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Assembly Language Programming》课程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中断和输入/输出程序设计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PT,文档页数:153,文件大小:755KB,团购合买
第10章中断和输入/输出程序设计 10.1概述 10.2中断处理程序设计 10.3DOS功能调用 10.4BIos中断调用 10.5输入/输出程序设计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PT)

第幸中断和输入出程秀设计 第10章中断和输入/输出程序设计 10.1概述 102中断处理程序设计 10.3DOS功能调用 10.4BIOS中断调用 0.5输入输出程序设计 BACK

第10章 中断和输入/输出程序设计 第10章 中断和输入/输出程序设计 10.1 概述 10.2 中断处理程序设计 10.3 DOS功能调用 10.4 BIOS中断调用 10.5 输入/输出程序设计

第10幸中断和输入/输出程设计 10.1概述 在微型计算机中,CPU与外部设备之间的信息传送是通过 接口进行的,每个接口由一组奇存器组成,这些寄存器用来存 放命令、状态和数据,为了对这些寄存器进行存取,它们都分 配有一个称为O端口的地址编码。在80x86系统中,IO端口 编址在一个独立的地址空间中,这个空间对80X86来讲,允许 设置64K个8位端口或32K个16位端口;80386和80486提供了 个独立的IO地址空间。IO地址空间由216(64K)个可独立编址 的8位端口(即64KB)组成。任意两个连续的8位端口可作为16 位端口处理;4个连续的8位端口可作为32位端口处理

第10章 中断和输入/输出程序设计 10.1 概 述 在微型计算机中,CPU与外部设备之间的信息传送是通过 接口进行的,每个接口由一组寄存器组成,这些寄存器用来存 放命令、状态和数据,为了对这些寄存器进行存取,它们都分 配有一个称为I/O端口的地址编码。在80x86系统中,I/O端口 编址在一个独立的地址空间中,这个空间对80x86来讲,允许 设置64K个8位端口或32K个16位端口;80386和80486提供了一 个独立的I/O地址空间。I/O地址空间由216(64 K)个可独立编址 的8位端口(即64 KB)组成。任意两个连续的8位端口可作为16 位端口处理;4个连续的8位端口可作为32位端口处理

第10幸中断和输入/输出程设计 因此,这个IO地址空间对80486来讲,最多能提供64K个8 位端口、32K个16位端口、16K个32位端口或总容量不超过64 KB的不同位端口的组合。这64K的IO地址空间是指物理地址而 不是线性地址,因为IO指令不经过分段或分页部件。处理器要 访问的是存储地址空间还是IO地址空间是容易区分的。所有IO 端口与CPU之间的通信都是由输入/输出指令完成的。其中输入 指令完成从IO到CPU的信息传送;而输出指令完成从CPU到I/O 的信息传送

第10章 中断和输入/输出程序设计 因此,这个I/O地址空间对80486来讲,最多能提供64 K个8 位端口、32 K个16位端口、16 K个32位端口或总容量不超过64 KB的不同位端口的组合。这64 K的I/O地址空间是指物理地址而 不是线性地址,因为I/O指令不经过分段或分页部件。处理器要 访问的是存储地址空间还是I/O地址空间是容易区分的。所有I/O 端口与CPU之间的通信都是由输入/输出指令完成的。其中输入 指令完成从I/O到CPU的信息传送;而输出指令完成从CPU到I/O 的信息传送

第10幸中断和输入/输出程设计 输入和输出设备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程序、 数据和各种现场采集到的信息要通过输入装置输入至计算机。 计算结果或各种控制信息要输出到各种输出设备,以便显示、 打印和实现各种控制操作。因此,CPU与输入/输出设备之间 的信息交换也是计算机系统中非常重要和十分频繁的操作。 输入过程是:输入设备把数据送到接口,由CPU执行输 入程序把接口中的数据读入CPU,再根据需要放入存储器或寄 存器中。处理程序完成对数据的处理并将处理结果放入指定的 寄存器或存储器中

第10章 中断和输入/输出程序设计 输入和输出设备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程序、 数据和各种现场采集到的信息要通过输入装置输入至计算机。 计算结果或各种控制信息要输出到各种输出设备,以便显示、 打印和实现各种控制操作。因此,CPU与输入/输出设备之间 的信息交换也是计算机系统中非常重要和十分频繁的操作。 输入过程是:输入设备把数据送到接口,由CPU执行输 入程序把接口中的数据读入CPU,再根据需要放入存储器或寄 存器中。处理程序完成对数据的处理并将处理结果放入指定的 寄存器或存储器中

第10幸中断和输入/输出程设计 输出过程:CPU执行输出程序,将存储器或寄存器中等 待输出的内容送到输出接口中,然后启动输出设备,将接口中 的数据通过输出设备输出。 输入/输出的基本条件是:连接CPU与外设的接口电路和 相应的软件—驱动程序

第10章 中断和输入/输出程序设计 输出过程:CPU执行输出程序,将存储器或寄存器中等 待输出的内容送到输出接口中,然后启动输出设备,将接口中 的数据通过输出设备输出。 输入/输出的基本条件是:连接CPU与外设的接口电路和 相应的软件——驱动程序

第10幸中断和输入/输出程设计 10.1.1O指令ⅣN和OUT 1.格式 输入指令: in OPl, OP2 I AL, imm IN AX, imm IN EAX, imm IN AL, DX IN AX, X IN EAX, DX

第10章 中断和输入/输出程序设计 10.1.1 I/O指令IN和OUT 1.格式 输入指令: IN OP1, OP2 IN AL, imm8 IN AX, imm8 IN EAX, imm8 IN AL, DX IN AX, DX IN EAX, DX

第10幸中断和输入/输出程设计 输出指令: OUT OPI, OP2 out imma, AL oUt imm8, AX out imm, EAX OUT DX, AL OUT DX, AX OUT DX, EAX

第10章 中断和输入/输出程序设计 输出指令: OUT OP1, OP2 OUT imm8, AL OUT imm8, AX OUT imm8, EAX OUT DX, AL OUT DX, AX OUT DX, EAX

第10幸中断和输入/输出程设计 2.功能: I/O指令ⅠN和OUT用于在IO端口和AL、AX或EAX累加器 之间交换数据。输入指令ⅠN完成从O到CPU的信息传送;输出 指令OUT完成从CPU到I/O的信息传送。 3.端口访问方法 80486有16条Ⅰ/O地址线,I/0端口范围是64K。访问端口方 法有两种: ①用1字节立即数指定的方法,可以访问0~255的端口; ②采用DX寄存器间接寻址方法,可以访问0~(64K-1)个 端口中的任一端口

第10章 中断和输入/输出程序设计 2.功能: I/O指令IN和OUT用于在I/O端口和AL、AX或EAX累加器 之间交换数据。输入指令IN完成从I/O到CPU的信息传送;输出 指令OUT完成从CPU到I/O的信息传送。 3.端口访问方法 80486有16条I/O地址线,I/O端口范围是64 K。访问端口方 法有两种: ① 用1字节立即数指定的方法,可以访问0~255的端口; ② 采用DX寄存器间接寻址方法,可以访问0~(64 K-1)个 端口中的任一端口

第10幸中断和输入/输出程设计 4.举例 NAL,OFAH;从端口OFAH输入8位数到AL IN EAX, 28H 将端口28H、29H、2AH和2BH的32位数送EAX MOV DX,3AEH;IO地址大于255时,应通过DX间接寻址 In AX, DX ;从DX指出的端口输入16位数到AX OUT21H,AL;将8位数从A输出到端口21H OUT DX,EAX;将32位数从EAX输出到DX指出的端口

第10章 中断和输入/输出程序设计 4.举例 IN AL, 0FAH ;从端口0FAH输入8位数到AL IN EAX,28H ;将端口28H、29H、2AH和2BH的32位数送EAX MOV DX, 3AEH ;I/O地址大于255时,应通过DX间接寻址 IN AX, DX ;从DX指出的端口输入16位数到AX OUT 21H,AL ;将8位数从AL输出到端口21H OUT DX, EAX ;将32位数从EAX输出到DX指出的端口

第10幸中断和输入/输出程设计 5.说明 在保护方式下,当处理器遇到一条ⅠO指令时,它首先检 查现行任务的特权级是否高于或等于ⅣO特权级,即是否 CPL<IOP1。若是,则执行IO操作;否则,处理器检查IO允 许位图,若IO允许位图不允许访问,则会发生异常13

第10章 中断和输入/输出程序设计 5.说明 在保护方式下,当处理器遇到一条I/O指令时,它首先检 查现行任务的特权级是否高于或等于I/O特权级,即是否 CPL≤IOP1。若是,则执行I/O操作;否则,处理器检查I/O允 许位图,若I/O允许位图不允许访问,则会发生异常13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PT)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153页,可试读30页,点击继续阅读 ↓↓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