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1再猖獗:农药使用后引起害虫再次大发生的现象。包括两种情形:一是原来防 治的对像再次大发生;二是原来的次要害虫由于失去自然控制作用而大发生。 2.迁飞性害虫:可以远距离、大范围、季节性迁移发生的害虫, 3秋蝗:东亚飞蝗的第一代成虫发生于秋季,故俗称秋蝗。 4.阻隔防治:通过机械的方法,阻止害虫与寄主植物或组织接触,从而达到防止 害虫危害的目的 5剃枝虫:粘虫的俗称,其喜欢取食作物的叶片,仅留残秆,故称之。 6.谷物保护剂:粮食入仓时伴入粮中,防止储粮害虫发生危害的一类药剂 7.Plant quarantine:植物检疫:植物检疫是依据国家法规,对调出和调入的植物 及其产品等进行检验和处理,以防止病、虫、杂草等有害物生物人为传播的一种带有 强制性的防治措施。 8不全周期型蚜虫:在年生活史中,只有孤雌生殖,没有两性生殖的生活史类 型。 9.Ecological strategy:生态对策,是害虫长期适应自然环境形成的有利于自身种 群繁衍的一种适应性,一般可分为K对策、对策和介于二者之间的中间类型等三种。 10.干母:蚜虫越冬卵孵化的个体。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30分)得分:分 1沟金针虫;3;钻蛀根茎,被害处如乱麻状。 2菜青虫;十字花;春季和秋季 3.飞蝗;3;西藏飞蝗。 4.Sitodiplosis mosellana;瘿蚊;籽粒秕瘦。 5.Leucania separata或Mythimna separata;偶发性;中温高湿, 6.Gryllotalpa unispina;3;钻蛀根茎部,被害处呈乱麻状。 7.二斑叶螨;雌成螨;6-8。 8玉米象;蛀食;飞到田间即将成熟的作物上产卵的。 9.Aphis gossypii;异寄主全周期型;花椒、石榴等。 10.危害严重;局部分布;人为传播。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得分: 分 1.③2.②3.④4.②5.③ 6.③7.③8.②9.③10.③
一、名词解释 1.再猖獗:农药使用后引起害虫再次大发生的现象。包括两种情形:一是原来防 治的对象再次大发生;二是原来的次要害虫由于失去自然控制作用而大发生。 2.迁飞性害虫:可以远距离、大范围、季节性迁移发生的害虫。 3.秋蝗:东亚飞蝗的第一代成虫发生于秋季,故俗称秋蝗。 4.阻隔防治:通过机械的方法,阻止害虫与寄主植物或组织接触,从而达到防止 害虫危害的目的。 5.剃枝虫:粘虫的俗称,其喜欢取食作物的叶片,仅留残秆,故称之。 6.谷物保护剂:粮食入仓时伴入粮中,防止储粮害虫发生危害的一类药剂。 7. Plant quarantine:植物检疫:植物检疫是依据国家法规,对调出和调入的植物 及其产品等进行检验和处理,以防止病、虫、杂草等有害物生物人为传播的一种带有 强制性的防治措施。 8.不全周期型蚜虫:在年生活史中,只有孤雌生殖,没有两性生殖的生活史类 型。 9. Ecological strategy:生态对策,是害虫长期适应自然环境形成的有利于自身种 群繁衍的一种适应性,一般可分为K对策、R对策和介于二者之间的中间类型等三种。 10.干母:蚜虫越冬卵孵化的个体。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30分) 得分: 分 1.沟金针虫;3;钻蛀根茎,被害处如乱麻状。 2.菜青虫;十字花;春季和秋季。 3.飞蝗;3;西藏飞蝗。 4. Sitodiplosis mosellana;瘿蚊;籽粒秕瘦。 5. Leucania separata或 Mythimna separata;偶发性;中温高湿。 6. Gryllotalpa unispina;3;钻蛀根茎部,被害处呈乱麻状。 7.二斑叶螨;雌成螨;6-8。 8.玉米象;蛀食;飞到田间即将成熟的作物上产卵的。 9. Aphis gossypii;异寄主全周期型;花椒、石榴等。 10.危害严重;局部分布;人为传播。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得分: 分 1.③ 2.② 3.④ 4.② 5.③ 6.③ 7.③ 8.② 9.③ 10.③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得分:分 1、简述农业害虫成灾的条件。 其一,必须有一定量的虫源,虫源基数越多,发生为害的可能性越大;(1.5分)》 其二,必须有适于害虫生长发育、繁殖和种群密度增加的生态环境条件,生态条 件适宜时,虫口密度就大;(1.5分) 其三,必须具备寄主作物的易受害生育期、抗虫性和产量等,如果害虫发生期与 寄主植物易受害期吻合、抗虫性弱,害虫就能构成较大危害。(2分) 2、简述植物抗虫性和抗虫三机制的含义。 不选择性昆虫对植物的不选择性是指昆虫不喜欢在某些植物上产卵、栖息或取食 的习性。对寄主的选择性受植物的形态解剖形状、生物化学、物候或植物生长特性所 形成的小生态条件的影响。植食性昆虫对寄主植物的选择主要是由于不同植物中含有 不同的次生物质所造成,这些物质常影响害虫的趋向取食、产卵等行为。(1.5分) 抗生性有些植物品种含有某些"有害"化学物质,或缺乏必要的营养物质,或虽有 营养物质但难以被昆虫利用,或油于虫害产生不利于害虫的物理、机械作用等原因, 引起害虫死亡率增高、繁殖率降低、生长受到抑制而不能完成发育或延迟发育,寿命 缩短等现象。(2分) 耐害性有些植物种类或品种虽然也遭受害虫的危害,害虫也能在其上正常生长发 育,但这些植物种类或品种具有很强的增殖或补偿能力,因此可以忍受虫害而不影响 或不显著影响产量。(1.5分) 3、简述麦红吸浆虫的生活史 小麦吸浆虫1年发生1代(1分),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圆茧越夏、越冬(1分)。 麦红吸浆虫的发生期与当地小麦的生育期具有密切的物候联系。一般越冬幼虫破茧活 动期小麦处于拔节期,(1分)化蛹期小麦处于孕穗期,羽化期产卵期小麦处于抽穗 期,幼虫孵化危害期小麦处于扬花灌浆期。(1分)小麦成熟后,吸浆虫幼虫陆续老 熟,脱壳入土,越夏、越冬。(1分) 4、简述二化螟与三化螟的分布与危害特点。 二化螟在国外分布于亚欧大陆及东南亚各国;国内几乎分布全国各地,在北方稻 区发生危害较为普遍。二化螟是一种多食性害虫,寄主有水稻、小麦、玉米、高粱、 茭白、野茭白、甘蔗、粟、慈姑、蚕豆、油茶、稗、游草及芦苇等,但以危害水稻为 主。(1分)三化螟分布于亚洲热带至温带南部;国内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主 要稻区,以沿海、沿江平原地区危害最重,三化螟食性专一,仅危害水稻和野生稻。 (1分)初孵幼虫群集叶鞘内危害,造成枯鞘,2龄以后幼虫蛀入稻株内危害,水稻分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得分: 分 1、简述农业害虫成灾的条件。 其一,必须有一定量的虫源,虫源基数越多,发生为害的可能性越大;(1.5分) 其二,必须有适于害虫生长发育、繁殖和种群密度增加的生态环境条件,生态条 件适宜时,虫口密度就大;(1.5分) 其三,必须具备寄主作物的易受害生育期、抗虫性和产量等,如果害虫发生期与 寄主植物易受害期吻合、抗虫性弱,害虫就能构成较大危害。(2分) 2、简述植物抗虫性和抗虫三机制的含义。 不选择性 昆虫对植物的不选择性是指昆虫不喜欢在某些植物上产卵、栖息或取食 的习性。对寄主的选择性受植物的形态解剖形状、生物化学、物候或植物生长特性所 形成的小生态条件的影响。植食性昆虫对寄主植物的选择主要是由于不同植物中含有 不同的次生物质所造成,这些物质常影响害虫的趋向取食、产卵等行为。(1.5分) 抗生性 有些植物品种含有某些"有害"化学物质,或缺乏必要的营养物质,或虽有 营养物质但难以被昆虫利用,或由于虫害产生不利于害虫的物理、机械作用等原因, 引起害虫死亡率增高、繁殖率降低、生长受到抑制而不能完成发育或延迟发育,寿命 缩短等现象。(2分) 耐害性 有些植物种类或品种虽然也遭受害虫的危害,害虫也能在其上正常生长发 育,但这些植物种类或品种具有很强的增殖或补偿能力,因此可以忍受虫害而不影响 或不显著影响产量。(1.5分) 3、简述麦红吸浆虫的生活史。 小麦吸浆虫1年发生1代(1分),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圆茧越夏、越冬(1分)。 麦红吸浆虫的发生期与当地小麦的生育期具有密切的物候联系。一般越冬幼虫破茧活 动期小麦处于拔节期,(1分)化蛹期小麦处于孕穗期,羽化期产卵期小麦处于抽穗 期,幼虫孵化危害期小麦处于扬花灌浆期。(1分)小麦成熟后,吸浆虫幼虫陆续老 熟,脱壳入土,越夏、越冬。(1分) 4、简述二化螟与三化螟的分布与危害特点。 二化螟在国外分布于亚欧大陆及东南亚各国;国内几乎分布全国各地,在北方稻 区发生危害较为普遍。二化螟是一种多食性害虫,寄主有水稻、小麦、玉米、高粱、 茭白、野茭白、甘蔗、粟、慈姑、蚕豆、油茶、稗、游草及芦苇等,但以危害水稻为 主。(1分)三化螟分布于亚洲热带至温带南部;国内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主 要稻区,以沿海、沿江平原地区危害最重,三化螟食性专一,仅危害水稻和野生稻。 (1分)初孵幼虫群集叶鞘内危害,造成枯鞘,2龄以后幼虫蛀入稻株内危害,水稻分
蘖期造成"枯心苗",(1分)孕穗期造成"死孕穗”,抽穗期造成白穗,成熟期造成虫伤 株。(2分) 5、简述我国蝗区的类型及特点。 (1)滨湖蝗区该区蝗情变动主要受湖水水位的影响,水位高时,湖滩裸露面积 小,蝗虫发生面积小;反之,湖滩裸露面积大,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较多,飞蝗密度 高、发生面积大。(1分) (2)河泛蝗区由于汛期河岸滩地易漫水,汛后大面积暴露荒芜,杂草丛生,适 于飞蝗孳生。(1分) (3)沿海蝗区海拔5m以下、距海水10-20km的近海地带。(1分) (4)内涝蝗区农田和荒地低洼,汛期不易排水而被淹,汛后干旱,耕作粗放, 是飞蝗的适生地。蝗区面积随年际间积水多少而异。(1分) (5)热带稀树草原蝗区主要分布于海南省的低海拔稀树草原地区,是根据历史 上和近年来东亚飞蝗发生情况及其生态地理特征总结而确定的新类型蝗区。(1分) 6、简述桃小食心虫的年生活史。 桃蛀果蛾在苹果产区1年发生1~2代。(1分)以老熟幼虫在土中作扁圆形茧越 冬。(1分)越冬深度一般在13cm以内,其中3cm深左右的土中占一半以上。(1分)在 北方大部分地区,越冬幼虫于5月上中旬开始出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出土盛期。 般于5月下旬后陆续出现越冬代成虫。第1代幼虫于7月初至9月上旬陆续老熟脱果落 地。第2代幼虫在果内危害至8月中、下旬开始脱果,一直延续到10月陆续入土越冬。 (2分) 六、论述题(二者任选一题,共10分) 得分:分 1、试述棉蚜的主要种类、在棉田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技术 我国危害棉花的蚜虫主要有棉蚜、棉黑蚜、苜蓿蚜、棉长管蚜等4种。(1分) 棉蚜以卵主要在花椒、石榴等第一寄主上越冬。(1分) 棉蚜在棉田的发生特点: (1)苗蚜。在棉苗出土至现蕾阶段发生的棉蚜,常称苗蚜。(1分) (2)伏蚜。伏蚜是棉蚜种群在盛夏形成的生物型,体型小、色黄、耐高温。在7 ~8月间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区常发生,伏蚜暴发时,蚜群密度急剧增长,有些棉苗 单株虫口达万头以上。(1分) (3)秋蚜。有些地区气候反常,加之施肥、喷药不当,在9~10月间的吐絮期, 棉田蚜虫虫口密度迅速增长,造成较严重的危害。(1分) 防治技术
蘖期造成"枯心苗",(1分)孕穗期造成"死孕穗",抽穗期造成白穗,成熟期造成虫伤 株。(2分) 5、简述我国蝗区的类型及特点。 (1)滨湖蝗区 该区蝗情变动主要受湖水水位的影响,水位高时,湖滩裸露面积 小,蝗虫发生面积小;反之,湖滩裸露面积大,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较多,飞蝗密度 高、发生面积大。(1分) (2)河泛蝗区 由于汛期河岸滩地易漫水,汛后大面积暴露荒芜,杂草丛生,适 于飞蝗孳生。(1分) (3)沿海蝗区 海拔5m以下、距海水10-20km的近海地带。(1分) (4)内涝蝗区 农田和荒地低洼,汛期不易排水而被淹,汛后干旱,耕作粗放, 是飞蝗的适生地。蝗区面积随年际间积水多少而异。(1分) (5)热带稀树草原蝗区 主要分布于海南省的低海拔稀树草原地区,是根据历史 上和近年来东亚飞蝗发生情况及其生态地理特征总结而确定的新类型蝗区。(1分) 6、简述桃小食心虫的年生活史。 桃蛀果蛾在苹果产区1年发生1~2代。(1分)以老熟幼虫在土中作扁圆形茧越 冬。(1分)越冬深度一般在13㎝以内,其中3㎝深左右的土中占一半以上。(1分)在 北方大部分地区,越冬幼虫于5月上中旬开始出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出土盛期。一 般于5月下旬后陆续出现越冬代成虫。第1代幼虫于7月初至9月上旬陆续老熟脱果落 地。第2代幼虫在果内危害至8月中、下旬开始脱果,一直延续到10月陆续入土越冬。 (2分) 六、论述题(二者任选一题,共10分) 得分: 分 1、试述棉蚜的主要种类、在棉田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技术 我国危害棉花的蚜虫主要有棉蚜、棉黑蚜、苜蓿蚜、棉长管蚜等4种。(1分) 棉蚜以卵主要在花椒、石榴等第一寄主上越冬。(1分) 棉蚜在棉田的发生特点: (1)苗蚜。在棉苗出土至现蕾阶段发生的棉蚜,常称苗蚜。(1分) (2)伏蚜。 伏蚜是棉蚜种群在盛夏形成的生物型,体型小、色黄、耐高温。在7 ~8月间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区常发生,伏蚜暴发时,蚜群密度急剧增长,有些棉苗 单株虫口达万头以上。(1分) (3)秋蚜。有些地区气候反常,加之施肥、喷药不当,在9~10月间的吐絮期, 棉田蚜虫虫口密度迅速增长,造成较严重的危害。(1分) 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1分) 2)化学防治 拌种药剂:3911;用药量为种子量的0.8-1%。(2分)口 喷雾当蚜虫数量达到防治指标后,天敌数量又未达到控制指标时,才采用喷雾防 治。(1分) 3)生物防治(1分) 2、试述麦蚜在麦田的种群消长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 我国北方冬麦区秋播麦苗出土后,麦蚜以有翅蚜陆续迁入麦田建立群落,由于气 温逐渐下降,种群密度上升缓慢。(1分)翌年2~3月份小麦返青后麦蚜开始活动危 害,以后随气温升高和小麦进入旺盛生长期,繁殖力逐渐增强,种群数量大增。(1 分)至抽穗前后,麦长管蚜大量迁入,麦蚜进入繁殖盛期,蚜量显著上升,乳熟期达 到高峰。(1分)因此,小麦从播种至收获的整个生育期虽遭麦蚜危害,但穗期(抽穗 至乳熟)是麦蚜危害的关键时期。小麦成熟前陆续产生有翅蚜飞离麦田。(1分) (一)农业防治(1分) (二)生物防治(1分) (三)物理防治(1分) (四)药剂防治 种子处理在小麦黄矮病流行区,种子处理是大面积治蚜防病的有效措施。目前种 子处理多选用60%3911乳油,用药量为种子量的0.2~0.3%,用种子量7%左右的水稀 释后均匀喷拌于种子上,堆闷12小时后播种,可维持药效30天以上。(2分) 喷药穗期治蚜要选用速效或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以减少对谷物的污染和对天敌的 杀伤作用。(1分)
1)农业防治(1分) 2)化学防治 拌种 药剂:3911;用药量为种子量的0.8-1%。(2分) 喷雾 当蚜虫数量达到防治指标后,天敌数量又未达到控制指标时,才采用喷雾防 治。(1分) 3)生物防治(1分) 2、试述麦蚜在麦田的种群消长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 我国北方冬麦区秋播麦苗出土后,麦蚜以有翅蚜陆续迁入麦田建立群落,由于气 温逐渐下降,种群密度上升缓慢。(1分)翌年2~3月份小麦返青后麦蚜开始活动危 害,以后随气温升高和小麦进入旺盛生长期,繁殖力逐渐增强,种群数量大增。(1 分)至抽穗前后,麦长管蚜大量迁入,麦蚜进入繁殖盛期,蚜量显著上升,乳熟期达 到高峰。(1分)因此,小麦从播种至收获的整个生育期虽遭麦蚜危害,但穗期(抽穗 至乳熟)是麦蚜危害的关键时期。小麦成熟前陆续产生有翅蚜飞离麦田。(1分) (一)农业防治(1分) (二)生物防治(1分) (三)物理防治(1分) (四)药剂防治 种子处理 在小麦黄矮病流行区,种子处理是大面积治蚜防病的有效措施。目前种 子处理多选用60% 3911乳油,用药量为种子量的0.2~0.3%,用种子量7%左右的水稀 释后均匀喷拌于种子上,堆闷12小时后播种,可维持药效30天以上。(2分) 喷药 穗期治蚜要选用速效或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以减少对谷物的污染和对天敌的 杀伤作用。(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