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的描述 一新授课 ★整体设计说明★ 本课从一则故事和几张图片引入,说明在物理学中,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再由 几个事例说明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再由几个事例说明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在确定物 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前,需要选定一个标准,这个被选定的标准(或事先假定不动的物体)就是 参照物。然后由一战中飞行员抓子弹的事例说明相对静止的概念。典型例题后以风洞实验结束 本课课程。 ★教材分析★ 这是学生认识机械运动的开始,也是力学的基础知识。机械运动的引出,科学地描述了人 们对运动的认识,体现了科学的严密性和完整性。学生对运动并不陌生,但要描述一个物体的 运动并不容易,这方面学生有体验,如:乘坐火车就经常出现判断上的失误。本节从生活实际 (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理性认识),体现了课程标准要求的注重让学生经 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知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理性认识自 然现象,科学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本节内容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有重要的作 用。本节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在生产、生活和科技中有着其实际意义,是“运动的快 慢”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高中阶段学习运动学的基础。 ★教法建议★ 物体运动描述的核心是选择参照物。对参照物的学习,仅仅通过讲解不能让学生理解透彻, 而应当让学生观察图片、视频或者动画,设计物理情景,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学习参照物概念, 学会描述机械运动。 描述物体运动和运动分类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要通过设计学生能参与的活动,提出引起学 生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中学习本节内容。 ★学情分析★ 运动是普遍的现象,学生有感性认识,但如何科学地描述运动,学生还未接触到。可以说 学生对运动的认知是肤浅的,表面化的,缺乏对知识的再编码,还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我们 需要引导学生从繁杂多样的运动个体中总结出规律,完成理性认识的升华。 ★学法引导★ 在这之前学生通过生活接触过“运动的描述”相关知识,但只是一知半解。而课本中主要 以图片和列举了几个例子,让学生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和运动物体具有的共同特征
运动的描述 —新授课 ★整体设计说明★ 本课从一则故事和几张图片引入,说明在物理学中,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再由 几个事例说明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再由几个事例说明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在确定物 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前,需要选定一个标准,这个被选定的标准(或事先假定不动的物体)就是 参照物。然后由一战中飞行员抓子弹的事例说明相对静止的概念。典型例题后以风洞实验结束 本课课程。 ★教材分析★ 这是学生认识机械运动的开始,也是力学的基础知识。机械运动的引出,科学地描述了人 们对运动的认识,体现了科学的严密性和完整性。学生对运动并不陌生,但要描述一个物体的 运动并不容易,这方面学生有体验,如:乘坐火车就经常出现判断上的失误。本节从生活实际 (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理性认识),体现了课程标准要求的注重让学生经 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知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理性认识自 然现象,科学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本节内容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有重要的作 用。本节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在生产、生活和科技中有着其实际意义,是“运动的快 慢”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高中阶段学习运动学的基础。 ★教法建议★ 物体运动描述的核心是选择参照物。对参照物的学习,仅仅通过讲解不能让学生理解透彻, 而应当让学生观察图片、视频或者动画,设计物理情景,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学习参照物概念, 学会描述机械运动。 描述物体运动和运动分类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要通过设计学生能参与的活动,提出引起学 生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中学习本节内容。 ★学情分析★ 运动是普遍的现象,学生有感性认识,但如何科学地描述运动,学生还未接触到。可以说 学生对运动的认知是肤浅的,表面化的,缺乏对知识的再编码,还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我们 需要引导学生从繁杂多样的运动个体中总结出规律,完成理性认识的升华。 ★学法引导★ 在这之前学生通过生活接触过“运动的描述”相关知识,但只是一知半解。而课本中主要 以图片和列举了几个例子,让学生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和运动物体具有的共同特征
还远远不够。应该在新老教材结合的基础上,多创设一些情景(如多媒体课件)。这样既能唤 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今后学好运动学开了个好头。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回忆再现的方法认识什么是机械运动。 (2)通过亲身体验的方法认识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描述运动的结果会不相同。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掌握研究问题的方式方 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观察、想象、讨论等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 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涉及的物理学知识。 (2)通过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这一观点的认识,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认 识方法论,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参照物的概念、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难点:认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约3分钟) 教师先由曾经发生在巴黎的一则免费旅游计划和汽车、彗星、猎豹、蜗牛等图片,引入课 题。 【设计意图】由免费旅游计划激疑,再由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汽车、天体运动中彗星的运动、 动物界中跑得最快的猎豹和爬得最慢的蜗牛这些事例,说明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二、讲授新课(约31分钟) 1.机械运动(约5分钟) 让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有关运动的现象。 针对学生的讨论,提出如下问题: (1)你从座位走到黑板前,这一过程中,你的什么发生了变化?
还远远不够。应该在新老教材结合的基础上,多创设一些情景(如多媒体课件)。这样既能唤 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今后学好运动学开了个好头。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回忆再现的方法认识什么是机械运动。 (2)通过亲身体验的方法认识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描述运动的结果会不相同。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掌握研究问题的方式方 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观察、想象、讨论等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 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涉及的物理学知识。 (2)通过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这一观点的认识,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认 识方法论,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参照物的概念、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难点:认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约 3 分钟) 教师先由曾经发生在巴黎的一则免费旅游计划和汽车、彗星、猎豹、蜗牛等图片,引入课 题。 【设计意图】由免费旅游计划激疑,再由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汽车、天体运动中彗星的运动、 动物界中跑得最快的猎豹和爬得最慢的蜗牛这些事例,说明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二、讲授新课(约 31 分钟) 1.机械运动(约 5 分钟) 让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有关运动的现象。 针对学生的讨论,提出如下问题: (1)你从座位走到黑板前,这一过程中,你的什么发生了变化?
(2)有一辆汽车停在路边和在路上行驶有什么不同? (3)说天上飞的飞机是运动的,你根据什么? 引导学生从讨论和回答中得出: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改变。(板书) 提出问题: 珠穆朗玛峰正以平均每年1.8cm的速度上升:日本茨城县鹿岛町与中国上海市的距离,由 于板块运动每年缩短2.9cm:奔腾的江水、天体的运动,这些共同说明什么问题? 讨论得出: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设计意图】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体验到我们生活的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我 们就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2.参照物(约15分钟) 事例一:坐在行驶的汽车中,感觉路边的树木高速后退,感觉车内的物体是静止的。路边 的人觉得树不动,车运动得很快:事例二:高速路上超车时感觉对方车辆慢慢后退。错车时却 感觉对方车辆速度很快的冲过来。为什么对物体的判断上会出现这样的不同呢? 组织学生讨论,初步明确乘客判断运动和静止所选的标准不同以后,会产生不同的判断。 学生活动:把书放在桌子上,书上放一枝钢笔,用手缓慢地推动书。使它带着钢笔沿桌面 向前缓慢移动,然后讨论以下问题: A.相对桌面,钢笔的位置有没有变化? B.相对书本,钢笔的位置有没有变化? 得出参照物的概念: 参照物: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 参照物。 【设计意图】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和学生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 一定先要选定参照物。并能根据指定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会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 判断参照物,获得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约11分钟) 一起描述图中乘客的运动情况:选取地面做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选取司机做参照物, 乘客是静止的。从而得出: 在讨论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选择的标准不同,它的运动情况就 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分析加油机和战斗机相对于什么物体是运动的?相对于什么物体是静止的? 分析花样跳伞运动员相对于什么物体是运动的?相对于什么物体是静止的?
(2)有一辆汽车停在路边和在路上行驶有什么不同? (3)说天上飞的飞机是运动的,你根据什么? 引导学生从讨论和回答中得出: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改变。(板书) 提出问题: 珠穆朗玛峰正以平均每年 1.8cm 的速度上升;日本茨城县鹿岛町与中国上海市的距离,由 于板块运动每年缩短 2.9cm;奔腾的江水、天体的运动,这些共同说明什么问题? 讨论得出: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设计意图】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体验到我们生活的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我 们就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2.参照物(约 15 分钟) 事例一:坐在行驶的汽车中,感觉路边的树木高速后退,感觉车内的物体是静止的。路边 的人觉得树不动,车运动得很快;事例二:高速路上超车时感觉对方车辆慢慢后退。错车时却 感觉对方车辆速度很快的冲过来。为什么对物体的判断上会出现这样的不同呢? 组织学生讨论,初步明确乘客判断运动和静止所选的标准不同以后,会产生不同的判断。 学生活动:把书放在桌子上,书上放一枝钢笔,用手缓慢地推动书。使它带着钢笔沿桌面 向前缓慢移动,然后讨论以下问题: A.相对桌面,钢笔的位置有没有变化? B.相对书本,钢笔的位置有没有变化? 得出参照物的概念: 参照物: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 参照物。 【设计意图】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和学生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 一定先要选定参照物。并能根据指定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会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 判断参照物,获得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约 11 分钟) 一起描述图中乘客的运动情况:选取地面做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选取司机做参照物, 乘客是静止的。从而得出: 在讨论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选择的标准不同,它的运动情况就 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分析加油机和战斗机相对于什么物体是运动的?相对于什么物体是静止的? 分析花样跳伞运动员相对于什么物体是运动的?相对于什么物体是静止的?
思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空战中,一名飞行员发现自己的机舱有一只“小虫”在飞来, 于是一把抓住,一看才发现是一颗正在飞行的子弹!我们知道徒手抓住正在飞行的子弹一般是 不可能的,那么这位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呢? 分析宇航员对哈勃望远镜进行正常维修时的相对静止状态。 【设计意图】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和一战中法国飞行员顺手抓子弹的例子,让学生掌握 相对静止的概念。 三、课堂小结(约2分钟) 让学生归纳这节课学到的知识。 四、达标测试(约8分钟)学案 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单独完成达标测试的6道题,对学生错误的题目进行讲解。 五、布置作业(约1分钟) 完成课后作业1、2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和归纳,以及达标测试演练、课后作业等方式,是运用不 同的手段来考核评价学生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技能与思想方法的掌握情况。 ★板书设计★ 运动的描述 一、什么是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参照物:在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假定不动的物体。 2.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 (1)比较熟练地运用“预、议、导、练”的模式组织课堂教学,融“导”于学生的“议、 练”之中。整节课,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 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的练习面、参与面广,并在教学 过程中注意到教育面,效果良好。 (2)注意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极大的调动,特别关注后进生和不 善言语的学生,给他们创造展示的机会。 (3)课中注意到情境问题的回题,解决学生急欲解决的问题。 (4)把微笑送给学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师生处于一种平等的对话当中。 (5)把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最大程度在做到“活学活用”,调动学生自主
思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空战中,一名飞行员发现自己的机舱有一只“小虫”在飞来, 于是一把抓住,一看才发现是一颗正在飞行的子弹!我们知道徒手抓住正在飞行的子弹一般是 不可能的,那么这位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呢? 分析宇航员对哈勃望远镜进行正常维修时的相对静止状态。 【设计意图】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和一战中法国飞行员顺手抓子弹的例子,让学生掌握 相对静止的概念。 三、课堂小结(约 2 分钟) 让学生归纳这节课学到的知识。 四、达标测试(约 8 分钟)学案 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单独完成达标测试的 6 道题,对学生错误的题目进行讲解。 五、布置作业(约 1 分钟) 完成课后作业 1、2 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和归纳,以及达标测试演练、课后作业等方式,是运用不 同的手段来考核评价学生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技能与思想方法的掌握情况。 ★板书设计★ 运动的描述 一、什么是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参照物:在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假定不动的物体。 2.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 (1)比较熟练地运用“预、议、导、练”的模式组织课堂教学,融“导”于学生的“议、 练”之中。整节课,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 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的练习面、参与面广,并在教学 过程中注意到教育面,效果良好。 (2)注意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极大的调动,特别关注后进生和不 善言语的学生,给他们创造展示的机会。 (3)课中注意到情境问题的回题,解决学生急欲解决的问题。 (4)把微笑送给学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师生处于一种平等的对话当中。 (5)把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最大程度在做到“活学活用”,调动学生自主
学习的热情。 (6)注意到教学语言的民主性,如:请看我的观点与你们有何不同?你们认为我的观点怎 样?这样的说法,把教师至于学生的平等地位,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给学生一种心理 上宽松的学习环境。 2.不足之处: (1)直观的教学情境设计得不够,使得想象力不够丰富的学生在学习“相对运动与相对静 止”时还有一定的困难,当在以后的教学之中加以注意。 (2)练习的形式不够丰富,如没有设计“简答题”这种题型,练习题尚欠“精”。使得学 生练习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的分析、运用能力的培养
学习的热情。 (6)注意到教学语言的民主性,如:请看我的观点与你们有何不同?你们认为我的观点怎 样?这样的说法,把教师至于学生的平等地位,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给学生一种心理 上宽松的学习环境。 2.不足之处: (1)直观的教学情境设计得不够,使得想象力不够丰富的学生在学习“相对运动与相对静 止”时还有一定的困难,当在以后的教学之中加以注意。 (2)练习的形式不够丰富,如没有设计“简答题”这种题型,练习题尚欠“精”。使得学 生练习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的分析、运用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