皇1业” 留园平面布局图(图源:网络) 四、著名景点介绍 1、留园入口 留园的入口却巧妙地利用建筑空间的收放开合、光线的明暗变化、心理的由 闹到静、漏窗透景等手法,达到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艺术效果。 采用了空间对比的手法,入口空间由窄而宽、由暗至明的空间变化,利用狭 长幽闭的空间,与园内空间形成强烈的对比,结合转角处的园林小景,使狭窄高 耸的过道空间变得丰富有趣。入口空间序列的顶端为单面廊“古木交柯”,面阔 三间,北面为墙体,用以对北侧核心园景进行遮蔽,以达到藏景的目的。入园门 后,窄暗的巷道,幽闭的空间,极易给人产生单调、乏味、沉闷之感,但面阔三 间、横向展开的墙壁上巧妙地一字排开了形式各异的漏窗,使得山水园景半遮半 掩,隐约可见花园水池,随着欣赏的角度变化,步伐的移动,景色也随之变化。 一窗一图景,使人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把游人期待的心境提升到极致。迫不及待 地想要进入园中,一览山水美景
相互渗透,隔而不绝。 中部西区以水池为中心,西北为山,东南为建筑,有涵碧山房、明瑟楼、绿 荫轩、曲溪楼、濠濮亭、清风池馆诸构。假山为土石山,用石以黄石为主,雄奇 古拙。东区是以五峰仙馆为主体的建筑庭院组合,在鹤所、石林小院至还我读书 处一带,多个小空间交汇组合,门户重重,景观变化丰富,是园林建筑空间组合 艺术的精华。东部的林泉耆硕之馆、冠云楼、冠云台、待云庵等一组建筑群围成 庭院,院中有水池,池北为冠云峰。北部辟盆景园,陈列盆景名品 500 余盆。西 部为土阜曲溪,沿岸植桃柳,土阜缀黄石,漫山枫林,是苏州园林土山佳作。 留园平面布局图(图源:网络) 四、著名景点介绍 1、留园入口 留园的入口却巧妙地利用建筑空间的收放开合、光线的明暗变化、心理的由 闹到静、漏窗透景等手法,达到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艺术效果。 采用了空间对比的手法,入口空间由窄而宽、由暗至明的空间变化,利用狭 长幽闭的空间,与园内空间形成强烈的对比,结合转角处的园林小景,使狭窄高 耸的过道空间变得丰富有趣。入口空间序列的顶端为单面廊“古木交柯”,面阔 三间,北面为墙体,用以对北侧核心园景进行遮蔽,以达到藏景的目的。入园门 后,窄暗的巷道,幽闭的空间,极易给人产生单调、乏味、沉闷之感,但面阔三 间、横向展开的墙壁上巧妙地一字排开了形式各异的漏窗,使得山水园景半遮半 掩,隐约可见花园水池,随着欣赏的角度变化,步伐的移动,景色也随之变化。 一窗一图景,使人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把游人期待的心境提升到极致。迫不及待 地想要进入园中,一览山水美景
有情师的自 留园入口平面图 留园入口(图源:网络) 2、中部 1)闻木樨香轩 位于水池西部副山山巅,为全园最高点,是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轩为方形, 后倚云墙,单檐歇山造,为平顶建筑,因山势陡峭,则以平顶建筑压之,消尖峭 之感。轩周围桂木成林,峰石林立,因植物造景生动地命名为“闻木樨香轩”,木 樨即岩桂。 闻木樨香轩(图源:网络) 2)可亭 亭,《释名》:“停也,道路所舍,人停集也。”可亭,指此处有景可以停留观 赏。亭为六角,飞檐攒尖,结顶为一花瓶倒扣。可亭位于水池北部主山之中部偏 右处,山势过平,则以尖顶小亭挑之,消平庸之感
留园入口平面图 留园入口(图源:网络) 2、中部 1)闻木樨香轩 位于水池西部副山山巅,为全园最高点,是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轩为方形, 后倚云墙,单檐歇山造,为平顶建筑,因山势陡峭,则以平顶建筑压之,消尖峭 之感。轩周围桂木成林,峰石林立,因植物造景生动地命名为“闻木樨香轩”,木 樨即岩桂。 闻木樨香轩(图源:网络) 2)可亭 亭,《释名》:“停也,道路所舍,人停集也。”可亭,指此处有景可以停留观 赏。亭为六角,飞檐攒尖,结顶为一花瓶倒扣。可亭位于水池北部主山之中部偏 右处,山势过平,则以尖顶小亭挑之,消平庸之感
可亭(图源:网络) 3)小蓬莱 小岛位于水池东北部,取名自《史记》:“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 瀛洲,仙人居之。”以曲桥通岸,上面架以亭式紫藤棚架。沿桥置石,逶迤直至 水池东南角。如此,小蓬莱似主山之余脉,延至水中,对整个画面起到平衡作用。 小蓬莱(图源:网络) 4)明瑟楼 水经注:“目对鱼鸟,水木明瑟。”此处环境雅洁清新,有水木明瑟之感,故 借以为名。楼为二层半间,卷棚单面歇山造,轻盈灵动,楼上三面置有明瓦和合 窗,楼梯在外,用太湖石堆砌而成。其西为涵碧山房,则为卷棚硬山顶,方正硬 朗。两座建筑紧紧贴合在一起,组成一座船厅,泊于水边。 明瑟楼下悬“恰航”两字匾额,取杜甫“野航恰受两三人”之意,坐憩其中, 恍如舟楫,游玩于山水之间
可亭(图源:网络) 3)小蓬莱 小岛位于水池东北部,取名自《史记》:“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 瀛洲,仙人居之。”以曲桥通岸,上面架以亭式紫藤棚架。沿桥置石,逶迤直至 水池东南角。如此,小蓬莱似主山之余脉,延至水中,对整个画面起到平衡作用。 小蓬莱(图源:网络) 4)明瑟楼 水经注:“目对鱼鸟,水木明瑟。”此处环境雅洁清新,有水木明瑟之感,故 借以为名。楼为二层半间,卷棚单面歇山造,轻盈灵动,楼上三面置有明瓦和合 窗,楼梯在外,用太湖石堆砌而成。其西为涵碧山房,则为卷棚硬山顶,方正硬 朗。两座建筑紧紧贴合在一起,组成一座船厅,泊于水边。 明瑟楼下悬“恰航”两字匾额,取杜甫“野航恰受两三人”之意,坐憩其中, 恍如舟楫,游玩于山水之间
明瑟楼(图源:网络) 3、东部 1)五峰仙馆 此馆为园内最大的厅堂,五开间,九架屋,硬山造。由于梁柱均为楠木,故 又称楠木厅。此处旧为徐氏“后乐堂”,刘氏时扩建为“传经堂”。盛氏时因得文 征明停云馆藏石,属吴大澄书其额,更名“五峰仙馆”。 五司 缕 五峰仙馆(图源:网络) 2)揖峰轩 宋朱熹《游百丈山记》“前揖庐山,一峰独秀”。此建筑西有一湖石名“独秀 峰”,轩前庭院称“石林小院”,庭院内有晚翠、迎晖、段锦、竞爽等太湖石峰, 园主痴石,借用米芾拜石典故,称其轩为揖峰轩。建筑为硬山造,外观二间半, 实质只有一间半
明瑟楼(图源:网络) 3、东部 1)五峰仙馆 此馆为园内最大的厅堂,五开间,九架屋,硬山造。由于梁柱均为楠木,故 又称楠木厅。此处旧为徐氏“后乐堂”,刘氏时扩建为“传经堂”。盛氏时因得文 征明停云馆藏石,属吴大澄书 其额,更名“五峰仙馆”。 五峰仙馆(图源:网络) 2)揖峰轩 宋朱熹《游百丈山记》“前揖庐山,一峰独秀”。此建筑西有一湖石名“独秀 峰”,轩前庭院称“石林小院”,庭院内有晚翠、迎晖、段锦、竞爽等太湖石峰, 园主痴石,借用米芾拜石典故,称其轩为揖峰轩。建筑为硬山造,外观二间半, 实质只有一间半
轩 揖蜂轩(图源:网络) 3)冠云峰 留园内的冠云峰乃太湖石中绝品,齐集太湖石“瘦、皱、漏、透”四奇于一 身。北宋末年,虽金兵压境,但宋徽宗却在东京城内大兴土木,下令在全国范围 内征集奇花异石,夸口要搜罗天下珍品于宫廷之中。徽宗祟宁四年特地在苏州设 立了苏杭应奉局,专门负责搜罗名花奇石。冠云峰就是未来得及运的花石纲的遗 物。 冠云峰(图源:网络) 4、北部 1)又一村 陆游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亭为正方形,单檐歇山造, 解放后新建。“又一村”三字盛氏时即有,开始系指东面一片,即“花好月圆人 寿轩”,“少风波处便为家”,“亦吾庐”这一范围,后开辟西部,通常指西面一带。 因广植梅林,并有绿杨、桃杏、菜畦、豆架,富有田园风味,故名
揖峰轩(图源:网络) 3)冠云峰 留园内的冠云峰乃太湖石中绝品,齐集太湖石“瘦、皱、漏、透”四奇于一 身。北宋末年,虽金兵压境,但宋徽宗却在东京城内大兴土木,下令在全国范围 内征集奇花异石,夸口要搜罗天下珍品于宫廷之中。徽宗祟宁四年特地在苏州设 立了苏杭应奉局,专门负责搜罗名花奇石。冠云峰就是未来得及运的花石纲的遗 物。 冠云峰(图源:网络) 4、北部 1)又一村 陆游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亭为正方形,单檐歇山造, 解放后新建。“又一村”三字盛氏时即有,开始系指东面一片,即“花好月圆人 寿轩”,“少风波处便为家”,“亦吾庐”这一范围,后开辟西部,通常指西面一带。 因广植梅林,并有绿杨、桃杏、菜畦、豆架,富有田园风味,故名
又一村(图源:网络) 5、西部 1)活泼泼地 殷迈自励诗“窗外鸢鱼活泼,床头经典交加”。此处鸢飞鱼跃,天机活泼, 借以为名。建筑为水阁形式,或称水榭。单檐歇山造,四面环有走廊。盛氏时即 有。 活泼泼地(图源:网络) 五、造景要素 1、建筑 留园以其独创一格、收放自然的精湛建筑艺术而享有盛名。层层相属的建筑 群组,变化无穷的建筑空间,藏露互引,疏密有致,虚实相间,旷奥自如,令人 叹为观止。占地30余亩的留园,建筑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留园内的通道,通过环环相扣的空间造成层层加深的气氛,游人看到的是回
又一村(图源:网络) 5、西部 1)活泼泼地 殷迈自励诗“窗外鸢鱼活泼,床头经典交加”。此处鸢飞鱼跃,天机活泼, 借以为名。建筑为水阁形式,或称水榭。单檐歇山造,四面环有走廊。盛氏时即 有。 活泼泼地(图源:网络) 五、造景要素 1、建筑 留园以其独创一格、收放自然的精湛建筑艺术而享有盛名。层层相属的建筑 群组,变化无穷的建筑空间,藏露互引,疏密有致,虚实相间,旷奥自如,令人 叹为观止。占地 30 余亩的留园,建筑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留园内的通道,通过环环相扣的空间造成层层加深的气氛,游人看到的是回
廊复折、小院深深是接连不断错落变化的建筑组合。园内精美宏丽的厅堂,则与 安静闲适的书斋、丰富多样的庭院、幽僻小巧的天井、高高下下的凉台燠馆、迤 逦相属的风亭月榭巧妙地组成有韵律的整体。 2、叠山置石 留园众多的石峰大都是采自太湖流域的太湖石的上品,留园冠云峰,仅为一 块独立的置石。立于石前抬头仰望,却体现出高远的气势,以“峰”字显其形式, 从而体现出造景的画境韵味。 3、理水 留园中部庭园,集中用水,但水池偏于一侧,从而留出较大的地面堆山叠石, 并于其上广种密植各种乔灌木以造成山林野趣,与水池相对比衬托,极富自然情 趣。水池西南角设有水涧,池水好像有源头,涧上结合道路设置石梁,使水涧的 景观形成层次丰富、动态连续的空间体系。 六、造园特色 1、顺其自然,布局灵活 留园的平面布局采取不规则的形式,辽阔疏朗与紧凑迂回相结合,构成许多 曲折而富有变化的风景。园内以假山、树木、房屋、走廊、围墙等阻隔视线,采 用曲桥、曲径、曲廊,使人几经转折还未窥见全园之貌,步移景异,耐人寻味。 2、小中见大,大中有小 园林空间总是有限的,而园林风景却给人以无限的感觉。要在一个有限的空 间范围内欣赏到无比浩大的自然界景象,就要“缩千里于咫尺,写万趣于笔下。” 留园空间结构的处理,采用了空间大小对比,以及明暗、开合、高低参差对 比,将空间进行空透、灵活、虚实的处理,使园林占地不大,却让人感到园内层 次丰富。 3、曲径通幽,步移景异 全园以廊为脉络,在中部爬山廊与云墙结合,沿山脊线明暗变化,高低曲直, 透违延伸:在东部游廊迂回于厅堂轩斋之间,穿珠引线,将建筑与峰石、树木分 割成大小变化、特色分明的园林小空间。曲折的长廊增加了园内丰富的层次感, 使人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廊(图源:网络)
廊复折、小院深深是接连不断错落变化的建筑组合。园内精美宏丽的厅堂,则与 安静闲适的书斋、丰富多样的庭院、幽僻小巧的天井、高高下下的凉台燠馆、迤 逦相属的风亭月榭巧妙地组成有韵律的整体。 2、叠山置石 留园众多的石峰大都是采自太湖流域的太湖石的上品,留园冠云峰,仅为一 块独立的置石。立于石前抬头仰望,却体现出高远的气势,以“峰”字显其形式, 从而体现出造景的画境韵味。 3、理水 留园中部庭园,集中用水,但水池偏于一侧,从而留出较大的地面堆山叠石, 并于其上广种密植各种乔灌木以造成山林野趣,与水池相对比衬托,极富自然情 趣。水池西南角设有水涧,池水好像有源头,涧上结合道路设置石梁,使水涧的 景观形成层次丰富、动态连续的空间体系。 六、造园特色 1、顺其自然,布局灵活 留园的平面布局采取不规则的形式,辽阔疏朗与紧凑迂回相结合,构成许多 曲折而富有变化的风景。园内以假山、树木、房屋、走廊、围墙等阻隔视线,采 用曲桥、曲径、曲廊,使人几经转折还未窥见全园之貌,步移景异,耐人寻味。 2、小中见大,大中有小 园林空间总是有限的,而园林风景却给人以无限的感觉。要在一个有限的空 间范围内欣赏到无比浩大的自然界景象,就要“缩千里于咫尺,写万趣于笔下。” 留园空间结构的处理,采用了空间大小对比,以及明暗、开合、高低参差对 比,将空间进行空透、灵活、虚实的处理,使园林占地不大,却让人感到园内层 次丰富。 3、曲径通幽,步移景异 全园以廊为脉络,在中部爬山廊与云墙结合,沿山脊线明暗变化,高低曲直, 透违延伸;在东部游廊迂回于厅堂轩斋之间,穿珠引线,将建筑与峰石、树木分 割成大小变化、特色分明的园林小空间。曲折的长廊增加了园内丰富的层次感, 使人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廊(图源:网络)
4、空间流畅,虚实有致 留园的设计主要是以山、池、树、石为主,亭、台、楼、阁为辅,通过景物 与房屋的空间组合,使之相互穿插、渗透、融合,将小空间转化为视觉的大空间。 当人们走进苏州留园,会感到每个空间序列,虚虚实实,层层布局。内部空 间通过门、窗、廊达到互相流通,并以虚实明暗做对比。外部空间则用山、石、 树、池,进行有限的划分,组织大小不同的空间,并由亭、廊等建筑物穿插组合, 相互流通,构成各种不同环境,从而使景观丰富多彩。 5、触景生情,如在画中 古代造园者善于运用文学上的形象思维的艺术魅力来美化园林。园中厅、堂、 亭、榭上的匾额、题字,不仅起装饰作用,而且借景抒情,画龙点睛,一山、一 石、一桥、一亭都是其抒情的对象,从而为全园增色不少。留园五峰仙馆,面对 五峰、奇石,故题名为“五峰仙馆”。另有“古木交柯”、“闻木樨轩”、“汲古得 处”、“还我读书处”等,无不是富有诗情画意的题名。 冠云峰西出走廊,又是一片竹林,进“又一村”,内建有瓜果架。北有土石 相间的假山,频有野趣。山上一片枫林,春夏绿荫蔽天,深秋时灿烂如霞。山前 围小溪一道,通过石桥向南而去,在尽头处,壁上刻有“缘溪行”三字。溪岸遍 植桃花杨柳,仿如“桃花源记”中的情形。 酒交木 古木交柯(图源:网络) 七、造景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被堪称为古典园林中的一绝,今天的景观设计中仍 然在使用。借景、对景、框景、漏景、障景无一不是增加了园林景观中的野趣。 而留园的造景手法囊括了以上所有造景手法,丰富至极。 1、借景 “借景之法有远借,由近及远;有邻借,由此及彼;仰借,由下望上;俯借, 由上瞰下;应时而借,空间景观随时序而变化。”。留园西部的舒啸亭土山一带, 近借西园,远借虎丘山景色。另外,园子东区的东部自冠云楼东侧的假山登楼, 可北望虎丘景色,此乃是留园借景的最佳处。 2、对景 留园北山上建六方形小亭“可亭”作为山景的点缀,同时也是一处居高临下 的驻足观景场所。水池的东、南面均为高低错落、连续不断的建筑群所环绕,池
4、空间流畅,虚实有致 留园的设计主要是以山、池、树、石为主,亭、台、楼、阁为辅,通过景物 与房屋的空间组合,使之相互穿插、渗透、融合,将小空间转化为视觉的大空间。 当人们走进苏州留园,会感到每个空间序列,虚虚实实,层层布局。内部空 间通过门、窗、廊达到互相流通,并以虚实明暗做对比。外部空间则用山、石、 树、池,进行有限的划分,组织大小不同的空间,并由亭、廊等建筑物穿插组合, 相互流通,构成各种不同环境,从而使景观丰富多彩。 5、触景生情,如在画中 古代造园者善于运用文学上的形象思维的艺术魅力来美化园林。园中厅、堂、 亭、榭上的匾额、题字,不仅起装饰作用,而且借景抒情,画龙点睛,一山、一 石、一桥、一亭都是其抒情的对象,从而为全园增色不少。留园五峰仙馆,面对 五峰、奇石,故题名为“五峰仙馆”。另有“古木交柯”、“闻木樨轩”、“汲古得 处”、“还我读书处”等,无不是富有诗情画意的题名。 冠云峰西出走廊,又是一片竹林,进“又一村”,内建有瓜果架。北有土石 相间的假山,颇有野趣。山上一片枫林,春夏绿荫蔽天,深秋时灿烂如霞。山前 围小溪一道,通过石桥向南而去,在尽头处,壁上刻有“缘溪行”三字。溪岸遍 植桃花杨柳,仿如“桃花源记”中的情形。 古木交柯(图源:网络) 七、造景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被堪称为古典园林中的一绝,今天的景观设计中仍 然在使用。借景、对景、框景、漏景、障景无一不是增加了园林景观中的野趣。 而留园的造景手法囊括了以上所有造景手法,丰富至极。 1、借景 “借景之法有远借,由近及远; 有邻借,由此及彼; 仰借,由下望上; 俯借, 由上瞰下; 应时而借,空间景观随时序而变化。”。留园西部的舒啸亭土山一带, 近借西园,远借虎丘山景色。另外,园子东区的东部自冠云楼东侧的假山登楼, 可北望虎丘景色,此乃是留园借景的最佳处。 2、对景 留园北山上建六方形小亭“可亭”作为山景的点缀,同时也是一处居高临下 的驻足观景场所。水池的东、南面均为高低错落、连续不断的建筑群所环绕,池
南岸的主体“明瑟楼”“涵碧山庄”与北岸山顶的可亭隔水呼应成为对景,这是 江南私家园林中最常见的“南厅北山,隔水相望”的模式。 3、框景 园内五峰仙馆两侧的小天井是由室内透过侧窗观赏其中的竹石小品、亦不二 亭以框景的视域进行观察等都是框景手法的运用。 子图圆及 框景(图源:网络) 4、漏景 另一种窗元素为“漏花窗”,《园治》中称之为漏“砖墙”。古木交柯就灵活 运用漏景的手法来使人的视域稍稍开阔,以为进入绿荫视域全开做好伏笔。西楼 一带的建筑群体也对漏景这一造景手法充分运用,使人的视野在狭小的空间内稍 稍开阔
南岸的主体“明瑟楼”“涵碧山庄”与北岸山顶的可亭隔水呼应成为对景,这是 江南私家园林中最常见的“南厅北山,隔水相望”的模式。 3、框景 园内五峰仙馆两侧的小天井是由室内透过侧窗观赏其中的竹石小品、亦不二 亭以框景的视域进行观察等都是框景手法的运用。 框景(图源:网络) 4、漏景 另一种窗元素为“漏花窗”,《园冶》中称之为漏“砖墙”。古木交柯就灵活 运用漏景的手法来使人的视域稍稍开阔,以为进入绿荫视域全开做好伏笔。西楼 一带的建筑群体也对漏景这一造景手法充分运用,使人的视野在狭小的空间内稍 稍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