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音: 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 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坂,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 义侵占,其父林焕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长 大。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 记者。在北京度过的25年时间,被林海音称作“金色年代”,影响了她的文学 创作,她的作品中具有浓厚的北平味。1948年8月她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 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1953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 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1967年创办《纯文学》 杂志,以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林海音将北京的生活点滴写成《城南旧事》 书,深得读者喜爱,被译成多种文字。该书后来拍成电影,也改编成儿童绘本, 林海音的创作 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两地》、《作客美国》、《芸窗夜读》 《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家住书坊边》,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 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 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林海 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此外,还有许 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
林海音: 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 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坂,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 义侵占,其父林焕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长 大。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 记者。在北京度过的25年时间,被林海音称作“金色年代”,影响了她的文学 创作,她的作品中具有浓厚的北平味。1948年8月她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 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1953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 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1967年创办《纯文学》 杂志,以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林海音将北京的生活点滴写成《城南旧事》一 书,深得读者喜爱,被译成多种文字。该书后来拍成电影,也改编成儿童绘本。 林海音的创作: 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两地》、《作客美国》、《芸窗夜读》、 《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家住书坊边》,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 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 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林海 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此外,还有许 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