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是指十二经脉之外“别道奇行” 的八条经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 阳驕脉、阴驕脉、阳维脉、阴维脉
第十三章 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是指十二经脉之外“别道奇行” 的八条经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 阳蹻脉、阴蹻脉、阳维脉、阴维脉
第一节督脉 督,本义为观察、审察,《说文》:“督,察也” 引伸为总督、统率、正中。 督脉主干行于身后正中线。 按十四经流注与足厥阴肝经衔接,交于任脉。 联系的脏腑器官主要有:胞中、心、脑、喉、目等。 其络脉从长强上背、项、头
第一节 督 脉 督,本义为观察、审察,《说文》: “督,察也” 。 引伸为总督、统率、正中。 督脉主干行于身后正中线。 按十四经流注与足厥阴肝经衔接,交于任脉。 联系的脏腑器官主要有:胞中、心、脑、喉、目等。 其络脉从长强上背、项、头
顺 额 项中 畜门 颜颡 喉咙后 肺 缺盆 脊 肝 中焦 腹里 A 少腹 脐中 骶 阴器
两目之下中央 (承泣) 一、督脉循行示意图 起于睛明 入脑 ⑤与足太阳 龈交 沟通 风府 陶道 基 风门 任脉行线 起于胞中 ①起源 并于脊里 身柱 沿膀胱经第一侧线(直者) AA. (♀) 腰中 () ⑥与任脉沟通 腰俞 ↓ ③旁支 器②本支 茎 入循誉络 ④与足少阴沟通 会阴 绕臀 长强—→ 会阳 贯脊属肾
两目之下中央 (承泣) 胞 中 起 于 (♀) 溺孔 阴器 会阴 (♂) 阴 茎 绕臀 长强 会阳 腰俞 身柱 风门 陶道 风府 龈交 入脑 并 于 脊 里 ③ 旁 支 ①起源 ②本支 贯脊属肾 起于睛明 ⑤与足太阳 沟通 腰中 沿 膀 胱 经 第 一 侧 线 ( 直 者 ) 入 循 膂 络 贯 心 任 脉 行 线 ⑥ 与 任 脉 沟 通 ④与足少阴沟通 一、督 脉 循 行 示 意 图
二、联系脏腑器官 生殖器,肾,脊,脑,心,目(晴明承泣),喉,唇 三、腧穴 本经穴:28 交会穴:会阴,风门,会阳(膀胱经,原属督脉) 另:后溪通督脉 被交会穴: 龈交 任脉 水沟 手阳明 足阳明、足太阳 脑户 足太阳 风府、 哑门 阳维 大椎 手足三阳 陶道 足太阳 长强 足少阴
二、联系脏腑器官 生殖器,肾,脊,脑,心,目(睛明,承泣),喉,唇 三、腧穴 本经穴:28 交会穴:会阴,风门,会阳(膀胱经,原属督脉), 另:后溪通督脉 被交会穴:龈交 任脉 水沟 手阳明 神庭 足阳明、足太阳 百会、脑户 足太阳 风府、哑门 阳维 大椎 手足三阳 陶道 足太阳 长强 足少阴
四、作用 五、病候 六、用药 鹿角胶 鹿角霜 皆通阳 生精补髓,养血益阳,强筋健骨 牛、羊、猪脊髓 督脉病多从足少阴、足太阳论治 叶天士称为“直入奇经” 通阳刚药:多入太阳,如附子、肉桂、干姜、川椒、桂枝、细辛、 蒿本等 通阳柔剂:多肾经药,如牛、羊、猪脊髓、麋角胶、熟地
四、作用 1. 统率、督领诸阳经脉气 “总督诸阳” , “阳脉之海” , “阳脉之都纲” 2. 督领经脉之海 3. 调补脑脊 4. 调节脏腑功能 通过膀胱经背俞穴 督脉本身有支脉, “并于脊里” 五、病候 六、用药 鹿角胶 鹿角霜 皆通阳 生精补髓,养血益阳,强筋健骨 牛、羊、猪脊髓 督脉病多从足少阴、足太阳论治 叶天士称为“直入奇经” 通阳刚药:多入太阳,如附子、肉桂、干姜、川椒、桂枝、细辛、 蒿本等 通阳柔剂:多肾经药,如牛、羊、猪脊髓、麋角胶、熟地
督脉穴 本经首穴为长强 末穴为龈交 名一穴 共28穴
督脉穴 本经首穴为长强 末穴为龈交 一名一穴 共28穴
1.长强* (DU1)络穴,督脉、足少阳、足少阴经交会穴 【定位】 在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取法:胸膝位或侧卧取之。 【主治】● 痔疾,脱肛,泄泻,便秘 癫狂痫,瘈疯 腰痛,尾骶骨痛 【操作】 斜刺,针尖向上与骶骨平行刺入0.5~1.0寸。 不得刺穿直肠,以防感染。 长强
长强 1.长强* (DU 1) 络穴,督脉、足少阳、足少阴经交会穴 【定位】 在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取法:胸膝位或侧卧取之。 【主治】 ● 痔疾,脱肛,泄泻,便秘 ● 癫狂痫,瘈疭 ● 腰痛,尾骶骨痛 【操作】 斜刺,针尖向上与骶骨平行刺入0.5~1.0寸。 不得刺穿直肠,以防感染
骶管 裂孔 岬 骶角 骶骨和尾骨 "n
骶骨和尾骨 岬 骶管 裂孔 骶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