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最新考纲]1.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之路。2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考点一新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 【基础知识全通关】 识记/知识梳理 ZHISHISHULI 1.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 (1)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人民生活不断改善;①生态文明建设 成效显著。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②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2)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①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③不平衡不充分 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④历史阶段的判断。 (3)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之路 ①到二O二O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②从二O二O年到本世界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二○二O年到二O三五年,基本实现⑤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从二O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 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贯彻新发展理念 (1)新发展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⑦协调、 绿色、⑧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2)要求:创新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 展注重的是解决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 发展注重的是解决⑩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易错分析] 1.保护环境应该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 [矫正]保护环境既要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也要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 2.保障城镇化健康发展,政府要扩大城市规模,破解城乡二元结构 [矫正]保障城镇化健康发展,政府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
第 10 课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最新考纲] 1.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之路。2.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考点一| 新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 1.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 (1)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人民生活不断改善;①生态文明建设 成效显著。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②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2)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①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③不平衡不充分 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④历史阶段的判断。 (3)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之路 ①到二〇二〇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②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界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⑤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 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贯彻新发展理念 (1)新发展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⑦协调、 绿色、⑧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2)要求:创新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 展注重的是解决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 发展注重的是解决⑩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易错分析] 1.保护环境应该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矫正] 保护环境既要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也要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 2.保障城镇化健康发展,政府要扩大城市规模,破解城乡二元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矫正] 保障城镇化健康发展,政府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
3.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矫正]大力推进经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4.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全面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 [矫正]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更要注重经济增 长的质量和效益。 理解/要点归纳 YAODIANGUINA 新发展理念的内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2.坚持新发展理念的必要性 (1)我国当前存在的问题:发展不平衡问题和一些领域的发展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发展 的质量和效益还不够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结构性供求失衡,新产业和新动能成长 还不够快。生态环境保护依然任重道远,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 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 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3.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 (1)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 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发展的基点。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 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2)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 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 体性 (3)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 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 道路,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 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进绿色发展,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 费和不合理消费,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 (4)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 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发展更高层次的开 放型经济体系 (5)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
3.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矫正] 大力推进经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4.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全面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矫正] 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更要注重经济增 长的质量和效益。 1.新发展理念的内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2.坚持新发展理念的必要性 (1)我国当前存在的问题:发展不平衡问题和一些领域的发展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发展 的质量和效益还不够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结构性供求失衡,新产业和新动能成长 还不够快。生态环境保护依然任重道远,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 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 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3.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 (1)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 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发展的基点。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 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2)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 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 体性。 (3)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 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 道路,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 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进绿色发展,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 费和不合理消费,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 (4)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 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发展更高层次的开 放型经济体系。 (5)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不断满足人民日 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 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不断迈进。 [特别提醒] 新型城镇化,就是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 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高考考法全突破 考法1准确理解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内涵 1.(2017·全国卷I·14)国内生产总值(GDP)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 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下列计入中国GDP的产品或劳务是() A.北京厨师为家人做了一顿丰盛晚餐 B.上海商人购买的一件精美的清代瓷器 C.中国某企业在纽约工厂生产的汽车玻璃 D.外国某企业在武汉工厂生产的空调和冰箱 D[GDP计算必须在本国领土范围内,所以外国企业在中国生产的产品应计算在内,故D 正确。GDP核算的生产范围不包括不支付报酬的自给性家庭服务,故厨师为家人做的晚餐不能 纳入GDP计算范围,A错误。本国居民购买的清代瓷器属于流通环节,不能计入中国GDP, 错误。中国企业在外国工厂生产的产品由于不在本国领土范围内,所以不能计入中国GDP,C 错误。] 考法2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 2.(2018·天津卷·9)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面对极其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以习 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 ①贫困人口减少6800多万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9000多元③经济年均增速 超过7%④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超过50% 以上成就的传导路径是() A.①-②一③ B.③②④ D.④-①- C[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增速超过7%,这有利于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从而 减少贫困人口的数量,正确的传导顺序是③一②一①;④未体现其影响,排除。] 考法3贯彻新发展理念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不断满足人民日 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 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不断迈进。 新型城镇化,就是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 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考法 1 准确理解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内涵 1.(2017·全国卷Ⅰ·14)国内生产总值(GDP)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 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下列计入中国 GDP 的产品或劳务是( ) A.北京厨师为家人做了一顿丰盛晚餐 B.上海商人购买的一件精美的清代瓷器 C.中国某企业在纽约工厂生产的汽车玻璃 D.外国某企业在武汉工厂生产的空调和冰箱 D [GDP 计算必须在本国领土范围内,所以外国企业在中国生产的产品应计算在内,故 D 正确。GDP 核算的生产范围不包括不支付报酬的自给性家庭服务,故厨师为家人做的晚餐不能 纳入 GDP 计算范围,A 错误。本国居民购买的清代瓷器属于流通环节,不能计入中国 GDP,B 错误。中国企业在外国工厂生产的产品由于不在本国领土范围内,所以不能计入中国 GDP,C 错误。] 考法 2 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 2.(2018·天津卷·9)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面对极其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以习 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 就 ①贫困人口减少 6 800 多万 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 9 000 多元 ③经济年均增速 超过 7% ④第三产业占 GDP 比重超过 50% 以上成就的传导路径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④ C.③—②—① D.④—①—③ C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增速超过 7%,这有利于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从而 减少贫困人口的数量,正确的传导顺序是③—②—①;④未体现其影响,排除。] 考法 3 贯彻新发展理念
3.(2019·柳州模拟)2018年9月7日,《北京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 称《计划》)正式发布并实施。根据《计划》,到2020年,北京的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相 比2015年减少30%以上:所有区县的PM2.5年均浓度目标最高控制在55微克/立方米左右, 最低控制在46微克/立方米左右。下列有利于落实《计划》的举措有( ①调整货物运输结构,提高北京货物到发铁路运输的比重②通过拉闸限电等经济手段 淘汰在京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③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利用市场机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④全面实施“营改增”税收政策,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C.①③ D.③④ C[材料强调的是利用三年时间打贏北京蓝天保卫战,为此应该采取的措施,①③的做 法有利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拉闸限电无法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企业: ④的做法,可以减轻企业的负担,但无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不选 考点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基础知识全通关】 识记/知识梳理 1.必要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①战略目标。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 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②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2.要求 (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大力发展③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④乡村振兴战略 (3)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⑤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易错分析] 1.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上升意味着服务业成为我国经济的主导 [矫正]从产业角度,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 2.从根本上治理污染应将污染产业转移到其他落后国家。 [矫正]从根本上治理污染应优化产业结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将污染产业转移到 其他落后国家的做法是错误的。 3.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把增加物质资源消耗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 [矫正]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经济发展,必须实现单纯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依靠 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
3.(2019·柳州模拟)2018 年 9 月 7 日,《北京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 称《计划》)正式发布并实施。根据《计划》,到 2020 年,北京的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相 比 2015 年减少 30%以上;所有区县的 PM2.5 年均浓度目标最高控制在 55 微克/立方米左右, 最低控制在 46 微克/立方米左右。下列有利于落实《计划》的举措有( ) ①调整货物运输结构,提高北京货物到发铁路运输的比重 ②通过拉闸限电等经济手段 淘汰在京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 ③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利用市场机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④全面实施“营改增”税收政策,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C [材料强调的是利用三年时间打赢北京蓝天保卫战,为此应该采取的措施,①③的做 法有利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拉闸限电无法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企业; ④的做法,可以减轻企业的负担,但无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不选。] 考点二|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1.必要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①战略目标。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 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②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2.要求 (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大力发展③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④乡村振兴战略。 (3)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⑤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易错分析] 1.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上升意味着服务业成为我国经济的主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矫正] 从产业角度,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 2.从根本上治理污染应将污染产业转移到其他落后国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矫正] 从根本上治理污染应优化产业结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将污染产业转移到 其他落后国家的做法是错误的。 3.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把增加物质资源消耗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矫正] 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经济发展,必须实现单纯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依靠 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
理解/要点归纳 YAODIANGUINA 1.全面理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 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包括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统一开放、竞争 有序的市场体系,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 展体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充分 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以上几个体系是统一整体,要一体建设 体推进。我们建设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借鉴发达国家有益做法,更要符合中国国情、具有 中国特色。 2.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①原因: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 支柱 ②要求: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 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勇敢、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显 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特别提醒]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方法推进结构调整。供给 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 物质文明和生态环境等美好生活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①原因: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 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②要求: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 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3)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要求: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 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 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先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高考考法金突破 考法1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1.(2018·全国卷Ⅲ·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是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制造强国。2014年,中国推出“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
1.全面理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 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包括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统一开放、竞争 有序的市场体系,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 展体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充分 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以上几个体系是统一整体,要一体建设、一 体推进。我们建设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借鉴发达国家有益做法,更要符合中国国情、具有 中国特色。 2.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①原因: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 支柱。 ②要求: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 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勇敢、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显 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方法推进结构调整。供给 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 物质文明和生态环境等美好生活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①原因: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 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②要求: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 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3)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要求: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 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 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先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考法 1 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1.(2018·全国卷Ⅲ·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是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制造强国。2014 年,中国推出“中国制造 2025”国家战略
将智能制造作为战略主攻方向之一,提出到2025年中国迈入世界制造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 近年来,人工智能成为全球智能制造技术的热点,人工智能技术正在被不断地应用到图 像识别、语音识别、自动驾驶、故障诊断与预测性维护、质量监控等领域,涵盖了消费电子、 纺织、冶金、汽车等传统产业,还涉及高端装备制造、机器人、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目前,中国在人工智能的创新上已经和世界先进技术并跑,部分甚至领跑。有专家认为,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对中国制造业将是重大机遇,其应用的推进将彻底改变我们的制造业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知识,分析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 解析:首先,明确设问要求:运用经济知识分析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对中国制造业的影 响。其次,分析材料信息。第一段材料是背景信息,第二段材料说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领 域广泛,涵盖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三段材料从全球视角说明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带来机遇。最后,寻找对应知识点。“应用领域广泛”为制造业开辟更广 阔市场,“应用于传统产业”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应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驱动新兴制造 业的发展,这对整个制造业来说,能推动生产模式创新,提高生产效率。从全球角度来看, 可以提高中国制造业的世界竞争力。 答案:促使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驱动新兴制造业产生与发展;创新制造业生产模式 提高生产效率;开辟制造业更广阔市场;提升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 考法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2018·江苏卷·8)某地将激活闲置农房与农村产权交易改革相结合,融合推进“确 权十流转十增收”,将集体和个人闲置农房用于发展民宿、农事体验、健康养老等乡村经济新 业态,带动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从城市向农村回流,有效促进了乡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 收。材料表明() ①发展乡村经济必须改变农村的土地所有权 ②生产关系变革是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动力 ③经济业态创新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 ④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A.①② ①④C.②③D.③④ C[融合推进农村土地“确权+流转十增收”,并未改变农村土地所有权的性质,农村 土地在性质上属于集体经济,①错误。激活闲置农房与农村产权交易改革相结合,从而实现 乡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体现了生产关系变革是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动力。经济业态创新 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②③符合题意。材料侧重于农村闲置农房与农村产权交易改革 未体现城乡一体化,④不符合题意。答案为C。] 考法3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将智能制造作为战略主攻方向之一,提出到 2025 年中国迈入世界制造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 近年来,人工智能成为全球智能制造技术的热点,人工智能技术正在被不断地应用到图 像识别、语音识别、自动驾驶、故障诊断与预测性维护、质量监控等领域,涵盖了消费电子、 纺织、冶金、汽车等传统产业,还涉及高端装备制造、机器人、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目前,中国在人工智能的创新上已经和世界先进技术并跑,部分甚至领跑。有专家认为,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对中国制造业将是重大机遇,其应用的推进将彻底改变我们的制造业。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知识,分析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 解析:首先,明确设问要求:运用经济知识分析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对中国制造业的影 响。其次,分析材料信息。第一段材料是背景信息,第二段材料说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领 域广泛,涵盖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三段材料从全球视角说明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带来机遇。最后,寻找对应知识点。“应用领域广泛”为制造业开辟更广 阔市场,“应用于传统产业”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应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驱动新兴制造 业的发展,这对整个制造业来说,能推动生产模式创新,提高生产效率。从全球角度来看, 可以提高中国制造业的世界竞争力。 答案:促使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驱动新兴制造业产生与发展;创新制造业生产模式, 提高生产效率;开辟制造业更广阔市场;提升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 考法 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2018·江苏卷·8)某地将激活闲置农房与农村产权交易改革相结合,融合推进“确 权+流转+增收”,将集体和个人闲置农房用于发展民宿、农事体验、健康养老等乡村经济新 业态,带动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从城市向农村回流,有效促进了乡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 收。材料表明( ) ①发展乡村经济必须改变农村的土地所有权 ②生产关系变革是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动力 ③经济业态创新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 ④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融合推进农村土地“确权+流转+增收”,并未改变农村土地所有权的性质,农村 土地在性质上属于集体经济,①错误。激活闲置农房与农村产权交易改革相结合,从而实现 乡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体现了生产关系变革是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动力。经济业态创新 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②③符合题意。材料侧重于农村闲置农房与农村产权交易改革, 未体现城乡一体化,④不符合题意。答案为 C。] 考法 3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3.(2017·天津卷·4)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三年来,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贏、扎 实推进,走出了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道路。从下表可以看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项目 PM2.5年均浓度 城乡居民收入比 地区 2013年 2016年 2013年 2016年 2.61 2.57 天津 1.89 1.85 河北 94 70 2.42 2.37 ①推动了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有序疏解②促进了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的扩大③使生态 环境和居民生活得到根本改善④有利于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B[京津冀地区PM2.5年均浓度从2013年到2016年呈下降趋势,由此可以看出京津冀 协同发展战略促进了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的扩大,②说法符合题意:京津冀地区城乡居民收 入比从2013年到2016年也是呈下降趋势,可见,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有利于社会公平和共 同富裕目标的实现,④说法正确:材料没有体现①,故排除:③说法夸大了京津冀协同发展 战略的作用。 真题验收丨感悟高考淬炼考能 1.(2018·全国卷I·15)我国2013~2017年消费和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如下图所示 48,8 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 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 从上图可以推断出() ①经济结构在逐步转型升级②全社会资本形成总额逐年下降③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 作用不断增强④经济增长逐渐由投资拉动转向消费拉动 A.①② B.①③ ③④ B[图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而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总体呈下降趋势。 这表明我国经济结构在逐步转型升级,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断增强,故①③符合题意 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降低并不意味着全社会资本形成总额逐年下降,故②排除。我国的经济 增长由投资、消费、出口等共同拉动,④说法错误 2.(2016·江苏卷·5)城乡居民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差别性待遇一直为社会所关注。2016 年初,我国政府发布《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要求各地根据自身情况 统一城乡医保的覆盖范围、筹资政策、保障待
3.(2017·天津卷·4)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三年来,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 实推进,走出了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道路。从下表可以看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 项目 地区 PM2.5 年均浓度 城乡居民收入比 2013 年 2016 年 2013 年 2016 年 北京 90 73 2.61 2.57 天津 96 69 1.89 1.85 河北 94 70 2.42 2.37 ①推动了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有序疏解 ②促进了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的扩大 ③使生态 环境和居民生活得到根本改善 ④有利于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B [京津冀地区 PM2.5 年均浓度从 2013 年到 2016 年呈下降趋势,由此可以看出京津冀 协同发展战略促进了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的扩大,②说法符合题意;京津冀地区城乡居民收 入比从 2013 年到 2016 年也是呈下降趋势,可见,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有利于社会公平和共 同富裕目标的实现,④说法正确;材料没有体现①,故排除;③说法夸大了京津冀协同发展 战略的作用。] 真题验收| 感悟高考 淬炼考能 1.(2018·全国卷Ⅰ·15)我国 2013~2017 年消费和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可以推断出( ) ①经济结构在逐步转型升级 ②全社会资本形成总额逐年下降 ③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 作用不断增强 ④经济增长逐渐由投资拉动转向消费拉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图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而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总体呈下降趋势。 这表明我国经济结构在逐步转型升级,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断增强,故①③符合题意。 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降低并不意味着全社会资本形成总额逐年下降,故②排除。我国的经济 增长由投资、消费、出口等共同拉动,④说法错误。] 2.(2016·江苏卷·5)城乡居民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差别性待遇一直为社会所关注。2016 年初,我国政府发布《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要求各地根据自身情况 统一城乡医保的覆盖范围、筹资政策、保障待
遇、医保目录、定点管理、基金管理。此举旨在() ①提高医疗服务质量②促进社会公平③促进城乡协调发展④减轻财政负担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C[城乡居民在社会保障方面存在待遇上的差别,是不公平的体现,统一城乡医保是促 进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需要,②③当选:①④不是统一城乡医保 的目的,排除。] 3.(2017·江苏卷·7)数字经济是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近年 来呈蓬勃发展态势。据某硏究机构测算,2015年中美日英等主要国家数字经济平均增速约为 7.5%,显著高于当年全球GDP增速。材料表明,发展数字经济( A.有助于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 B.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C.有利于完善我国收入分配制度 D.能提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地位 B[由材料中“2015年中美日英等主要国家数字经济平均增速约为7.5%,显著高于当年 全球GDP增速”的信息可以得出,发展数字经济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B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反映出发展数字经济能够“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提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地 位”,发展数字经济也不涉及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完善,A、C、D不符合题意。 热点聚焦|核心技术国之重器 [背景材料] 材料一2018年7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 会主任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①关键核心技 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切 实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为我国发展提 供有力科技保障。 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要掌握核心技术,指出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最大的隐患, ②真正的大国重器二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化缘是化不来的,要靠自 已拼搏。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集成电路市场,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自给率不 足40%,高端芯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近期,美国商务部宣布对我国Z通讯公司采取出口管制 措施,使得严重依赖“美国芯”的该公司生产经营面临“休克”危险。 [考点对接] 信息点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发展的 基点 信息点②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遇、医保目录、定点管理、基金管理。此举旨在( ) ①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②促进社会公平 ③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④减轻财政负担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城乡居民在社会保障方面存在待遇上的差别,是不公平的体现,统一城乡医保是促 进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需要,②③当选;①④不是统一城乡医保 的目的,排除。] 3.(2017·江苏卷·7)数字经济是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近年 来呈蓬勃发展态势。据某研究机构测算,2015 年中美日英等主要国家数字经济平均增速约为 7.5%,显著高于当年全球 GDP 增速。材料表明,发展数字经济( ) A.有助于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 B.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C.有利于完善我国收入分配制度 D.能提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地位 B [由材料中“2015 年中美日英等主要国家数字经济平均增速约为 7.5%,显著高于当年 全球 GDP 增速”的信息可以得出,发展数字经济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B 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反映出发展数字经济能够“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提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地 位”,发展数字经济也不涉及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完善,A、C、D 不符合题意。] 热点聚焦| 核心技术 国之重器 [背景材料] 材料一 2018 年 7 月 13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 会主任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①关键核心技 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切 实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为我国发展提 供有力科技保障。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要掌握核心技术,指出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最大的隐患, ②真正的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化缘是化不来的,要靠自 己拼搏。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集成电路市场,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自给率不 足 40%,高端芯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近期,美国商务部宣布对我国 Z 通讯公司采取出口管制 措施,使得严重依赖“美国芯”的该公司生产经营面临“休克”危险。 [考点对接] 信息点①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发展的 基点。 信息点② 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命题预测] 命题角度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提高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的重大意 分析:①提高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是发展生产力和提高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有利于 打破大国垄断,维护国家经济安全。②是解决我国主要矛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 生活的需求。③有利于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④有 利于提高质量和效益,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命题角度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我国Z通讯公司事件对我国技术创新 的启示。 分析:①在加大技术对外交流的同时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维护国家经济安 全。②坚持创新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为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③发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 术和核心技术
[命题预测] 命题角度 1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提高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的重大意 义。 分析:①提高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是发展生产力和提高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有利于 打破大国垄断,维护国家经济安全。②是解决我国主要矛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 生活的需求。③有利于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④有 利于提高质量和效益,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命题角度 2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我国 Z 通讯公司事件对我国技术创新 的启示。 分析:①在加大技术对外交流的同时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维护国家经济安 全。②坚持创新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为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③发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 术和核心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