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蚌埠医学院:《医学微生物学 Medical Microbiology》课程教学资源(教案大纲)医学微生物学电子教案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14,文件大小:104.5KB,团购合买
1、 掌握微生物的定义、种类和分布。 2、熟悉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3、了解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与发展方向。 4、熟悉现代微生物学的研究进展以及医学微生物学的学习内容。 5、掌握细菌的大小、测量单位、细胞壁的结构。 6、熟悉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7、掌握细菌的特殊结构与功能 8、熟悉细菌形态与结构的检查法、掌握革兰染色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医学微生物学》教案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 全科医学、预防妇幼、护理、药理、基础医学 任课教师学年学期编写时间 教学内容课程名称医学微生物 授课日期 班次 教材题目 绪论、第二章第一节Ⅰ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1、掌握微生物的定义、种类和分布 2、熟悉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3、了解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与发展方向。 4、熟悉现代微生物学的研究进展以及医学微生物学的学习内容。 教学目的 5、掌握细菌的大小、测量单位、细胞壁的结构 6、熟悉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7、掌握细菌的特殊结构与功能 8、熟悉细菌形态与结构的检查法、掌握革兰染色的基本原理及方 法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重点、难点: 1、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普通微生物与医学微生物的联系 2、医学微生物的学科内容、学科特点及学科发展。 本课内容的难点 3、细菌属于单细胞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细胞的细胞壁结构 重点与进展 及意义。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4、细菌的特殊结构及生物学意义。 5、革兰氏染色 3学时(绪论1学时,细菌大小、形态、细胞壁结构1学时,细菌 教学时间分配 特殊结构及细菌检查、染色方法及其它1学时) 学生自学内1.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容及要点 2.异染颗粒 本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细菌的大小、测量单位、细胞壁的结构,细 课后小结 菌的特殊结构与功能 蚌埠医学院基础医学部教案 任课教师学年学期编写时间 教学内容课程名称医学微生物

《医学微生物学》教案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 全科医学、预防妇幼、护理、药理、基础医学 任课教师 学年/学期 编写时间 教学内容 课程名称 医学微生物 授课日期 班次 教材题目 绪论、 第二章第一节Ⅰ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教学目的 1、 掌握微生物的定义、种类和分布。 2、熟悉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3、了解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与发展方向。 4、熟悉现代微生物学的研究进展以及医学微生物学的学习内容。 5、掌握细菌的大小、测量单位、细胞壁的结构。 6、熟悉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7、掌握细菌的特殊结构与功能 8、熟悉细菌形态与结构的检查法、掌握革兰染色的基本原理及方 法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本课内容的难点、 重点与进展 重点、难点: 1、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普通微生物与医学微生物的联系。 2、医学微生物的学科内容、学科特点及学科发展。 3、细菌属于单细胞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细胞的细胞壁结构 及意义。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4、细菌的特殊结构及生物学意义。 5、革兰氏染色。 教学时间分配 3 学时(绪论 1 学时,细菌大小、形态、细胞壁结构 1 学时,细菌 特殊结构及细菌检查、染色方法及其它 1 学时)。 学生自学内 1.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容及要点 2. 异染颗粒 课后小结 本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细菌的大小、测量单位、细胞壁的结构,细 菌的特殊结构与功能。 蚌埠医学院基础医学部教案 任课教师 学年/学期 编写时间 教学内容 课程名称 医学微生物

授课日期 班次 教材题 第二章第一节Ⅱ细菌的生理、第二节I病毒 1.了解细菌的化学组成、营养物质、摄取营养物质的机制、细菌人工培养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教学目2.熟悉细菌的带电现象、人工培养细菌的用途 的3.掌握细菌生长的物理条件、细菌的代谢产物、细菌个体及群体生长繁殖的 方式、速度与生长曲线。 4.掌握病毒的结构及化学组成 教学方 媒体电化教学 重点、难 本课内容的难点、1、细菌的生长繁殖:方式、速度及生长曲线 重点与进展 2、细菌的新陈代谢及重要的代谢产物 3、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 3学时(细菌的理化性状及代谢45分钟,细菌的生长繁殖45分钟, 教学时间分配 病毒的结构与组成25分钟,小结5分钟) 细菌的化学组成 学生自学内容及要 营养物质、摄取营养物质的机制、细菌人工培养。 3.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本次课学生重点掌握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及方式细菌的合成代谢 课后小结 产物,以及病毒的结构与组成 蚌埠医学院基础医学部教案 任课教师学年学期编写时间 教学内容课程名称医学微生物 授课日期 班次 教材题目第二章第二节Ⅱ病毒第三节真菌 1、掌握病毒的增殖方式、过程及异常增殖 2、掌握真菌的结构 教学目的3、熟悉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4、熟悉真菌的繁殖方式 5、了解病毒的分类及真菌的变异 教学方法 多媒体电化教学 本课内容的难重点和难点 点、重点与进展1、病毒的增殖过程及各类病毒的生物合成过程

授课日期 班次 教材题 目 第二章第一节Ⅱ 细菌的生理、第二节Ⅰ 病毒 教学目 的 1. 了解细菌的化学组成、营养物质、摄取营养物质的机制、细菌人工培养、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2. 熟悉细菌的带电现象、人工培养细菌的用途 3. 掌握细菌生长的物理条件、细菌的代谢产物、细菌个体及群体生长繁殖的 方式、速度与生长曲线。 4. 掌握病毒的结构及化学组成 教学方 法 多媒体电化教学 本课内容的难点、 重点与进展 重点、难点: 1、细菌的生长繁殖:方式、速度及生长曲线; 2、细菌的新陈代谢及重要的代谢产物。 3、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 教学时间分配 3 学时(细菌的理化性状及代谢 45 分钟,细菌的生长繁殖 45 分钟, 病毒的结构与组成 25 分钟,小结 5 分钟) 学生自学内容及要 点 1. 细菌的化学组成。 2. 营养物质、摄取营养物质的机制、细菌人工培养。 3.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课后小结 本次课学生重点掌握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及方式,细菌的合成代谢 产物,以及病毒的结构与组成. 蚌埠医学院基础医学部教案 任课教师 学年/学期 编写时间 教学内容 课程名称 医学微生物 授课日期 班次 教材题目 第二章第二节Ⅱ 病毒 第三节 真菌 教学目的 1、 掌握病毒的增殖方式、过程及异常增殖 2、 掌握真菌的结构 3、 熟悉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4、 熟悉真菌的繁殖方式 5、了解病毒的分类及真菌的变异 教学方法 多媒体电化教学。 本课内容的难 点、重点与进展 重点和难点: 1、 病毒的增殖过程及各类病毒的生物合成过程;

2、病毒的异常增殖 3、真菌的结构 进展 1、病毒分子遗传学的研究进展 新的分类原则 1.病毒的增殖与异常增殖50分钟 2.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10分钟 3.真菌的形态与结构35分钟 教学时间分配 4.真菌的繁殖与培养15分钟 5.真菌的抵抗力5分钟 6.小结5分钟合计3学时 1、病毒的分类原则 学生自学内容及 2、卫星病毒、类病毒、朊粒 要点 3、真菌的变异 本章为病毒及真菌学总论中的重要部分,要求同学重点掌握病毒的增 课后小结 殖方式、过程及不同类型病毒的复制特征,掌握真菌的形态与结构特 蚌埠医学院基础医学部教案 任课教师学年/学期编写时间 教学内容课程名称医学微生物 授课日期 班次 教材题目第3章感染(细菌、真菌) 教学目的1、掌握致病菌的致病机制2、掌握细菌感染的类型。3、掌握细菌毒力的物质基础。4、掌 握真菌的致病性及特点。5、熟悉细菌感染的来源、传播方式、途径 教学方法多媒体电化教学 本课内容的难点、重点与进展重点和难点:1、毒力的概念,细菌毒力的物质基础:2、全身性感染的几种 类型:毒血症、内毒素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3、内毒素与外毒素的主要区别及外毒素的种类 进展:内毒素研究,及内毒素疫苗 教学时间分配1、概述,5分钟:2、细菌毒力的物质基础:侵袭力和毒素,40分钟:3、内毒素与外 毒素的主要区别及外毒素的种类,10分钟:4、细菌感染的来源、传播方式、途径,15分钟:5、感染 的类型,特别是全身性感染的几种类型:毒血症、内毒素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20分钟:6、 真菌的致病性及特点,20分钟:7、课后小结:10分钟合计3学时 学生自学内容及要点1、细菌外毒素的分子结构及作用机制:AB模式及非AB模式的作用机制。2、细 菌侵袭过程的分子机理 课后小结1、复习重要的概念:侵袭力、毒血症、内毒素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2、侵袭力:

2、 病毒的异常增殖 3、 真菌的结构 进展: 1、病毒分子遗传学的研究进展 2、病毒新的分类原则 教学时间分配 1.病毒的增殖与异常增殖 50 分钟 2.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10 分钟 3.真菌的形态与结构 35 分钟 4.真菌的繁殖与培养 15 分钟 5.真菌的抵抗力 5 分钟 6.小结 5 分钟 合计 3 学时 学生自学内容及 要点 1、 病毒的分类原则 2、 卫星病毒、类病毒、朊粒 3、 真菌的变异 课后小结 本章为病毒及真菌学总论中的重要部分,要求同学重点掌握病毒的增 殖方式、过程及不同类型病毒的复制特征,掌握真菌的形态与结构特 点。 蚌埠医学院基础医学部教案 任课教师 学年/学期 编写时间 教学内容 课程名称 医学微生物 授课日期 班次 教材题目 第 3 章 感染(细菌、真菌) 教学目的 1、 掌握致病菌的致病机制 2、 掌握细菌感染的类型。3、 掌握细菌毒力的物质基础。4、 掌 握真菌的致病性及特点。5、熟悉细菌感染的来源、传播方式、途径 教学方法 多媒体电化教学 本课内容的难点、重点与进展 重点和难点:1、毒力的概念,细菌毒力的物质基础;2、全身性感染的几种 类型:毒血症、内毒素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3、内毒素与外毒素的主要区别及外毒素的种类。 进展:内毒素研究,及内毒素疫苗。 教学时间分配 1、 概述,5 分钟;2、 细菌毒力的物质基础:侵袭力和毒素,40 分钟;3、 内毒素与外 毒素的主要区别及外毒素的种类,10 分钟;4、 细菌感染的来源、传播方式、途径,15 分钟;5、 感染 的类型,特别是全身性感染的几种类型:毒血症、内毒素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20 分钟;6、 真菌的致病性及特点,20 分钟;7、 课后小结:10 分钟 合计 3 学时 学生自学内容及要点 1、 细菌外毒素的分子结构及作用机制:A-B 模式及非 A-B 模式的作用机制。2、 细 菌侵袭过程的分子机理。 课后小结 1、 复习重要的概念:侵袭力、毒血症、内毒素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2、 侵袭力:

荚膜、粘附素和侵袭性酶。外毒素有选择性毒害毒性作用,G-菌内毒素的毒性作用大致类同:发热反应 白细胞反应、内毒素血症与休克、 Shwartzman现象与D|C。3、真菌及其毒素的致病特点 蚌埠医学院基础医学部教案 任课教师学年学期编写时间 教学内容课程名称医学微生物 授课日 班次 教材题目第3章感染(病毒)第4章抗感染免疫第5章遗传与变异Ⅰ 教学目的1、掌握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2、掌握病毒的持续性感染。3、掌握干扰素的种类、作用及 抗病毒机制4、掌握细菌遗传变异相关的物质5、熟悉抗感染(细菌、病毒)免疫机制6、了解细菌的 变异现象 教学方法多媒体电化教学,病毒感染采用双语教学 本课内容的难点、重点与进展重点和难点:1、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2、病毒的持续性感染3、干扰素 的作用及抗病毒机制4、转座子的枃成进展:新疫苗进展:DNA疫苗、治疗性疫苗(如抗HⅣ的治疗性 疫苗) 教学时间分配1、病毒性感染。35分钟2、抗感染(细菌、病毒)免疫机制。45分钟3、细菌的变异 现象。5分钟4、细菌遗传变异相关的物质。30分钟合计3学时。 学生自学内容及要点1、遗传与变异的原理。2、吞噬细胞的吞噬机制。 课后小结1、病毒感染的致病包括直接作用与免疫病理作用。2、机体的抗感染免疫包括非特异性与特异 性免疫。3、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及免疫调节活性。4、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有染色体、质粒、 噬菌体及转座子 蚌埠医学院基础医学部教案 任课教师学年/学期编写时间 教学内容课程名称 医学微生物 授课日期 班次 教材题目第5章遗传与变异Ⅱ 教学目的1、掌握细菌变异的机制2、掌握病毒变异的机制3、了解遗传变异在医学的意义 教学方法多媒体电化教学 本课内容的难点、重点与进展重点和难点:1、细菌变异的机制:2、细菌基因的转移与重组的方式:3 病毒变异的机制:4、接合与转导的过程:5、病毒基因产物的相互作用进展:噬菌体抗生素研究:如正 在研究针对一些重要的病原菌的噬菌体 教学时间分配1、细菌的基因突变15分钟:2、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55分钟:3、病毒的遗传与变异 方式30分钟:4、遗传变异在医学的意义15分钟5、小结,5分钟。合计3学时

荚膜、粘附素和侵袭性酶。外毒素有选择性毒害毒性作用,G-菌内毒素的毒性作用大致类同:发热反应、 白细胞反应、内毒素血症与休克、Shwartzman 现象与 DIC。3、 真菌及其毒素的致病特点。 蚌埠医学院基础医学部教案 任课教师 学年/学期 编写时间 教学内容 课程名称 医学微生物 授课日期 班次 教材题目 第 3 章 感染(病毒) 第 4 章 抗感染免疫第 5 章 遗传与变异 Ⅰ 教学目的 1、 掌握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2、 掌握病毒的持续性感染。3、 掌握干扰素的种类、作用及 抗病毒机制 4、 掌握细菌遗传变异相关的物质 5、 熟悉抗感染(细菌、病毒)免疫机制 6、 了解细菌的 变异现象 教学方法 多媒体电化教学,病毒感染采用双语教学 本课内容的难点、重点与进展 重点和难点:1、 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 2、 病毒的持续性感染 3、 干扰素 的作用及抗病毒机制 4、 转座子的构成进展:新疫苗进展:DNA 疫苗、治疗性疫苗(如抗 HIV 的治疗性 疫苗)。 教学时间分配 1、 病毒性感染。35 分钟 2、 抗感染(细菌、病毒)免疫机制。45 分钟 3、 细菌的变异 现象。5 分钟 4、 细菌遗传变异相关的物质。30 分钟 合计 3 学时。 学生自学内容及要点 1、 遗传与变异的原理。2、 吞噬细胞的吞噬机制。 课后小结 1、 病毒感染的致病包括直接作用与免疫病理作用。2、 机体的抗感染免疫包括非特异性与特异 性免疫。3、 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及免疫调节活性。4、 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有染色体、质粒、 噬菌体及转座子。 蚌埠医学院基础医学部教案 任课教师 学年/学期 编写时间 教学内容 课程名称 医学微生物 授课日期 班次 教材题目 第 5 章 遗传与变异 Ⅱ 教学目的 1、 掌握细菌变异的机制 2、 掌握病毒变异的机制 3、 了解遗传变异在医学的意义 教学方法 多媒体电化教学 本课内容的难点、重点与进展 重点和难点:1、 细菌变异的机制;2、 细菌基因的转移与重组的方式;3、 病毒变异的机制;4、 接合与转导的过程;5、 病毒基因产物的相互作用进展:噬菌体抗生素研究:如正 在研究针对一些重要的病原菌的噬菌体 教学时间分配 1、细菌的基因突变 15 分钟;2、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 55 分钟;3、病毒的遗传与变异 方式 30 分钟;4、 遗传变异在医学的意义 15 分钟 5、 小结,5 分钟。 合计3学时

学生自学内容及要点基因工程的主要过程 课后小结1、细菌变异的方式包括突变、基因转移与重组:2、细菌基因转移与重组的方式包括转化、接 合、转导、溶原性转换及原生质体融合等。3、病毒变异的方式包括突变、基因重组与重配、基因整合与 基因产物的相互作用 蚌埠医学院基础医学部教案 任课教师学年学期编写时间 教学内容课程名称医学微生物学 班次 教材题目第6章医学微生态学与医院内感染第7章消毒与灭菌第8章细菌的耐药性与控制策略 教学目的1、掌握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的概念和条件。2、掌握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3、掌握消毒、 灭菌、无菌、防腐的基本概念。4、熟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对细菌的影响5、了解医院获得性感染。6 了解细菌的耐药机制及控制策略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 本课内容的难点、重点与进展重点、难点:1、消毒、灭菌、无菌、防腐的基本概念2、正常菌群的生 理作用3、正常菌群的条件致病作用的条件4、主要的理化消毒灭菌方法。进展:细菌耐药性机制的研究 教学时间分配1、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的概念,正常群菌的生理作用,条件致病菌致病的三个条件,40 分钟2、理化消毒灭菌方法,35分钟3、细菌的耐药性及控制策略,35分钟4、小结,10分钟合计3 学时 学生自学内容及要点1、环境因素对感染的影响:自然和社会因素2、人体各部位的微生态系。 课后小结学习本章后应掌握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的概念、正常群菌的生理作用及条件致病,以及消毒 灭菌、无菌、防腐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的物理消毒灭菌方法。对新进展有所了解。 蚌埠医学院院基础医学院部教案 任课教师学年学期编写时间 教学内容课程名称医学微生物 授课日期 班次 教材题目第10章化脓性细菌 教学目的1、熟悉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的生物学特性,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后微生物学检查 与防治原则。2、熟悉葡萄球菌的分类原则、致病物质:毒素、侵袭性酶及其与疾病的关系,葡萄球菌的 微生物学检查方法。3、链球菌的分类原则、主要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及抗"O"试验。4、奈瑟菌属的主要 生物学特性、直接涂片的初步诊断价值。淋球菌的传播途径及其防治原则 教学方法板书结合多媒体电化教学 本课内容的难点、重点与进展重点和难点:1、葡萄球菌的 致病性、SPA的概念及其生物学

学生自学内容及要点 基因工程的主要过程 课后小结 1、 细菌变异的方式包括突变、基因转移与重组;2、 细菌基因转移与重组的方式包括转化、接 合、转导、溶原性转换及原生质体融合等。3、 病毒变异的方式包括突变、基因重组与重配、基因整合与 基因产物的相互作用 蚌埠医学院基础医学部教案 任课教师 学年/学期 编写时间 教学内容 课程名称 医学微生物学 授课日期 班次 教材题目 第 6 章 医学微生态学与医院内感染 第 7 章 消毒与灭菌第 8 章 细菌的耐药性与控制策略 教学目的 1、 掌握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的概念和条件。2、 掌握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3、 掌握消毒、 灭菌、无菌、防腐的基本概念。4、 熟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5、 了解医院获得性感染。6、 了解细菌的耐药机制及控制策略。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本课内容的难点、重点与进展 重点、难点:1、 消毒、灭菌、无菌、防腐的基本概念 2、 正常菌群的生 理作用 3、 正常菌群的条件致病作用的条件 4、主要的理化消毒灭菌方法。进展:细菌耐药性机制的研究 教学时间分配 1、 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的概念,正常群菌的生理作用,条件致病菌致病的三个条件,40 分钟 2、 理化消毒灭菌方法,35 分钟 3、 细菌的耐药性及控制策略,35 分钟 4、 小结,10 分钟合计 3 学时 学生自学内容及要点 1、 环境因素对感染的影响:自然和社会因素 2、 人体各部位的微生态系。 课后小结 学习本章后应掌握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的概念、正常群菌的生理作用及条件致病,以及消毒、 灭菌、无菌、防腐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的物理消毒灭菌方法。对新进展有所了解。 蚌埠医学院院基础医学院部教案 任课教师 学年/学期 编写时间 教学内容 课程名称 医学微生物 授课日期 班次 教材题目 第 10 章 化脓性细菌 教学目的 1、 熟悉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的生物学特性,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后微生物学检查 与防治原则。 2、 熟悉葡萄球菌的分类原则、致病物质:毒素、侵袭性酶及其与疾病的关系,葡萄球菌的 微生物学检查方法。3、 链球菌的分类原则、主要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及抗"O"试验。4、奈瑟菌属的主要 生物学特性、直接涂片的初步诊断价值。淋球菌的传播途径及其防治原则 教学方法 板书结合多媒体电化教学 本课内容的难点、重点与进展 重点和难点:1、葡萄球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SPA 的概念及其生物学

作用、微生物学检査原则。2、链球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分类原则及所致疾病的多样性,抗"O"试验。葡 萄球菌与链球菌所致皮肤化脓性感染的区别及原因。3、肺炎链球菌的致病性,与甲链的区别。4、脑膜炎 奈瑟菌属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物质与致病特点,直接涂片的初步诊断价值致病物质与致病特点。5、淋 球菌的传播途径及其防治原则。进展:表皮葡萄球菌是常见输血传播的细菌,B群链球菌在新生儿中引起 的感染。 教学时间分配1、葡萄球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SPA的概念及其生物学作用、微生物学检查原则。40 分钟2、食物中毒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食物中毒的特点。5分钟3、链球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分类原则 及所致疾病的多样性,抗"o"试验。葡萄球菌与链球菌所致皮肤化脓性感染的区别及原因。35分钟4、肺 炎链球菌的致病性,与甲链的区别。10分钟5、脑膜炎奈瑟菌属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物质与致病特点, 直接涂片的初步诊断价值致病物质与致病特点。20分钟6、球菌的传播途径及其防治原则。10分钟7、五 种球菌的形态特点比较。15分钟合计3学时 学生自学内容及要点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致病性:泌尿系感染、细菌性心内膜炎、败血症。超抗原: 义、金黄色葡萄球产生的肠毒素及链球菌产生的SPE具有超抗原活性。卡他布兰汉菌:条件致病菌,是医 院内病人上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员菌。革兰阴性的化脓性细菌:假单胞菌属 课后小结五种病原性球菌的形态特点具有初步诊断意义。除葡萄球菌外营养要求都高,金黄色葡萄球菌 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致病均与毒力有关,肺炎链球菌、淋球菌主要与侵袭力有关,前者为荚膜,后者为 菌毛。五种病原性球菌可引起不同的疾病,除淋球菌外都可引起败血症、脑膜炎,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脑 膜炎为流行性的。微生物学检査原则主要侧重形态与培养。除肺炎链球菌和脑膜炎奈瑟菌外,均无特异性 预防措施 蚌埠医学院基础医学部教案 任课教师学年学期编写时间 教学内容课程名称医学微生物学 授课日期 班次 教材题目第11章肠道感染细菌 教学目的1、掌握肠道杆菌的共同特性。掌握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沙门氏菌的致病物质、所致疾病。2、 熟悉肠道杆菌的生化反应特点、微生物学检查法及防治原则。肥达反应的原理与结果分析。3、熟悉大肠杆 菌在水、食品卫生细菌学检查的意义。4、了解志贺菌属的分类及其依据,感染特点,沙门菌属的抗原 了解变形杄菌突出的生物学特点,肺炎克氏菌是医源性感染的重要细菌。5、掌握霍乱弧菌的生物学性状、 致病物质及其致病机理和所致疾病特点。6、熟悉霍乱弧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法及快速诊断方法。熟悉机体 对霍乱的免疫性与特殊防治原则。熟悉副溶血性弧菌特殊的生物学特性、所致疾病。7、了解霍乱弧菌两 个生物型及其抗原构造 教学方法多媒体结合板书 本课内容的难点、重点与进展重点、难点:1、肠道杆菌的共同特性。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沙门氏菌的 致病物质、所致疾病。2、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种类和致病机制及所致疾病3、卫生细菌学检查中大肠菌群

作用、微生物学检查原则。2、链球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分类原则及所致疾病的多样性,抗"O"试验。葡 萄球菌与链球菌所致皮肤化脓性感染的区别及原因。3、肺炎链球菌的致病性,与甲链的区别。4、脑膜炎 奈瑟菌属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物质与致病特点,直接涂片的初步诊断价值致病物质与致病特点。5、淋 球菌的传播途径及其防治原则。进展:表皮葡萄球菌是常见输血传播的细菌,B 群链球菌在新生儿中引起 的感染。 教学时间分配 1、葡萄球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SPA 的概念及其生物学作用、微生物学检查原则。40 分钟 2、食物中毒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食物中毒的特点。5 分钟 3、链球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分类原则 及所致疾病的多样性,抗"O"试验。葡萄球菌与链球菌所致皮肤化脓性感染的区别及原因。35 分钟 4、肺 炎链球菌的致病性,与甲链的区别。10 分钟 5、脑膜炎奈瑟菌属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物质与致病特点, 直接涂片的初步诊断价值致病物质与致病特点。20 分钟 6、球菌的传播途径及其防治原则。10 分钟 7、五 种球菌的形态特点比较。15 分钟合计3学时。 学生自学内容及要点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致病性:泌尿系感染、细菌性心内膜炎、败血症。超抗原;定 义、金黄色葡萄球产生的肠毒素及链球菌产生的 SPE 具有超抗原活性。卡他布兰汉菌:条件致病菌,是医 院内病人上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员菌。革兰阴性的化脓性细菌:假单胞菌属 课后小结 五种病原性球菌的形态特点具有初步诊断意义。除葡萄球菌外营养要求都高,金黄色葡萄球菌、 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致病均与毒力有关,肺炎链球菌、淋球菌主要与侵袭力有关,前者为荚膜,后者为 菌毛。五种病原性球菌可引起不同的疾病,除淋球菌外都可引起败血症、脑膜炎,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脑 膜炎为流行性的。微生物学检查原则主要侧重形态与培养。除肺炎链球菌和脑膜炎奈瑟菌外,均无特异性 预防措施。 蚌埠医学院基础医学部教案 任课教师 学年/学期 编写时间 教学内容 课程名称 医学微生物学 授课日期 班次 教材题目 第 11 章 肠道感染细菌 教学目的 1、掌握肠道杆菌的共同特性。掌握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沙门氏菌的致病物质、所致疾病。2、 熟悉肠道杆菌的生化反应特点、微生物学检查法及防治原则。肥达反应的原理与结果分析。3、熟悉大肠杆 菌在水、食品卫生细菌学检查的意义。4、 了解志贺菌属的分类及其依据,感染特点,沙门菌属的抗原。 了解变形杆菌突出的生物学特点,肺炎克氏菌是医源性感染的重要细菌。5、 掌握霍乱弧菌的生物学性状、 致病物质及其致病机理和所致疾病特点。6、 熟悉霍乱弧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法及快速诊断方法。熟悉机体 对霍乱的免疫性与特殊防治原则。熟悉副溶血性弧菌特殊的生物学特性、所致疾病。7、 了解霍乱弧菌两 个生物型及其抗原构造。 教学方法 多媒体结合板书 本课内容的难点、重点与进展 重点、难点:1、 肠道杆菌的共同特性。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沙门氏菌的 致病物质、所致疾病。2、 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种类和致病机制及所致疾病 3、 卫生细菌学检查中大肠菌群

指数的含义及意义4、细菌性痢疾不易控制的原因及所致疾病的特点5、沙门菌引起伤寒的病理机制:肥 达反应的原理与结果分析6、粪便标本的分离及鉴定方法7、霍乱肠毒素的致病机制及所致疾病特点8、 霍乱弧菌的微生物学检查特点进展:1、大肠杆菌基因组学2、大肠杆菌O157H7疫苗的研制3、肠产毒 型大肠杆菌CFAI菌毛DNA疫苗的研制4、口服宋内志贺菌减毒活疫苗的研制5、卫生细菌学检查中快 速检验大肠杆菌的方法6、口服霍乱减毒活疫苗的研制 教学时间分配1、概述及共性:10分钟2、埃希菌属:30分钟3、志贺菌属:20分钟4、沙门菌属:30 分钟5、弧菌属:45分钟合计3学时 学生自学内容及要点1、自学第六、七、八节2、了解各菌属突出的生物学特点及致病性。 课后小结学习本章后应掌握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沙门氏菌及霍乱弧菌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特点。对新 进展有所了解。检验专业学生还应掌握肠道杆菌的生化反应特点及其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蚌埠医学院基础医学部教案 任课教师学年学期编写时间 教学内容课程名称医学微生物学 班次 教材题目第12章厌氧性细菌第15章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 教学目的1、掌握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的致病性及感染的特殊预防与治疗措施。2、熟 悉厌氧菌的种类、分布及感染特点。熟悉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的形态特点、感染条件。 熟悉艰难梭菌的致病性。3、熟悉放线菌的主要特性,致病性放线菌的形态特点及致病性,致病性诺卡菌 的形态特点及致病性。4、了解无芽胞厌氧菌感染的条件及所致疾病。了解放线菌属、诺卡菌属在生物学 上的地位及与医学的关系。 教学方法多媒体结合板书 本课内容的难点、重点与进展重点、难点:1、伤风梭菌感染条件、致病物质、致病机理、所致疾病特点 2、破伤风感染的特殊预防与治疗措施3、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致病特点及其特殊预防与治疗措施4、 肉毒中毒与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区别5、布氏放线菌与星形诺卡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的不同 进展:1、破伤风类毒素联合疫苗的研制厌氧培养方法的研究 教学时间分配1、厌氧芽胞梭菌:共60分钟破伤风梭菌:25分钟产气荚膜梭菌:15分钟肉毒梭菌:15 分钟艰难梭菌:5分钟2、无芽胞厌氧菌:10分钟3、放线菌属:10分钟4、诺卡菌属:10分钟合计2 学时。 学生自学内容及要点无 课后小结应掌握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的致病性及感染的特殊预防措施。肉毒毒素引起的 食物中毒的特点,总结能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及食物中毒的分类

指数的含义及意义 4、 细菌性痢疾不易控制的原因及所致疾病的特点 5、 沙门菌引起伤寒的病理机制;肥 达反应的原理与结果分析 6、 粪便标本的分离及鉴定方法 7、 霍乱肠毒素的致病机制及所致疾病特点 8、 霍乱弧菌的微生物学检查特点进展:1、大肠杆菌基因组学 2、大肠杆菌 O157:H7 疫苗的研制 3、肠产毒 型大肠杆菌 CFA/Ⅰ菌毛 DNA 疫苗的研制 4、口服宋内志贺菌减毒活疫苗的研制 5、卫生细菌学检查中快 速检验大肠杆菌的方法 6、口服霍乱减毒活疫苗的研制 教学时间分配 1、概述及共性:10 分钟 2、埃希菌属:30 分钟 3、志贺菌属:20 分钟 4、沙门菌属:30 分钟 5、弧菌属:45 分钟合计 3 学时。 学生自学内容及要点 1、自学第六、七、八节 2、了解各菌属突出的生物学特点及致病性。 课后小结 学习本章后应掌握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沙门氏菌及霍乱弧菌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特点。对新 进展有所了解。检验专业学生还应掌握肠道杆菌的生化反应特点及其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蚌埠医学院基础医学部教案 任课教师 学年/学期 编写时间 教学内容 课程名称 医学微生物学 授课日期 班次 教材题目 第 12 章 厌氧性细菌 第 15 章 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 教学目的 1、 掌握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的致病性及感染的特殊预防与治疗措施。2、 熟 悉厌氧菌的种类、分布及感染特点。熟悉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的形态特点、感染条件。 熟悉艰难梭菌的致病性。3、 熟悉放线菌的主要特性,致病性放线菌的形态特点及致病性,致病性诺卡菌 的形态特点及致病性。4、 了解无芽胞厌氧菌感染的条件及所致疾病。了解放线菌属、诺卡菌属在生物学 上的地位及与医学的关系。 教学方法 多媒体结合板书 本课内容的难点、重点与进展 重点、难点:1、 伤风梭菌感染条件、致病物质、致病机理、所致疾病特点 2、 破伤风感染的特殊预防与治疗措施 3、 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致病特点及其特殊预防与治疗措施 4、 肉毒中毒与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区别 5、 布氏放线菌与星形诺卡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的不同 进展:1、破伤风类毒素联合疫苗的研制厌氧培养方法的研究 教学时间分配 1、厌氧芽胞梭菌:共 60 分钟破伤风梭菌:25 分钟 产气荚膜梭菌:15 分钟肉毒梭菌:15 分钟 艰难梭菌:5 分钟 2、无芽胞厌氧菌:10 分钟 3、放线菌属:10 分钟 4、诺卡菌属:10 分钟 合计 2 学时。 学生自学内容及要点 无 课后小结 应掌握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的致病性及感染的特殊预防措施。肉毒毒素引起的 食物中毒的特点,总结能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及食物中毒的分类

蚌埠医学院院基础医学部教案 任课教师学年学期编写时间 教学题目课程名称医学微生物学 授课日期 班次 教材内容第13章呼吸道感染细菌 教学目的1、了解白喉杆菌所致疾病,检査方法,非结核分枝杄菌2、熟悉白喉杄菌的锡克试验、微生物 学检查与特异性预防,麻风杆菌的生物学性状3、掌握白喉杆菌的微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结核杄菌的生 物学性状、致病性、免疫性,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常用试剂、方法、意义及其用途 教学方法板书结合幻灯片 本课内容的难点、重点与进展重点、难点:1、白喉杄菌致病物质基因来源2、结核杆菌的生物学性状 致病物质、结核菌素实验进展:1、BCG预防结病的效果及其与HⅣ感染间的相互影响2、结核病疫苗硏 制新进展3、白喉毒素基因序列染色体整合质粒的构建4、麻风杄菌早期感染检测及主要抗原分析方法硏究 教学时间分配1、白喉杆菌1学时生物学性状,10分钟:致病性,15分钟:免疫性及检查方法防治, 20分钟:2、结核杆菌80分钟生物学性状,20分钟;致病性,20分钟:免疫性,25分钟:;检查防治, 15分钟:3、麻风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10分钟:合计3学时。 生自学内容及要点无 课后小结本章节重点部分是结核杄菌,特别是其免疫性学生掌握有一定难度,讲解时应重点突出。 蚌埠医学院院基础医学部教案 任课教师学年学期编写时间 教学内容课程名称 医学微生物学 授课日期 班次 教材题目第14章动物源性细菌 教学目的1、了解各菌的致病因素及其致病特点和防治原则。2、熟悉人畜共患病和动物源性疾病的概念 动物源性细菌的种类,传播途径3、掌握炭疽杆菌生物学性状 教学方法板书结合幻灯片 本课内容的难点、重点与进展重点、难点:1、人畜共患病和动物源性疾病的概念,动物源性细菌的种类 传播途径炭疽芽胞杆菌的形态特征、所致疾病及进行微生物学检查时注意事项 教学时间分配1、布氏杆菌、鼠疫杆菌,20分钟;2、炭疽杆菌:生物学特性,15分钟;致病免疫性检查 方法及防治,10分钟:合计1学时 学生自学内容及要点了解其所引起的疾病

蚌埠医学院院基础医学部教案 任课教师 学年/学期 编写时间 教学题目 课程名称 医学微生物学 授课日期 班次 教材内容 第 13 章 呼吸道感染细菌 教学目的 1、了解白喉杆菌所致疾病,检查方法,非结核分枝杆菌 2、熟悉白喉杆菌的锡克试验、微生物 学检查与特异性预防,麻风杆菌的生物学性状 3、掌握白喉杆菌的微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结核杆菌的生 物学性状、致病性、免疫性, 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常用试剂、方法、意义及其用途 教学方法 板书结合幻灯片 本课内容的难点、重点与进展 重点、难点:1、白喉杆菌致病物质基因来源 2、结核杆菌的生物学性状、 致病物质、结核菌素实验进展:1、BCG 预防结病的效果及其与 HIV 感染间的相互影响 2、结核病疫苗研 制新进展 3、白喉毒素基因序列染色体整合质粒的构建 4、麻风杆菌早期感染检测及主要抗原分析方法研究 教学时间分配 1、白喉杆菌 1 学时 生物学性状,10 分钟;致病性,15 分钟;免疫性及检查方法防治, 20 分钟; 2、结核杆菌 80 分钟生物学性状 ,20 分钟;致病性,20 分钟;免疫性,25 分钟;检查防治, 15 分钟;3、 麻风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 ,10 分钟;合计3学时。 学生自学内容及要点 无 课后小结 本章节重点部分是结核杆菌,特别是其免疫性学生掌握有一定难度,讲解时应重点突出。 蚌埠医学院院基础医学部教案 任课教师 学年/学期 编写时间 教学内容 课程名称 医学微生物学 授课日期 班次 教材题目 第 14 章 动物源性细菌 教学目的 1、 了解各菌的致病因素及其致病特点和防治原则。2、 熟悉人畜共患病和动物源性疾病的概念, 动物源性细菌的种类,传播途径 3、掌握炭疽杆菌生物学性状 教学方法 板书结合幻灯片 本课内容的难点、重点与进展 重点、难点:1、 人畜共患病和动物源性疾病的概念,动物源性细菌的种类, 传播途径炭疽芽胞杆菌的形态特征、所致疾病及进行微生物学检查时注意事项 教学时间分配 1、布氏杆菌、鼠疫杆菌,20 分钟;2、炭疽杆菌:生物学特性,15 分钟;致病免疫性检查 方法及防治,10 分钟;合计1学时。 学生自学内容及要点 了解其所引起的疾病

课后小结本章节涉及的细菌较多,需重点掌握的是炭疽杆菌,对于其他细菌做一般性的了解即可,不作重 点要求。 蚌埠医学院院基础医学部教案 任课教师学年学期编写时间 教学内容课程名称 微生物学 班次 教材题目第17章支原体和脲原体第18章立克次体 教学目的1、了解支原体的主要种类、形态与结构、繁殖方式、培养特征、抵抗力、致病性与免疫性及与 L型细菌的区别2、熟悉肺炎支原体、解脲脲原体致病性和微生物学检査,3、立克次体主要种类及共同特 征、抗原性、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原则、外斐反应的原理及应用4、掌握支原体、立克次体的 概念,普氏及斑疹伤寒立克次体的传播方式与致病特点及其主要区别,恙虫病立克次体、Q热柯克斯体的 传播方式与致病特点 教学方法多媒体结合课堂讲授 本课内容的难点、重点与进展重点、难点:1、支原体、立克次体的概念,传播方式及所致疾病2、支原 体与L型细菌的区别3、外斐反应的原理及应用4、普氏及斑疹伤寒立克次体主要区别进展:1、支原体 蛋白基因功能的研究,检查方法的研究:2、恙虫病东方体的PCR分型。 教学时间分配1、支原体的概念以及生物学性状(10分钟),支原体与L型细菌的区别(5分钟):2 肺炎支原体、解脲脲原体所引起的疾病(5分钟),检査方法和防治原则(5分钟):3、立克次体的生物 学性状及所致疾病(10分钟):4、外斐反应的原理及应用(5分钟):5、普氏及斑疹伤寒立克次体主要 区别(5分钟)合计1学时 学生自学内容及要点1、支原体的致病机制:2、立克次体的致病过程和预防途径。3、王桂珍、李保强、 董占双等,肺炎支原体P1蛋白羧基端基因片断在大肠杆菌中克隆的研究:微生物学杂志,2001,21(2) 134、张志强、胡玲美、鲁志斯等,我国辽宁、吉林地区恙虫病东方体分离株的PCR分型:微生物学杂志, 2001,21(1):29 课后小结 蚌埠医学院院基础医学部教案 任课教师学年学期编写时间 教学内容课程名称医学微生物学 授课日期 班次

课后小结 本章节涉及的细菌较多,需重点掌握的是炭疽杆菌,对于其他细菌做一般性的了解即可,不作重 点要求。 蚌埠医学院院基础医学部教案 任课教师 学年/学期 编写时间 教学内容 课程名称 医学微生物学 授课日期 班次 教材题目 第 17 章 支原体和脲原体 第 18 章 立克次体 教学目的 1、 了解支原体的主要种类、形态与结构、繁殖方式、培养特征、抵抗力、致病性与免疫性及与 L 型细菌的区别 2、熟悉肺炎支原体、解脲脲原体致病性和微生物学检查,3、立克次体主要种类及共同特 征、抗原性、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原则、外斐反应的原理及应用 4、掌握支原体、立克次体的 概念,普氏及斑疹伤寒立克次体的传播方式与致病特点及其主要区别,恙虫病立克次体、Q 热柯克斯体的 传播方式与致病特点 教学方法 多媒体结合课堂讲授 本课内容的难点、重点与进展 重点、难点:1、支原体、立克次体的概念,传播方式及所致疾病 2、支原 体与 L 型细菌的区别 3、外斐反应的原理及应用 4、普氏及斑疹伤寒立克次体主要区别进展:1、 支原体 蛋白基因功能的研究,检查方法的研究;2、 恙虫病东方体的 PCR 分型。 教学时间分配 1、支原体的概念以及生物学性状(10 分钟),支原体与 L 型细菌的区别(5 分钟);2、 肺炎支原体、解脲脲原体所引起的疾病(5 分钟),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5 分钟);3、立克次体的生物 学性状及所致疾病(10 分钟);4、外斐反应的原理及应用(5 分钟);5、普氏及斑疹伤寒立克次体主要 区别(5 分钟) 合计 1 学时 学生自学内容及要点 1、支原体的致病机制;2、立克次体的致病过程和预防途径。3、王桂珍、李保强、 董占双等,肺炎支原体 P1 蛋白羧基端基因片断在大肠杆菌中克隆的研究;微生物学杂志,2001,21(2): 134、张志强、胡玲美、鲁志斯等,我国辽宁、吉林地区恙虫病东方体分离株的 PCR 分型;微生物学杂志, 2001,21(1):29 课后小结 蚌埠医学院院基础医学部教案 任课教师 学年/学期 编写时间 教学内容 课程名称 医学微生物学 授课日期 班次

教材题目第19章衣原体第16章螺旋体 教学目的1、了解伯氏梳螺旋体传播途径及所致疾病2、熟悉衣原体主要种类、主要特征,沙眼衣原体、 肺炎衣原体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査法、防治原则,螺旋体生物学性状、主要种类, 钩端螺旋体形态、培养、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査,梅毒螺旋体的传播途径、所致疾病3、掌握衣 原体、螺旋体的概念 教学方法多媒体结合板书 本课内容的难点、重点与进展重点、难点:1、衣原体、螺旋体的概念2、衣原体的独特发育周期3、钩 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的感染类型及致病特点进展:人畜共患的衣原体病。 教学时间分配1、衣原体的概念及其共同特征,5分钟:2、衣原体的生物学性状,15分钟;3、沙眼 衣原体、肺炎衣原体的致病性及微生物学检查方法,20分钟:4、螺旋体的概念和分类情况,5分钟:5、 梅毒螺旋体的生物学性状,5分钟:致病性与免疫性,8分钟:微生物学检査方法,7分钟:6、引起莱姆 病的疏螺旋体的种类及疾病表现,5分钟:7、钩端螺旋体的生物学性状,5分钟:致病性,5分钟:微生 物学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10分钟。合计2学时 学生自学内容及要点1、衣原体的致病机制:2、回归热螺旋体的基 课后小结"四体"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由于更接近细菌特征,所以有学者将其归结为广义的细菌范畴 这四章的内容主要从概念、生物学性状、所致疾病、检查方法几个方面把握 蚌埠医学院院基础医学部教案 任课教师学年学期编写时间 教学内容课程名称 学微生物学 授课日期 班次 教材题目第20章呼吸道感染病毒 教学目的1.了解副粘病毒的特点,麻疹病毒的生物学性状,副流感病毒4个型别的致病特点,腺病毒的 形态与结构、培养、分型、免疫性与致病性,鼻病毒、冠状病毒、呼肠病毒的所致疾病2.熟悉麻疹病毒 的致病性与免疫性及麻疹病毒与SSPE的关系、防治原则,腮腺炎病毒的致病性及其并发症与防治原则, 呼吸道合胞病毒所致细胞病变与疾病特点,风疹病毒致病性、垂直传播与先天性畸形的关系,腺病毒的致 病性。3.掌握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形态与结构、表面抗原及其功能、分型、命名变异、致病性及免疫性、 微生物学检查、特异性预防。、 教学方法多媒体结合板书 本课内容的难点、重点与进展重点、难点:1.流行性感冒病毒表面抗原变异与流感大流行的关系。2.腮 腺炎病毒的致病性及其并发症。3.麻疹病毒的致病性与免疫性及麻疹病毒与SSPE的关系、防治原则。 进展:1、流感病毒大流行的起源问题2、麻疹病毒疫苗出现的新问题 教学时间分配1、流行性感冒病毒35分钟2、麻疹病毒5分钟3、腮腺炎病毒、腺病毒、风疹病毒5分 钟合计1学时 学生自学内容及要点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的致病性 课后小结本章重点介绍了流行性感冒病毒,要求掌握其形态与结构、表面抗原及其功能、分型、命名变异

教材题目 第 19 章 衣原体 第 16 章 螺旋体 教学目的 1、了解伯氏梳螺旋体传播途径及所致疾病 2、熟悉衣原体主要种类、主要特征,沙眼衣原体、 肺炎衣原体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螺旋体生物学性状、主要种类, 钩端螺旋体形态、培养、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梅毒螺旋体的传播途径、所致疾病 3、 掌握衣 原体、螺旋体的概念 教学方法 多媒体结合板书 本课内容的难点、重点与进展 重点、难点:1、 衣原体、螺旋体的概念 2、 衣原体的独特发育周期 3、 钩 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的感染类型及致病特点进展:人畜共患的衣原体病。 教学时间分配 1、 衣原体的概念及其共同特征,5 分钟;2、 衣原体的生物学性状,15 分钟;3、 沙眼 衣原体、肺炎衣原体的致病性及微生物学检查方法,20 分钟;4、 螺旋体的概念和分类情况,5 分钟;5、 梅毒螺旋体的生物学性状,5 分钟;致病性与免疫性,8 分钟;微生物学检查方法,7 分钟;6、 引起莱姆 病的疏螺旋体的种类及疾病表现,5 分钟;7、钩端螺旋体的生物学性状,5 分钟;致病性,5 分钟;微生 物学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10 分钟。合计 2 学时。 学生自学内容及要点 1、 衣原体的致病机制;2、回归热螺旋体的基本特征; 课后小结 "四体"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由于更接近细菌特征,所以有学者将其归结为广义的细菌范畴。 这四章的内容主要从概念、生物学性状、所致疾病、检查方法几个方面把握。 蚌埠医学院院基础医学部教案 任课教师 学年/学期 编写时间 教学内容 课程名称 医学微生物学 授课日期 班次 教材题目 第20 章 呼吸道感染病毒 教学目的 1. 了解副粘病毒的特点,麻疹病毒的生物学性状,副流感病毒 4 个型别的致病特点,腺病毒的 形态与结构、培养、分型、免疫性与致病性,鼻病毒、冠状病毒、呼肠病毒的所致疾病 2. 熟悉麻疹病毒 的致病性与免疫性及麻疹病毒与 SSPE 的关系、防治原则,腮腺炎病毒的致病性及其并发症与防治原则, 呼吸道合胞病毒所致细胞病变与疾病特点,风疹病毒致病性、垂直传播与先天性畸形的关系,腺病毒的致 病性。3. 掌握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形态与结构、表面抗原及其功能、分型、命名变异、致病性及免疫性、 微生物学检查、特异性预防。、 教学方法 多媒体结合板书 本课内容的难点、重点与进展 重点、难点:1. 流行性感冒病毒表面抗原变异与流感大流行的关系。2. 腮 腺炎病毒的致病性及其并发症。3. 麻疹病毒的致病性与免疫性及麻疹病毒与 SSPE 的关系、防治原则。 进展:1、流感病毒大流行的起源问题 2、麻疹病毒疫苗出现的新问题 教学时间分配 1、流行性感冒病毒 35 分钟 2、麻疹病毒 5 分钟 3、腮腺炎病毒、腺病毒、风疹病毒 5 分 钟 合计1学时。 学生自学内容及要点 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的致病性 课后小结 本章重点介绍了流行性感冒病毒,要求掌握其形态与结构、表面抗原及其功能、分型、命名变异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14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