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节日相关内容 劳动节相关内容 劳动节由来 此节源于美国芝加哥的工人大罢工。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20多万工 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终于获得了胜 利。为纪念这次工人运动,1889年7月14日,由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召集的社会 主义者代表大会,在法国巴黎隆重开幕。大会上,与会代表一致同意:把5月1 日定为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节日。这一决议得到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1890 年5月1日,欧美各国的工人阶级率先走上街头,举行盛大的示威游行与集会, 争取合法权益。从此,每逢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要集会、游行,以示庆 祝 中国人民庆祝劳动节的活动可追溯至1918年。是年,一些革命的知识分子 在上海、苏州等地向群众散发介绍“五一”的传单。1920年5月1日,北京、 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工人群众走上街头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集会。新中国成 立后,我国于1949年12月将“五一”定为法定的劳动节 劳动节标语 1.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 2.弘扬劳模精神,讴歌劳动创造! 3.劳动光荣!劳动伟大! 向劳动模范学习,向劳动模范致敬! 5.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 6.弘扬劳模精神,促进振兴大业! 端午节相关内容 端午节的民间传说 纪念屈原: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 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 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 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 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 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后来这习
其他节日相关内容 一、劳动节相关内容 劳动节由来 此节源于美国芝加哥的工人大罢工。1886 年 5 月 1 日,芝加哥的 20 多万工 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终于获得了胜 利。为纪念这次工人运动,1889 年 7 月 14 日,由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召集的社会 主义者代表大会,在法国巴黎隆重开幕。大会上,与会代表一致同意:把 5 月 1 日定为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节日。这一决议得到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1890 年 5 月 1 日,欧美各国的工人阶级率先走上街头,举行盛大的示威游行与集会, 争取合法权益。从此,每逢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要集会、游行,以示庆 祝。 中国人民庆祝劳动节的活动可追溯至 1918 年。是年,一些革命的知识分子 在上海、苏州等地向群众散发介绍“五一”的传单。1920 年 5 月 1 日,北京、 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工人群众走上街头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集会。新中国成 立后,我国于 1949 年 12 月将“五一”定为法定的劳动节。 劳动节标语 1.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 2.弘扬劳模精神,讴歌劳动创造! 3.劳动光荣!劳动伟大! 4.向劳动模范学习,向劳动模范致敬! 5.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 6.弘扬劳模精神,促进振兴大业! 二、端午节相关内容 端午节的民间传说 纪念屈原: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 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 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 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 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 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后来这习
俗传遍了全国,甚至还传到了朝鲜、日本、东南亚各国。 纪念伍子胥:江浙地区端午节最早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吴国大夫伍子胥。吴 王夫差因听信谗言,赐伍子胥宝剑自刎。伍子胥死前对人说:“我死后,将我眼 睛挖出悬挂在东城门上,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夫差听说后大怒,命令把伍子 胥尸体在五月五日投入河中。为纪念伍子胥,苏州民间后来自发在端午节形成了 系列的民俗活动。 纪念孝女曹娥: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 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 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 纪念女诗人秋瑾:秋瑾字睿卿竞雄,号鉴湖女侠,小字玉姑,浙江绍兴人, 幼年擅长诗、词、歌、赋,并且喜欢骑马、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之称。 28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在预谋起义时为清兵所捕,至死不屈,于光绪三 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后人为敬仰她的诗,哀悼她的忠勇事迹, 于是,与诗人节合并来纪念她,而诗人节又是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 端午节习俗 1.赛龙舟、洗龙湫水。龙湫水也就是龙舟竞渡过的水,人们认为那是好水 活水,故常有喜喝龙湫水、洗龙湫水浴的习俗,民间也就有“五月节洗龙湫水” 的俗语流传。 2.吃粽子。端午节粽子主料:糯米,为禾本科草本植物糯稻的种子。味甘、 性温,入脾、胃、肺经:具有益肺气、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汘之功效。(糯 米有收涩作用,对尿频,盗汗有较好的食疗效果。)主治:脾胃虚弱,体倦乏力 少食,腹泻;气虚自汗。竹叶甘,淡,寒。主治:热病心烦口渴,咽喉炎,口腔 炎,牙龈肿痛,心火织盛引起的口舌生疮,尿少赤*。还可以清热除烦:用于热 疡烦热,心烦不寐,小儿夜啼。另配料可以随意选用,有大枣、榛子、苡米、花 生、莲子、芡实...也都有滋补保健。 3.挂香囊。我国很多地方有端午节挂香囊的习俗,也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方 法。自制端午香囊用到的中药有苍术、藿香、吴茱萸、艾叶、肉桂、砂仁、白芷, 每味各两克,另外再加1克丁香。将这几味中药研细,然后放在致密的布袋中, 缝合好。可以佩戴在胸前、腰际或肚脐处,也可以把香囊挂在门口、室内或车内。 这几味中药,中医认为有散风驱寒、健脾和胃、理气止痛、通九窍的功能,从而
俗传遍了全国,甚至还传到了朝鲜、日本、东南亚各国。 纪念伍子胥:江浙地区端午节最早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吴国大夫伍子胥。吴 王夫差因听信谗言,赐伍子胥宝剑自刎。伍子胥死前对人说:“我死后,将我眼 睛挖出悬挂在东城门上,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夫差听说后大怒,命令把伍子 胥尸体在五月五日投入河中。为纪念伍子胥,苏州民间后来自发在端午节形成了 一系列的民俗活动。 纪念孝女曹娥: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 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 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 纪念女诗人秋瑾:秋瑾字睿卿竞雄,号鉴湖女侠,小字玉姑,浙江绍兴人, 幼年擅长诗、词、歌、赋,并且喜欢骑马、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之称。 28 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在预谋起义时为清兵所捕,至死不屈,于光绪三 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后人为敬仰她的诗,哀悼她的忠勇事迹, 于是,与诗人节合并来纪念她,而诗人节又是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 端午节习俗 1.赛龙舟、洗龙湫水。龙湫水也就是龙舟竞渡过的水,人们认为那是好水、 活水,故常有喜喝龙湫水、洗龙湫水浴的习俗,民间也就有“五月节洗龙湫水” 的俗语流传。 2.吃粽子。端午节粽子主料:糯米,为禾本科草本植物糯稻的种子。味甘、 性温,入脾、胃、肺经;具有益肺气、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之功效。( 糯 米有收涩作用,对尿频,盗汗有较好的食疗效果。)主治:脾胃虚弱,体倦乏力, 少食,腹泻;气虚自汗。竹叶甘,淡,寒。主治:热病心烦口渴,咽喉炎,口腔 炎,牙龈肿痛,心火织盛引起的口舌生疮,尿少赤**。还可以清热除烦:用于热 疡烦热,心烦不寐,小儿夜啼。另配料可以随意选用,有大枣、榛子、苡米、花 生、莲子、芡实.....也都有滋补保健。 3.挂香囊。我国很多地方有端午节挂香囊的习俗,也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方 法。自制端午香囊用到的中药有苍术、藿香、吴茱萸、艾叶、肉桂、砂仁、白芷, 每味各两克,另外再加 1 克丁香。将这几味中药研细,然后放在致密的布袋中, 缝合好。可以佩戴在胸前、腰际或肚脐处,也可以把香囊挂在门口、室内或车内。 这几味中药,中医认为有散风驱寒、健脾和胃、理气止痛、通九窍的功能,从而
起到防病的作用 4.悬艾叶菖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 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 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 药物 5.喝雄黄。酒医史渊源《清嘉录》记载:“硏雄黄末,屑蒲根,和酒饮之, 谓之雄黄酒。我国民间有“早端午、晚中秋”之说,认为辰属龙,辰时正是群龙 行雨之时,在端午节早晨摆雄黄酒宴,是百姓企盼出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好 年景。”制备雄黄酒的方法很简单,用于*饮用的,则取微量经过水飞处理的雄 黄细粉,现行药典规定内服用量为0.05克~0.1克放入一只小碗或小杯中,再 加入15毫升~20毫升白酒,用筷子将其搅溶,再将上层带有微红*的酒液倒入 定量白酒中,碗底或杯底的沉淀物则弃之不用,饮用量约15毫升左右 6.煮大蒜。大蒜是一种中药,味辛甘,能杀毒灭菌,熟食能清肠胃毒素,疏 通血脉。端阳节早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煮食新蒜头,以疏通血脉,消毒 灭菌 7.滚吃鸡鸭鹅蛋。全国各地均为流行。端午早晨,东北一带是由长者将煮熟 的鸡鸭鹅蛋放在儿童的肚皮上滚动,然后剥皮让儿童吃下,据说这样做可免去儿 童的肚子疼,实则为节日的一种嬉儿游戏。 8.驱五毒。五毒是指蝎子、蜈蚣、毒蛇、虾螈、壁虎五种毒虫。“端阳节, 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三、圣诞节相关内容 圣诞节由来 每年12月25日,是基督徒庆祝耶稣基督诞生的庆祝日,即圣诞节。这一天, 基督教会把它当作耶稣的诞辰来庆祝,世界所有的基督教会都举行特别的礼拜仪 式。有学者认为,圣诞节是基督教同化了其他异教而保留下来的节日,之前的不 少异教派都是在12月25日左右纪念他们的神,因此这些关于太阳的印欧神话被 近现代耶经学者们认为才是耶稣信仰的起源。 教会开始并无圣诞节,约在耶稣升天后百余年内才有。据说:第一个圣诞节 是在公元138年,由罗马主教圣克里门倡议举行。而教会史载第一个圣诞节则在
起到防病的作用。 4.悬艾叶菖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 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 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 药物。 5.喝雄黄。酒医史渊源《清嘉录》记载:“研雄黄末,屑蒲根,和酒饮之, 谓之雄黄酒。我国民间有“早端午、晚中秋”之说,认为辰属龙,辰时正是群龙 行雨之时,在端午节早晨摆雄黄酒宴,是百姓企盼出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好 年景。”制备雄黄酒的方法很简单,用于**饮用的,则取微量经过水飞处理的雄 黄细粉,现行药典规定内服用量为 0.05 克~0.1 克放入一只小碗或小杯中,再 加入 15 毫升~20 毫升白酒,用筷子将其搅溶,再将上层带有微红**的酒液倒入 定量白酒中,碗底或杯底的沉淀物则弃之不用,饮用量约 15 毫升左右。 6.煮大蒜。大蒜是一种中药,味辛甘,能杀毒灭菌,熟食能清肠胃毒素,疏 通血脉。端阳节早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煮食新蒜头,以疏通血脉,消毒 灭菌。 7.滚吃鸡鸭鹅蛋。全国各地均为流行。端午早晨,东北一带是由长者将煮熟 的鸡鸭鹅蛋放在儿童的肚皮上滚动,然后剥皮让儿童吃下,据说这样做可免去儿 童的肚子疼,实则为节日的一种嬉儿游戏。 8.驱五毒。五毒是指蝎子、蜈蚣、毒蛇、虾螈、壁虎五种毒虫。“端阳节, 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三、圣诞节相关内容 圣诞节由来 每年 12 月 25 日,是基督徒庆祝耶稣基督诞生的庆祝日,即圣诞节。这一天, 基督教会把它当作耶稣的诞辰来庆祝,世界所有的基督教会都举行特别的礼拜仪 式。有学者认为,圣诞节是基督教同化了其他异教而保留下来的节日,之前的不 少异教派都是在 12 月 25 日左右纪念他们的神,因此这些关于太阳的印欧神话被 近现代耶经学者们认为才是耶稣信仰的起源。 教会开始并无圣诞节,约在耶稣升天后百余年内才有。据说:第一个圣诞节 是在公元 138 年,由罗马主教圣克里门倡议举行。而教会史载第一个圣诞节则在
公元336年。事实上,耶稣确切的出生日期是存在争议的,除了《新约》以外 没有任何记载提到过耶稣;《新约》不知道日期,当然就没有人知道确切日期了。 在西元后的头三百年间,耶稣的生日是在不同的日子庆祝的 圣诞节习俗 圣诞习俗数量众多,包括世俗,宗教,国家,圣诞相关,国与国之间差别很 大。大部分人熟悉的圣诞符号及活动,如圣诞树,圣诞火腿,圣诞柴,冬青,槲 寄生以及互赠礼物,都是基督教传教士从早期 Asatru异教的冬至假日Yule里吸 收而来。圣诞树被认为最早出现在德国。 十九世纪,圣诞卡的流行、圣诞老人的出现,圣诞节也开始流行起来了。西 方儿童在圣诞夜临睡之前,要在壁炉前或枕头旁放上一只袜子,等候圣诞老人在 他们入睡后把礼物放在袜子内。圣诞节挂圣诞袜的习俗就是在此时诞生的。在西 方,扮演圣诞老人也是一种习俗。 圣诞老人的由来 关于圣诞老人的由来,说法最广的就是主教尼古拉斯,家庭富有,父母亲是 非常热心的天主教友,不幸早逝,尼古拉长大以后,便把丰富的财产,全部捐送 给贫苦可怜的人,自己则出家修道,献身教会,终生为社会服务。尼古拉后来作 了神父,而且还升为主教。他一生当中,做了很多慈善的工作,他最喜欢在暗中 帮助穷人,圣诞老人是他后来的别号。东正教尊重尼古拉斯,视其为创造奇迹的 人 也有传说是北欧神话中司智慧,艺术,诗词,战争的奥丁神,寒冬时节,骑 上他那八脚马坐骑驰骋于天涯海角,惩恶扬善,分发礼物。与此同时,其子雷神 着红衣以闪电为武器与冰雪诸神昏天黑地恶战一场,最终战胜寒冷。据异教传说, 圣诞老人为奥丁神后裔。 圣诞老人的来源要追溯到上世纪,他是不同传说和神秘人型的结合体。 圣诞节食俗 正像中国人过春节吃年饭一样,欧美人过圣诞节也很注重全家人围坐在圣诞 树下,共进节日美餐。圣诞大餐吃火鸡的习俗始于1620年。这种风俗盛于美国。 当年欧洲人移民到美洲,物产贫乏,只有遍布山野的火鸡,于是他们便捉火鸡
公元 336 年。事实上,耶稣确切的出生日期是存在争议的,除了《新约》以外, 没有任何记载提到过耶稣;《新约》不知道日期,当然就没有人知道确切日期了。 在西元后的头三百年间,耶稣的生日是在不同的日子庆祝的。 圣诞节习俗 圣诞习俗数量众多,包括世俗,宗教,国家,圣诞相关,国与国之间差别很 大。大部分人熟悉的圣诞符号及活动,如圣诞树,圣诞火腿,圣诞柴,冬青,槲 寄生以及互赠礼物,都是基督教传教士从早期 Asatru 异教的冬至假日 Yule 里吸 收而来。圣诞树被认为最早出现在德国。 十九世纪,圣诞卡的流行、圣诞老人的出现,圣诞节也开始流行起来了。西 方儿童在圣诞夜临睡之前,要在壁炉前或枕头旁放上一只袜子,等候圣诞老人在 他们入睡后把礼物放在袜子内。圣诞节挂圣诞袜的习俗就是在此时诞生的。在西 方,扮演圣诞老人也是一种习俗。 圣诞老人的由来 关于圣诞老人的由来,说法最广的就是主教尼古拉斯,家庭富有,父母亲是 非常热心的天主教友,不幸早逝,尼古拉长大以后,便把丰富的财产,全部捐送 给贫苦可怜的人,自己则出家修道,献身教会,终生为社会服务。尼古拉后来作 了神父,而且还升为主教。他一生当中,做了很多慈善的工作,他最喜欢在暗中 帮助穷人,圣诞老人是他后来的别号。东正教尊重尼古拉斯,视其为创造奇迹的 人。 也有传说是北欧神话中司智慧,艺术,诗词,战争的奥丁神,寒冬时节,骑 上他那八脚马坐骑驰骋于天涯海角,惩恶扬善,分发礼物。与此同时,其子雷神 着红衣以闪电为武器与冰雪诸神昏天黑地恶战一场,最终战胜寒冷。据异教传说, 圣诞老人为奥丁神后裔。 圣诞老人的来源要追溯到上世纪,他是不同传说和神秘人型的结合体。 圣诞节食俗 正像中国人过春节吃年饭一样,欧美人过圣诞节也很注重全家人围坐在圣诞 树下,共进节日美餐。圣诞大餐吃火鸡的习俗始于 1620 年。这种风俗盛于美国。 当年欧洲人移民到美洲,物产贫乏,只有遍布山野的火鸡,于是他们便捉火鸡
作为过节的主菜。此后一直沿袭至今。而在当时吃火鸡,是为了庆祝感恩节,由 于感恩节是每年11月第四周的星期四。已经非常接近圣诞节这个一年中的大节 日。而圣诞节正是感恩耶稣降临的日子。因此,象征感恩的火鸡大餐便延伸到了 圣诞节。在感恩节和圣诞节这两个大日子,火鸡更是传统的食品 澳大利亚人爱在平安夜里,全家老小约上亲友成群结队地到餐馆去吃一顿圣 诞大餐,其中,火鸡、腊鸡、烧牛仔肉和猪腿必不可少,同时伴以名酒,吃得大 家欢天喜地
作为过节的主菜。此后一直沿袭至今。而在当时吃火鸡,是为了庆祝感恩节,由 于感恩节是每年 11 月第四周的星期四。已经非常接近圣诞节这个一年中的大节 日。而圣诞节正是感恩耶稣降临的日子。因此,象征感恩的火鸡大餐便延伸到了 圣诞节。在感恩节和圣诞节这两个大日子,火鸡更是传统的食品。 澳大利亚人爱在平安夜里,全家老小约上亲友成群结队地到餐馆去吃一顿圣 诞大餐,其中,火鸡、腊鸡、烧牛仔肉和猪腿必不可少,同时伴以名酒,吃得大 家欢天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