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分布式多媒体友用 第8章分布式多媒体用 8,1引言 8,2多媒体会议系统 8.3视频点播系统 8.4远程教育系统 8.5远程医疗系统 BACK
第 8 章 分布式多媒体应用 第 8 章 分布式多媒体应用 8.1 引言 8.2 多媒体会议系统 8.3 视频点播系统 8.4 远程教育系统 8.5 远程医疗系统
第8章分布式多媒体友用 8.1引言 从信息交换方式来看,分布式多媒体应用系统可以 分成下列四类 ①点对点非实时应用 ②点对多点非实时应用。 ③点对点实时应用 ④点对多点实时应用
第 8 章 分布式多媒体应用 8.1 引 言 从信息交换方式来看, 分布式多媒体应用系统可以 分成下列四类: ① 点对点非实时应用。 ② 点对多点非实时应用。 ③ 点对点实时应用。 ④ 点对多点实时应用
第8章分布式多媒体友用 从系统构成模型来看,分布式多媒体应用系统可分成下列两 类 ①对等模型。在应用系统中,只有一类节点,具有双重身份, 既是信源又是用户,并且各个节点的地位是对等的,信息交互具有 对称性,即一个节点发送的信息量和接收的信息量大致是平衡的 典型的应用系统如多媒体会议系统、可视电话系统等。 ②客户服务器模型。在应用系统中,有两类节点:客户和服 务器。服务器是信源,为客户提供信息服务;客户是使用信息的用 户,根据需要向服务器发出服务请求,并且接收服务器返回的响应 信息。服务器可以面向很多客户提供服务,并且信息交互具有不 对称性,客户到服务器的上行信道的信息量要远远小于服务器到 客户的下行信道的信息量。典型的应用系统如视频点播系统、多 媒体信息发布系统等
第 8 章 分布式多媒体应用 从系统构成模型来看, 分布式多媒体应用系统可分成下列两 类: ① 对等模型。 在应用系统中, 只有一类节点, 具有双重身份, 既是信源又是用户, 并且各个节点的地位是对等的, 信息交互具有 对称性, 即一个节点发送的信息量和接收的信息量大致是平衡的。 典型的应用系统如多媒体会议系统、 可视电话系统等。 ② 客户/服务器模型。在应用系统中, 有两类节点: 客户和服 务器。服务器是信源, 为客户提供信息服务; 客户是使用信息的用 户, 根据需要向服务器发出服务请求, 并且接收服务器返回的响应 信息。 服务器可以面向很多客户提供服务, 并且信息交互具有不 对称性, 客户到服务器的上行信道的信息量要远远小于服务器到 客户的下行信道的信息量。典型的应用系统如视频点播系统、多 媒体信息发布系统等
第8章分布式多媒体友用 8.2多媒体会议系统 82.1多媒体会议系统关键技术 1.网络环境 多媒体会议系统是一种典型的点对多点实时应用系统,对网 络基础设施支持实时传输的能力要求较高,也直接影响到视频和 音频的质量。对于ATM、LAN或384kbs的ISDN,可支持全屏 幕、30帧/秒的视频和广播质量的音频;对于128kb/s基本速率的 ISDN,可支持1/4屏幕CIF(356×288)、10~20帧/秒的视频和 AM质量的声音;对于电话线,一般只能支持6~10帧/秒的 Quarter CIF(176×144)或更低质量的视频图像
第 8 章 分布式多媒体应用 8.2 多媒体会议系统 8.2.1 多媒体会议系统关键技术 1. 多媒体会议系统是一种典型的点对多点实时应用系统, 对网 络基础设施支持实时传输的能力要求较高, 也直接影响到视频和 音频的质量。 对于ATM、 LAN或384 kb/s 的ISDN, 可支持全屏 幕、 30帧/秒的视频和广播质量的音频; 对于128 kb/s基本速率的 ISDN, 可支持1/4屏幕CIF(356×288)、10~20帧/秒的视频和 AM质量的声音; 对于电话线, 一般只能支持6~10帧/秒的Quarter CIF(176×144)或更低质量的视频图像
第8章分布式多媒体应用 总体上,多媒体会议系统的网络环境可分成基于电路交换的 网络环境和基于分组交换的网络环境。在基于电路交换的网络 中,一次数据通信要经历三个阶段:建立连接、数据传输和拆除 连接,而且这种连接是一种点到点的专用链路,典型的网络是窄 带SDN(N-SDN)或电话线路等,ITU-T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国际 标准。在基于分组交换的网络中,数据通信分成面向连接(虚电 路)和无连接(数据报)两种方式,其中虚电路通信也要经历三个阶 段:建立连接、数据传输和拆除连接,但这种连接是一种共享链 路,典型的网络是帧中继、ATM和各种LAN。基于分组交换网 络的多媒体会议系统不仅可应用在广域网上,也可应用于各种 LAN环境
第 8 章 分布式多媒体应用 总体上, 多媒体会议系统的网络环境可分成基于电路交换的 网络环境和基于分组交换的网络环境。在基于电路交换的网络 中, 一次数据通信要经历三个阶段: 建立连接、 数据传输和拆除 连接, 而且这种连接是一种点到点的专用链路, 典型的网络是窄 带ISDN(N-ISDN)或电话线路等, ITU-T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国际 标准。 在基于分组交换的网络中, 数据通信分成面向连接(虚电 路)和无连接(数据报)两种方式, 其中虚电路通信也要经历三个阶 段: 建立连接、数据传输和拆除连接, 但这种连接是一种共享链 路, 典型的网络是帧中继、ATM和各种LAN。 基于分组交换网 络的多媒体会议系统不仅可应用在广域网上, 也可应用于各种 LAN环境
第8章分布式多媒体应用 2.多点传送 终端 终端 终端 MFS MFS 终端 终端 终端 终端 终端 图81多点会议系统的一般结构
第 8 章 分布式多媒体应用 2. 图 8.1 多点会议系统的一般结构
第8章分布式多媒体应用 3.编解码器 编解码器( CODEC)是会议终端对音频和视频信息进行编码 和解码的重要部件,可釆用硬件或软件方法来实现,硬编解码器 的性能好,但费用高。通过信息编码还可以实现数据压缩,以 减少传输的数据量。 ITU制定了一系列有关音频和视频编解码器的国际标准, 音频编码标准有G.711、G722或G728,视频编码标准有H261、 H263以及MPEG等,不同编码器所采用的数据压缩算法不同, 其数据率和重建的语音/图像质量也不同
第 8 章 分布式多媒体应用 3. 编解码器(CODEC)是会议终端对音频和视频信息进行编码 和解码的重要部件, 可采用硬件或软件方法来实现, 硬编解码器 的性能好, 但费用高。 通过信息编码还可以实现数据压缩, 以 减少传输的数据量。 ITU制定了一系列有关音频和视频编解码器的国际标准, 音频编码标准有G.711、G.722或G.728, 视频编码标准有H.261、 H.263以及MPEG等, 不同编码器所采用的数据压缩算法不同, 其数据率和重建的语音/图像质量也不同
第8章分布式多媒体友用 4.会议控制 会议控制提供了控制和管理会议进程的一组服务,包括会 议注册、会议宣布、会议启动、会议发现以及会议的加入、 退出、査询等。ITU在T120标准中定义了有关会议控制功能, IETF也制定了基于IP分组网的会议控制协议标准。 IETF的会议控制协议标准采用一组协议实现会议控制和会 议发现,它们是:会话描述协议(SDP)、会话宣布协议(SAP)和会 话启动协议(SP)等
第 8 章 分布式多媒体应用 4. 会议控制 会议控制提供了控制和管理会议进程的一组服务, 包括会 议注册、 会议宣布、 会议启动、 会议发现以及会议的加入、 退出、 查询等。 ITU在T.120标准中定义了有关会议控制功能, IETF也制定了基于IP分组网的会议控制协议标准。 IETF的会议控制协议标准采用一组协议实现会议控制和会 议发现, 它们是: 会话描述协议(SDP)、 会话宣布协议(SAP)和会 话启动协议(SIP)等
第8章分布式多媒体友用 822会议系统相关的国际标准 8.2.2.1H320 H320是ⅠTU-T最先提出的一种关于会议系统的国际标准,该 标准是针对基于电路交换的N-ISDN网络环境(其带宽为64kb/s~ 2Mbs)而定义的,它包含了如下几个标准 ①H261:视频编解码器,视频压缩后的数据率为P×64kbS 即使用64kb/s整数倍速率的信道,最高达1920kb/s。为了使NTSC 和PAL制式之间相兼容,它定义了公共中间格式(CIF)
第 8 章 分布式多媒体应用 8.2.2 会议系统相关的国际标准 8.2.2.1 H.320 H.320是 ITU-T最先提出的一种关于会议系统的国际标准, 该 标准是针对基于电路交换的N-ISDN网络环境(其带宽为64 kb/s~ 2 Mb/s)而定义的, 它包含了如下几个标准: ① H.261: 视频编解码器, 视频压缩后的数据率为P×64 kb/s, 即使用64 kb/s整数倍速率的信道, 最高达1920 kb/s。为了使NTSC 和PAL制式之间相兼容, 它定义了公共中间格式(CIF)
第8章分布式多媒体友用 ②G.7lI、G72或G728(可选的):音频编解码器。其中, G.711为PCM编解码器标准,其速率为64kb/s,是标准的电话语音 编码;G728为码激励线性预测(CEIP)编解码器标准,其速率为 16kb/s,是3.4kHz电话质量的语音压缩编码;G722是一种7kHz 调频广播质量的语音编码标准,其速率在64kb/S以内。 ③H221:定义了64kb/s~2Mbs会议信道的体系结构和帧 格式 ④H242和H243:规定了建立连接时的呼叫控制,系统控制 单元通过端到网络信令进行网络访问,通过端到端信令进行端到 端的控制
第 8 章 分布式多媒体应用 ② G.711、G.722或G.728(可选的): 音频编解码器。其中, G.711为PCM编解码器标准, 其速率为64 kb/s, 是标准的电话语音 编码; G.728为码激励线性预测(CELP) 编解码器标准, 其速率为 16 kb/s, 是3.4 kHz电话质量的语音压缩编码; G.722是一种7 kHz 调频广播质量的语音编码标准, 其速率在64 kb/s以内。 ③ H.221: 定义了64 kb/s~2 Mb/s会议信道的体系结构和帧 格式。 ④ H.242和H.243: 规定了建立连接时的呼叫控制, 系统控制 单元通过端到网络信令进行网络访问, 通过端到端信令进行端到 端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