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武汉化工学院:《岩土力学》试题九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2,文件大小:57.5KB,团购合买
一.名词解释(2×5=10分) 1.塑性指数2.附加应力3.被动土压力4.压缩模量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岩土力学试题(九) 名词解释(2×5=10分) 1.当地下水自上向下渗流时,土层中骨架应力将 1.塑性指数2.附加应力3.被动土压力4.压缩模量 不变 B.减小C.增大 5.极限荷载 2.若单位基底压力不变,则增大基底面积,地基中附加应力的影响 填空题(1×15=15分) 1.在含水量不变的情况下,原状土与彻底扰动后饱和粘土的不排水强 A.变大 B.不变 度之比称为 3.土的颗粒越粗,其内摩擦角q 2.具有最优含水量W的土,其压实效果最,最优含水量可通过 A.越大 B.越小 C.无关 室内 试验测定。 4.当地基中附加应力曲线为矩形时,则地面载荷的形式为 3.一个上下两面均能排水的压缩土层,达到一固结度时,需要时间 A.条形竖向均布载荷B.矩形均布载荷C.满布均布载荷 10小时,若此土层仅有上层排水,则达到同一固结度所需时间为 5.挡土墙后填土的内摩擦角q增大,则被动土压力系数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4.用以判断无粘性土级配良好与否的两个参数分别是 6.土的饱和度是指 A.土粒体积与孔隙体积 B.土中水的体积与孔隙体积 5.干燥的无粘性土坡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时,土坡的坡角为 C.土中水的体积与土粒体积 6.粘性土通常用液性指数来判别软硬状态。现有某粘性土测得其初 7.在饱和软粘性土上修建建筑物,若施工速度很快,验算此地基短期 始含水量o=24%,塑限@p=19%,液限o=31%,可判断该粘性土 强度时,应当采用 强度指标 处于 状态。 A.UU(不排水剪)B.CU固结不排水剪)C.CD(固结排水剪) 7.挡土墙后应选择内摩擦角大,透水性好的填料,如快石、砾石、 8.用联合法测定粘性土的塑限,按国家标准规定,以圆锥下沉深度 粗砂等,可有效减小 土压力,从而提高墙体稳定性。 时的含水量为准。 8.当地下水自下而向上渗流时,土层中骨架承担的有效应力将 A. 17mm B. 10mm C. 2mm 9.松砂或软土在排水剪切过程中,其体积会」 9.粘性土液性指数L可表示粘性土所处的软硬状态,下列哪个数 10.土的三相是指 值表示土处于坚硬状态 11.同一种土孔隙比c与孔隙率n之间的关系是 C.I<0 、选择题(1×10=10分) 0.太沙基极限承载力公式是建立于 型式之上的

岩土力学试题(九) 一. 名词解释(2×5=10 分) 1.塑性指数 2. 附加应力 3. 被动土压力 4. 压缩模量 5.极限荷载 二. 填空题(1×15=15 分) 1. 在含水量不变的情况下,原状土与彻底扰动后饱和粘土的不排水强 度之比称为 。 2. 具有最优含水量 Wop 的土,其压实效果最_____,最优含水量可通过 室内______试验测定。 3. 一个上下两面均能排水的压缩土层,达到一固结度时,需要时间 10 小时,若此土层仅有上层排水,则达到同一固结度所需时间为 小时。 4. 用以判断无粘性土级配良好与否的两个参数分别是 和 。 5. 干燥的无粘性土坡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时,土坡的坡角为 6. 粘性土通常用液性指数来判别软硬状态。现有某粘性土测得其初 始含水量=24%,塑限p=19%,液限L=31%,可判断该粘性土 处于 状态。 7. 挡土墙后应选择内摩擦角大,透水性好的填料,如快石、砾石、 粗砂等,可有效减小 土压力,从而提高墙体稳定性。 8. 当地下水自下而向上渗流时,土层中骨架承担的有效应力将 9. 松砂或软土在排水剪切过程中,其体积会 。 10. 土的三相是指 、 、 。 11.同一种土孔隙比 e 与孔隙率 n 之间的关系是 。 三、选择题(1×10=10 分) 1. 当地下水自上向下渗流时,土层中骨架应力将 。 A.不变 B. 减小 C. 增大 2. 若单位基底压力不变,则增大基底面积,地基中附加应力的影响 深度将 。 A.变大 B. 不变 C. 变小 3. 土的颗粒越粗, 其内摩擦角 。 A. 越大 B. 越小 C. 无关 4. 当地基中附加应力曲线为矩形时, 则地面载荷的形式为 A. 条形竖向均布载荷 B. 矩形均布载荷 C. 满布均布载荷 5. 挡土墙后填土的内摩擦角增大,则被动土压力系数 。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6. 土的饱和度是指 之比。 A. 土粒体积与孔隙体积 B. 土中水的体积与孔隙体积 C. 土中水的体积与土粒体积 7. 在饱和软粘性土上修建建筑物,若施工速度很快,验算此地基短期 强度时, 应当采用 强度指标。 A. UU(不排水剪) B. CU(固结不排水剪) C. CD(固结排水剪) 8. 用联合法测定粘性土的塑限, 按国家标准规定, 以圆锥下沉深度 时的含水量为准。 A. 17mm B. 10mm C. 2mm 9. 粘性土液性指数 IL 可表示粘性土所处的软硬状态, 下列哪个数 值表示土处于坚硬状态 。 A. IL=0.17 B. IL=1 C. IL<0 10. 太沙基极限承载力公式是建立于 型式之上的

A.整体破坏B.局部破坏 C.冲切破坏 而不发生在最大剪应力的作用面?(15分) 四、问答题(3×5=15分) q=28/m 1.什么岩土的弹性模量、变形模量?试用图加以说明。 2.简述朗肯理论和库伦理论的运用条件 粘土=185kN/m3 试用摩尔圆画出:(1)单向拉伸(2)单向压缩(3)纯剪切 c1=20φ=20 (4)双向压缩(5)双向拉伸 五.计算题(50分) 1.某地基在自重作用下已完成固 砂土=180kNm3 结,以后受条形均布荷载p作用,又 基底A点以下的总应力分布为 ABCDA,加荷p后经t时的孔隙 水压力分布为ABCD(如图),压缩 第2题图 系数a=3×103cm2N,初始孔隙 t时孔隙水 总应力分布 比c=0.90.求 压力分布 4.有一条形均布荷载p=120kPa宽度3m,地基土的性质为o=15, (1)在p作用下A点的最终沉 200kPa c=15 kPa, y=18kNm3,基础的埋置深度由地面改为15m试问地 降量: 基的承载力安全系数增加了多少? (2)加荷p后至t时的沉降量,不透水层 (太沙基承载力系数,¢=15时,N2=1.8,N=12.9,N4=445) (3)t时的固结度 10分) (15分) 2.某挡土墙高5m墙背光滑直立,填土表面水平,墙后填土面上的 受荷状况及填土有关指标如图所示,试计算作用于挡土墙墙背 上的总主动土压力,并画出土压力分布图。(10分) 某饱和粘性土在三轴仪中进行固结不排水试验,施加围压力 σ3=200kNm,试样破坏时的主应力差σG3=280kNm2作用下, 测出孔隙水压力u=180kN/m2。测得有效内摩擦角q=24,有效 粘聚力c=80kN/m2,试说明为什么破坏面发生在a=57的平面

A. 整体破坏 B. 局部破坏 C. 冲切破坏 四、问答题(3×5=15 分) 1.什么岩土的弹性模量、变形模量?试用图加以说明。 2.简述朗肯理论和库伦理论的运用条件。 3.试用摩尔圆画出:(1)单向拉伸(2)单向压缩(3)纯剪切 (4)双向压缩 (5)双向拉伸 五.计算题(50 分) 1. 某地基在自重作用下已完成固 结,以后受条形均布荷载 p 作用, 基底 A 点以下的总应力分布为 ABCDA, 加荷 p 后经 t 时的孔隙 水压力分布为 ABCD(如图) ,压缩 系数 a=3×10-3 cm2 /N, 初始孔隙 比 e0=0.90, 求: (1)在 p 作用下 A 点的最终沉 降量; (2)加荷 p 后至 t 时的沉降量; (3)t 时的固结度。 (15 分) 2. 某挡土墙高 5m 墙背光滑直立,填土表面水平,墙后填土面上的 受荷状况及填土有关指标如图所示,试计算作用于挡土墙墙背 上的总主动土压力,并画出土压力分布图。(10 分) 3. 某饱和粘性土在三轴仪中进行固结不排水试验,施加围压力 3=200 kN/m2 , 试样破坏时的主应力差1-3=280 kN/m2作用下, 测出孔隙水压力 u=180 kN/m2。 测得有效内摩擦角 /=240 , 有效 粘聚力 c /=80 kN/m2 , 试说明为什么破坏面发生在=570 的平面 而不发生在最大剪应力的作用面?(15 分) 4. 有一条形均布荷载 p=120 kPa, 宽度 3m, 地基土的性质为=150 , c=15 kPa, =18kN/m3,基础的埋置深度由地面改为 1.5 m,试问地 基的承载力安全系数增加了多少? ( 太沙基承载力系数,=150 时,N=1.8, Nc=12.9,Nq=4.45) (10 分) 粘土1=18.5kN/m3 c1=20 1=200 4m 1m q=28 kN/m2 砂土2=18.0kN/m3 c2=0 2=300 第 2 题图 B 200kPa z 240kPa B A D uzt zt t 时孔隙水 压力分布 总应力分布 不可压缩 不透水层 4m p C 200kPa z 240kPa B A D uzt zt t 时孔隙水 压力分布 总应力分布 不可压缩 不透水层 4m p B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