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案 第9章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的计算 第9章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的计算 9-1水质、水温及热水用水量定额 热水水质 生活用热水的水质应符合我国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钙镁离子含量:日用水量357mg/L时,需要进行水质处理。 二、热水水温 冷水水温以当地最冷月平均水温为依据,可按表9-1计算画表 热水水温按表9-2计算。画表 三、用水定额 1.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和内部卫生器具的完善程度来确定 2.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和内部卫生器具的单位用水量来确定。 9-2热水量、耗热量、热媒耗量的计算 设计用水量计算 1.按用水单位数计算: 式中:Q-—设计小时用水量,L/h; m一用水计算单位数,人数或床位数; K一一热水小时变化系数,全天供应热水系统可按表采用 q—一—热水用水量定额,L/人·d或L/床·d,按表确定。 2.按使用热水的卫生器具数计算 Q=∑K,qnb (9-2) 式中:Q一一设计小时用水量,L/h q一卫生器具的热水小时小时用水定额,L/h b—一同类卫生器具同时使用百分数 K一一热水混合系数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案 第 9 章 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的计算 - 1 - 第 9 章 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的计算 9-1 水质、水温及热水用水量定额 一 、热水水质 生活用热水的水质应符合我国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钙镁离子含量:日用水量357mg/L 时,需要进行水质处理。 二 、热水水温 冷水水温以当地最冷月平均水温为依据,可按表 9-1 计算画表 热水水温按表 9-2 计算。画表 三 、用水定额 1. 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和内部卫生器具的完善程度来确定。 2. 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和内部卫生器具的单位用水量来确定。 9-2 热水量、耗热量、热媒耗量的计算 一. 设计用水量计算 1. 按用水单位数计算: 24 h r h mq Q = k (9-1) 式中:Qr——设计小时用水量,L/h; m——用水计算单位数,人数或床位数; Kh——热水小时变化系数,全天供应热水系统可按表采用; qr——热水用水量定额,L/人·d 或 L/床·d,按表确定。 2 .按使用热水的卫生器具数计算 Qr = Krqhn0b (9-2) 式中:Qr——设计小时用水量,L/h; qh——卫生器具的热水小时小时用水定额,L/h; b——同类卫生器具同时使用百分数; Kr——热水混合系数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案 第9章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的计算 根据混合水、冷水、热水以及水温之间的关系,按照热平衡方程式,求出冷 热水混合百分数为 1 -t, 式中:t一一热水系统供水温度℃; t-—混合后卫生器具出水温度,℃; tL一冷水计算温度,℃ 耗热量计算 0=CB(-1Do (9-4) 式中:Q—一设计小时耗热量,kJ/h Q—一设计小时热水量,Lh; CB—水的比热,kJ/Kg·℃ t1一一热水温度,℃ t一一冷水计算温度,℃。 热媒耗量计算 1.采用蒸汽直接加热: Q 式中:G—一蒸汽直接加热热水时的蒸汽耗量,kgh Q一一设计小时耗热量,kJ/h i—一蒸汽热焓,kJh,按蒸汽绝对压力查査表决定 Q一一蒸汽与冷水混合后的热焓,kJh 2.采用蒸汽间接加热: Gn=(1-12)9 式中:G—一蒸汽间接加热热水时的蒸汽耗量,kgh 7h一一蒸汽的气化热,可查表决定 一一设计小时耗热量,kJh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案 第 9 章 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的计算 - 2 - 根据混合水、冷水、热水以及水温之间的关系,按照热平衡方程式,求出冷 热水混合百分数为: r l h l r t t t t K − − = (9-3) 式中:tr——热水系统供水温度℃; th——混合后卫生器具出水温度,℃; tL——冷水计算温度,℃。 二 .耗热量计算 B r l Qr Q = C (t − t ) (9-4) 式中:Q——设计小时耗热量,kJ/h; Qr——设计小时热水量,L/h; CB——水的比热,kJ/Kg·℃; tr——热水温度,℃; tL——冷水计算温度,℃。 三 .热媒耗量计算 1 .采用蒸汽直接加热: (9-5) 式中: Gm——蒸汽直接加热热水时的蒸汽耗量,kg/h; Q ——设计小时耗热量,kJ/h; i——蒸汽热焓,kJ/h,按蒸汽绝对压力查表决定; Qhr——蒸汽与冷水混合后的热焓,kJ/h。 2. 采用蒸汽间接加热: (9-6) 式中:Gmh——蒸汽间接加热热水时的蒸汽耗量,kg/h; h ——蒸汽的气化热,可查表决定; Q ——设计小时耗热量,kJ/h。 ( ) hr m i Q Q G − = 1.1 ~ 1.2 ( ) h mh Q G = 1.1 ~ 1.2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案 第9章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的计算 3采用热水间接加热 式中 蒸汽间接加热热水时的蒸汽耗量,Kg/h tmc—一热媒热水供应温度,℃; tmz-一热媒热水回水温度,℃ Q、CB同上。 当热媒采用热力网热水时,tmε与tmz的温差不得小于10℃。 93加热器及贮存设备的选择计算 加热设备的选择计算 1.传热面积的计算 F 9-8 E·K·△t 式中:Fp-—水加热器的传热面积,m2; Q—一制备热水所需的热量,可按设计小时耗热量计算,W E一一由于传热表面结垢影响传热效率的修正系数,一般采用ε=06 0.8,采用软化水时取ε=1.0 一一热水系统的热损失附加系数,一般取a=1.1~12; K一一传热材料的传热系数,Wm2·℃; t一热媒和被加热水的计算温差,℃ Mt的计算 ①容积式加热器一一算术平均温度差 (9-9) 式中:thme、tmz—一容积式水加热器热媒的初温和终温,℃; 热媒为蒸汽,其压力大于00πMPa时,应按饱和蒸汽温度计算,其压力小于0.07MPa 时,应按100℃计算 热媒为热水时,应按热力管网供、回水的最低温度计算,但热媒的初温应比热水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案 第 9 章 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的计算 - 3 - 3 采用热水间接加热 (9-7) 式中:Gms——蒸汽间接加热热水时的蒸汽耗量,Kg/h; tmc——热媒热水供应温度,℃; tmz——热媒热水回水温度,℃; Q、CB 同上。 当热媒采用热力网热水时,tmc 与 tmz的温差不得小于 10℃。 9-3 加热器及贮存设备的选择计算 一 加热设备的选择计算 1. 传热面积的计算 j P K t Q F = (9-8) 式中: Fp——水加热器的传热面积,m2; Q——制备热水所需的热量,可按设计小时耗热量计算,W; ε——由于传热表面结垢影响传热效率的修正系数,一般采用ε=0.6~ 0.8,采用软化水时取ε=1.0; α——热水系统的热损失附加系数,一般取α=1.1~1.2 ; K——传热材料的传热系数,W/m2•℃; ⊿tj——热媒和被加热水的计算温差,℃; t 的计算: ①容积式加热器——算术平均温度差: 2 2 mc mz c z j t t t t t + − + = (9-9) 式中: tmc、tmz——容积式水加热器热媒的初温和终温,℃; 热媒为蒸汽,其压力大于0.07MPa时,应按饱和蒸汽温度计算,其压力小于0.07MPa 时,应按 100℃计算; 热媒为热水时,应按热力管网供、回水的最低温度计算,但热媒的初温应比热水 ( ) ( ) B mc mz ms C t t Q G − = 1.1 ~ 1.2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案 第9章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的计算 的终温高10℃以上 tc、tz-一被加热水的初温和终温,℃。 ②快速式加热器一一对数平均温度差: (9-10) 式中:△M-—一热媒和被加热水在水加热器一端的最大温差,℃ 热媒和被加热水在水加热器另一端的最小温差, 半容积式水加热器一一按照容积式水加热器公式计算 半即热式水加热器—一按照快速式水加热器公式计算 2贮水器容积的计算 1)理论法 根据建筑内热水用水曲线得逐时耗热曲线一一→根据逐时耗热曲线绘出耗热积 分曲线 拟定供热曲线 2羟经验法 贮水器的贮热量可按经验由下表确定(画表表9-12pl67 Laocan) 9-4热水管网的水力计算 第一循环系统:目的:确定热媒系统的D、∑h 第二循环系统:(配水管、回水管系统)确定热水系统的D、∑h 介绍第二循环系统的计算 .配水系统 内容:确定DN及∑h。 方法:同冷水,但因水温高,y和粘滞系数小于冷水,且考虑结垢等因素,水力 计算采用热水水力计算表,v≤1.2m/s,dn≥20mm。 回水管系 作用:保证让管系内有循环流量在流动,以保证供水温度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案 第 9 章 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的计算 - 4 - 的终温高 10℃以上; tc、tz——被加热水的初温和终温,℃。 ②快速式加热器——对数平均温度差: min max max min ln t t t t t j − = (9-10) 式中: max t ——热媒和被加热水在水加热器一端的最大温差,℃; min t ——热媒和被加热水在水加热器另一端的最小温差,℃。 半容积式水加热器——按照容积式水加热器公式计算。 半即热式水加热器——按照快速式水加热器公式计算。 2 贮水器容积的计算 1)理论法: 根据建筑内热水用水曲线得逐时耗热曲线——→根据逐时耗热曲线绘出耗热积 分曲线——→拟定供热曲线 2)经验法 贮水器的贮热量可按经验,由下表确定(画表表 9-12p167jiaocai) 9—4 热水管网的水力计算 第一循环系统:目的:确定热媒系统的 D、h 第二循环系统:(配水管、回水管系统)确定热水系统的 D、h 介绍第二循环系统的计算 一.配水系统 内容:确定 DN 及 h。 方法:同冷水,但因水温高, 和粘滞系数小于冷水,且考虑结垢等因素,水力 计算采用热水水力计算表, v 1.2m/s, dmin 20mm。 二.回水管系 作用:保证让管系内有循环流量在流动,以保证供水温度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案 第9章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的计算 循环方式:自然、机械循环 1.自然循环计算插图见教材热水管网的自然压力上行下给图) 内容:确定管网循环作用水头、回水管经、循环流量及循环流量在配水、回水管 路中的水头损失 实现自然循环的条件:Hx>1.35Hx H=10△(y2-y) (9-11) 式中:Hx-一第二循环系统的自然循环压力值,Pa H—一循环流量通过配水回水管路的水头损失Pa; 啁h——锅炉或水加热器的中心至立管顶部的标高差,m Y2——最远处立管管段中点的水的比重,kg/m3; Y1——配水主立管管段中点的水的比重,kg/m3 (1)管网循环流量 管段的热损失 Q=dLK(I-no (9-12) 式中Q—一计算管段热损失,W K一一无保温时管道的传热系数,W/m2·℃ η—一保温系数,无保温时η=0,简单保温时η=06,较好保温时n=0.7~0.8 计算管段周围空气温度,℃ 管道的外径,m L一一计算管段的长度,m t-一计算管段的起点水温,℃ t—一计算管段的终点水温,℃。 管段的循环流量:旦 (9-13) 式中:Qx——循环流量,L/s; C—一水的比热,一般取C=419kJ水kg℃; t、tz-一计算管路起点、终点的水温,℃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案 第 9 章 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的计算 - 5 - 循环方式:自然、机械循环 1. 自然循环计算 (插图见教材热水管网的自然压力上行下给图) 内容:确定管网循环作用水头、回水管经、循环流量及循环流量在配水、回水管 路中的水头损失。 实现自然循环的条件:Hzr>1.35Hx ( ) 10 2 1 H = h − zr (9-11) 式中:Hzr——第二循环系统的自然循环压力值,Pa; HX——循环流量通过配水回水管路的水头损失 Pa; ⊿h——锅炉或水加热器的中心至立管顶部的标高差,m; γ2——最远处立管管段中点的水的比重,kg/m3; γ1——配水主立管管段中点的水的比重,kg/m3。 (1) 管网循环流量 管段的热损失: ) 2 (1 )( j c z s t t t Q DLK − + = − (9-12) 式中 Qs——计算管段热损失,W; K——无保温时管道的传热系数,W/m2•℃; η——保温系数,无保温时η=0,简单保温时η=0.6,较好保温时η=0.7~0.8; tj——计算管段周围空气温度,℃; D——管道的外径,m; L——计算管段的长度,m; tc——计算管段的起点水温,℃; tz——计算管段的终点水温,℃。 管段的循环流量: ( ) c z s x C t t Q Q − = (9-13) 式中:Qx——循环流量,L/s; C——水的比热, 一般取 C=4.19kJ/kg•℃; tc、tz——计算管路起点、终点的水温,℃;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案 第9章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的计算 Q一计算管段的热损失,W。 (2)计算方法与步骤: 1)选择计算管路(管路最长、水头损失最大) 2)按冷水计算方法确定配水管路的管径。 3)初选回水管径,比相应配水管小1#~2#。 4)选定计算管路水温降落值ΔT=5~15°C。(从加热器出口到最不利配水点)。 5)求配水管路的各管段的热损失及循环流量。 ①求出各管段的水温降落值。 假设水温落与管道表面积成正比,近似算出单位面积的温降值。 △T (9-14) F 1-M∑∫ 式中:4一配水管网中的面积比温降,℃m2 AT—一配水环路起点和终点的温差,一般△7=5~15℃; F—一计算管路的总外表面积,m2; L、L—一计算管路起点、终点的水温,℃ xf——计算管段的散热面积 可查表计算。 ②按式(9-12)求管段热损失。 ③热水管网分支环路的循环流量确定 按循环流量与热损失成比例的原则,计算各配水管段管段的所通过的循环流 量。(计算用图见教材图预计算最好在一页) 节点1 流入节点1时携带的热量为W=2+W23+WA+WB+Wc 循环流量流离节点2时携带的热量为W2十3+W。+W Q W-2+W2-3+WB+W Q W-2+W2-3+W+Wa+W an2=12+=++ 2-3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案 第 9 章 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的计算 - 6 - Qs——计算管段的热损失,W。 (2) 计算方法与步骤: 1)选择计算管路(管路最长、水头损失最大)。 2)按冷水计算方法确定配水管路的管径。 3)初选回水管径,比相应配水管小 1 #~2#。 4)选定计算管路水温降落值 T C = 5 ~ 15 。(从加热器出口到最不利配水点)。 5)求配水管路的各管段的热损失及循环流量。 ①求出各管段的水温降落值。 假设水温落与管道表面积成正比,近似算出单位面积的温降值。 F T t = (9-14) t t t f z = c − (9-15) 式中: Δt——配水管网中的面积比温降,℃/m2; ΔT——配水环路起点和终点的温差,一般ΔT=5~15℃; F——计算管路的总外表面积,m2; tc 、tz——计算管路起点、终点的水温,℃; Σf ——计算管段的散热面积,m2,可查表计算。 ②按式(9-12)求管段热损失。 ③热水管网分支环路的循环流量确定 按循环流量与热损失成比例的原则,计算各配水管段管段的所通过的循环流 量。(计算用图见教材图预计算最好在一页) 节点 1: 流入节点 1 时携带的热量为 W1-2+W2-3+WA+WB+Wc 循环流量流离节点 2 时携带的热量为 W2 +W3 +WB +WC A B C B C W W W W W W W W W Q Q + + + + + + + = − − − − − 1 2 2 3 1 2 2 3 1 1 2 1 1 2 2 3 1 2 2 3 1 2 Q W W W W W W W W W Q A B C B C + + + + + + + = − − − − −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案 第9章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的计算 QI=Qx 流入A管段的循环流量QA携带的热量为W Q1-2W12+W2-3+WB+W W Q W1-2+W23+WB+W 流量守恒:Q4=Q1-Q 节点2: 流入节点2的流量所携带的热量为W23+WB+WC 流入节点2流量为Q2=Q+Q23 Q23用来补充热损失3+ Q2-3 0, W,2+We+w Q OB=O2-o 6)计算配水管网的热损失∑W,求总循环流量 ∑H=W3+W2+…+Wxn 将ΣW代入下式求解热水系统的总循环流量Qx: (9-17) C·(t。-t2) 7)复核各管段终点的水温 Wr Co.=!-△(计算结果) t=l-A∑∫(按面积比温降值初定的) 结果如与原来确定的温差较大,t=作为各管段终点水温,重新计算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案 第 9 章 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的计算 - 7 - Q1=Qx 流入 A 管段的循环流量 QA 携带的热量为 WA 1 2 1 2 2 3 1 2 1 2 2 3 Q Q Q W W W W W Q W W W W W Q Q A B c A A B C A A = − + + + = + + + = − − − − − 流量守恒: 节点 2: 流入节点 2 的流量所携带的热量为 W2−3 +WB +WC 流入节点 2 流量为 Q2 = QB + Q2−3 Q2−3 用来补充热损失 W3 +WC B C C W W W W W Q Q + + + = − − − 2 3 2 3 2 2 3 2 2 3 2 2 3 2 3 2 3 − − − − = − + + + = Q Q Q Q W W W W W Q B B C C 6)计算配水管网的热损失 Ws ,求总循环流量。 Ws =Ws1+ Ws2+……+ Wsn (9-16) 将∑Ws 代入下式求解热水系统的总循环流量 Qx : ( ) c z s x C t t W Q − = (9-17) 7)复核各管段终点的水温 t t C q W t t c B x x Z ' = c − = − (计算结果) t t t f z = c − (按面积比温降值初定的) 结果如与原来确定的温差较大,t”= 2 ' z z t + t 作为各管段终点水温,重新计算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案 第9章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的计算 8)计算循环管网的总水头损失 (H+H+h (9-18) 式中:H—一循环管网的总水头损失,kPa H——循环流量通过配水计算管路的沿程和局部水头损失,kPa H—一循环流量通过回水计算管路的沿程和局部水头损失,kPa h——循环流量通过水加热器的水头损失,kPa 9)计算环路的自然循环作用水头 10)比较Hx、Hx判断能否实现自然循环 若不能实现自然循环则采用机械循环。 机械循环:全日制循环 定时循环 ①全日制循环—一计算方法、步骤同自然循环 循环水泵的流量按下式计算: Ob=Ox+ Or (9-19) 式中:Q一循环流量,L/s; Q一循环附加流量,一般取设计小时用水量的15%,L/h 在某些配水点配水时,可能会影响全系统的正常循环而使系统其它部位 水温降低,故提出Q,=(15%~3%设 循环水泵扬程按下式计算 H.= Q, )H,+H (9-20) Q, 式中:H-循环水泵的扬程,kPa; H-配水管路循环流量的水头损失,kPa; H-回水管路循环流量的水头损失,kPa 一一同式(9-17)。 ②定时供应热水的循环管网计算 定时循环方式—一每日定时热水供应之前,将管网中已凉冷的水抽回并补充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案 第 9 章 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的计算 - 8 - 8)计算循环管网的总水头损失 H = H p + Hx + hj ( ) (9-18) 式中:H——循环管网的总水头损失,kPa; Hp——循环流量通过配水计算管路的沿程和局部水头损失,kPa; Hx——循环流量通过回水计算管路的沿程和局部水头损失,kPa; hj——循环流量通过水加热器的水头损失,kPa。 9)计算环路的自然循环作用水头 10) 比较 Hzr、Hx 判断能否实现自然循环 若不能实现自然循环则采用机械循环。 机械循环:全日制循环 定时循环 ① 全日制循环——计算方法、步骤同自然循环。 循环水泵的流量按下式计算: Qb = Qx + Qf (9-19) 式中:Qx—循环流量,L/s; Qf—循环附加流量,一般取设计小时用水量的 15%,L/h。 水温降低,故提出 ( ) 设 在某些配水点配水时,可能会影响全系统的正常循环而使系统其它部位 Qf = 15% ~ 33% Q 循环水泵扬程按下式计算: p x x x f b H H Q Q Q H + + = 2 ( ) (9-20) 式中: Hb −循环水泵的扬程,kPa ; HP −配水管路循环流量的水头损失,kPa ; Hx −回水管路循环流量的水头损失,kPa ; Qx、Qf ——同式(9-17)。 ②定时供应热水的循环管网计算 定时循环方式——每日定时热水供应之前,将管网中已凉冷的水抽回并补充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案 第9章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的计算 以热水的循环方式。 循环水泵的流量按下式计算:Qb≥8 (9-21) 循环水泵扬程按下式计算 Hb≥HD+Hx+H 式中:Vg—一循环管网的全部容积,L: t一一在最长配水和回水环路中,循环一次所需时间,t=15-30min 举例:热水供应系统如图(插图见讲义) 1)选择计算管路,管道节点编号A~J 2)按给水管网方法确定配水管管径。 3)初选定回水管径,比相应的给水管径小1~2# 4)选定水温降落值。 TC-加热器出口60° T-最不利点52△T=8C 5)按面积比温降法算出计算管段t、t水温,t2=t-△∑f。 0按WD(=0(2-)求出各管段的热损失及环流量 管段热损失(千卡/)循环流量/h温降A= c/4 t2=ta-△ AB1250=W Q1=400 =062560 59.375 400 350 BC2350=W2 Q2=47.5 7.37 59.37552005 47.5 1500 BD31500=W3 Q3 352.5 4.25559.37555.12 352.5 DE4350=W4 Q4=112 3.12551255995 112 450 DF 5| 450=Ws Q5=1442 3135551251.985 144.2 DG6300=W6 Q=96.1 300 =3.10 55125202 96.1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案 第 9 章 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的计算 - 9 - 以热水的循环方式。 循环水泵的流量按下式计算: Qb≥ s gs t 60V (9-21) 循环水泵扬程按下式计算: Hb≥Hp+Hx+Hj (9-22) 式中:Vgs——循环管网的全部容积,L; ts——在最长配水和回水环路中,循环一次所需时间,ts=15~30min。 举例:热水供应系统如图(插图见讲义) 1)选择计算管路,管道节点编号 A ~ J 。 2)按给水管网方法确定配水管管径。 3)初选定回水管径,比相应的给水管径小 1~2#。 4)选定水温降落值。 T T C T Z C 52 8 60 − = − 最不利点, 加热器出口, 5) 按面积比温降法算出计算管段 c z t 、t 水温, t = t − t f z c 。 6) 按 ( ) − − = − j c z t t t W DLK 2 1 求出各管段的热损失及循环流量。 管段 热损失 (千卡/h) 循环流量 l / h 温降 Q C W t = c t t t t z = c − AB 1 250 =W1 Q1 = 400 0.625 400 250 = 60 59.375 BC 2 350 =W2 Q2 = 47.5 7.37 47.5 350 = 59.375 52.005 BD 3 1500 = W3 Q3 = 352.5 4.255 352.5 1500 = 59.375 55.12 DE 4 350 =W4 Q4 =112 3.125 112 350 = 55.12 55.995 DF 5 450 = W5 Q5 = 144.2 3.135 144.2 450 = 55.12 51.985 DG 6 300 = W6 Q6 = 96.1 3.10 96.1 300 = 55.12 52.02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案 第9章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的计算 ①总循环流量Q=2=B+H…B=3200101 △T·C △T·C ②各管段的循环流量:按循环流量与热损失成正比原则求各管段的循环流量。 热水到达B点时携带热量为:W2+W3W4+W+W6,W1已损失掉。 W QW2+W3+W4+H5+W6 400 W2+W3+W4+W5+W6 3200-250475/h Q3=(-Q2)=400-47.5=352.5/h wa+n 2 或Q3=Q2 47.5 3525l/h Q4=Q3 W2 112l/h 1100 O=O =3525×=144.21/h w,+w,+n Q=g3-Q4-=352.5-112-1442=961 9)复核各配水点水温 W 10)计算循环流量的水头损失 ∑h=∑h+∑h=(12-13)∑11=125×2.018=2524m 11)循环作用水头 =h(y1-y,) 已知:h=6m,r2=98715m,r0=983.24m H2=6×(98715-98324)=6×391=235mmH2C H2<∑h不能实现自然循环 12)循环泵选择 Q-循环泵流量,/hQ2-循环流量,∥/hQ,-循环附加流量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案 第 9 章 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的计算 - 10 - ① 总循环流量 l h T C W W W T C W Qx 400 / 8 1 1 2 6 3200 = = + = = ② 各管段的循环流量:按循环流量与热损失成正比原则求各管段的循环流量。 热水到达 B 点时携带热量为:W2+W3+W4+W5+W6, W1 已损失掉。 2 3 4 5 6 2 1 2 W W W W W W Q Q + + + + = l h W W W W W W Q Q 47.5 / 3200 250 350 400 2 3 4 5 6 2 2 1 = − = + + + + = Q3 = (Q1 −Q2 ) = 400 − 47.5 = 352.5l / h 352.5 112 144.2 96.1 144.2 / 1100 450 352.5 112 / 1100 350 352.5 352.5 / 350 2600 47.5 6 3 4 5 4 5 6 5 5 3 4 5 6 4 4 3 2 3 4 5 6 3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Q Q Q Q l h W W W W Q Q l h W W W W Q Q l h W W W W W 或Q Q 9) 复核各配水点水温 C Q W t = 10) 计算循环流量的水头损失 h =hl +hj = (1.2 ~ 1.3)i l =1.252.018 = 2.524m 11) 循环作用水头 HZr = h( L − r ) mmH2O 已知: h = 6m,r52 = 987.15m,r60 = 983.24m ( ) ,不能实现自然循环 = − = = H h H mmH O zr zr 5 2 6 987.15 983.24 6 3.91 23. 12)循环泵选择 −循环泵流量, −循环流量, −循环附加流量 + b x f b x f Q l h Q l h Q Q Q Q / /