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四川大学:《食品化学与营养学》课程电子教案(食品化学部分)教学大纲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19,文件大小:40.6KB,团购合买
本课程主要研究食品的化学组成、性质和食品在贮藏加工及包装 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和物理变化,食品色、香、味和食品的安全性以及 人体营养学基础,加工贮藏过程中食品营养价值的变化等,是食品科 学与工程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食品化学与管养学学大纲 I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本课程主要研究食品的化学组成、性质和食品在贮藏加工及包装 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和物理变化,食品色、香、味和食品的安全性以及 人体营养学基础,加工贮藏过程中食品营养价值的变化等,是食品科 学与工程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食品风味成分、营养成分和 其它功能成分及有害成分等的变化规律,为保证和提高食品的质量, 开发新的食品资源,调整食物结构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Ⅱ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理论知识方面 要求学生掌握食品营养素(水分、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 微量元素)的分类、化学性质、营养功能及其在加工贮藏过程中的变 化;掌握食品中呈色物质、呈香物质和呈味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掌握 食品添加剂和有毒物质的化学组成和性质;掌握食品中的其它功能成 分的组成、性质、分离提取和功能评价;掌握各种食物的营养特性; 掌握各类人群(尤其是孕妇、青少年、老年人和特殊人群)的营养特 点 能力技能方面 要求学生掌握实验室的规范化操作技能,食品中主要营养成分和 食品性质的测定方法、各种食品成分的化学变化以及功能成分的分离 提取;掌握膳食营养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食品化学与营养学教学大纲 Ⅰ 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本课程主要研究食品的化学组成、性质和食品在贮藏加工及包装 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和物理变化,食品色、香、味和食品的安全性以及 人体营养学基础,加工贮藏过程中食品营养价值的变化等,是食品科 学与工程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食品风味成分、营养成分和 其它功能成分及有害成分等的变化规律,为保证和提高食品的质量, 开发新的食品资源,调整食物结构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Ⅱ 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一、理论知识方面 要求学生掌握食品营养素(水分、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 微量元素)的分类、化学性质、营养功能及其在加工贮藏过程中的变 化;掌握食品中呈色物质、呈香物质和呈味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掌握 食品添加剂和有毒物质的化学组成和性质;掌握食品中的其它功能成 分的组成、性质、分离提取和功能评价;掌握各种食物的营养特性; 掌握各类人群(尤其是孕妇、青少年、老年人和特殊人群)的营养特 点。 二、能力技能方面 要求学生掌握实验室的规范化操作技能,食品中主要营养成分和 食品性质的测定方法、各种食品成分的化学变化以及功能成分的分离 提取;掌握膳食营养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Ⅲ课程讲授大纲 食品化学部分(35学时) 第一章绪论(1学时 、食品化学的概念及分类 食品化学的发展史 、现代食品化学的发展方向 四、参考资料介绍 第二章水分(4学时) 、水的功能 1水在食品工艺学方面的功能 2水在食品生物学方面的功能 水的状态 食品中水的组成 四、食品中水与非水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 五、水分活度 1水分活度的定义 2水分活度与温度的关系 3食品在冻结点上下水分活度的比较 六、水分活度与食品稳定性 1微生物活动与食物水分活度的关系 2酶促反应与食物水分活度的关系 3水分活度与非酶反应的关系

Ⅲ 课程讲授大纲 食品化学部分(35 学时) 第一章 绪论(1 学时) 一、食品化学的概念及分类 二、食品化学的发展史 三、现代食品化学的发展方向 四、参考资料介绍 第二章 水分(4 学时) 一、水的功能 1 水在食品工艺学方面的功能 2 水在食品生物学方面的功能 二、水的状态 三、食品中水的组成 四、食品中水与非水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 五、水分活度 1 水分活度的定义 2 水分活度与温度的关系 3 食品在冻结点上下水分活度的比较: 六、水分活度与食品稳定性 1 微生物活动与食物水分活度的关系 2 酶促反应与食物水分活度的关系 3 水分活度与非酶反应的关系

七、食品的等温吸湿线 1等温吸湿线 2食品的等温吸湿线方程 八、分子流动性及其对食品稳定性的影响 1分子流动性的概念 2分子流动性和水分活度在衡量食品特殊性质方面的比较 第三章碳水化合物(4学时) 概述 1碳水化合物的定义与来源 2碳水化合物的分类 3碳水化合物在食品体系中的功能 单糖、双糖在食品应用方面的物理性质 1甜度 2溶解度 3结晶性 4吸湿性和保湿性 5渗透性 6冰点降低 7抗氧化性 8粘度 三、单糖、双糖在食品应用方面的化学性质 1水解反应一一转化糖的形成

七、食品的等温吸湿线 1 等温吸湿线 2 食品的等温吸湿线方程 八、分子流动性及其对食品稳定性的影响 1 分子流动性的概念 2 分子流动性和水分活度在衡量食品特殊性质方面的比较 第三章 碳水化合物(4 学时) 一、概述 1 碳水化合物的定义与来源 2 碳水化合物的分类 3 碳水化合物在食品体系中的功能 二、单糖、双糖在食品应用方面的物理性质 1 甜度 2 溶解度 3 结晶性 4 吸湿性和保湿性 5 渗透性 6 冰点降低 7 抗氧化性 8 粘度 三、单糖、双糖在食品应用方面的化学性质 1 水解反应——转化糖的形成

2碱作用 3酸的作用 四、多糖在食品应用方面的性质 1淀粉的物理性质 2淀粉的化学性质 ①与碘反应 ②水解反应 ③淀粉的糊化和老化 ④化学改性淀粉 3果胶 第四章蛋白质(6学时) 概述 蛋白质的化学反应及与食品成分的相互作用 1蛋白质与水的相互作用:蛋白质的水溶性 2织构化 3凝胶形成 4面团形成 5乳化性质 6起泡性质 7风味结合作用 三、蛋白质在加工贮藏过程中的变化 蛋白质的变性

2 碱作用 3 酸的作用 四、多糖在食品应用方面的性质 1 淀粉的物理性质 2 淀粉的化学性质 ①与碘反应 ②水解反应 ③淀粉的糊化和老化 ④化学改性淀粉 3 果胶 第四章 蛋白质(6 学时) 一、概述 二、蛋白质的化学反应及与食品成分的相互作用 1 蛋白质与水的相互作用:蛋白质的水溶性 2 织构化 3 凝胶形成 4 面团形成 5 乳化性质 6 起泡性质 7 风味结合作用 三、蛋白质在加工贮藏过程中的变化 1 蛋白质的变性

2加工对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影响 四、蛋白质新资源 第五章脂肪(6学时) 概述 1油脂的分类 2油脂的功能 油脂的物理性质 1油脂的晶体特性 2油脂的热性质 3油脂的油性和粘性 4塑性 油脂在贮藏加工过程中的变化 1水解 2异构化 3热反应 4油脂的辐照裂解 5油脂的氧化 ①自动氧化 ②光氧化 ③酶促氧化 ④氢过氧化物的分解和油脂的酸败 ⑤影响油脂氧化的因素

2 加工对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影响 四、蛋白质新资源 第五章 脂肪(6 学时) 一、概述 1 油脂的分类 2 油脂的功能 二、油脂的物理性质 1 油脂的晶体特性 2 油脂的热性质 3 油脂的油性和粘性 4 塑性 三、油脂在贮藏加工过程中的变化 1 水解 2 异构化 3 热反应 4 油脂的辐照裂解 5 油脂的氧化 ①自动氧化 ②光氧化 ③酶促氧化 ④氢过氧化物的分解和油脂的酸败 ⑤影响油脂氧化的因素

⑥油脂抗氧化剂 四、油脂的精炼 五、油脂的分析 1油脂特征值的分析 2油脂氧化稳定性的分析 第六章酶(6学时) 概述 1酶的概念及分类 2酶催化的特性 3影响酶催化的主要因素 酶工程 1酶催化反应的动力学 2固定化酶 3酶在非水体系中的催化作用 食品中常用的酶 1淀粉酶 2蛋白酶 3葡萄糖氧化酶 4溶菌酶 四、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1酶在食品保鲜方面的应用 2酶在淀粉制品加工中的应用

⑥油脂抗氧化剂 四、油脂的精炼 五、油脂的分析 1 油脂特征值的分析 2 油脂氧化稳定性的分析 第六章 酶(6 学时) 一、概述 1 酶的概念及分类 2 酶催化的特性 3 影响酶催化的主要因素 二、酶工程 1 酶催化反应的动力学 2 固定化酶 3 酶在非水体系中的催化作用 三、食品中常用的酶 1 淀粉酶 2 蛋白酶 3 葡萄糖氧化酶 4 溶菌酶 四、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1 酶在食品保鲜方面的应用 2 酶在淀粉制品加工中的应用

3酶在蛋白质制品加工中的应用 4酶在果蔬类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5美在食品添加剂生产中的应用 6酶在食品风味改良和加强中的应用 第七章色素(4学时) 概述 1颜色与色素的概念 2食品中色素的分类 3物质呈色的基本原理 食品中的天然色素 1叱咯色素 2多烯色素 3酚类色素 食品的褐变作用 1褐变 2非酶褐变: ①Mai|lard反应 ②焦糖化作用 ③抗坏血酸褐变 ④非酶褐变对食品的影响 ⑤非酶褐变的控制 3酶促褐变

3 酶在蛋白质制品加工中的应用 4 酶在果蔬类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5 美在食品添加剂生产中的应用 6 酶在食品风味改良和加强中的应用 第七章 色素(4 学时) 一、概述 1 颜色与色素的概念 2 食品中色素的分类 3 物质呈色的基本原理 二、食品中的天然色素 1 吡咯色素 2 多烯色素 3 酚类色素 三、食品的褐变作用 1 褐变 2 非酶褐变: ①Maillard 反应 ②焦糖化作用 ③抗坏血酸褐变 ④非酶褐变对食品的影响 ⑤非酶褐变的控制 3 酶促褐变

①概念 ②酶促褐变的机理 ③酶促褐变的防止 第八章食品风味(3学时) 概述 1风味的概念 2风味的分类 味觉 1、味觉的概念与分类 2、味觉的生理基础 ①味觉产生的过程 ②味 3味的阈值 4影响味觉产生的因素 5酸味及酸味物质 6甜味和甜味物质 7苦味及苦味物质 8咸味和咸味物质 、嗅觉 1嗅觉的概念与量度 2食品中香气形成的途径 第九章食品添加剂(1学时)

①概念 ②酶促褐变的机理 ③酶促褐变的防止 第八章 食品风味(3 学时) 一、概述 1 风味的概念 2 风味的分类 二、味觉 1、味觉的概念与分类 2、味觉的生理基础 ①味觉产生的过程 ②味蕾 3 味的阈值 4 影响味觉产生的因素 5 酸味及酸味物质 6 甜味和甜味物质 7 苦味及苦味物质 8 咸味和咸味物质 三、嗅觉 1 嗅觉的概念与量度 2 食品中香气形成的途径 第九章 食品添加剂(1 学时)

概述 1食品添加剂 2食品添加剂的分类 3食品添加剂的要求 食品添加剂的毒性 、常用的食品添加剂 ①防腐剂和杀菌剂 ②抗氧化剂 ③乳化剂 ④漂白剂 ⑤膨松剂 ⑥增稠剂 第十章食品中的有毒成分(1学时) 概述 、食品中的毒素 1食品中天然存在的毒素 ①动物类食品中的天然毒素 ②植物类食物中的天然毒素 2生物污染 3化学污染 4食品加工中形成的毒素 食品营养学部分(25学时)

一、概述 1 食品添加剂 2 食品添加剂的分类 3 食品添加剂的要求 二、食品添加剂的毒性 三、常用的食品添加剂 ①防腐剂和杀菌剂 ②抗氧化剂 ③乳化剂 ④漂白剂 ⑤膨松剂 ⑥增稠剂 第十章 食品中的有毒成分(1 学时) 一、概述 二、食品中的毒素 1 食品中天然存在的毒素 ①动物类食品中的天然毒素 ②植物类食物中的天然毒素 2 生物污染 3 化学污染 4 食品加工中形成的毒素 食品营养学部分(25 学时)

第一章绪论(1学时) 人体对营养的需要 合理营养的重要性 营养科学发展概况 四、食品营养与食品加工中的一些概念 五、营养科学研究的任务 第二章食物的消化与吸收(1学时) 人体消化系统 1、消化道 2、消化腺 、食物的消化 1、各种消化液的成分及作用 2、各类食物的消化 三、营养物质的吸收 1、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场所 2、吸收原理 3、营养物质的吸收 四、代谢物质的排泄 1、肾单位 2、尿液的生成 3、尿液的排放 第三章基础菅养(7学时)

第一章 绪 论(1 学时) 一、人体对营养的需要 二、合理营养的重要性 三、营养科学发展概况 四、食品营养与食品加工中的一些概念 五、营养科学研究的任务 第二章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1 学时) 一、人体消化系统 1、消化道 2、消化腺 二、食物的消化 1、各种消化液的成分及作用 2、各类食物的消化 三、营养物质的吸收 1、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场所 2、吸收原理 3、营养物质的吸收 四、代谢物质的排泄 1、肾单位 2、尿液的生成 3、尿液的排放 第三章 基础营养(7 学时)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19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