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 一词多义 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 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 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 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 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以”而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 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 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 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 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 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二.通假字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③秦伯说(同“悦”) 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词类活用 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 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减)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 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氵 撒兵) 四.古今异义 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②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 五.特殊句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 一.一词多义 “之” ①公从之 (代佚之狐的建议) ②许之 (人称代词,郑文公) ③将焉取之 (增加的土地,代词) ④子犯请击之 (秦国,代词) 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以”“而”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 ②敢以烦执事 (介词,拿) ③越国以鄙远 (连词,表承接)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 (连词,表转折) ⑤以乱易整,不武 (介词,拿、用) “ “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其” 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 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 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二.通假字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通“供”,供给) ③秦伯说 (同“悦”) ④失其所与,不知 (同“智”,明智) 三.词类活用 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 ③若不阙秦 (使动用法,使……削减)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⑤越国以鄙远 (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使动用法,使……灭亡) ⑦烛之武退秦师 (使动用法,使……撤兵) 四.古今异义 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②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 五.特殊句式
(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A.以其无礼于晋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佚之狐言于郑伯 (2)省略句 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 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略主语) C.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 (3)宾语前置 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小结 、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e,高兴。 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作状语 1.进兵北略地 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3函封之 4发尽上指冠 名词作动词 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 2皆白衣冠以送之 3.乃朝服,设九宾 使动用法 1.使使以闻大王 2.使毕使于前 3自引而起,绝袖 意动用法 1.太子迟之
(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A.以其无礼于晋 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佚之狐言于郑伯 (2)省略句 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省略介词“于”) 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省略主语) C.敢以(之)烦执事 (省略介词宾语,以之) (3)宾语前置 夫晋,何厌之有 (“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小结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 反,通“返”。 4.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奉,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 卒惶急无以击轲 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 古义:礼物 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 古义:跑 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 古义:宫廷侍卫 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 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作状语 1.进兵北略地 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3.函封之 4.发尽上指冠 名词作动词 1.樊於期乃前曰 又前而为歌曰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左右既前,斩荆轲 2.皆白衣冠以送之 3.乃朝服,设九宾 使动用法 1.使使以闻大王 2.使毕使于前 3.自引而起,绝袖 意动用法 1.太子迟之
2.群臣怪之 四、文言句式: 判断句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省略句 1秦王购之(以)金千斤 2欲与(之)俱 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4.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 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介宾短语后置 1、常痛于骨髓(介宾短语后置) 2、嘉为先言于秦王(介宾短语后置) 3、燕王拜送于庭(介宾短语后置) 4、使毕使于前(介宾短语后置) 定语后置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五、重点实虚词 1、发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打开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出发 发尽上指冠头发 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不过 荆轲顾笑武阳回头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 为之奈何对付,处理 乃为装遣荆轲准备 乃令秦武阳为副做为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为 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发出 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并且,表递进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而,表因果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却,表转折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就,或不译,表承接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相当于“地”或不译,表修饰 六、固定用法
2.群臣怪之 四、文言句式: 判断句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省略句 1.秦王购之 ( 以 ) 金千斤 2.欲与 ( 之 ) 俱 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4. 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 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介宾短语后置 1、常痛于骨髓 ( 介宾短语后置 ) 2、 嘉为先言于秦王 ( 介宾短语后置 ) 3、燕王拜送于庭 ( 介宾短语后置 ) 4、使毕使于前 ( 介宾短语后置 ) 定语后置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五、重点实虚词 1、发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打开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出发 发尽上指冠 头发 2、顾 顾计不知所出耳 只是,不过 荆轲顾笑武阳 回头 3.为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被 为之奈何 对付,处理 乃为装遣荆轲 准备 乃令秦武阳为副 做为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因为 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发出 4.而 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 并且,表递进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因而,表因果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却,表转折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就,或不译,表承接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相当于“地”或不译,表修饰 六、固定用法
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 2.然则将军之仇报(既然这样,那么) 3.荆轲有所待(有…的) 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 5而卒惶急无以击轲(“无以”,意为:没有用来办法 6以故荆轲逐秦王(因此)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 通假字 1.距①关,毋②内③诸侯。①距,通“拒”,把守。 毋,通“无”,不要。 ③内,通“纳”,接纳,进入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 6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 7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通“座”) 8令将军与臣有卻。 卻,通“隙”,隔阂,嫌怨。 9.秋豪不敢有所近。 豪,通“毫”。 10.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采,通“彩”,颜色 1l.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具,通“俱”,全部 12.坐,通“座”,座位 ①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②因击沛公于坐 13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通“骖”,古时乘车 、虚词实词 ()实词 飨土卒(飨:犒劳) 夜驰之(之:到,往) 无所取(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 从沛公(从:跟从) 亡去不义(亡:逃跑:义:符合道义) 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料:估量:当:抵挡) 与臣游(游:交往) 籍吏民(籍:登记) 他盗之出入(出入:偏义夏词,进入) 具言(具:详细,完备) 若入前为寿(若:你;为寿:祝健康) 杀人如不能举(举:尽) 窃为大王不败也(窃:私下里) 坐须臾(须臾:片刻) 相去(去,距离)置车骑(置:放弃)
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 “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 ) 2.然则将军之仇报 (既然这样,那么) 3. 荆轲有所待( 有……的) 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 5.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 “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 6.以故荆轲逐秦王 (因此)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距①关,毋②内③诸侯。 ①距,通“拒”,把守。 ②毋,通“无”,不要。 ③内,通“纳”,接纳,进入。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早些。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通“否”。 6.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 通“纳”) 7.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 通“座”) 8.令将军与臣有卻。 卻,通“隙”,隔阂,嫌怨。 9.秋豪不敢有所近。 豪,通“毫”。 10.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 采,通“彩”,颜色。 1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具,通“俱”,全部。 12.坐,通“座”,座位。 ①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②因击沛公于坐 13.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通“骖”,古时乘车。 二、虚词实词 (一)实词: 飨土卒(飨;犒劳) 夜驰之(之:到,往) 无所取(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 从沛公(从:跟从) 亡去不义(亡:逃跑;义:符合道义) 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料:估量:当:抵挡) 与臣游(游:交往) 籍吏民(籍:登记) 他盗之出入(出入:偏义夏词,进入) 具言(具:详细,完备) 若入前为寿(若:你;为寿:祝健康) 杀人如不能举(举;尽) 窃为大王不败也(窃;私下里) 坐须臾(须臾:片刻) 相去(去,距离)置车骑(置;放弃)
督过之(督过:责备) 留谢(谢:辞谢) 二)虚词 固不如也(固:当然) 君安与项伯有故(安:怎么 孰与君少长(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 人有大功而击之(而:却) 因言曰(因:趁机) 今者有小人之言(者:助词,不译) 不然,籍何以至此(然:这样 因留沛公与饮(因:于是) 以示之者三(三:多次) 因击沛公于坐(因,趁机) 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你们这些人) 三、词类活用 1.沛公军霸上 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2.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①沛公欲王关中。 ②秦地可尽王也。 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素善留侯张良 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 4.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于是项伯复夜去 5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 ①亡去不义 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6.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动用法,使活命。 7.吾得兄事之 兄,名词作状语,像兄长一样 8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动用法,使.跟从,率领 9范增数目项王 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 10若入前为寿 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1l.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1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动用法,使…停止。 13.头发上指。 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14.刑人如恐不胜 刑,名词作动词,以刀割刺,指施加肉刑。 15.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①下,名词作动词,下来。②道,名词作动词,取道。 ③间,动词作状语,小道,表示动作的处所。 16.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间,动词作状语,从小路。 17.拔剑撞而破之。 破,使动用法,使..破裂 18.籍吏民,封府库。籍,名词作动词,登记 19.沛公今事有急 急,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 20.此亡秦之续耳。续,动词作名词,后续者
督过之(督过:责备) 留谢(谢:辞谢) (二)虚词 固不如也(固:当然) 君安与项伯有故(安:怎么) 孰与君少长(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 人有大功而击之(而:却) 因言曰(因:趁机) 今者有小人之言(者:助词,不译) 不然,籍何以至此(然:这样) 因留沛公与饮(因:于是) 以示之者三(三:多次) 因击沛公于坐(因,趁机) 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你们这些人) 三、词类活用 1. 沛公军霸上。 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2. 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①沛公欲王关中。 ②秦地可尽王也。 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 素善留侯张良。 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 4.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于是项伯复夜去。 5.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 ①亡去不义。 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6. 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动用法,使……活命。 7.吾得兄事之。 兄,名词作状语,像兄长一样。 8.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使动用法,使……跟从,率领。 9.范增数目项王。 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 10.若入前为寿。 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11.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1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止,使动用法,使……停止。 13. 头发上指。 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14. 刑人如恐不胜。 刑,名词作动词,以刀割刺,指施加肉刑。 15.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①下,名词作动词,下来。 ②道,名词作动词,取道。 ③间,动词作状语,小道,表示动作的处所。 16.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间,动词作状语,从小路。 17. 拔剑撞而破之。 破,使动用法,使……破裂。 18. 籍吏民,封府库。 籍,名词作动词,登记。 19. 沛公今事有急。 急,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 20. 此亡秦之续耳。 续,动词作名词,后续者
21.此其志不在小 小,形容词用如名词,小的方面 22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向南 四、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此天子气也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3此亡秦之续耳 (二)被动句 1若屑皆且为所虏 2晋属今为之虏矣 (三)宾语前置句: 1然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 2.不然,籍何以至此 3.客何为者 4.大王来何操 5沛公安在 6今日之事何如? 7.何辞为 (四)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1.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2.沛公欲王于关中 3.具告之以事 4.良曰:“长于臣。” 5.得复见将军于此。 五、古今异义 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古义: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 3.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 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4.而听细说。 古义:小人的谗言。 今义:详细说来 5.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山东省 6.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义:黄河以北、以南。 今义:分别指河北省和河南省 六、一词多义
21. 此其志不在小 小,形容词用如名词,小的方面 22.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向南 四、文言句式 (一) 判断句; 1.此天子气也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3.此亡秦之续耳 (二)被动句: 1.若屑皆且为所虏 2.晋属今为之虏矣 (三)宾语前置句: 1.然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 2.不然,籍何以至此 3.客何为者 4.大王来何操 5.沛公安在 6.今日之事何如? 7. 何辞为? (四)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1. 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2. 沛公欲王于关中。 3. 具告之以事。 4. 良曰:“长于臣。” 5. 得复见将军于此。 五、古今异义: 1.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古义: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2.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 3.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 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4. 而听细说。 古义:小人的谗言。 今义:详细说来。 5. 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山东省。 6.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义:黄河以北、以南。 今义:分别指河北省和河南省。 六、一词多义
(一)为 人为刀姐,我为鱼肉动词,是, 使子婴为相 动词,做,担当 窃为大王不取也 动词,认为, 谁为大王为此计动词,出,制定, 且为之奈何 动词,对付 何辞为 句末语气词,呢, 为击破沛公军 介词,替,给, (二)故 故听之 连词,所以) 君安与项伯有故形容词,旧时,此指交情) 故遣将守关者副词,特意 (三)辞 卮酒安足辞(推辞,不接受) 未辞也(告辞,辞别) 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 (四)幸 妇女无所幸(宠幸) 故幸来告良(幸而) 《诗经》两首 通假字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 2.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 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 4.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表感叹) 5.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6.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二)古今异义词 1.泣涕涟涟(泣涕,古义:为眼泪今义:鼻涕) 2.总角之宴,言笑宴宴(宴,古义:为欢聚今义:为酒席) 3.不遑启居(启,古义:是跪今义:指开启。居,古义:指安坐今义:指居住。) 4.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古义:文中指主帅今义:指有品德的人。小人,古义:文 中指士卒今义:指品行差的人。) (三)一词多义 言 ①句首助词。如:言既遂矣 ②相当于“而”。如:静言思之。 2.以 ①把,介词。如:秋以为期 ②而,连词。如:以望复关 3 ①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如:薇亦作止 ②开始。如:天下之难比作于易
(一)为 人为刀姐,我为鱼肉 动词,是, 使子婴为相 动词,做,担当, 窃为大王不取也 动词,认为, 谁为大王为此计 动词,出,制定, 且为之奈何 动词,对付, 何辞为 句末语气词,呢, 为击破沛公军 介词,替,给, (二)故 故听之 连词,所以) 君安与项伯有故 形容词,旧时,此指交情) 故遣将守关者 副词,特意) (三)辞 卮酒安足辞(推辞,不接受) 未辞也(告辞,辞别) 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 (四)幸 妇女无所幸(宠幸) 故幸来告良(幸而) 《诗经》两首 通假字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 2.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 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 4.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表感叹) 5.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6.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二)古今异义词 1.泣涕涟涟(泣涕,古义:为眼泪|今义:鼻涕) 2.总角之宴,言笑宴宴(宴,古义:为欢聚|今义:为酒席) 3.不遑启居(启,古义:是跪|今义:指开启。居,古义:指安坐|今义:指居住。) 4.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古义:文中指主帅|今义:指有品德的人。小人,古义:文 中指士卒|今义:指品行差的人。) (三)一词多义 1.言: ①句首助词。如:言既遂矣。 ②相当于“而”。如:静言思之。 2.以: ①把,介词。如:秋以为期。 ②而,连词。如:以望复关。 3.作: ①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如:薇亦作止。 ②开始。如:天 下之难比作于易
③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 如: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④劳动,劳作。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⑤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①动词词头,无实意。如曰归曰归。 ②叫做,称作。如: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③说。如: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靡 ①浪费。如: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 ②无,没有。如: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引申为不。 如:天高地迥,号呼靡穷。 ③倒下,后退。如:左右皆靡。 ①思考。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思念,挂念。如:已行,弗不思也。 ③心情,情思。如: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④助词,无实义。如: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7.雨: ①众多。如:齐子归止,其从如雨。 ②离散。如:一别如雨。 ③动词。下雨或雨一样的落下来。如:是岁之春,雨麦岐山之阳。 ④灌溉。如:水能自雨田 ⑤润泽。如: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 《离骚》知识点梳理 、重点词语 1.掩涕:长太息以掩涕兮(掩面拭泪) 2.谇:謇(jian)朝谇(sui)而夕替(谏争) 替:謇朝谇而夕替(废弃,贬斥) 4.虽:虽九死而未悔(纵然,即使) 5.众女: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许多小人) 6.蛾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高尚德行) 7.遥诼:谣诼(zhuo)谓余以善淫(造谣,诽谤) 8.偭:偭(mian)规矩而改错(背向,引申为违背) 9.度:竞周容以为度(法度,准则) 10.溘:宁溘(ke)死以流亡兮(突然,忽然) 11.异道:夫熟异道而相安(不同道) 12.尤:忍尤而攘诟(罪过) 13.伏:伏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 14.相道:悔相道之不察兮(观察,选择道路) 15.及:及行迷之未远(趁着) 16.止息:驰椒丘且焉止息(停下来休息) 17.初服:退将复修吾初服(当初的衣服,比喻原先的志向)
③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 如: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④劳动,劳作。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⑤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4.曰: ①动词词头,无实意。如曰归曰归。 ②叫做,称作。如: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③说。如: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靡: ①浪费。如: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 ②无,没有。如: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引申为不。 如:天高地迥,号呼靡穷。 ③倒下,后退。如:左右皆靡。 6.思: ①思考。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思念,挂念。如:已行,弗不思也。 ③心情,情思。如: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④助词,无实义。如: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7.雨: ①众多。如:齐子归止,其从如雨。 ②离散。如:一别如雨。 ③动词。下雨或雨一样的落下来。如:是岁之春,雨麦岐山之阳。 ④灌溉。如:水能自雨田。 ⑤润泽。如: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 《离骚》知识点梳理 一、重点词语 1.掩涕:长太息以掩涕兮(掩面拭泪) 2.谇:謇(jiǎn)朝谇(suì)而夕替(谏争) 3.替:謇朝谇而夕替(废弃,贬斥) 4.虽:虽九死而未悔(纵然,即使) 5.众女: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许多小人) 6.蛾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高尚德行) 7.遥诼: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造谣,诽谤) 8.偭:偭(miǎn)规矩而改错(背向,引申为违背) 9.度:竞周容以为度(法度,准则) 10.溘:宁溘(kè)死以流亡兮(突然,忽然) 11.异道:夫熟异道而相安(不同道) 12.尤:忍尤而攘诟(罪过) 13.伏:伏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 14.相道:悔相道之不察兮(观察,选择道路) 15.及:及行迷之未远(趁着) 16.止息:驰椒丘且焉止息(停下来休息) 17.初服:退将复修吾初服(当初的衣服,比喻原先的志向)
18.岌岌:高余冠之岌岌兮(高耸的样子) 19.游目:忽反顾以游目兮(放眼观看) 20.缤纷:佩缤纷其繁饰兮(繁多) 21.未变:虽体解吾犹未变兮(不会改变) 、通假字 1.错:偭(mian)规矩而改错(通“措”,措施) 2.邑:饨(tn)郁邑余佗(cha)傺(chi)兮(通“悒”,忧愁苦闷) 3.圜:何方圜之能周兮(通“圆”) 4.离:进不入以离尤兮(通“罹”,遭受) 5.章:芳菲菲其弥章(通“彰”,明显,显著) 6.反:延伫乎吾将反(通“返”,返回) 三、一词多义 1.长: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副词,长久)②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 2.善:①亦余心之所善兮(以为是好的)②谣诼(zhuo)谓余以善淫(擅长) 3.以为:①制芰(ji)荷以为衣兮(用-做)②余独好修以为常(认为) 4.修:①余虽好修姱(kua)以韆(j)羁兮(美好)②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③余独 好修姱以为常(美,美好) 5.虽:①余虽好修姱(kua)以(j)羁兮(惟,只是)②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纵然) 四、词类活用 1.機羁:余虽好修姱(kua)以韆(j)羁兮(名作动,约束) 2.淫:谣诼谓余以善淫(动作名,淫荡的事) 3.群:鸷鸟之不群兮(名作动,合群) 4.死:伏清白以死直兮(为动用法,为.而死) 5.屈、抑:屈心而抑志兮(使动,使受委屈,使受压抑) 6.步:步余马于兰皋兮(使动,使…步行) 7.高: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动,使加高) 8.长:长余佩之陆离(使动,使.加长) 五、古今异义的词 1.浩荡:怨灵修之浩荡(①古义:荒唐。②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 2.工巧:固时俗之工巧兮(①古义:善于投机取巧。②今义:技艺巧妙) 3.改错:偭(mian)规矩而改错(①古义:改变措施。②今义:改正错误) 4.穷困:吾独穷困乎此时也(①古义:处境困窘。②今义:经济困难) 5.流亡:宁溘(ke)死以流亡兮(①古义:随流水而消逝。②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被 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六、句式 1.不吾知其亦已兮(宾语前置) 2.唯昭质其犹未兮(固定句式) 3.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定语后置) 4.余虽好修姱以機羁兮,謇朝谇而夕替。(被动句) 5.虽体解吾犹未变亏(被动句) 《孔雀东南飞》知识点 、古今异义 为仲卿母所遣,守节情不移便可白公姥可怜体无比汝岂得自由槌床便大怒
18.岌岌:高余冠之岌岌兮(高耸的样子) 19.游目:忽反顾以游目兮(放眼观看) 20.缤纷:佩缤纷其繁饰兮(繁多) 21.未变:虽体解吾犹未变兮(不会改变) 二、通假字 1.错:偭(miǎn)规矩而改错(通“措”,措施) 2.邑:忳(tún)郁邑余侘(chà)傺(chì)兮(通“悒”,忧愁苦闷) 3.圜:何方圜之能周兮(通“圆”) 4.离:进不入以离尤兮(通“罹”,遭受) 5.章:芳菲菲其弥章(通“彰”,明显,显著) 6.反:延伫乎吾将反(通“返”,返回) 三、一词多义 1.长: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副词,长久) ②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 2.善: ①亦余心之所善兮(以为是好的) ②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擅长) 3.以为: ①制芰(jì)荷以为衣兮(用……做) ②余独好修以为常(认为) 4.修: 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美好)②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 ③余独 好修姱以为常(美,美好) 5.虽: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惟,只是) ②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纵然) 四、词类活用 1.鞿羁: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名作动,约束) 2.淫:谣诼谓余以善淫(动作名,淫荡的事) 3.群:鸷鸟之不群兮(名作动,合群) 4.死:伏清白以死直兮(为动用法,为……而死) 5.屈、抑:屈心而抑志兮(使动,使……受委屈,使……受压抑) 6.步:步余马于兰皋兮(使动,使……步行) 7.高: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动,使……加高) 8.长:长余佩之陆离 (使动,使……加长) 五、古今异义的词 1.浩荡:怨灵修之浩荡(①古义:荒唐。②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 2.工巧:固时俗之工巧兮(①古义:善于投机取巧。②今义:技艺巧妙) 3.改错:偭(miǎn)规矩而改错(①古义:改变措施。②今义:改正错误) 4.穷困:吾独穷困乎此时也(①古义:处境困窘。②今义:经济困难) 5.流亡:宁溘(kè)死以流亡兮(①古义:随流水而消逝。②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被 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六、句式 1.不吾知其亦已兮(宾语前置) 2.唯昭质其犹未兮(固定句式) 3.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定语后置) 4.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被动句) 5.虽体解吾犹未变亏(被动句) 《孔雀东南飞》知识点 一、古今异义 .为仲卿母所遣, 守节情不移 便可白公姥 可怜体无比 汝岂得自由 槌床便大怒
本自无教训举手常劳劳逆以煎我怀阿母大悲摧.便言多令才府吏见丁 宁 恐此事非奇寻遣丞请还否泰如天地渠会永无缘便利此月内蹑履 相逢迎逼迫兼弟兄叶叶相交通多谢后世人 通假字 终老不复取箱帘六七十虽与府吏要蒲苇纫如丝府吏见丁宁摧藏马悲哀 合葬华山傍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从句法关系看,谓语动词在句中总是出现在主语、状语后,所以,如果 名词出现在动词前,而句子已经有明确的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了状语。) 孔雀东南飞( )勤心养公姥( 手巾掩口啼,( )卿当日胜贵,( (2)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 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因为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 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 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按一般语法,形容 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如果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就可以判断它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 果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而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偏正关 系,那么这个形容词就活用成了动词。) 槌床便大怒( )自名秦罗敷( 谢家事夫婿,( )交广市鲑珍,( 千万不复全,( (3)使动用法、意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它 是用动宾结构表达使令式的内容。)(意动用法一般涉及的是形容词和名词。形容词、名词带 宾语用作意动,就是“觉得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作意动的 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或者成为用作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经常可以翻译成 “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做”) 逆以煎我怀,( 足以荣汝身,( 便利此月内,( 四、偏义复词:指由两个今义词或反义词作词素构成一个词,其中的一个词素表示意义,另 个词素只作陪衬,不表示意义,这样的词称为偏义复词 便可白公姥昼夜勤作息我有亲父兄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五、“相”字的用法 相”是一个会意字,《说文》:“相审视也。从目以木。”本意是闭“目”看“木”,即察看。后来 引申出其他义 (1)副词:用在动词前,表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有称代功能。据句义代“我”、“你”、“她” 会不相从许,及时相遣归,还必相迎取,好自相扶将 嬉戏莫相忘.誓天不相负不得便相许登即相许和蹑履相逢迎 怅然遥相望誓不相隔卿久久莫相忘 (2)副词:用在动词前,表双向动作。互相,彼此 相见常日稀六合正相应叶叶相交通枝枝相覆盖仰头相向鸣黄泉下相见 (3)名词:具有一般名词功能。相貌,宰相 儿已薄禄相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4)动词:具有一般动词功能。审察,仔细看,帮助
. 本自无教训 举手常劳劳 . 逆以煎我怀 阿母大悲摧. 便言多令才 . 府吏见丁 宁: 恐此事非奇 . 寻遣丞请还 否泰如天地 .渠会永无缘 便利此月内 .蹑履 相逢迎 逼迫兼弟兄 叶叶相交通 多谢后世人 二、通假字 终老不复取 箱帘六七十 虽与府吏要 .蒲苇纫如丝 .府吏见丁宁 摧藏马悲哀 合葬华山傍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从句法关系看,谓语动词在句中总是出现在主语、状语后,所以,如果 名词出现在动词前,而句子已经有明确的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了状语。) .孔雀东南飞( ).勤心养公姥( ) 手巾掩口啼,( )卿当日胜贵,( ) (2)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 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因为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 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 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按一般语法,形容 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如果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就可以判断它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 果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而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偏正关 系,那么这个形容词就活用成了动词。) 槌床便大怒( ) .自名秦罗敷( ) .谢家事夫婿,( ) .交广市鲑珍,. ( ) 千万不复全,( ) (3)使动用法、意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它 是用动宾结构表达使令式的内容。)(意动用法一般涉及的是形容词和名词。形容词、名词带 宾语用作意动,就是“觉得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作意动的 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或者成为用作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经常可以翻译成 “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做……”) .逆以煎我怀,( ) 足以荣汝身,( ) 便利此月内,( ) 四、偏义复词:指由两个今义词或反义词作词素构成一个词,其中的一个词素表示意义,另 一个词素只作陪衬,不表示意义,这样的词称为偏义复词。 .便可白公姥 昼夜勤作息 .我有亲父兄 .我有亲父母 .逼迫兼弟兄 五、“相”字的用法 “相”是一个会意字,《说文》:“相审视也。从目以木。”本意是闭“目”看“木”,即察看。后来 引申出其他义。 (1)副词:用在动词前,表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有称代功能。据句义代“我”、“你”、“她”、 “他”、“它”。 .会不相从许, 及时相遣归,还必相迎取, 好自相扶将 .嬉戏莫相忘. 誓天不相负 .不得便相许 登即相许和 .蹑履相逢迎 . 怅然遥相望 誓不相隔卿 久久莫相忘 (2)副词:用在动词前,表双向动作。互相,彼此。 .相见常日稀 六合正相应 叶叶相交通 枝枝相覆盖 仰头相向鸣 黄泉下相见 (3)名词:具有一般名词功能。相貌,宰相。 儿已薄禄相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4)动词:具有一般动词功能。审察,仔细看,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