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学导论(选修课) 大作业 对海洋灾害的探讨 班 级:F1207201 学 号:5120729014 姓 名:沈继中 专 业:物理系 任课老师:曾一非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
海洋学导论(选修课) 大作业 对海洋灾害的探讨 班 级: F1207201 学 号: 5120729014 姓 名: 沈继中 专 业: 物理系 任课老师: 曾一非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
摘要 本文主要讨论了海洋灾害的具体危害,举例说明其成因及其活跃的大致范围: 并分析讨论该类海洋灾害的预警系统和应急措施,同时列出相关的国际组织与条 例和一些国家对这些灾难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成因,措施,范围, 正文 第一章海洋灾害的概述 海洋灾害的定义是海洋自然环境发生异常或激烈变化,导致在海上或海岸带 发生的严重危害社会、经济和生命财产的事件。简单来说,海洋灾害就是指源于 海洋的自然灾害。海洋灾害主要有灾害性海浪、海冰、赤潮、海喷和风暴潮。同 时,与海洋与大气相关的灾害性现象还有“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 台风等。它们主要威胁海上及海岸带,有些还危及自岸向陆广大纵深地区的城乡 经济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例如:今年汛期的海洋灾害对我国南至海南、北到辽宁的广大沿海都造成了 较大的直接经济损失。其中,风暴潮和海浪灾害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2亿余元, 是2011年海洋灾害全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近2.5倍,比近5年来直接经济损失平 均值高34.6亿元。 据悉,今年汛期以来共有15个影响我国海域的热带气旋,其中有4个超强台 风、4个强台风、3个台风,登陆我国的7个热带气旋中,有6个是以强台风或台风 级别登陆的,强度较常年明显偏大,生成时间密集,双台风的对数多,对我国东 部和北部海域的影响也较常年偏高。 台风等海洋灾害给我国沿海经济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据统计,风暴潮和海浪 灾害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2亿余元,其中水产养殖业的损失所占比例最大,仅 在台风“苏拉”造成的经济损失中,水产养殖损失就占了76.59%,在台风“海 葵”中更是达到了83.63%。在众多受影响的地区,浙江省、山东省、河北省受影 响较大
摘 要 本文主要讨论了海洋灾害的具体危害,举例说明其成因及其活跃的大致范围; 并分析讨论该类海洋灾害的预警系统和应急措施,同时列出相关的国际组织与条 例和一些国家对这些灾难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成因,措施,范围, 正 文 第一章 海洋灾害的概述 海洋灾害的定义是海洋自然环境发生异常或激烈变化,导致在海上或海岸带 发生的严重危害社会、经济和生命财产的事件。简单来说,海洋灾害就是指源于 海洋的自然灾害。海洋灾害主要有灾害性海浪、海冰、赤潮、海啸和风暴潮。同 时,与海洋与大气相关的灾害性现象还有“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 台风等。它们主要威胁海上及海岸带,有些还危及自岸向陆广大纵深地区的城乡 经济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例如:今年汛期的海洋灾害对我国南至海南、北到辽宁的广大沿海都造成了 较大的直接经济损失。其中,风暴潮和海浪灾害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2亿余元, 是2011年海洋灾害全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近2.5倍,比近5年来直接经济损失平 均值高34.6亿元。 据悉,今年汛期以来共有15个影响我国海域的热带气旋,其中有4个超强台 风、4个强台风、3个台风,登陆我国的7个热带气旋中,有6个是以强台风或台风 级别登陆的,强度较常年明显偏大,生成时间密集,双台风的对数多,对我国东 部和北部海域的影响也较常年偏高。 台风等海洋灾害给我国沿海经济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据统计,风暴潮和海浪 灾害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2亿余元,其中水产养殖业的损失所占比例最大,仅 在台风“苏拉”造成的经济损失中,水产养殖损失就占了76.59%,在台风“海 葵”中更是达到了83.63%。在众多受影响的地区,浙江省、山东省、河北省受影 响较大
第二章海洋灾害的分类 我国是世界上海洋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海洋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仅次于 内陆的洪涝和风沙等灾害。曾经,在1980年-2002年的22年中,海洋灾害的 经济损失大约增长了30倍,高于沿海经济的增长速度,已成为我国海洋开发和 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海洋防灾减灾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社会安定、经济 安全和沿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因此,探讨沿海城市所面临的海洋灾害的主要类型 及典型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这里主要列举与我国沿海城 市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海洋灾害: ①风暴潮 ②海啸 ③台风 ④ 海雾 ⑤海冰 ⑥ 厄尔尼诺 ⑦ 拉尼娜 ⑧海风 ⑨ 赤潮 0 海洋污染 ① 海洋地震 2 海平面上升 3 海洋动物的攻击 第三章 灾害统计 风暴潮(含近岸浪)是我国水文气象灾害中最严重的海洋灾害近20年来造 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500亿元,约占全部海洋灾害的94%。 海浪灾害是我国发生最频繁的海洋灾害。1968年至2008年,我国巨浪灾害 共出现70次,沉船52063艘、死亡(含失踪)13475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33.5 亿元。 赤潮及外来生物入侵灾害是我国近海最为严重的生态灾害。近20年来,赤 潮在我国近海平均每年发生83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环境影响。南方沿岸主 要港口中有12种外来附着生物已造成较大危害:引种的6种滩涂植物之一的互 花米草,在浙江和福建滩涂造成大规模生态入侵。 海岸带地质灾害中,海岸侵蚀和海水入侵最为严重。我国大陆海岸侵蚀严重, 侵蚀岸线总长度3250公里,占总岸线长度的17.1%:全国约50%的砂质海岸遭受 侵蚀,侵蚀岸线长2463公里。我国沿岸地区海水入侵面积已超过1.6万平方公 里。 第四章风暴潮 成因:风暴潮是由台风、温带气旋、冷锋的强风作用和气压骤变等强烈的天 气系统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又称风暴增水或气象海啸。风暴潮是一种重力
第二章 海洋灾害的分类 我国是世界上海洋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海洋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仅次于 内陆的洪涝和风沙等灾害。曾经,在 1980 年--2002 年的 22 年中,海洋灾害的 经济损失大约增长了 30 倍,高于沿海经济的增长速度,已成为我国海洋开发和 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海洋防灾减灾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社会安定、经济 安全和沿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因此,探讨沿海城市所面临的海洋灾害的主要类型 及典型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这里主要列举与我国沿海城 市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海洋灾害: 1 风暴潮 2 海啸 3 台风 4 海雾 5 海冰 6 厄尔尼诺 7 拉尼娜 8 海风 9 赤潮 10 海洋污染 11 海洋地震 12 海平面上升 13 海洋动物的攻击 第三章 灾害统计 风暴潮(含近岸浪)是我国水文气象灾害中最严重的海洋灾害近 20 年来造 成的经济损失高达 2500 亿元,约占全部海洋灾害的 94%。 海浪灾害是我国发生最频繁的海洋灾害。1968 年至 2008 年,我国巨浪灾害 共出现 70 次,沉船 52063 艘、死亡(含失踪)13475 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233.5 亿元。 赤潮及外来生物入侵灾害是我国近海最为严重的生态灾害。近 20 年来,赤 潮在我国近海平均每年发生 83 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环境影响。南方沿岸主 要港口中有 12 种外来附着生物已造成较大危害;引种的 6 种滩涂植物之一的互 花米草,在浙江和福建滩涂造成大规模生态入侵。 海岸带地质灾害中,海岸侵蚀和海水入侵最为严重。我国大陆海岸侵蚀严重, 侵蚀岸线总长度 3250 公里,占总岸线长度的 17.1%;全国约 50%的砂质海岸遭受 侵蚀,侵蚀岸线长 2463 公里。我国沿岸地区海水入侵面积已超过 1.6 万平方公 里。 第四章 风暴潮 成因:风暴潮是由台风、温带气旋、冷锋的强风作用和气压骤变等强烈的天 气系统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又称风暴增水或气象海啸。风暴潮是一种重力
长波,周期从数小时至数天不等,介于地震海啸和低频的海洋潮汐之间,振幅(即 风暴潮的潮高)一般数米,最大可达二三千米。它是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灾害, 它与相伴的狂风巨浪可酿成更大灾害。 分类:通常把风暴潮分为温带气旋引起的温带风暴潮(如中国北方海区)和 热带风暴(台风)引起的热带风暴潮(如中国东南沿海)两类。 也有另一种分类方式:风暴潮按其诱发的不同天气系统又可可分为三种类 型:由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或飓风引起的海面水位异常升高现象,称之 谓台风风暴潮:由温带气旋引起的海面水位异常升高现象,称之谓风暴潮:由寒 潮或强冷空气大风引起的海面水位异常升高现象,称之谓风潮,以上三种类型统 称为风暴潮。 特点:温带风暴潮,多发生于春秋季节,夏季也时有发生。其特点是:增水 过程比较平缓,增水高度低于台风风暴潮。主要发生在中纬度沿海地区,以欧 洲北海沿岸、美国东海岸以及我国北方海区沿岸为多。台风风暴潮,多见于夏 秋季节。其特点是: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凡是有台风影响的海 洋国家、沿海地区均有台风风暴潮发生。 等级划分:依国内外风暴潮专家的意见,一般把风暴潮灾害划分为四个等 级,即特大潮灾、严重潮灾、较大潮灾和轻度潮灾。预警信号颜色依次为红色、 橙色、黄色和蓝色。 风暴潮预警级别分为I、Ⅱ、Ⅲ、V四级警报,分别表示特别严重、严重、 较重、一般,颜色依次为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 1.风暴潮I级紧急警报(红色)受热带气旋影响(包括台风、强热带风暴、 热带风暴、热带低压,下同)影响,或受温带天气系统影响,预计未来沿岸受影 响区域内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有代表性的验潮站将出现超过当地警戒潮位80厘米 以上的高潮位时,至少提前6小时发布风暴潮紧急警报。 2.风暴潮Ⅱ级紧急警报(橙色)预计未来沿岸受影响区域内有一个或一个 以上有代表性的验潮站将出现超过当地警戒潮位30厘米以上80厘米以下的高潮 位时,至少提前6小时发布风暴潮Ⅱ级紧急警报。 3.风暴潮Ⅲ级警报(黄色)预计未来沿岸受影响区域内有一个或一个以上 有代表性的验潮站将出现达到或超过当地警戒潮位30厘米以内的高潮位时,前 者至少提前12小时发布风暴潮警报,后者至少提前6小时发布风暴潮警报。 4.风暴潮Ⅳ级预报(蓝色)预计在预报时效内,沿岸受影响区域内有一个 或一个以上有代表性的验潮站将出现低于当地警戒潮位30厘米的高潮位时,发 布风暴潮预报。 台风蓝色预警信号,含义:24小时内可能受热带低压影响,平均风力可达6 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或者已经受热带低压影响,平均风力为6~7级,或阵 风7~8级并可能持续。 台风黄色预警信号含义:24小时内可能受热带风暴影响,平均风力可达8级 以上,或阵风9级以上:或者已经受热带风暴影响,平均风力为8~9级,或阵风 9~10级并可能持续。 台风橙色预警信号含义:12小时内可能受强热带风暴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0 级以上,或阵风11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强热带风暴影响,平均风力为10~11级, 或阵风11~12级并可能持续。 台风红色预警信号含义:6小时内可能或者己经受台风影响 我国风暴潮:我国位于北太平洋西侧,海岸线绵长,纵跨温带、副热带、热
长波,周期从数小时至数天不等,介于地震海啸和低频的海洋潮汐之间,振幅(即 风暴潮的潮高)一般数米,最大可达二三千米。它是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灾害, 它与相伴的狂风巨浪可酿成更大灾害。 分类:通常把风暴潮分为温带气旋引起的温带风暴潮(如中国北方海区)和 热带风暴(台风)引起的热带风暴潮(如中国东南沿海)两类。 也有另一种分类方式:风暴潮按其诱发的不同天气系统又可可分为三种类 型:由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或飓风引起的海面水位异常升高现象,称之 谓台风风暴潮;由温带气旋引起的海面水位异常升高现象,称之谓风暴潮;由寒 潮或强冷空气大风引起的海面水位异常升高现象,称之谓风潮,以上三种类型统 称为风暴潮。 特点:温带风暴潮,多发生于春秋季节,夏季也时有发生。其特点是:增水 过程比较平缓,增水高度低于台风风暴潮。主要发生在中纬度沿海地区,以欧 洲北海沿岸、美国东海岸以及我国北方海区沿岸为多。台风风暴潮,多见于夏 秋季节。其特点是: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凡是有台风影响的海 洋国家、沿海地区均有台风风暴潮发生。 等级划分:依国内外风暴潮专家的意见,一般把风暴潮灾害划分为四个等 级,即特大潮灾、严重潮灾、较大潮灾和轻度潮灾。预警信号颜色依次为红色、 橙色、黄色和蓝色。 风暴潮预警级别分为Ⅰ、Ⅱ、Ⅲ、Ⅳ四级警报,分别表示特别严重、严重、 较重、一般,颜色依次为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 1.风暴潮Ⅰ级紧急警报(红色) 受热带气旋影响(包括台风、强热带风暴、 热带风暴、热带低压,下同)影响,或受温带天气系统影响,预计未来沿岸受影 响区域内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有代表性的验潮站将出现超过当地警戒潮位 80 厘米 以上的高潮位时,至少提前 6 小时发布风暴潮紧急警报。 2.风暴潮Ⅱ级紧急警报(橙色) 预计未来沿岸受影响区域内有一个或一个 以上有代表性的验潮站将出现超过当地警戒潮位30厘米以上80厘米以下的高潮 位时,至少提前 6 小时发布风暴潮Ⅱ级紧急警报。 3.风暴潮Ⅲ级警报(黄色) 预计未来沿岸受影响区域内有一个或一个以上 有代表性的验潮站将出现达到或超过当地警戒潮位 30 厘米以内的高潮位时,前 者至少提前 12 小时发布风暴潮警报,后者至少提前 6 小时发布风暴潮警报。 4.风暴潮Ⅳ级预报(蓝色) 预计在预报时效内,沿岸受影响区域内有一个 或一个以上有代表性的验潮站将出现低于当地警戒潮位 30 厘米的高潮位时,发 布风暴潮预报。 台风蓝色预警信号,含义:24 小时内可能受热带低压影响,平均风力可达 6 级以上,或阵风 7 级以上;或者已经受热带低压影响,平均风力为 6~7 级,或阵 风 7~8 级并可能持续。 台风黄色预警信号含义:24 小时内可能受热带风暴影响,平均风力可达 8 级 以上,或阵风 9 级以上;或者已经受热带风暴影响,平均风力为 8~9 级,或阵风 9~10 级并可能持续。 台风橙色预警信号含义:12 小时内可能受强热带风暴影响,平均风力可达 10 级以上,或阵风 11 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强热带风暴影响,平均风力为 10~11 级, 或阵风 11~12 级并可能持续。 台风红色预警信号含义:6 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台风影响 我国风暴潮:我国位于北太平洋西侧,海岸线绵长,纵跨温带、副热带、热
带三个气候带。因此,我国是世界上罕见的既受台风风暴潮影响又受温带气旋风 暴潮影响的国家之一台风风暴潮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以夏季最为常见,多见于我 国的南海和东海沿岸:温带气旋风暴潮多发生于春季和秋季,夏季也有出现,多 见于我国的黄海和渤海沿岸 我国的对应措施: 1.我国基本建成有效抵御海啸和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综合性沿海防护林体系,为万里 海疆构筑起功能完善的绿色屏障 2.在沿海己建立了由280多个海洋站、验潮站组成的监测网络,配备比较先进的仪 器和计算机设备,利用电话、无线电、电视和基层广播网等传媒手段,进行灾害信息的传输 3.重新确定了警戒水位和兴建几百公里的防潮海堤 4.正在进行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工作,制作地区大比例尺的风暴潮灾害风险 淹没疏散图和风险区划图 第五章海冰 成因:海冰是由海水冻结而成的咸水冰,但也包括流入海洋的河冰和冰山等。 大陆冰川或陆架冰滑入海洋后断裂而成的巨大冰块中,露出海面的高度在5米以 上者称为冰山,高度大者可达几十千米,长度一般为几百米至几十千米:特大的 冰山叫冰岛。我国北部海域纬度偏高,每年都有结冰现象出现,在黄河口附近也 有一定河冰入海。 表现形式:海冰灾害是极地海域和某些高纬度海域最突出的海洋灾害之一, 主要表现为:①推倒海上石油平台,破坏海洋工程设施、航道设施,或撞坏船 舶造成重大海难;②阻碍船舶航行,破坏螺旋桨或船体,使之失去航行能力: ③海冰封锁港湾,使港口不能正常使用或大量增加使用破冰船破冰引航的费用: ④使渔业休渔期过长和破坏海水养殖设施、场地等,造成经济损失。例如,1969 年1月下旬至3月的我国渤海冰封期间,渤海石油公司“海二井”石油平台,长 41米,打入海底2米深,由2.2厘米厚锰钢板卷成的直径0.85米的圆筒桩柱15 根全部被摧毁:海冰还割断了“海一井”石油平台的全部钢管拉筋。但海冰对沿 岸工程建筑的破坏性则相对较小,这与风暴海浪灾害,尤其是主要对滨海地区造 成灾害的风暴潮恰好形成明显的对照。 第六章海洋地震 成因:地震一般指地壳的天然震动。构造地震是地震的最主要的形式之一。 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倾斜和弯曲。当积累起来的地应力 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会发生断裂和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地 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成为地震。一说 到地震,人们总会联想到陆地上的地震。地震发生时山崩地裂、房屋倒塌、人畜 伤亡、财产毁灭、城市和家园会在顷刻间化为一片瓦砾,多么悲惨的景象。陆地 有地震,海洋也有地震。据科学家研究表明,洋底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样平坦 宽阔,它里面既有高山也有裂谷,岩石成层起伏不平。这些都为海洋底下的火山
带三个气候带。因此,我国是世界上罕见的既受台风风暴潮影响又受温带气旋风 暴潮影响的国家之一台风风暴潮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以夏季最为常见,多见于我 国的南海和东海沿岸;温带气旋风暴潮多发生于春季和秋季,夏季也有出现,多 见于我国的黄海和渤海沿岸 我国的对应措施: 1.我国基本建成有效抵御海啸和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综合性沿海防护林体系,为万里 海疆构筑起功能完善的绿色屏障 2.在沿海已建立了由 280 多个海洋站、验潮站组成的监测网络,配备比较先进的仪 器和计算机设备,利用电话、无线电、电视和基层广播网等传媒手段,进行灾害信息的传输 3.重新确定了警戒水位和兴建几百公里的防潮海堤 4.正在进行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工作,制作地区大比例尺的风暴潮灾害风险 淹没疏散图和风险区划图 第五章 海冰 成因:海冰是由海水冻结而成的咸水冰,但也包括流入海洋的河冰和冰山等。 大陆冰川或陆架冰滑入海洋后断裂而成的巨大冰块中,露出海面的高度在 5 米以 上者称为冰山,高度大者可达几十千米,长度一般为几百米至几十千米;特大的 冰山叫冰岛。我国北部海域纬度偏高,每年都有结冰现象出现,在黄河口附近也 有一定河冰入海。 表现形式:海冰灾害是极地海域和某些高纬度海域最突出的海洋灾害之一, 主要表现为:① 推倒海上石油平台,破坏海洋工程设施、航道设施,或撞坏船 舶造成重大海难; ② 阻碍船舶航行,破坏螺旋桨或船体,使之失去航行能力; ③ 海冰封锁港湾,使港口不能正常使用或大量增加使用破冰船破冰引航的费用; ④ 使渔业休渔期过长和破坏海水养殖设施、场地等,造成经济损失。例如,1969 年 1 月下旬至 3 月的我国渤海冰封期间,渤海石油公司“海二井”石油平台,长 41 米,打入海底 2 米深,由 2.2 厘米厚锰钢板卷成的直径 0.85 米的圆筒桩柱 15 根全部被摧毁;海冰还割断了“海一井”石油平台的全部钢管拉筋。但海冰对沿 岸工程建筑的破坏性则相对较小,这与风暴海浪灾害,尤其是主要对滨海地区造 成灾害的风暴潮恰好形成明显的对照。 第六章 海洋地震 成因:地震一般指地壳的天然震动。构造地震是地震的最主要的形式之一。 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倾斜和弯曲。当积累起来的地应力 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会发生断裂和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地 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成为地震。 一说 到地震,人们总会联想到陆地上的地震。地震发生时山崩地裂、房屋倒塌、人畜 伤亡、财产毁灭、城市和家园会在顷刻间化为一片瓦砾,多么悲惨的景象。陆地 有地震,海洋也有地震。据科学家研究表明,洋底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样平坦 宽阔,它里面既有高山也有裂谷,岩石成层起伏不平。这些都为海洋底下的火山
爆发、滑坡、塌陷进而引起地震创造了条件。这是因为地震总是发生在地壳运动 比较强烈,并且厚度比较薄弱的地带,而海洋底部的地壳厚度比陆地薄得多。同 时,海底地壳的岩层都是中生代以后的新岩石,同大陆相比稳定程度差得多。这 样滑坡、塌陷的机会比大陆多,断裂活动频率和强度也比大陆多,所以海底更容 易发生地震。另外,由于海底也存在着同大陆一样的活动构造,所以大陆上发生 的构造地震在海底也经常发生。地震的地理分布受一定的地质条件控制,具有 一定的规律。 活动范围:地震大多分布在地壳不稳定的部位,如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的接 触处及板块断裂破碎的地带。全球海洋地震主要是环太平洋地震带,该带基本沿 着南、北美洲西海岸,经堪察加半岛、千岛群岛、日本列岛,至中国的台湾省和 菲律宾群岛一直到新西兰,是地球上最活跃的地震带,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 的地震,释放的地震能量占全球的75%。环太平洋地震带近年来活动尤为频繁。 第七章海平面上升 成因:海平面上升由全球气候变暖、极地冰川融化、上层海水变热膨胀等 原因引起的全球性海平面上升现象。导致海平面上升的因素是很多的:大洋热 膨胀、山地冰川、格陵兰陆冰和南极冰盖的融化等,世界大多数山地冰川在近 百年内呈退缩趋势。 国际探究:研究表明,近百年来全球海平面已上升了1020厘米,并且未来 还要加速上升。但世界某一地区的实际海平面变化,还受到当地陆地垂直运动 一缓慢的地壳升降和局部地面沉降的影响,全球海平面上升加上当地陆地升降 值之和,即为该地区相对海平面变化。因而,研究某一地区的海平面上升,只 有研究其相对海平面上升才有意义。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社会经济、自然环 境及生态系统等有着重大影响。首先,海平面的上升可淹没一些低洼的沿海地 区,加强了的海洋动力因素向海滩推进,侵蚀海岸,从而变“桑田”为“沧海” 其次,海平面的上升会使风暴潮强度加剧,频次增多,不仅危及沿海地区人民 生命财产,而且还会使土地盐碱化。海平面随时都在上升化,海水内侵,造成农 业减产,破坏生态环境。在中国,受海平面上升影响严重的地区主要是渤海湾 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 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为海平面上升的主因,但是据2012年7月10日一项 来自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的研究显示,假设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稳定,全球气温不 再增长,海平面依旧会上升几百年。 研究者在研究报告中说道,这非常复 杂,主要原因是海水的热膨胀。即使全球气温稳定了,海水表面气温和深海气温 依旧有差异,深海的气温会慢慢的升高,这会导致更多的海水发生热膨胀反应, 继而海水整体体积扩大,海平面上升。这种反应要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只有海 水完全与大气温度达到一定平衡状态才会停止,这个时间估计是300年。 海平面上升对人类的生存和经济发展是一种缓发性的自然灾害。也正因为 它是缓发性的,因而往往不被人们重视,以为每年个毫米的上升还构不成危险。 其实,这种灾害是累积和渐进的。以现在每年毫米和每十年再增加毫米为例,本 世纪第一个十年海平面将上升厘米,第二个十年上升厘米,最后十年将升高厘米。 到本世纪末,全球海平面将累积升高厘米。再加上许多沿海地区地面沉降的影响, 海平面上升可能达到米甚至更多。这对许多地方的人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而且
爆发、滑坡、塌陷进而引起地震创造了条件。这是因为地震总是发生在地壳运动 比较强烈,并且厚度比较薄弱的地带,而海洋底部的地壳厚度比陆地薄得多。同 时,海底地壳的岩层都是中生代以后的新岩石,同大陆相比稳定程度差得多。这 样滑坡、塌陷的机会比大陆多,断裂活动频率和强度也比大陆多,所以海底更容 易发生地震。另外,由于海底也存在着同大陆一样的活动构造,所以大陆上发生 的构造地震在海底也经常发生。 地震的地理分布受一定的地质条件控制,具有 一定的规律。 活动范围:地震大多分布在地壳不稳定的部位,如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的接 触处及板块断裂破碎的地带。全球海洋地震主要是环太平洋地震带,该带基本沿 着南、北美洲西海岸,经堪察加半岛、千岛群岛、日本列岛,至中国的台湾省和 菲律宾群岛一直到新西兰,是地球上最活跃的地震带,集中了全世界 80%以上 的地震,释放的地震能量占全球的 75%。环太平洋地震带近年来活动尤为频繁。 第七章 海平面上升 成因:海平面上升由全球气候变暖、极地冰川融化、上层海水变热膨胀等 原因引起的全球性海平面上升现象。导致海平面上升的因素是很多的:大洋热 膨胀、山地冰川、格陵兰陆冰和南极冰盖的融化等,世界大多数山地冰川在近 百年内呈退缩趋势。 国际探究:研究表明,近百年来全球海平面已上升了 10~20 厘米,并且未来 还要加速上升。但世界某一地区的实际海平面变化,还受到当地陆地垂直运动 —缓慢的地壳升降和局部地面沉降的影响,全球海平面上升加上当地陆地升降 值之和,即为该地区相对海平面变化。因而,研究某一地区的海平面上升,只 有研究其相对海平面上升才有意义。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社会经济、自然环 境及生态系统等有着重大影响。首先,海平面的上升可淹没一些低洼的沿海地 区,加强了的海洋动力因素向海滩推进,侵蚀海岸,从而变“桑田”为“沧海”; 其次,海平面的上升会使风暴潮强度加剧,频次增多,不仅危及沿海地区人民 生命财产,而且还会使土地盐碱化。海平面随时都在上升化,海水内侵,造成农 业减产,破坏生态环境。在中国,受海平面上升影响严重的地区主要是渤海湾 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 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为海平面上升的主因,但是据 2012 年 7 月 10 日一项 来自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的研究显示,假设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稳定,全球气温不 再增长,海平面依旧会上升几百年。 研究者在研究报告中说道,这非常复 杂,主要原因是海水的热膨胀。即使全球气温稳定了,海水表面气温和深海气温 依旧有差异,深海的气温会慢慢的升高,这会导致更多的海水发生热膨胀反应, 继而海水整体体积扩大,海平面上升。这种反应要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只有海 水完全与大气温度达到一定平衡状态才会停止,这个时间估计是 300 年。 海平面上升对人类的生存和经济发展是一种缓发性的自然灾害。也正因为 它是缓发性的,因而往往不被人们重视,以为每年个毫米的上升还构不成危险。 其实,这种灾害是累积和渐进的。以现在每年毫米和每十年再增加毫米为例,本 世纪第一个十年海平面将上升厘米,第二个十年上升厘米,最后十年将升高厘米。 到本世纪末,全球海平面将累积升高厘米。再加上许多沿海地区地面沉降的影响, 海平面上升可能达到米甚至更多。这对许多地方的人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而且
就是现在,它己给沿海地区居民带来了危害。它使沿海地区灾害性的风暴潮发生 更为频繁,洪涝灾害加剧,沿海低地和海岸受到侵蚀,海岸后退,滨海地区用水 受到污染,农田盐碱化,潮差加大,波浪作用加强,减弱沿岸防护堤坝的能力, 迫使设计者提高工程设计标准,增加工程项目经费投入,还将加剧河口的海水 入侵,增加排污难度,破坏生态平衡。 可能消失的地球美景: 汤加,马尔代夫群岛,澳大利亚大堡礁,美国夏威夷群岛,瑙鲁,基 里巴斯,图瓦卢,托克劳群岛阿塔富,瓦努阿图,水城威尼斯 第八章海洋污染 定义:海洋污染通常是指人类改变了海洋原来的状态,使海洋生态系统遭到 破坏。有害物质进入海洋环境而造成的污染,会损害生物资源,危害人类健康, 妨碍捕鱼和人类在海上的其他活动,损坏海水质量和环境质量等。 成因:海洋面积辽阔,储水量巨大,因而长期以来是地球上最稳定的生态 系统。由陆地流入海洋的各种物质被海洋接纳,而海洋本身却没有发生显著的 变化。然而近几十年,随着世界工业的发展,海洋的污染也日趋加重,使局部海 域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并有继续扩展的趋势。 海洋的污染主要是发生在 靠近大陆的海湾。由于密集的人口和工业,大量的废水和固体废物倾入海水,加 上海岸曲折造成水流交换不畅,使得海水的温度、pH、含盐量、透明度、生物种 类和数量等性状发生改变,对海洋的生态平衡构成危害。目前,海洋污染突出表 现为石油污染、赤潮、有毒物质累积、塑料污染和核污染等几个方面;污染最 严重的海域有波罗的海、地中海、东京湾、纽约湾、墨西哥湾等。就国家来说, 沿海污染严重的是日本、美国、西欧诸国和前苏联国家。我国的渤海湾、黄海、 东海和南海的污染状况也相当严重,虽然汞、镉、铅的浓度总体上尚在标准允 许范围之内,但已有局部的超标区;石油和C0D在各海域中有超标现象。其中 污染最严重的渤海,由于污染已造成渔场外迁、鱼群死亡、赤潮泛滥、有些滩 涂养殖场荒废、一些珍贵的海生资源正在丧失。 来源:海洋污染物依其来源,性质和毒性,可分为以下几类:①石油及其产 品(见海洋石油污染)。 ②金属和酸、碱。包括铬、锰、铁、铜、锌、银、 镉、锑、汞、铅等金属,磷、砷等非金属,以及酸和碱等。它们直接危害海 洋生物的生存和影响其利用价值。 ③农药。主要由径流带入海洋。对海洋 生物有危害。 ④放射性物质。主要来自核爆炸、核工业或核舰艇的排污。 ⑤有机废液和生活污水。由径流带入海洋。极严重的可形成赤潮。 ⑥热污 染和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工业冷却水和工程残土、垃圾及疏浚泥等。前者入海后 能提高局部海区的水温,使溶解氧的含量降低,影响生物的新陈代谢,甚至使 生物群落发生改变:后者可破坏海滨环境和海洋生物的栖息环境。 参考:
就是现在,它己给沿海地区居民带来了危害。它使沿海地区灾害性的风暴潮发生 更为频繁,洪涝灾害加剧,沿海低地和海岸受到侵蚀,海岸后退,滨海地区用水 受到污染,农田盐碱化,潮差加大,波浪作用加强,减弱沿岸防护堤坝的能力, 迫使设计者提高工程设计标准,增加工程项目经费投入,还将加剧河口的海水 入侵,增加排污难度,破坏生态平衡。 可能消失的地球美景: 汤加,马尔代夫群岛,澳大利亚大堡礁,美国夏威夷群岛,瑙鲁,基 里巴斯,图瓦卢,托克劳群岛阿塔富,瓦努阿图,水城威尼斯 第八章 海洋污染 定义:海洋污染通常是指人类改变了海洋原来的状态,使海洋生态系统遭到 破坏。有害物质进入海洋环境而造成的污染,会损害生物资源,危害人类健康, 妨碍捕鱼和人类在海上的其他活动,损坏海水质量和环境质量等。 成因:海洋面积辽阔,储水量巨大,因而长期以来是地球上最稳定的生态 系统。由陆地流入海洋的各种物质被海洋接纳,而海洋本身却没有发生显著的 变化。然而近几十年,随着世界工业的发展,海洋的污染也日趋加重,使局部海 域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并有继续扩展的趋势。 海洋的污染主要是发生在 靠近大陆的海湾。由于密集的人口和工业,大量的废水和固体废物倾入海水,加 上海岸曲折造成水流交换不畅,使得海水的温度、pH、含盐量、透明度、生物种 类和数量等性状发生改变,对海洋的生态平衡构成危害。目前,海洋污染突出表 现为石油污染、赤潮、有毒物质累积、塑料污染和核污染等几个方面;污染最 严重的海域有波罗的海、地中海、东京湾、纽约湾、墨西哥湾等。就国家来说, 沿海污染严重的是日本、美国、西欧诸国和前苏联国家。我国的渤海湾、黄海、 东海和南海的污染状况也相当严重,虽然汞、镉、铅的浓度总体上尚在标准允 许范围之内,但已有局部的超标区;石油和 COD 在各海域中有超标现象。其中 污染最严重的渤海,由于污染已造成渔场外迁、鱼群死亡、赤潮泛滥、有些滩 涂养殖场荒废、一些珍贵的海生资源正在丧失。 来源:海洋污染物依其来源,性质和毒性,可分为以下几类:①石油及其产 品(见海洋石油污染)。 ②金属和酸、碱。包括铬、锰、铁、铜、锌、银、 镉 、锑 、汞 、铅等金属,磷、砷等非金属,以及酸和碱等。它们直接危害海 洋生物的生存和影响其利用价值。 ③农药。主要由径流带入海洋。对海洋 生物有危害。 ④放射性物质。主要来自核爆炸、核工业或核舰艇的排污。 ⑤有机废液和生活污水。由径流带入海洋。极严重的可形成赤潮。 ⑥热污 染和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工业冷却水和工程残土、垃圾及疏浚泥等。前者入海后 能提高局部海区的水温,使溶解氧的含量降低 ,影响生物的新陈代谢,甚至使 生物群落发生改变;后者可破坏海滨环境和海洋生物的栖息环境。 参考:
1) http://baike.baidu.com/view/278116.htm 2) http://www.huaxia.com/hxhy/hybh/2012/12/3121316.html 3 http://www.bjkp.gov.cn/gkjqy/hykx/k20333-02.htm 4) http://www.xjkp.xjinfo.gov.cn/news show.asp?newsid=50340 5)http://detail.bookuu.com/1404676.html 6) http://baike.baidu.com/view/834804.htm ) http://science.kexue.com/2012/0711/23293.html 8) http://www.cusdn.org.cn/news detail.php?id=226315 9) http://baike.baidu.com/view/284716.htm
1) http://baike.baidu.com/view/278116.htm 2) http://www.huaxia.com/hxhy/hybh/2012/12/3121316.html 3) http://www.bjkp.gov.cn/gkjqy/hykx/k20333-02.htm 4) http://www.xjkp.xjinfo.gov.cn/news_show.asp?newsid=50340 5) http://detail.bookuu.com/1404676.html 6) http://baike.baidu.com/view/834804.htm 7) http://science.kexue.com/2012/0711/23293.html 8) http://www.cusdn.org.cn/news_detail.php?id=226315 9) http://baike.baidu.com/view/2847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