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动态数列 题号 6 9 10 答案C C C 题号21 26 27 29 答案B A B A B B C 题号31 34 37 40 答案B C D B A 41 43 44 47 48 答案C D D B B C B B 题号51 52 53 55 6 5758 59 60 答案A 1、动态数列是( A、将一系列统计指标排列起来而形成 将同类指标排列起来而形成 C、将同一空间、不同时间的统计指标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起来而形成 D、将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的统计指标数值排列起来而形成 2、下列数列中哪一个属于动态数列() A、学生按学习成绩分组形成的数列B、工业企业按地区分组形成的数列 C、职工按工资水平高低排列形成的数列 出口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数列 3、下面四个动态数列中,属时点数列的是( A、历年招生人数动态数列 B、历年增加在校生人数动态数列 C、历年在校生人数动态数列 D、历年毕业生人数动态数列 4、时间数列中所排列的指标数值() A、只能是绝对数 只能是相对数 C、只能是平均数 D、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相对数或平均数 5、时间数列中,各项指标数值可以直接相加的是 A、时期数列B、时点数列C、相对数时间数列D、平均数时间数列 6、某地区2001-2005年按年排列的每人分摊的粮食数量的动态数列是() A、绝对数的时期数列 B、绝对数的时点数列 C、相对数动态数列 D、平均数动态数列
第四章 动态数列 1、动态数列是( ) A、将一系列统计指标排列起来而形成 B、将同类指标排列起来而形成 C、将同一空间、不同时间的统计指标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起来而形成 D、将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的统计指标数值排列起来而形成 2、下列数列中哪一个属于动态数列( ) A、学生按学习成绩分组形成的数列 B、工业企业按地区分组形成的数列 C、职工按工资水平高低排列形成的数列 D、出口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数列 3、下面四个动态数列中,属时点数列的是( )。 A、历年招生人数动态数列 B、历年增加在校生人数动态数列 C、历年在校生人数动态数列 D、历年毕业生人数动态数列 4、时间数列中所排列的指标数值( ) A、只能是绝对数 B、只能是相对数 C、只能是平均数 D、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相对数或平均数 5、时间数列中,各项指标数值可以直接相加的是( ) A、时期数列 B、时点数列 C、相对数时间数列 D、平均数时间数列 6、某地区 2001-2005 年按年排列的每人分摊的粮食数量的动态数列是( ) A、绝对数的时期数列 B、绝对数的时点数列 C、相对数动态数列 D、平均数动态数列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C D A C B B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C A C C B C A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A B C A A B A B C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B C C D D B A A A C 题号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答案 C D A C D B B C B B 题号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答案 A
7、某企业某年各月月末库存额资料如下(单位:万元)4.8,4.4,3.6,3.2 3.0,4.0,3.6,3.4,4.2,4.6,5.0,5.6;又知上年年末库存额为5.2。 则全年平均库存额为( A、5.2 B C、4.133 8、某银行1月1日存款余额为102万元,1月2日为108万元,1月3日为119 万元,则三天平均存款余额为( A、102/2+108+119/2 B、(102+108+119)÷3 C、(102/2+108+119/2)÷3 D、102+108+119 9、已知某企业1月、2月、3月、4月的平均职工人数分别为190人、195人、 193人和201人。则该企业一季度的平均职工人数的计算方法为() A、(90+195+193+201) 190+195+193 4 902)+195+193+(201/2)、(902)+195+193+(201/2) 10、某企业第一季度三个月份的实际产量分别为500件、612件和832件,分别 超计划0%、2%和4%,则该厂第一季度平均超额完成计划的百分数为() 11、根据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 A、几何平均法B、加权算术平均法C、简单算术平均法D、首末折半法 12、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 A、几何平均法B、加权算术平均法C、简单算术平均法D、首末折半法 13、平均发展速度是() A、定基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B、环比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C、环比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数 D、增长速度加上100% 14、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是( A、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B、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差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C、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和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D、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积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15、说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发展的总速度的指标是() A、环比发展速度B、平均发展速度C、定基发展速度D、定基增长速度 16、以1949年a为最初水平,1994年a为最末水平,计算钢产量的年平均发展 速度时,需要开( A、38次方 B、44次方 C、45次方 D、46次方 17、计算按年排列的动态数列的年平均发展速度时,应采用下列哪一种方法?
7、某企业某年各月月末库存额资料如下(单位:万元)4.8,4.4,3.6,3.2, 3.0,4.0,3.6,3.4,4.2,4.6,5.0,5.6;又知上年年末库存额为 5.2。 则全年平均库存额为( ) A、5.2 B、4.1 C、4.133 D、5 8、某银行 1 月 1 日存款余额为 102 万元,1 月 2 日为 108 万元,1 月 3 日为 119 万元,则三天平均存款余额为( ) A、102/2+108+119/2 B、(102+108+119)÷3 C、(102/2+108+119/2)÷3 D、102+108+119 9、已知某企业 1 月、2 月、3 月、4 月的平均职工人数分别为 190 人、195 人、 193 人和 201 人。则该企业一季度的平均职工人数的计算方法为( ) A、 ( ) + + + B、 + + C、 ( ) − ) + ++ ( D、 ( ) ) + ++ ( 10、某企业第一季度三个月份的实际产量分别为 500 件、612 件和 832 件,分别 超计划 0%、2%和 4%,则该厂第一季度平均超额完成计划的百分数为( ) A、102% B、2% C、2.3% D、102.3% 11、根据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 ) A、几何平均法 B、加权算术平均法 C、简单算术平均法 D、首末折半法 12、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 ) A、几何平均法 B、加权算术平均法 C、简单算术平均法 D、首末折半法 13、平均发展速度是( ) A、定基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B、环比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C、环比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数 D、增长速度加上 100% 14、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是( ) A、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B、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差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C、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和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D、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积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15、说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发展的总速度的指标是( ) A、环比发展速度 B、平均发展速度 C、定基发展速度 D、定基增长速度 16、以 1949 年 a0为最初水平,1994 年 an为最末水平,计算钢产量的年平均发展 速度时,需要开( ) A、38 次方 B、44 次方 C、45 次方 D、46 次方 17、计算按年排列的动态数列的年平均发展速度时,应采用下列哪一种方法?( )
各年定基发展速度连乘,然后开n次方 各年环比发展速度连乘,然后开n次方 C、各年定基增长速度连乘,然后开n次方 D、各年环比增长速度连乘,然后开n次方 18、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其产量年年增加5万吨,则该产品产量的环比增长速度 A、年年下降B、年年增长 年年保持不变D、无法做结论 19、若各年环比增长速度保持不变,则各年增长量() A、逐年增加 逐年减少 C、保持不变 D、无法做结论 20、“某省工业增长速度为2%”这句话不清楚,因为( 没有明确的总体范围 B、没有空间规定 C、没有时间规定 D、工业的范围不清 21、计算发展速度的分母是( A、报告期水平B、基期水平C、实际水平 D、计划水平 22、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2%、5%、8%和7%,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的计算 方法为() A、(102%×105%×108%×107%)-100%B、102%×105%×108%×107% C、2%×5%×8%×7% D、(2%×5%×8%×7%)-100% 23、发展速度的计算方法为( A、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相比B、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相比 C、增长量与基期水平之差 增长量与基期水平相比 24、用几何平均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实际上只有与数列的( 有关 A、最初水平 B、最末水平 C、最初水平和最末水平 D、中间各期水平 25、原时间数列项数为28项,采用7项移动平均进行修匀,则新时间数列项数 为( B、23 C、24 D、25 26、据统计,我国1990年人口数为11133万人,要实现本世纪末人口控制在 12亿以内的目标,从1990年到2000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应不超过() A、0.75% B、0.68% C、10.8% D、98% 27、某地区1996年工业增加值850亿元,若按每年平均增长6%的速度发展,2006 年该地区工业增加值将达到() A、90100亿元B、1522.22亿元C、522.22亿元D.9010亿元 28、某地生产总值2000年比1995年增长53.5%,1999年比1995年增长40.2% 则2000年比1999年增长
A、各年定基发展速度连乘,然后开 n 次方 B、各年环比发展速度连乘,然后开 n 次方 C、各年定基增长速度连乘,然后开 n 次方 D、各年环比增长速度连乘,然后开 n 次方 18、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其产量年年增加 5 万吨,则该产品产量的环比增长速度 ( ) A、年年下降 B、年年增长 C、年年保持不变 D、无法做结论 19、若各年环比增长速度保持不变,则各年增长量( ) A、逐年增加 B、逐年减少 C、保持不变 D、无法做结论 20、“某省工业增长速度为 2%”这句话不清楚,因为( ) A、没有明确的总体范围 B、没有空间规定 C、没有时间规定 D、工业的范围不清 21、计算发展速度的分母是( ) A、报告期水平 B、基期水平 C、实际水平 D、计划水平 22、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 2%、5%、8%和 7%,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的计算 方法为( ) A、(102%×105%×108%×107%)-100% B、102%×105%×108%×107% C、 2%×5%×8%×7% D、(2%×5%×8%×7%)-100% 23、发展速度的计算方法为( ) A、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相比 B、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相比 C、增长量与基期水平之差 D、增长量与基期水平相比 24、用几何平均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实际上只有与数列的( )有关 A、最初水平 B、最末水平 C、最初水平和最末水平 D、中间各期水平 25、原时间数列项数为 28 项,采用 7 项移动平均进行修匀,则新时间数列项数 为( ) A、22 B、23 C、24 D、25 26、据统计,我国 1990 年人口数为 111333 万人,要实现本世纪末人口控制在 12 亿以内的目标,从 1990 年到 2000 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应不超过( ) A、0.75% B、0.68% C、10.8% D、9.8% 27、某地区 1996 年工业增加值 850 亿元,若按每年平均增长 6%的速度发展,2006 年该地区工业增加值将达到( ) A、90100 亿元 B、1522.22 亿元 C、5222.22 亿元 D.9010 亿元 28、某地生产总值 2000 年比 1995 年增长 53.5%,1999 年比 1995 年增长 40.2%, 则 2000 年比 1999 年增长( )
9.5% C、33.08% D、无法确定 29、本年发展水平与去年同期发展水平之比是( A、增长速度 B、年距发展速度 C、年距增长速度 D、环比增长速度 30、某地区1980年生产总值为60亿元,至2000年达到240亿元,则2000年在 1980年的基础上() A、翻了四番 B、翻了三番 C、增长了三倍D、增长了四倍 31、平均增长量是( A、累计增长量的序时平均数 B、逐期增长量的序时平均数 C、累计增长量与原时间数列项数之比 D、逐期增长量与原时间数列项数之比 32、()是计算其它动态数列分析指标的基础 A、发展速度B、平均发展速度C、发展水平D、平均发展水平 33、累计法平均发展速度的实质( A、从最初水平出发,按平均増长量增长,经过n期正好达到第n期的实际 水平 B、从最初水平出发,按平均发展速度发展,经过n期正好达到第n期的实 际水平 C、从最初水平出发,按平均发展速度计算得到的各期理论水平之和正好等 于各期的实际水平之和 D、从最初水平出发,按平均发展速度计算得到的各期理论水平之和正好等 于最末期的实际水平 34、已知某地1991—1995年年均增长速度为10%,1996-2000年年均增长速度 为8%,则这10年间的平均增长速度为( A、0.1×0.08 B、1.1×08-1 y(o)×(00 、y(1)×(.08)-1 35、某商品销售量去年比前年増长10%,今年比去年增长20%,则两年平均增长 A、14.14% B、30% C、15% D、14.89% 36、某企业利税总额1998年比1993年增长1.1倍,2001年又比1998年增长1.5 倍,则该企业利税总额这几年间共增长( A、(1.1+1.5)-1 B、(2.1×2.5)-1 C、(2×25 D、(1.1×1.5)-1
A、9.5% B、13.3% C、33.08% D、无法确定 29、本年发展水平与去年同期发展水平之比是( ) A、增长速度 B、年距发展速度 C、年距增长速度 D、环比增长速度 30、某地区 1980 年生产总值为 60 亿元,至 2000 年达到 240 亿元,则 2000 年在 1980 年的基础上( ) A、 翻了四番 B、翻了三番 C、增长了三倍 D、增长了四倍 31、平均增长量是( ) A、累计增长量的序时平均数 B、逐期增长量的序时平均数 C、累计增长量与原时间数列项数之比 D、逐期增长量与原时间数列项数之比 32、( )是计算其它动态数列分析指标的基础。 A、发展速度 B、平均发展速度 C、发展水平 D、平均发展水平 33、累计法平均发展速度的实质( ) A、从最初水平出发,按平均增长量增长,经过 n 期正好达到第 n 期的实际 水平 B、从最初水平出发,按平均发展速度发展,经过 n 期正好达到第 n 期的实 际水平 C、从最初水平出发,按平均发展速度计算得到的各期理论水平之和正好等 于各期的实际水平之和 D、从最初水平出发,按平均发展速度计算得到的各期理论水平之和正好等 于最末期的实际水平 34、已知某地 1991—1995 年年均增长速度为 10%,1996—2000 年年均增长速度 为 8%,则这 10 年间的平均增长速度为( ) A、10 0.10.08 B、 1.1 08 1 10 − C、 ( ) ( ) 10 5 5 0.1 0.08 D、 (1.1) (1.08) 1 10 5 5 − 35、某商品销售量去年比前年增长 10%,今年比去年增长 20%,则两年平均增长 ( ) A、14.14% B、30% C、15% D、14.89% 36、某企业利税总额 1998 年比 1993 年增长 1.1 倍,2001 年又比 1998 年增长 1.5 倍,则该企业利税总额这几年间共增长( ) A、(1.1+1.5)-1 B、(2.1×2.5)-1 C、( 5 2.1 × 3 2.5 )-1 D、(1.1×1.5)-1
37、已知某地粮食产量的环比发展速度1998年为103.5%,1999年为104%,2001 年为105%,2001年对于1997年的定基发展速度为116.4%,则2000年的环 比发展速度为( A、103% B、101% C、104.5% D、113% 38、某地区连续五年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9%、7.8%、8.6%、9.4%和8.5%,则该 地区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为( A、109×1.078×1086×1094×1085-1B、009×0078×0086×009×0085 C、109×1078×1086×1094x1085D、(9%+7.8%+8.6%+9,4%+8.5%)÷5 39、某产品单位成本从1990年到2001年的平均发展速度为985%,说明该产品 单位成本() A、平均每年降低1.5% B、平均每年增长1.5% C、2001年是1990年的98.5% D、2001年比1990年降低98.5% 40、下列指标中,属于序时平均数的是( A、某地区某年人口自然增长率 某地区某年人口增长量 C、某地区“八五”期间年均人口递增率D、某地区人口死亡率 41、要通过移动平均法消除季节变动,则移动平均项数N() A、应选择奇数 B、应选择偶数 应和季节周期长度一致 D、可任意取值 42、直线趋势方程y=a+bt中,a和b的意义是() A、a表示直线的截距,b表示t=0时的趋势值 B、a表示最初发展水平的趋势值,b表示平均发展速度 C、a表示最初发展水平的趋势值,b表示平均发展水平 D、a是直线的截距,表示最初发展水平的趋势值;b是直线的斜率,表示 平均增长量 43、若动态数列的逐期增长量大体相等,宜拟合( A、直线趋势方程 曲线趋势方程 C、指数趋势方程 、二次曲线方程 44、若动态数列的环比增长速度大体相等,宜拟合( A、直线趋势方程 B、曲线趋势方程 C、指数趋势方程 D、二次曲线方程 45、若动态数列的二级增长量大体相等,宜拟合( A、直线趋势方程 B、曲线趋势方程 C、指数趋势方程 D、二次曲线方程 46、移动平均法的主要作用是(
37、已知某地粮食产量的环比发展速度 1998 年为 103.5%,1999 年为 104%,2001 年为 105%,2001 年对于 1997 年的定基发展速度为 116.4%,则 2000 年的环 比发展速度为( ) A、103% B、101% C、104.5% D、113% 38、某地区连续五年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 9%、7.8%、8.6%、9.4%和 8.5%,则该 地区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为( ) A、 5 1.091.0781.0861.0941.085 -1 B、 5 0.090.0780.0860.0940.085 C、 5 1.091.0781.0861.0941.085 D、(9%+7.8%+8.6%+9.4%+8.5%)÷5 39、某产品单位成本从 1990 年到 2001 年的平均发展速度为 98.5%,说明该产品 单位成本( ) A、平均每年降低 1.5% B、平均每年增长 1.5% C、2001 年是 1990 年的 98.5% D、2001 年比 1990 年降低 98.5% 40、下列指标中,属于序时平均数的是( ) A、某地区某年人口自然增长率 B、某地区某年人口增长量 C、某地区“八五”期间年均人口递增率 D、某地区人口死亡率 41、要通过移动平均法消除季节变动,则移动平均项数 N( ) A、应选择奇数 B、应选择偶数 C、应和季节周期长度一致 D、可任意取值 42、直线趋势方程 y ˆ = a + bt 中, a和b 的意义是( ) A、a 表示直线的截距, b 表示 t = 0 时的趋势值 B、a 表示最初发展水平的趋势值, b 表示平均发展速度 C、a 表示最初发展水平的趋势值, b 表示平均发展水平 D、a 是直线的截距,表示最初发展水平的趋势值; b 是直线的斜率,表示 平均增长量 43、若动态数列的逐期增长量大体相等,宜拟合( ) A、直线趋势方程 B、曲线趋势方程 C、指数趋势方程 D、二次曲线方程 44、若动态数列的环比增长速度大体相等,宜拟合( ) A、直线趋势方程 B、曲线趋势方程 C、指数趋势方程 D、二次曲线方程 45、若动态数列的二级增长量大体相等,宜拟合( ) A、直线趋势方程 B、曲线趋势方程 C、指数趋势方程 D、二次曲线方程 46、移动平均法的主要作用是( )
削弱短期的偶然因素引起的波动B、削弱长期的基本因素引起的波动 C、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 D、预测未来 47、按季平均法测定季节比率时,各季的季节比率之和应等于() A、100% B、400% C、120% D、1200% 48、若无季节变动,则季节比率应该是( A、大于1 B、小于1 C、等于1 D、等于0 49、用最小平方法拟合直线趋势方程y=a+bt,若b为负数,则该现象趋势为 A、上升趋势 B、下降趋势 、水平趋势D、不能确定 50、用原资料平均法求季节比率,第一步计算各年同期(月或季)平均数,是为 了消除() A、长期趋势 B、季节变动C、循环变动 D、不规则变动 51、根据近几年数据计算所得,某种商品2季度销售量季节比率为1.6,表明该 商品2季度销售 A、处于旺季 B、处于淡季C、增长了60%D、增长了160%
A、削弱短期的偶然因素引起的波动 B、削弱长期的基本因素引起的波动 C、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 D、预测未来 47、按季平均法测定季节比率时,各季的季节比率之和应等于( ) A、100% B、400% C、120% D、1200% 48、若无季节变动,则季节比率应该是( ) A、大于 1 B、小于 1 C、等于 1 D、等于 0 49、用最小平方法拟合直线趋势方程 t y ˆ = a + b t,若 b 为负数,则该现象趋势为 ( ) A、上升趋势 B、下降趋势 C、水平趋势 D、不能确定 50、用原资料平均法求季节比率,第一步计算各年同期(月或季)平均数,是为 了消除( ) A、 长期趋势 B、季节变动 C、循环变动 D、不规则变动 51、根据近几年数据计算所得,某种商品 2 季度销售量季节比率为 1.6,表明该 商品 2 季度销售( ) A、 处于旺季 B、处于淡季 C、增长了 60% D、增长了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