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固体地球的物质循环 第1节地球的内部结构 第2节地球表面的形态 第3节内力地质作用 第4节外力地质作用 第5节岩石圈地质循环
第6章 固体地球的物质循环 固体地球的物质循环 第1节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球的内部结构 第2节 地球表面的形态 地球表面的形态 第3节 内力地质作用 第4节 外力地质作用 第5节 岩石圈地质循环 岩石圈地质循环
引言动态的固体地球 (一)地球内部的动态 (二)地球表面的动态
引言 动态的固体地球 动态的固体地球 (一)地球内部的动态 (一)地球内部的动态 (二)地球表面的动态 (二)地球表面的动态
(一)地球内部的动态 能量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蜕变产生 的热能等。 时间尺度:数十万年以上 短期表现:地震、火山活动 长期表现:造山运动、造陆运动
(一)地球内部的动态 (一)地球内部的动态 能量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蜕变产生 能量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蜕变产生 的热能等。 时间尺度:数十万年以上 时间尺度:数十万年以上 短期表现:地震、火山活动 短期表现:地震、火山活动 长期表现:造山运动、造陆运动 长期表现:造山运动、造陆运动
(二)地球表面的动态 能量来源:重力和太阳能 时间尺度:昼夜、季节、年际、多年 短期表现:地表物质的侵蚀、搬运、沉积 长期表现:地表形态的改变
(二)地球表面的动态 (二)地球表面的动态 能量来源:重力和太阳能 能量来源:重力和太阳能 时间尺度:昼夜、季节、年际、多年 时间尺度:昼夜、季节、年际、多年 短期表现:地表物质的侵蚀、搬运、沉积 短期表现:地表物质的侵蚀、搬运、沉积 长期表现:地表形态的改变 长期表现:地表形态的改变
第1节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球内圈的划分依据 地球内圈的分层特征
一、地球内圈的划分依据 一、地球内圈的划分依据 二、地球内圈的分层特征 二、地球内圈的分层特征 第 1 节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球内圈的划分依据 1.固体地球具有弹性和塑性 (1)在快速、短时间力(地震波、潮汐力) 的作用下表现为弹性体 传播地震波 产生固体潮 (2)在慢速、长时间力(地球旋转力、构造 力、重力)的作用下表现为塑性体 岩石的形变
一、地球内圈的划分依据 1.固体地球具有弹性和塑性 ( 1)在快速、短时间力(地震波、潮汐力) 的作用下表现为弹性体。 • 传播地震波 • 产生固体潮 ( 2)在慢速、长时间力(地球旋转力、构造 力、重力)的作用下表现为塑性体。 • 岩石的形变
2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递 (1)地震波:因地震产生 的波动 (2)纵波 (2)纵波(P波)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 致,在固体和液体中都能传播,速度较快 (3)横波(S波)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 直,在液体中不能传播,速度较慢
2.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递 (1)地震波:因地震产生 的波动。 (2)纵波(P波)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 一致,在固体和液体中都能传播,速度较快。 (3)横波(S波)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 直,在液体中不能传播,速度较慢
3地震波速的变化 (1)不连续面:地震波速 度变化明显的分界面,指示 其上下物质的成分和物态有 900km 改变。 (2)莫霍面:波速急剧加圃 150 快,使下层纵波传播速度大 于上层纵波传播速度 (3)古登堡面:纵波速度 的显著回落和横波的消失
3.地震波速的变化 地震波速的变化 (1)不连续面:地震波速 )不连续面:地震波速 度变化明显的分界面,指示 度变化明显的分界面,指示 其上下物质的成分和物态有 其上下物质的成分和物态有 改变。 (2)莫霍面:波速急剧加 )莫霍面:波速急剧加 快,使下层纵波传播速度大 快,使下层纵波传播速度大 于上层纵波传播速度。 于上层纵波传播速度。 (3)古登堡面:纵波速度 )古登堡面:纵波速度 的显著回落和横波的消失。 的显著回落和横波的消失
二、地球内圈的分层特征 (一)地壳 1.范围:莫霍面以上,厚度从75km到20km不 等,洋壳厚度平均约7km,地壳平均厚度 16km。 上地幔 洋壳 地表面 莫霍面 最上部地 软流圈 250km 岩石圈 2230km 2250km 1230km
二、地球内圈的分层特征 二、地球内圈的分层特征 (一)地壳 1.范围:莫霍面以上,厚度从 莫霍面以上,厚度从75km 到20km 不 等,洋壳厚度平均约 等,洋壳厚度平均约7km,地壳平均厚度 ,地壳平均厚度 16km
2分层 (1)沉积层:地壳表层长期与大气和水接 触,受各种外动力地质作用的改造而形 成 (2)硅铝层:主要成分为氧、硅、铝等轻元 素,酸性岩(如花岗岩、片麻岩),只存在 于大陆地壳。 (3)硅镁层:主要成分是氧、硅、铁和镁, 基性岩(如玄武岩),大陆和大洋下面都 有硅镁层
2.分层 ( 1)沉积层:地壳表层长期与大气和水接 地壳表层长期与大气和水接 触,受各种外动力地质作用的改造而形 触,受各种外动力地质作用的改造而形 成。 ( 2)硅铝层:主要成分为氧、硅、铝等轻元 主要成分为氧、硅、铝等轻元 素,酸性岩(如花岗岩、片麻岩) 素,酸性岩(如花岗岩、片麻岩) ,只存在 于大陆地壳。 ( 3)硅镁层:主要成分是氧、硅、铁和镁, 主要成分是氧、硅、铁和镁, 基性岩(如玄武岩),大陆和大洋下面都 基性岩(如玄武岩),大陆和大洋下面都 有硅镁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