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清 热 药 【目的要求】 1.掌握清热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证、配伍方法及各节药物的性能特点。 2.掌握药物20味、熟悉药物24味、了解药物30味。 3.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4.了解寒凉伤阳、苦寒败胃、苦燥伤津、甘寒助湿等药物副作用的含义。 【教学内容与学时】 1.清热泻火药 掌握:石膏 知母 栀子 夏枯草 熟悉:天花粉 芦根 淡竹叶 决明子 了解:寒水石 竹叶 鸭跖草 谷精草 密蒙花 青葙子 2.清热燥湿药 掌握:黄芩 黄连 黄柏 熟悉:龙胆草 苦参 了解:秦皮 白鲜皮 苦豆子 三棵针 马尾连 3.清热解毒药 掌握:金银花(附:忍冬藤) 连翘 板蓝根 蒲公英 鱼腥草 射干 白头翁 熟悉:大青叶 青黛 贯众 野菊花 紫花地丁 白花蛇舌草 山豆根(附:北豆根) 马勃 穿心莲 败酱草(附:墓头回) 土茯苓 熊胆(附:引流熊胆粉) 鸦胆子 了解:拳参 白蔹 漏芦 山慈菇 四季青 金荞麦 地锦草 绿豆(附:绿豆衣) 半边莲 青果 锦灯笼 金果榄 木蝴蝶 委陵菜 翻白 草 千里光 4.清热凉血药 掌握:生地黄 玄参 牡丹皮 赤芍 熟悉:紫草 水牛角(附:水牛角浓缩粉) 5.清虚热药 掌握:青蒿 地骨皮 了解:银柴胡 胡黄连 白薇 12学时
第九章 清 热 药 【目的要求】 1.掌握清热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证、配伍方法及各节药物的性能特点。 2.掌握药物20味、熟悉药物24味、了解药物30味。 3.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4.了解寒凉伤阳、苦寒败胃、苦燥伤津、甘寒助湿等药物副作用的含义。 【教学内容与学时】 1.清热泻火药 掌握:石膏 知母 栀子 夏枯草 熟悉:天花粉 芦根 淡竹叶 决明子 了解:寒水石 竹叶 鸭跖草 谷精草 密蒙花 青葙子 2.清热燥湿药 掌握:黄芩 黄连 黄柏 熟悉:龙胆草 苦参 了解:秦皮 白鲜皮 苦豆子 三棵针 马尾连 3.清热解毒药 掌握:金银花(附:忍冬藤) 连翘 板蓝根 蒲公英 鱼腥草 射干 白头翁 熟悉:大青叶 青黛 贯众 野菊花 紫花地丁 白花蛇舌草 山豆根(附:北豆根) 马勃 穿心莲 败酱草(附:墓头回) 土茯苓 熊胆(附:引流熊胆粉) 鸦胆子 了解:拳参 白蔹 漏芦 山慈菇 四季青 金荞麦 地锦草 绿豆(附:绿豆衣) 半边莲 青果 锦灯笼 金果榄 木蝴蝶 委陵菜 翻白 草 千里光 4.清热凉血药 掌握:生地黄 玄参 牡丹皮 赤芍 熟悉:紫草 水牛角(附:水牛角浓缩粉) 5.清虚热药 掌握:青蒿 地骨皮 了解:银柴胡 胡黄连 白薇 12学时
第九章 清热药 一.概念: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主治里热证 的药物称之。 二.性能特点: ◼ 性皆寒凉,味多苦,具清泄之功,多主沉降。 ◼ 归经则多依所清脏腑及气血不同而异,如清气 分热药多入肺胃;清热凉血药多入心肝;清虚 热药则多入肝肾
第九章 清热药 一.概念: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主治里热证 的药物称之。 二.性能特点: ◼ 性皆寒凉,味多苦,具清泄之功,多主沉降。 ◼ 归经则多依所清脏腑及气血不同而异,如清气 分热药多入肺胃;清热凉血药多入心肝;清虚 热药则多入肝肾
三.作用及适用范围: 分别具有清热泻火,燥湿,凉血,解毒及清 虚热等作用。 1.表邪已解,里热炽盛,内无积滞 2.脏腑火热证 3.各种血热证 4.多种湿热证 5.各种热毒证 6.虚热证
三.作用及适用范围: 分别具有清热泻火,燥湿,凉血,解毒及清 虚热等作用。 1.表邪已解,里热炽盛,内无积滞 2.脏腑火热证 3.各种血热证 4.多种湿热证 5.各种热毒证 6.虚热证
四.分类: 1. 清热泻火药 2. 清热燥湿药 3. 清热凉血药 4. 清热解毒药 5. 清虚热药
四.分类: 1. 清热泻火药 2. 清热燥湿药 3. 清热凉血药 4. 清热解毒药 5. 清虚热药
五.使用注意 1.细心辨析热邪性质、部位,以及有无兼证, 以便选择用药,并作必要的配伍。 2.性皆寒凉而多味苦,脾胃虚寒,食少便溏 慎用。 3.阴盛格阳,真寒假热证忌用。 4.中病即止,不可过用
五.使用注意 1.细心辨析热邪性质、部位,以及有无兼证, 以便选择用药,并作必要的配伍。 2.性皆寒凉而多味苦,脾胃虚寒,食少便溏 慎用。 3.阴盛格阳,真寒假热证忌用。 4.中病即止,不可过用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 性味:多为甘寒,或苦寒。 ◼ 功效:以清泄气分邪热为主 ◼ 适应证: (1)热病邪入气分而见高热,口渴,汗出,烦 躁,甚或谵语发狂,舌苔黄燥,脉洪大有力等 气分实热证。 (2)分别适用于肺热、胃热、心火、肝火等脏 腑火热证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 性味:多为甘寒,或苦寒。 ◼ 功效:以清泄气分邪热为主 ◼ 适应证: (1)热病邪入气分而见高热,口渴,汗出,烦 躁,甚或谵语发狂,舌苔黄燥,脉洪大有力等 气分实热证。 (2)分别适用于肺热、胃热、心火、肝火等脏 腑火热证
石 膏 ◼ [性能功效] ◼ 生用:为清泻 肺胃二经气分 实热的要药 ◼ 煅后:清解之 性→收敛,清 热收湿,敛疮 生肌(供外用)
石 膏 ◼ [性能功效] ◼ 生用:为清泻 肺胃二经气分 实热的要药 ◼ 煅后:清解之 性→收敛,清 热收湿,敛疮 生肌(供外用)
[临床应用] 1.温热病邪在气分,壮热,烦渴,汗出, 脉洪大等。 2.肺热咳喘,痰黄稠。 3.胃火上冲,牙龈肿痛,头痛。 4.疮疡溃烂,久不收口,湿疹,水火烫伤
[临床应用] 1.温热病邪在气分,壮热,烦渴,汗出, 脉洪大等。 2.肺热咳喘,痰黄稠。 3.胃火上冲,牙龈肿痛,头痛。 4.疮疡溃烂,久不收口,湿疹,水火烫伤
知母 ◼ 生用—偏清热 泻火 ◼ 盐水炒用—下 行入肾,偏滋 阴降火
知母 ◼ 生用—偏清热 泻火 ◼ 盐水炒用—下 行入肾,偏滋 阴降火
[临床应用] 1.肺胃气分实热证 2.肺热咳嗽或阴虚燥咳 3.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盗汗,心烦 4. 阴虚消渴及肺胃燥热,津伤口渴 [使用注意] 性寒质润,能滑肠。阴虚肠燥便秘者宜; 脾虚便溏者忌用
[临床应用] 1.肺胃气分实热证 2.肺热咳嗽或阴虚燥咳 3.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盗汗,心烦 4. 阴虚消渴及肺胃燥热,津伤口渴 [使用注意] 性寒质润,能滑肠。阴虚肠燥便秘者宜; 脾虚便溏者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